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环境的学科小组协作学习研究方案

2014-12-20吴光平陈龙泉

亚太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协作建构学习者

吴光平+陈龙泉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小组协作学习兴起于70年代的美国,在80年代初开始成为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备受各国教育界的关注与推崇,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方法与策略。“教育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协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比个体学习甚至是课堂学习能够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近40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也应运而生。CSCL是协作学习与计算机教育应用相结合的产物,随着人们对教育和学习内涵的深入理解,协作学习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发挥学习者之间的协同效应,以最大化个人和小组的学习绩效。CSCL将小组协作学习与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起来,大大丰富了协作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可以说,CSCL的理论、模式、方法与实践当前在国内外已经进入相对成熟与稳定的发展期,在学校教育机构和教育培训机构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与实践。

国外网络学习平台中的小组协作学习研究现状 国外在小组协作学习领域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国外的领域专家主要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相关研究。

理论方面的研究:协作学习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协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在二十世纪60年代初首次提出,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得到实质性研究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目前,协作学习已广泛应用于美国、英国、日本、荷兰、德国、加拿大、以色列、尼日利亚、澳大利亚等国的学校教学中,对于改善课堂内的学习氛围,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技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美国,协作学习与掌握学习被人们称为当代最受欢迎的两种教学策略。

实践方面的研究: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小组协作学习是网络技术发展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的产物,网络学习平台的交互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为小组协作学习环境的创设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国外对网络学习平台中的小组协作学习的实践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国外开发出的CSCL工具来说,在网络学习平台中营造出一种“协作学习环境”是技术应用的核心所在。近年来,国外涌现了一些优秀的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支撑平台,其中包括协作会话工具和协作活动工具,旨在帮助课堂环境下的协作小组进行问题解决学习。

我国的CSCL研究经历了定义与原理、结构与模式、方法与策略、设计与应用、评价等发展过程;按时间顺序来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倾向理论研究阶段(1999-2005),二是倾向应用研究阶段(2006-2009)。但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步伐看起来有些脱节。特别在第二个阶段研究上,CSCL的应用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很多应用研究方法和策略都是借鉴国外的,原创性的研究相对较少。这可能与我们在协作平台和工具开发方面相对较弱有着紧密的联系。原因在于,开展CSCL活动时,若没有良好的协作工具或平台支持,那么参与者的互动水平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活动质量也将随之下降。然而,我国对CSCL的理论研究也并未停止,在第二阶段中研究论文在比例上仍旧占有一定的数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变革与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和学习内涵的深入理解,全世界中小学课程教学模式正在经历一场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历史性变革。面对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如何转变课程观念、革新教育教学方式以应对数字化浪潮的挑战是当今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九五”以来,我校先后参研了中央电教馆“九五”重点课题子课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育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十五”重点课题《优化现代信息资源,建构“开放性”学科学习模式》;“十一五”专项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开发应用研究》,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优化了课堂教学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丰富了学校课程资源,促进了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但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了这样几个问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及其网络环境优势,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和合作探究呢?如何将学生个体自主学习变为群体互动探究,把学习知识变为一种轻松愉悦,充满兴趣的快乐活动呢?如何将学生分散学习比为相互合作,协同探究的集体学习呢?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把钥匙:一是以教师观念和教学手段转变为突破的课堂学习行为的转化;二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课堂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的共识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环境),开展小组互动协作学习活动,是突破课堂教学改革瓶颈的最为有效的途径。

2.研究意义

网络环境下小组协作式学习的关键在于从多媒体技术营造理想学习环境角度,探讨如何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主动性和集体的创造性,促使二者在合作互动过程中和谐共振,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我们知道,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是既开放,又互动的,他承载着丰富的知识信息,不受时空限制,是学生求知的乐园。学生可以在网络环境下,既可以自主学习,又可以与人平等交流,畅所欲言。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超脱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成了知识信息的自由选择者和自主建构者,知识海洋的畅游者和学习过程的享受者。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扶助者和促进者。由于网络信息资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情境的创设。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网络环境下的小组协作互动式学习,与运用在传统地班级教学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媒体的优势,便于学习者之间更好地交互,提高了沟通效率,有助于学习者之间进行更为有效的信息组织。通过网络,学习者可以实现范围更广和质量更高的协作式学习。

(2)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学生分组方式更为灵活、多样,在协作学习中学生的分组是一种灵活的机制,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变化的,特别是在学习的不同时期,必须使用不同的分组,才能最大地提高学习者学习地效率,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就使得协作学习中的分组更为方便、灵活、多样,学生不仅可以在班集体内自由地进行组合,而且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与网络上的其他学习者协作交流。endprint

(3)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技能,有助于学生适应班级教学以外的校外学习与远距离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4)可以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产体的作用是“向导”和“监控者”,而学生可以充分地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是能动的。

我校作为教育部挂牌的“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学校”,在课题研究方面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关系并没有因此发生重大改变,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没有形成现代信息技术真正融入其中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没有在课堂上形成学生学习小组协作学习形式。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小组协作学习形式的研究和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选择以《网络环境下小组协作互动式学习研究》作为课题。拟通过课堂教学“切口”研究,探索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组协作互动式学习研究的实施过程中的普遍性规律性,在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模式或操作程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现代信息素养;通过课题研究带动数字化教育环境建设,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

二、课题界定

1.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多媒体计算机物理上互联,依据某种协议互相通信,实现软、硬件及其网络文化共享的系统。从小的角度看,网络环境是“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从大的方面去理解,网络环境不仅仅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发生作用的地点,还可以包括学习氛围、学习者的动机状态、人际关系,教学策略等非物理形态。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网络环境更多的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的组合。根据李克东先生提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概念,我们可以把网络环境的特征理解为: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包括如下基本要件:设施(如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网络、校园网络、因特网等);资源(为学习者提供的经数字化处理的多样化、可全球共享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平台(向学习者展现的学习界面、实现网上教与学活动的软件系统);通讯(实现远程协商讨论的保障);工具(学习者进行知识建构、创造实践、解决问题的学习工具)。

2.小组协作学习

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地域分散的一个群体,借助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共同协调与协作来完成一项任务。它包括群体工作方式研究和支持群体工作的相关技术研究、应用系统的开发等部分。通过建立协同工作的环境,改善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消除或减少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分隔的障碍,从而节省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提高群体工作质量和效率。

3.网络环境下小组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工作(CSCW)与协作学习(CL)的结合,即:CSCL(Computer—SupportedCollaborativeLearning)。CSCL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支持下,由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的多个人协同完成同一学习任务,计算机提供一定的支持环境来支持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学习,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各种学习形式,如:对话、商讨、争论等,对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论证,在相互补充讨论中得到知识意义建构。因此,协作学习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学习活动,它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对提高学生成绩、形成学生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和乐观自信的态度,以及学会与他人协作工作的交流能力等方面都有极为明显的积极作用。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建构小组协作学习的网络技术平台,支持小组协作学习的开展。

2.基于平台支撑开展小组协作学习,探索出与信息环境下协作学习的几种组织形式,形成具有指导性的操作和评价方式,并探究其科学性与合理性。

3.通过实验,在实际教学中实施的基础上,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做出典型综合课例,积累一批有价值的教学资料与教学数据。

四、理论依据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以认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为主要依据。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所学的知识。要让学生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因此教学要为学习者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的主动建构过程。根据这些,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将致力于创设真实有趣的问题情景,搭建机动灵活必要的教学支架,提供方便的对话环境,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同时,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强调协作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不是“教”。建构主义还认为,知识学习者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他人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构建方式获得。

人本主义主张教师在教学应当从学生的主观需求出发,帮助学生学习他喜欢而且感觉有价值的知识,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展开自由的学习,自主选择和决定学习活动。它提倡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的学习、情感教育、真实性评定、合作学习以及开放课堂和开放学校。根据这些,我们的研究中将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动态调整学习内容、将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与探究融于学生自主创作、协作讨论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endprint

猜你喜欢

协作建构学习者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团结协作成功易
协作
建构游戏玩不够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