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心灵的眼睛
2014-12-20刘兵良
刘兵良
离开教学岗位已有若干年,也许是因为偶有作品在报刊发表的缘故,常有青年教师问起如何才能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骨干教师。每当此时,我总会问一句:你动笔写东西吗?
我以为,写作,是一个青年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和人文素养提高的最佳途径。不说苏霍姆林斯基、叶圣陶这些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专著,就是大家熟悉的李镇西和薛瑞萍,我们不都是从《爱心与教育》《民主与教育》和《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等作品中领略他们的教育风采和教育智慧吗?与这些名家、特级教师相比,述而不作,眼高手低,是我们教师中存在的普遍现象,透过此,我们也许可以窥见普通教书匠与教育名家的差距所在。
写作,是创造和创新的慧眼
写作,也就是写文章,是用文字来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实践活动。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写作就是创新。这是写作观念发展的最高形态。我们知道,写作是一种高度的精神劳动和思维创造,它不仅需要运用创新思维来探讨事物的本质规律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还要把思维的成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外化为文字、图表和符号等,从而最终实现写作的目的。”(《论创新思维与写作教学改革》(毕耕))全国特级教师万平也说:“文字是有力量的。”“从文字中,我们能嗅到春天的味道,感受到花朵的芬芳,触摸到水的纯净;人间真善与美,从文字中,我们温暖如掬手有余香。”这种“文字的力量”,不正是一种创造的力量,创新的力量?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一个教师如果只是满足于已有的经验,照本宣科,那么,你在学生面前,必将有哑口无言的困窘和迷茫。笔者以为,教师在教学中,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不会质疑问难,最终只能是一个混饭吃的教书匠,而不能成为一个名师、名家。你不会借助语言文字去思考适合学生的最好教学方式,不会运用思维的武器去分析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你就永远只停留在对事物的表面理解水平上。“当你把所思所想,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的时候,此时此刻的你就因为文字而定格为永恒(肖川语)。”肖川教授所说的记录,就是写作。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和创新的过程,在写作中,你要对收集到的材料,必须采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以便寻找规律,弄清本质。搜集和研究材料的过程,不仅是感官的活动过程,而且还是能动的思维过程。只有充分运用直觉、联想、想象、分类、比较等创新思维方法,才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事物本质联系。在不断的写作中,你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将日臻完善。写作,是创造和创新的慧眼,是你的力量之源。
写作,是专业成长的一座桥梁
毫无疑问,教师专业成长的路有千万条,个人研修、同伴合作、专家引领,这些路子都是大家共同认可的。而我以为,在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你必须走过一座桥梁,那就是潜心写作。
教师的写作当然不完全同于作家的写作,教师的写作,有对学生所起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我常想,一个优秀的体育教练曾是一个著名的运动员,而一个语文教师为何就不是一个写作能手呢?个中原因,想必大家都明了。那就是,体育教练凭的是硬功夫,他要用自身所掌握的高超技艺,给运动员提供示范和演示。而我们的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诸如如何开头结尾、谋篇布局,如何通过语言、行动、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如何说理论证、阐明事理等等,讲得可谓头头是道,口沫横飞。可是,教师自己却没写过下水作文,没投过稿,更不用说没在报刊上发表过作品。“述而不作”,语言和词汇就不能在我们的大脑里生动起来,久而久之,自然就眼高手低了。不能给学生以写作示范的教师,他的形象在学生眼中也会大打折扣。北京的全国特级教师程翔说:“一个善写作的教师才能够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否则,只能隔靴搔痒。与阅读教学相比,写作教学需要更强的专业能力。”相反,如果教师写得一手好文章,常把自己发表的作品展示给学生,甚至用自己的作品当范文,那么他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就非常高大,对学生的激励效应是不可估量的。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罗辰生在“世界中小学汉语教师作文教学论文比赛”颁奖大会上说:“学生作文水平低下,问题出在教师身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关键是教师授课的方法和指导作文的教学水平。”正如罗辰生所言,教师授课的方法和指导作文的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专业的硬功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硬功夫靠的就是长期的阅读、思考和写作得来。大量的阅读和思考为写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反过来说,为促进专业成长,你必须将你的思考“定格为永恒”,成为你内在的艺术修养和思想品质,你必须拿起笔来进行写作,而要使你的思想与时俱进,你又必须如饥似渴地去阅读,唯有阅读才能使你“站在巨人肩膀”上。薛瑞萍,她“不间断地读书”,“不间断地反省与思考”,在语文教学这块园地上孜孜以求,辛勤耕耘,结出了丰硕果实。只要看《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两本书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她是多么地专业、专注、平和、满足、从容、淡定。由此,她把语文教学做成了学问。她说:“读书读到一定程度,可以说教学也好,班级管理也好,没有什么可以难住我的。”有勇气说出这句话,源于她20多年不间断地读书所积蓄的底气。
苏霍姆林斯基在《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中说:“我千真万确地深信: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在他们那里常常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好像就是为了储备,而不能进入周转,知识没有加以运用。”“进入周转”,在我以为,就是实践运用,也即写作,我们的阅读所得才能变成活的“词汇”,活的思想。
阅读,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思考,让我们站得更高,而写作,必将让你的专业水平炉火纯青。
写作,是体验人生幸福的鲜花
在世界范围内,教师是一项令人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岗位。教师的职业倦怠与教师工作的紧张和繁忙、单调和重复、社会地位和个人情感等密切相关。许多教师日复一日重复着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试和教研活动等,每天都处于紧张的精神状态中,因此,极易造成精神的忧郁和孤独,体验不到教学的乐趣和人生的幸福。一个每天生活得郁闷和对教育事业毫无兴趣的教师,又如何能引领学生去笑对人生呢?
当然,应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办法有很多,一些专家提出了很可贵的意见,比如摆正自己的心态、修正自己的人生期望值、参加必要的文艺体育活动和多与他人沟通等。而我以为,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最有效的对策是广泛阅读和潜心写作,尤其是通过写作这一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来消除职业倦怠,体验人生的成就感,体验人生的幸福。
我曾经写过一篇《笔——舞蹈的灵魂》,在文中我深情地赞美:笔,是生命的魂魄,是人类如影随形的一个幽灵。而对一个作家来说,笔更是怒放的花,奔腾的水,清新的空气和一轮鲜红的太阳。笔有形,或长或短,或粗或细,然而,笔的意义和价值,已经超然于物外。笔尖下的文字,是生命中另一个更真实更细腻更完整的自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孔子的劝诫还在历史的长卷上熠熠生辉。而今,我们只能从书页中看到他的慈眉善目,但他的“仁爱”之心,已如一支横亘天空的长笔,让后人时时仰望。在我的意识里,笔已与生命连为一体。生命,因笔下的文字而精彩而血脉偾张。我们做教师的会因学生会意的眼神而自豪,也会因学生金榜题名而欣慰,但是,我要说,当你在万籁俱寂中用笔在文稿中画下最后一个句号时,你的心中会有一股发自肺腑的通体愉悦,当你的文字变成铅字,那散发着油墨清香的纸张,更会让你感到创造的幸福和生命的意义!
因为阅读和写作,我们还能结识到许许多多身边的、远方的朋友,而“人生最可贵的是有几个有头脑的朋友”。这些朋友是你的财富,朋友之间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火花,是可以燎原的火把。写作是寂寞的,寂寞中升华思想。写作又是温暖的,你的灵气和才气将在那么多的心田里引起共鸣。你难道不觉得写作是幸福的吗?
教师写作,何乐而不为呢?
责任编辑 刘伟林
E-mail:1780724227@qq.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