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脑风暴:引爆儿童创意写作思维

2014-12-20张祖庆

江西教育B 2014年11期
关键词:头脑风暴想象

张祖庆

一、人往往只想出一个办法就停止思考

蒂娜·齐莉格教授在斯坦福大学开设了一门关于创造和创新的课程。在第一节课上,她要求学生们重新设计自己的胸卡——

我曾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们不准说话,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生日大小排成一排。一开始,学生们都露出“不可能”的惊讶表情。几秒钟后,有人站起来借手势表示自己是几月出生的,其他人便纷纷效仿,相信他们找到了不用说话就能完成任务的办法,很快就有人站好了。

还剩一分钟时,我提醒他们抓紧时间。学生们终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但我检查时发现很多人都站错位置了。我问学生们为什么这么多人站错地方。有人回答,刚开始他们觉得根本无处下手,后来看到别人用手势传递信息,他们也跟着做。

我提醒他们:“还有没有更好更简单的方法呢?”很快,有人提议可以把自己的生日写到纸上,因为我只规定不能说话,并没有要求不能写字。

实际上,除了借用手势外,还有很多好方法可用,比如,驾驶证上都写着出生日期,可以把驾驶证拿出来;一个人主动出来,指导大家找到各自的位置;在地上画道时间线,各自找自己的位置;或者把自己的生日唱出来,因为我并没有规定不准唱歌。

有趣的是,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做这个游戏时,结果都是惊人的相似。这种现象说明了一个事实:大多数人在解决问题时,只要想出一个方法,就停止思考,尽管可能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第一个并不总是最好的,但很多人就此停步,白白放弃了创新的机会。

Think资本公司的合伙创始人蒂姆·哈德逊在他的书《不换思想就换人》中也提到了这点。

在他看来,解决问题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轻易满足于已找到的解决办法,就此停步;

第二种境界是继续探索,直到找到更好、仍欠创意的方法;

第三种境界是不懈努力,直到发现新颖、高效的解决方案,这是最高也最难达到的境界。

蒂姆·哈德逊的“境界”比喻很贴切,准确把握住了不同解决方法的特点,但我们更欣赏“浪峰”的比喻,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好比海里的一个个浪峰。优秀的冲浪者一直在浪峰之间沉浮,是为了等待更好的海浪。同样,要想找到最有效最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法,就不能满足于浅显的答案,要提出不同的想法,从中筛选出理想答案。

由这两个案例,联想到我们的作文教学。很多家长、教师常常感慨,当前中小学生的习作缺乏灵性、老气横秋。选材、立意、构思、语言,都是那样千篇一律,暮气沉沉。

问题出在哪里?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我想,关键还是在于作文教学本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儿童时代是幻想的时代,他们想象天空广袤无边,漫游时空隧道,探索未知世界……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常常把周围的动物、植物甚至物品人格化,自编自演童话。可以说,儿童成长岁月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想象世界中。耽于幻想,是儿童的生命表征。但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却往往人为地设置过多的想象障碍,让儿童的想象不能持续流畅地展开。学生作文课上的想象,也因教师或伙伴间的干扰,合理有余、创意不足;沉重有余、灵性不足。

二、创意思维,往往被教师亲手扼杀掉

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教师给学生读了意大利罗大里的童话《糖果雨》,接着教师让孩子想象:“假如你的天空会下一场神奇的雨,你最希望下什么雨呢?”孩子们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有的说:“会下钞票雨,手一伸,就是一把一把的钞票。”有的说:“我会下一场作业自动写作机雨,写作业就不用发愁了。”有的说:“会下金猪雨,黄金做的小猪一只只掉下来,可好玩了!”……孩子们的想象五花八门、异彩纷呈。教师接着追问说:“你认为谁的想象不合理呢?”

在教师的“启发”下,孩子们逐一否定了同伴的想象:

“老师,下钞票雨是不行的,那会让这个世界的人们都变成懒汉的。”

“老师,下作业自动写作机雨是不行的,那样我们就再也没人交作业了。”

“老师,下金猪雨不可能的,因为黄金做的猪掉在头上会砸死人的。”

这个案例,很鲜活地告诉我们:儿童的想象力是怎么被扼杀的!一个原本非常巧妙的想象话题,理应能引发学生更多精彩的想象,却因着“谁的想象不合理”这一糟糕的问题,引发了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干扰乃至相互否定,刚刚开启的想象之门,悄然关闭。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他们的“诗”勃发着瑰丽的想象。但是他们的想象之门,也很容易被关闭,需要教师小心翼翼地看护。儿童的想象世界本是一片广袤的草原,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守护牧养想象的草原,让儿童的想象一如羊羔,自由奔走,自由生长。而事实上,教师常常一不小心就成了侵蚀、破坏草原的罪魁祸首。很多时候,教师往往打着“想象合理”的旗号,好心办坏事,扼杀了学生灵动的想象。

在上述案例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儿童真实生活状态中的“自由想象”和作文教学状态下的“奉命想象”,呈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品质。前者无拘无束,灵动轻盈;后者合情合理,沉重板滞。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源,在教师!教师以成人的想象逻辑,要求儿童。儿童的真实想象世界和作文过程中的想象世界,没能很好地合二为一,亦即没有“融通”。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为儿童架设“融通”的桥梁。教师要尽可能地减少干预,制造宽松、民主的想象氛围,引发学生更多的基于生活的奇思妙想,千方百计让儿童不觉得这是在作文。教师要千方百计地鼓励儿童把想到的内容有条理地写下来,让作文成为留驻美妙童年的绝佳载体。

努力让儿童的作文充满灵动的创意,理应是作文教学的本真回归;创意写作,理应引起更多教师的重视和探索。而“头脑风暴法”,也许可以为创意写作,找到一条便捷的路径。

三、头脑风暴,让写作充满创意灵感endprint

还是从案例说起。

以下呈现的,是我所执教的《创意图书馆》教学片段——

(课的前半部分,教师让孩子们观看视频《荷兰图书馆智能椅》,让孩子们感受高科技智能椅给读者带来的方便,并让孩子们利用学过的说明方法,将这些智能椅介绍给更多的人,接下来让儿童展开头脑风暴,设计未来的图书馆。课的后半部分,才是如下的教学环节片段。)

师:同学们,就让我们当一回图书馆的设计师吧。在你的心目中,未来的图书馆会有哪些全新的创意设计?让我们展开“头脑风暴”!“头脑风暴”就是围绕着一个话题,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彼此不否定。这样,奇思妙想会不断地涌现。张老师给大家提示一下(屏幕提示创意思路)

环境:有哪些全新的设计?

管理:有哪些人性化举措?

技术:有哪些突破性创新?

…………

只要你敢想愿想,未来的图书馆就诞生在你的创意中。同学们先在自己的位置上思考,用一张小纸条,把自己的创意写下来,如果你喜欢画画,也可以把自己的创意画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教室里响起了欢快的曲子,学生沉思一分钟后,把自己的创意在小纸条上写下来,之后,把小纸条贴在海报纸上,大家各自交流自己的创意,气氛热烈,5分钟后,组长对大家的创意进行梳理、整合。)

师:现在,让我们开始“头脑风暴”!由组长带着组员发布你们的创意。

生1:我觉得图书馆应该放几个机器人。如果你想拿书,就可以请机器人帮你找出那本书。比如说你想找《小豆豆频道》,就可以输入“小豆豆频道”这些字。这样机器人就能帮你找出这本书。

生2:我认为现在的图书馆可以贴一些可爱的墙纸,这样就比较温暖。而且椅子也是多种多样的,这样不会单调,会更人性化,更有人情味儿。

生3:我认为每一种书都要放在一个特定的房间里。如果我想找太空的书,就可以进入“太空的房间”,里边很黑,还有一块晶莹透亮的玻璃。你要书的时候,可以躺在那里,舒舒服服地躺着,就能让书来找你。

生4:我会把图书馆的基座设计成一艘船,房子就像一本打开的书,就像张开的帆,让人一看就联想到,乘着书的船,遨游知识海洋。

生5:我觉得当今世上,有太多太多不能上学读书的盲童,他们不知道社会上的点点滴滴。所以我认为在图书馆里装上一些按钮,一按,就可以读出故事的一波三折,以及主要内容,让他们在书海中遨游,让这些盲童们知道自然常识、天文地理。

生6:图书馆是分屋设计的。若是你要找一本关于宇宙的书,就进入“宇宙屋”。在黑洞洞一片的环境里,你不用害怕,只要请旁边的服务员给你一副眼镜。当你跳下“无底深渊”时,你会飞起,这就是航天员练习的氢气。当你想找书时,只要打开眼镜上的灯,就能来到书架旁找书看了。

…………

这个教学片段,我引入了“头脑风暴”技术。因此,课堂上,学生能无拘无束地畅想,富有创意的想象持续不断地涌现在儿童的脑海中。

“头脑风暴”是由美国创造学家亚历克斯·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又称智力激励法。“头脑风暴”经各国创造学研究者的实践和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发明技法群,如奥斯本智力激励法、默写式智力激励法、卡片式智力激励法等。这些发明技法,其共同的特征,就是一个群体,在一种既紧张又活泼的心理氛围作用下,借助于高强度的思考,通过灵感激发与碰撞,各种奇思妙想纷纷涌现。

近年来,“头脑风暴”理论被引进各国中小学作文教学,成为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如英国查尔勒斯·莱兹出版社出版的约翰·巴博编写的《英语》教科书,在“写作”单元中,提出了“头脑风暴”的概念。

“头脑风暴”非常适用于作文教学,尤其是在启迪习作思路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话题情境,在一段时间内让学生的大脑毫无拘束地就某一个主题进行密集的想象和思考。例如前文所引述的《创意图书馆》教学片段,儿童围绕着“未来的图书馆有什么样的创意设计”这个感兴趣的话题,针对当下图书馆的不足,进行快速构思,各种奇特的意念不断涌现,且没有一个孩子是重复的。教师在一旁不做任何解释和提示,而是面带微笑地看着儿童。这种脑力活动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能够激发学生持续不断地创造意念,鼓励儿童地将个人的意见和想法大胆地清楚表述出来。这种智力激励方法,尤其是在写作思路指导的时候,往往起着事半功倍的奇效。

四、头脑风暴法的实施原则

“头脑风暴”实施起来很简单,只要让儿童无拘无束地想象,无所顾忌地表达就可以了。但若操作不当,完全有很可能由于因袭的教学原则与手段,使得“头脑风暴”流于形式或效果打折。要有效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在创意作文课上,“头脑风暴”的实施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呢?

第一条原则:想象无错。教师要告诉学生,“头脑风暴”的过程,任何人的发言,都是无错的,哪怕觉得很荒谬,也不要轻易评论。禁止评论他人意见的好坏,禁止私下交头接耳。实践证明,人在安全宽松的心理氛围中,最容易产生奇思妙想。因而只要教师宣布“头脑风暴”是永远无错的,那儿童就会无所顾忌地张开想象的翅膀。

第二条原则:最狂妄的想象是最受欢迎的。教师要鼓励儿童异想天开,告诉他们不要笑话狂妄的想象,很多时候,最狂妄的想象,往往是最有创意的,最受欢迎的。这样一规定,儿童往往非常兴奋。他们会忘我地投入,各种奇思妙想纷至沓来。也许,在成人看来,不少点子是经不起推敲的。但教师不要轻易否定,要相信儿童自己是会认真地比较大家的方案的,选择最合适最有创意的办法。容许出格的想象,是为了引出更妙的想象。

第三条原则:延迟评价。“头脑风暴”的核心,是鼓励参与者任意想象、自由畅谈,提出的想法越多越好。因此,在学生刮“头脑风暴”的过程中,要允许参与者大胆表达,主持人要延迟评价。假如让学生想出200种不同口味的冰激凌,想出50种时,就进入了创新阶段,后面的150种就会比前面的50种更新颖更有趣。每一种想法,就是不同的种子;每一粒种子,在适当的水分和土壤的作用下,都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如果想让孩子们的习作充满创意,就必须多播种大片的种子。延迟评价,就是播下种子。endprint

第四条原则:数量至上。对“头脑风暴”在产生过程中,要重数量不重质量,即为了追求最大数量的灵感,任何一种构想都可被接纳,并鼓励利用别人的灵感加以想象、延伸、扩展、改变、重新组合等,以激发更多更新的灵感。通常的做法是,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先独立进行思考,不要一开始就进入“头脑风暴”状态。开始时,在纸片上用尽可能多的词语记下一闪念的灵感,哪怕用一些简单的符号都可以。不需担心书写潦草,不要担心语法错误。当许多灵感陆续被激发出来,而参与者也呈疲惫状,灵感激发速度会明显下降。这时,教师也可以以“最后再提3~5个点子就结束”之类的话结束“头脑风暴”。

不断重复以上四大原则进行智力激励法的练习,可以使学生渐渐养成弹性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其求异思维能力。思维的大门一旦开启了,那么儿童在习作过程中,就会有更多持续的创意。

五、头脑风暴法操作要诀

1.规模适度。“头脑风暴”活动最佳规模在5~10人之间,最好是马鞍形的座位编排,让大家在发言的时候面对面。因为人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传递的。这种面对面交流的情景,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灵感。

2.选择或布置有助于激发灵感的环境。“头脑风暴”法,对环境也很有讲究。要有书写板、海报纸、便利贴等记录工具。如果还有与主题相关的小物件,会激发与会者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创意思考。比如,我在一节作文课上,让孩子们设计“创意钢笔”,事先我让孩子们到文具店购买各种有创意的书写工具、文具盒和小挂件。同时,还允许他们把尺子、剪刀、纸板、橡胶带等带到教室里。不要小看这些小玩意,孩子们在“头脑风暴”的时候,可以用它们来画蓝图,也可以制作模型。大多数人需要借助模型来刺激大脑进行思考。立体的模型和图画,远比语言更能激活创意灵感。此外,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播放一些有助于激发灵感的且轻松跳跃、节奏明快的曲子。有时候,故意让学生假设今天我们不在教室里上课,而是在水底5000米深处的潜艇深处,让他们先假想周遭的环境,再开展关于“未来潜艇”的头脑风暴,孩子们一定兴奋不已。

3.多提一些富有挑战性或者出人意料的话题。话题越新奇越有挑战性,越能引爆参与者的创意思维。儿童天生好奇,在成人看来越是不可能的话题,他们往往越有兴趣参与。比如,要设计一个运动场,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畅想未来的运动场应该是怎么样的。“头脑风暴”的主持人可以大胆建议,暗示学生可以想象月球上或地下运动场、100年前和100年后的运动场有什么区别,耗费一美元和一亿美元的运动场各是什么样的,还可以想象小孩、老人和残疾人的运动场分别是怎样的。有研究表明,只要将身体和精神跳出眼前的圈子,离开越远,想象力越活跃,创意灵感就会越加丰富。

4.借助思维导图,整理创意灵感。“头脑风暴”产生的灵感,往往转瞬即逝,教师要让孩子们随时记录自己的灵感、伙伴的灵感。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厘清思路。思维导图是由著名的心理学家安东尼·巴赞于19世纪60年代发明的思维工具。与传统的思维工具不同,整个思维导图,呈放射状,图文并茂,文字颜色多样,重点突出,有清晰的层次,使得各个主题之间的关系一览无余。譬如,让学生创意未来的教室,学生的创意是零散的,无序的。教师先让学生将各自的创意,写在便利贴上。然后,让学生把各自的创意,贴到相应的思维导图区。这样,创意就被条理化了。见下图所示——

“头脑风暴”法,旨在激活创意思维,只要运用得当,完全可以打开想象和创造的大门,让思维自由驰骋,让富有创意的想法层出不穷。endprint

猜你喜欢

头脑风暴想象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玩转脑风暴
可怕的大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