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一个孩子都是原创

2014-12-20黄晓莉

江西教育B 2014年11期
关键词:守望者悬崖麦田

黄晓莉

一直以来,儿子的作文是我心中不能言说的痛。妈妈和语文教师的双重身份,让这份责任无处可逃。

今天,儿子开始着手暑期的第一篇习作《寂静森林》。动笔前,我们照例会聊上半小时,确定好主题,选择好素材,构建好框架。谈话结束后,儿子开始提笔,其间他先后三次将写好的片段读给我听,可我总感觉内容缺乏创意,形式落入俗套,词汇贫乏单一,他的思维似乎被什么东西所蒙蔽,始终处于混沌状态。按理持续半月的登山体验,应当是积累下了丰富的素材,他理应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当时的场景和彼时的心境,为什么会陷入写作的困境呢?

在他完成初稿后,我们共读共议共修改,之后儿子进行了二次写作,但是情况并不见好转,思绪依旧受阻,文字依旧生涩。总觉得那似乎不是美好的创作,而是亦步亦趋的复述。

在沮丧和困惑之余,我开始冷静思考:细致入微的习作前指导加上大刀阔斧的习作后评改,让孩子没有处于自由的抒写状态,而是不断地在揣摩,妈妈要我怎样写?写什么样的内容才能顺利交差,才能获得赞赏?于是,他将真实的自我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袒露在文字里的却是一个伪装后的自己。

习作如此,育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中国式的教育,鼓励合群、一致,千篇一律。从学校到家长,都以此标准教育孩子,行为要规范,微笑要适度,语言要优美,答案要标准……于是,一个个特别的、唯一的孩子成了毫无个性可言的“盗版”产品。

曾读过美国“遁世”作家塞林格的经典之作《麦田里的守望者》,孩子们可以在碧绿色的麦田里任意一处发呆或狂奔,但不能越过边界——也就是悬崖。要是有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就会有人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捉住。

我们是不是就该成为那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呢?在活动界限以内,让孩子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或沉静地思考,或疯狂地奔跑,让他们尽享生命的自由与精彩,从而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而不是以爱的名义不断地干预、限制、束缚、雕琢、打磨他们,最后,孩子身上本来拥有的多种可能性,统统被扼杀了,由原创活成了盗版。

责任编辑 刘伟林

E-mail:1780724227@qq.comendprint

猜你喜欢

守望者悬崖麦田
悬崖采割夏至蜜
悬崖
守望者
汉白路的守望者
悬崖边的树
守望者:动态漫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