APP下载

奶牛场的经营目标与信息化管理

2014-12-21王中华

中国乳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奶牛场产奶量定性

文∕王中华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1 如何提高奶牛场的养殖效益

1 kg精料可以转化成3 kg牛奶,而6~7 kg精料才可以转化成1 kg高档牛肉,年单产为14 吨的奶牛对土地的利用效率相当于亩产500 kg的小麦,可以说畜牧业中对土地利用效率能够达到粮食高产水平的只有奶牛。目前,全球牛奶的总产量为6.8 亿吨/年,占肉蛋奶总量的69%。

影响奶牛场盈利的主要因素:第一是单产;第二是疾病;第三是繁殖效率。奶牛的单产对奶牛养殖业非常重要。日产奶量为40 kg的奶牛,日粮能量转化效率为46.33%,而日产奶量为10 kg的奶牛,日粮能量转化效率就减少了将近一半,即平均日产奶量每下降一半,能量的转化效率就下降10%,粗蛋白转化效率就下降约5%。所以奶牛的饲料能量转化效率随着单产的提高而提高,奶牛场的养殖效益总体上讲也是随着单产的提高而提高。

奶牛如果日均奶产量是30 kg,饲料费用大约是每天60 多元,则奶牛场一天一头奶牛的毛利润(去掉饲料费、人工水电等)是36 元。日均产奶量是20 kg的奶牛,一天每头牛的饲料费用是54.4 元,每天毛利润是14 元,日均产奶量是10 kg的奶牛,每天毛利润是8 元。可以说效益和奶牛单产是直接挂钩的。所以提高单产是促进奶牛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养殖效益的需要。

2 奶牛场的岗位设置与定额

2.1 管理岗位

2.1.1 老板

老板要做好的事情:(1)理念很重要:胸怀、爱心、现代管理理念;(2)明确发展重点:奶源基地、良种繁育、观光旅游、产业示范;(3)可行性研究:评估投资能力、明确建设规模、发展规划;(4)组建管理团队:选好场长,建好团队;(5)抓大放小:过多干预具体管理往往适得其反。

2.1.2 场长

场长一般应受过畜牧兽医专业的系统训练,有奶牛场的工作经验,熟悉全面工作,对老板负责。主要职责包括:(1)提出牛场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落实已经确定的技术和经营管理目标;(2)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安全生产、依法经营,杜绝重大疫病和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决定各部门、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制度,决定人员的聘任、解聘等;(4)决定内部管理制度、饲养管理方案等;(5)调整管理人员,协调、监督各管理岗位工作,建立良好工作秩序;(6)熟悉行业发展,诊断内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牛场饲养管理水平;(7)就财务预决算、员工待遇提出建议,决定员工奖惩。

2.1.3 副场长

副场长,应根据工作需要设1~2名行政、技术副场长,在场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职责包括:(1)提出分管工作的发展目标、年度工作计划,落实已确定的计划和目标;(2)提出分管范围内各岗位的工作内容、目标和制度;(3)提出分管范围内人员聘用、解聘、调整建议;(4)协调分管范围内各岗位工作,建立良好工作秩序;(5)分析分管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1.4 财务总监

财务总监对投资人负责,业务上接受场长领导,主要职责是: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制度进行财务管理,为奶牛场的健康运行提供财务保障,进行全面的成本分析,协助场长做好和改进成本控制。

2.2 辅助管理岗位

辅助管理岗位包括:办公室、财务管理、物资保管、统计员和安保人员。

2.3 技术岗位

技术岗位的设置如下:(1)畜牧师,负责饲料营养和育种工作,大型奶牛场应设专职畜牧师,中小型奶牛场可由场长或技术副场长兼任,或联合几个奶牛场聘用1 名畜牧师;(2)配种员,每名配种员一般可负责200 头能繁母牛的配种任务;(3)兽医师,一般1 名兽医师可负责100~200 头奶牛的疾病诊治任务;(4)修蹄员,每400 头牛可配备1 名修蹄员;(5)化验员,应视需要设置1~2 名专职化验员;(6)机电维修人员,视情况设置1 名或数名专职人员。

2.4 生产岗位

2.4.1 饲料工

一般每名饲料工每天可粉碎精料1 吨,输送饲料5 吨,输送混合精料2~3 吨。

2.4.2 饲养工

一般每名饲养工可管理25~30 头犊牛,8~10 头临产牛,30~40 头泌乳牛或20~25 头干奶牛。采用TMR饲喂工艺后,每名饲养工可管理200 头以上成母牛。

2.4.3 挤奶厅

每个挤奶厅配备1 名乳品处理工,挤奶工可按每人50~80 头泌乳牛配备。

2.4.4 场区卫生

1 名清洁工可负责300~500 平方米道路、房间的清扫、清洁和消毒任务。

2.4.5 粪污处理

人工清粪牛舍,50~100 头/人;刮粪板机械牛舍,200~400 头/人;运动场清粪,100 头/人。

3 奶牛场的技术管理

3.1 育种

应做好以下基础性工作:(1)系谱档案,要有规范的格式;纸质和电子格式分别保存;三代信息;记录信息要完整;有条件的牛场应建立全场牛群系谱树。(2)体型外貌鉴定,头胎牛产后60~150 天,之后每胎产后90~150 天各鉴定1 次。(3)DHI测定,特别注意奶样的代表性。(4)种公牛资料,至少应掌握候选公牛的详细资料,最好能建立国内外公牛资料数据库,扩大候选公牛的选择范围,提高选择的准确性。(5)育种资料统计分析,对牛群的年龄、胎次、血缘关系、产奶量、乳成分、体型外貌评分及体型外貌各性状的分布、平均近交系数等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改良的重点,最好形成牛群遗传基础年度报告。

还要做好牛群周转计划;选种选配计划;牛群改良计划;育种工作考核(定性考核为主,阶段目标定量考核)等工作。

3.2 繁殖

3.2.1 繁殖工作指标

奶牛场繁殖工作指标包括:(1)年总受胎率,年内受胎母牛头数占实配母牛头数的百分比;(2)情期受胎率,年内受胎奶牛数占输精情期数的百分比;(3)一次配种情期受胎率,第一次配种受胎母牛数占第一次配种输精情期数的百分比;(4)年空怀率:年平均空怀头数占年平均母牛饲养头数的百分比;(5)年综合受胎指数,年总受胎率×年情期受胎率×(1-空怀率)×100%;(6)胎间距,成母牛2 次连续产犊的时间间隔;(7)始配天数,指成母牛产后第一次参加配种时所处的泌乳天数;(8)情期平均用精量,年内冻精用量(剂)与配种情期数之比;(9)半年以上未妊娠母牛比率,年内任意一天统计的半年以上未妊娠成母牛头数占在群成母牛头数的百分比;(10)流产率,年内流产母牛头数/(年内正常繁殖母牛头数+年内流产母牛头数)×100%;(11)年繁殖率,年内实际分娩的母牛头数占应繁殖母牛头数的百分比;(12)年成母牛繁殖率,年内实际分娩成母牛头数占年内成母牛平均饲养头数的百分比。

3.2.2 编制配种分娩计划

(1)编制依据

①上年度配种分娩记录:建立上年度配种分娩记录电子台账,推算预产期及预期配种日期。②平均妊娠期:奶牛的妊娠期为280 天左右,按配种日期月减3、日加6推算。日常工作中应在确诊妊娠后即推算并记录预产期。③平均始配天数:一般为产后70~90 天,编制时按牛场设定值。日常工作中,在确定母牛预产期后即应推算并记录预期始配日期以及配种未妊娠时的第2、3、4次配种日期(上次预期配种日+21 天)。④情期受胎率:一般成母牛60%左右,育成牛70%左右,编制时按牛场设定值。⑤初配年龄:育成牛一般在18 月龄初配,编制时按牛场设定值。犊牛断奶后应推算并记录预期初配日期以及配种未妊娠时的第2、3、4……n次配种日期(上次预期配种日+21 天)。⑥产犊分布调整:为避开夏季高温季节,牛场可对产犊分布进行调整,即推迟配种妊娠后夏季产犊母牛的配种时间,编制计划时应做相应调整。⑦购牛计划:了解计划年度购入牛只的数量、年龄、妊娠等方面的情况,单独编制配种分娩计划,与全场计划合并。⑧健康状况:牛群健康繁殖重大问题,对计划年度有明显影响时,应对计划做相应调整。

(2)编制方法

在不考虑产犊分布调整、购牛计划及健康状况时,各月份配种产犊计划编制方法如下:

①配种成母牛数=预期本月始配成母牛数+∑预期本月n配成母牛数×(1-成母牛情期受胎率)n次方;②配种育成牛数=预期本月初配育成牛数+∑预期本月n配育成牛数×(1-育成牛情期受胎率)n次方;③产犊成母牛数=预产期为本月的妊娠成母牛数;④产犊育成牛数=预产期为本月的育成牛数。

3.2.3 配种员考核

对于配种员的考核,主要从发情鉴定和人工授精2 个方面考核配种员工作,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方法。表1是某牛场制定的配种员考核方法。

3.3 犊牛饲养管理

3.3.1 目标

犊牛饲养管理的两大目标是提高成活率和达到目标体尺体重。一般犊牛成活率在90%以上,6 月龄体高、胸围、体重应分别达到103~106 cm、128 cm和170~180 kg。

3.3.2 考核措施

(1)制定饲养管理技术规程及饲养人员日常工作程序,定性考核规程、程序执行情况;(2)定性考核犊牛及犊牛舍(栏)卫生管理情况;(3)定性考核台账记录情况;(4)定量考核犊牛体尺体重达标情况和死亡率。

3.3.3 台账记录

犊牛饲养管理的台账记录内容主要包括:体尺体重测量记录,哺乳量及草料喂量记录,每日工作日程执行记录,发病情况及处理记录,死亡原因即处理记录,免疫记录,断奶时间及断奶时草料采食量记录,去角、转群记录等。

表1 某牛场的配种员考核方法

表2 荷斯坦育成牛适宜日增重、体尺体重及体况评分

3.4 育成牛饲养管理

3.4.1 目标

育成牛饲养管理目标包括:达到适宜体尺体重,体况适中,形成良好乳用体型,按时进入初情期,按时配种,保胎及顺利分娩等。荷斯坦育成牛适宜日增重、体尺体重及体况评分见表2。

3.4.2 考核措施

考核措施包括:(1)制定饲养管理技术规程及饲养人员日程工作程序,定性考核;(2)定性考核牛体、牛舍卫生状况;(3)定期测定育成牛体尺体重、体况,定量考核达标情况,制定相应奖惩措施;(4)定性考核生产班组台账记录执行情况;(5)统计育成牛肢蹄病、代谢病、繁殖障碍、情期受胎率、产后胎衣不下、难产率等方面的情况,经常进行粪便评分,及时发现饲养管理问题。

3.4.3 台账记录

育成牛台账记录内容包括:各月龄体尺体重、体况评分,每日饲料投喂量及剩料情况,每日工作日程执行记录,定期粪便、肢蹄、瘤胃充盈度评分记录,疾病诊疗记录,转群(组)记录,病死牛只原因及处理记录,免疫记录,配种日期记录,妊娠诊断记录等。

3.5 产奶牛饲养管理

3.5.1 目标

产奶牛饲养管理目标包括:达到预期产量,适时发情和配种,保持良好体况、有效控制肢蹄病、代谢病及其它疾病发病率,有良好采食量,保胎,适时干奶等。

3.5.2 产奶计划编制依据

奶牛产奶量的高低,除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外,还受非遗传因素的影响,在众多非遗传因素中,泌乳月、胎次、气候对产奶量的影响较大,为了正确评定奶牛的实际生产性能,减少环境偏差,排出非遗传因素对产奶量的影响,常用且比较准确的方法是制定出相应的产奶量校正系数,利用这些系数将产奶量校正到同一水平上,以便于对奶牛进行客观的比较,也可通过制定出的准确的校正系数,对奶牛的未来产奶量变化做出预测。但不同地区,不同奶牛品种,不同产奶水平,不同的饲养管理和气候条件,不同胎次,其产奶量的校正系数是不同的。表3、4、5分别是某奶牛场计算出的泌乳月产量变化系数、各胎次产奶量变化系数、气候校正系数。

对第一胎产奶量预测可根据父母育种值估测,待产后用早期产奶量预测全泌乳期产奶量,可用建立的预测方程预测或根据峰值日产奶量预测。初产牛每kg峰值日产奶量约相当于全期200~250 kg产奶量。

3.5.3 考核措施

考核措施包括:(1)定量考核产奶计划完成情况;(2)定量考核肢蹄病、代谢病及其它饲养管理相关疾病控制达标情况;(3)定量考核体况评分、采食量、始配天数、流产率等达标情况;(4)定性考核饲养管理技术规程、操作规范执行情况;(5)定性考核牛舍、运动场、牛蹄卫生管理情况;(6)定性考核台账记录执行情况。

3.5.4 台账记录

泌乳牛台账记录内容包括:产奶量、体况评分、肢蹄评分、粪便评分、反刍情况、供料量及剩料量、发病及诊治情况、淘汰牛只原因及处理、发情日期及配种记录、妊娠日期及结果、流产记录、干奶操作记录、牛舍温湿度、运动场温湿度、水槽管理、转群记录等。

表3 某牛场泌乳月产量变化系数

表4 某牛场各胎次产奶量变化系数

表5 某牛场制定的各月份产奶量校正系数

3.6 干奶牛饲养管理

3.6.1 目标

干奶牛饲养管理目标包括:保持良好体况、恢复乳腺组织、改善瘤胃机能、减少产后代谢病发病率、保胎、适时转入产房等。干奶牛一般分干奶前期和干奶后期2 个阶段饲养,日粮以粗饲料为主,控制干物质摄入量,预产期前采取特殊措施预防产后瘫痪。应制定干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和操作规范。干奶牛临产前适宜体况评分为3.50~3.75 分。

3.6.2 考核措施

考核措施包括:(1)定性考核饲养管理技术规程和操作规范执行情况;(2)定量考核产前体况评分,产后瘫痪发病率,产前血浆游离脂肪酸(NEFA)(应≤0.40 mEq/L),产前尿液pH值(在5.5~6.5之间),产后乳房水肿情况等;(3)定性考核牛蹄、牛舍、运动场卫生情况;(4)定性考核台账记录质量。

3.6.3 台账记录

干奶牛台账记录内容包括:转群情况、投料及剩料量、体况评分、乳房变化、诊疗记录、预产期、淘汰记录、病死牛只原因及处理记录等。

3.7 产房管理

3.7.1 目标

(1)做好产房的卫生管理,做到干燥、通风、舒适;(2)做好产房各种用具的卫生、消毒、保管工作,以备不时之需;(3)做好临产牛观察护理工作,及时到位地做好接产准备;(4)做好接产、难产处理、胎衣不下处理及产后观察工作;(5)按规定程序做好产后母牛护理、母牛挤奶、犊牛哺乳工作;(6)不断提高产房管理水平,减少产后乳房炎、代谢病、胎衣不下、子宫炎、严重乳房水肿、犊牛腹泻等的发病率。

3.7.2 考核措施

考核措施包括:(1)定性考核产房各项工作操作程序、工作要求的执行和达标情况;(2)定量考核产后临床型乳房炎、犊牛腹泻、严重乳房水肿等发病情况;(3)将全场犊牛死亡率、子宫炎发病率等与产房考核挂钩;(4)定性考核急难问题处置情况;(5)定性考核台账记录质量。

3.7.3 台账记录

产房台账记录内容包括:临产母牛每天观察记录,接产记录(产犊时间、是否难产、接产人员、处置情况等);产后母牛每天观察记录(胎衣排除情况、恶露排除情况、采食及精神状态、乳房情况、挤奶及产奶量等);犊牛体尺及初生重,哺乳记录(饲喂初乳时间及喂量、每天哺乳时间及喂量),每天观察记录;急难问题处置记录,疾病诊治记录,死亡牛只原因及处理记录等。

3.8 挤奶管理

体细胞线性分值(Log2(SCC/100000)+3),每升高1 分,产奶量约下降0.8 kg。

3.8.1 目标

挤奶管理的目标包括:(1)将生乳体细胞数、细菌总数、嗜冷菌数、芽孢杆菌数等控制在较低水平;(2)杜绝有毒有害物质混入生乳,杜绝误挤未出停药期奶牛的奶;(3)挤奶员具有较高技术水平,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并执行到位;(4)定期维护挤奶设备,保持设备的良好工作状态;(5)做好管道的清洗工作;(6)挤出生乳1 h内冷却到4 ℃,并保持冷藏温度;(7)做好产奶量记录和生乳交运记录。

3.8.2 考核措施

挤奶管理的考核措施包括:(1)加强挤奶人员操作技术培训,定性考核操作技术水平;(2)挤奶厅内物品分类存放、整齐有序,环境整洁卫生,定性考核执行情况;(3)就生乳体细胞数、细菌总数、嗜冷菌数、芽孢杆菌数等制定量化考核指标;(4)定性考核挤奶、乳房清洗消毒、管道清洗、奶罐管理等各项工作操作规程执行质量;(5)定性考核台账记录质量。

3.8.3 台账记录

挤奶管理台账记录内容包括:牛号、每头牛产奶量、头三把奶观察记录、采样记录、管道冲洗记录、设备状况记录、奶罐温度记录、交奶记录、消耗品使用记录等。

4 信息化管理

奶牛场里的信息化管理是指运用管理软件进行数字化养殖,其中包括辅助发情诊断、辅助乳房炎及代谢病诊断、舒适度评估、针对个体的饲养管理等。

4.1 乳房炎早期监测

当奶量下降,电导率及乳脂率上升时,就表示乳房有细菌感染(图1)。

4.2 肢蹄及消化系统疾病的早期监测

当奶牛活动量及奶产量下降时,说明可能出现肢蹄及消化系统的问题(图2)。

4.3 卵泡囊肿的监测

牛的正常发情周期为21 天左右,而这头牛却小于10 天,由此判断此牛有卵泡囊肿的现象(图3)。

4.4 酮病监测

新产牛脂蛋比升高,产奶量下降,可能为酮病(图4)。

4.5 早期监测牛群健康

图1 乳房炎早期监测

图2 肢蹄及消化系统疾病的早期监测

图3 卵泡囊肿的监测

图4 酮病检测

如果某头牛产奶量下降,卧地次数和总时间增加,该奶牛可能患有腹痛等疾病(图5)。

图5 早期监测牛群健康

4.6 运动场舒适度监测

奶牛卧地休息时间的最佳理想值为12 h/天,如果时间太短,说明运动场舒适度不好。图6反映的是修整奶牛卧床前后,奶牛卧地时间的变化。图6中的红、绿、蓝色线分别表示不同组中奶牛的平均卧地休息时间。从图中可以看出,2008年7月18日,由于牛场整理了奶牛的卧床,奶牛卧地时间显著增加。

图6 运动场舒适度监测

猜你喜欢

奶牛场产奶量定性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品定性定量分析上的应用
分裂平衡问题的Levitin-Polyak适定性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荷斯坦牛产后前7 天日产奶量影响因素分析:南京地区牧场案例分析
冬季奶牛多产奶有啥法儿
荷斯坦牛各胎次产奶量规律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现代主义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进步”之定性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荷兰奶牛场管理软件传感器系统的调查分析
伊犁马日产奶量与乳品品质及全期产奶量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