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德育带动一方水土

2014-12-20

亚太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德育中职班主任

王祖德,萍乡市武功山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一名班主任,高级教师、省学科带头人。从教17年来,他坚持扎根农村职业教育,秉承“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我就要把我的青春、我的热情、我的全部精力都献给它,这样我才会问心无悔”的执着信念,在讲台上默默奉献、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他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积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他担任班主任工作15年,一直坚持平等待生,用家的方式创建了温馨的班集体,用爱的真诚感化了一批又一批学生。“老师应是净化剂。教书育人,除传递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哺育学生灵魂,教导学生要有上进心、慈悲心、宽容心。”王祖德说。

“饮水当思源,我的源泉是父亲”

1997年大学毕业后,王祖德选择了萍乡市武功山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成了一名农村中职教师。十几年来,他多次放弃外出发展的好机会,执着而辛勤地耕耘在农村职业教育这片土地上。

参加工作的第一年,王祖德担任班主任。面对学生离校不归、课间操缺勤、晚上就寝情况糟糕的烂摊子,他的第一反应是自责:“作为班主任的我只充当了管理学生的摄像头,没有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

不甘心学生就此失学,他决意去家访。山区连降暴雨,道路崎岖泥泞,他骑车3小时,不想却扑了空。饿了,就到附近小商店买一个面包,边吃边跟商店老板了解学生的情况。傍晚,学生回来了,他与学生深谈到凌晨,诚恳地向孩子征求对学校工作的意见,耐心地向家长讲解孩子掌握知识和技术的意义……用真心和执着,将孩子又“请”回了学校。

凭着对山区学子的眷眷亲情,对中职教育的执着与奉献,王祖德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和尊重。谈及荣誉,王祖德难掩深情:“饮水思源,我教书育人的精神源泉来自父亲。父亲是个民办教师。每天早晨,干完农活,匆匆扒两口饭就去学校,离家70多里,父亲却保持着20多年的全勤记录;家里姊妹多,负担重,口粮不足,父亲还经常带学生回家吃住……父亲爱生如子的品格,为我后来的教书育人提供着不竭的精神动力。”

“思想通了,就一切皆有可能”

“职业教育,特别是在农村,尤为重要。在农村,师资弱,孩子起点低,很多学生进入中职学校,这是现实。如果学生消除了读中职矮人一等的误解,在思想上通了,不自暴自弃,有了学习的心思,就一切皆有可能。可以说,有效的德育是开启中职教育的金钥匙。”

曾经有老师向王祖德诉苦:学生德育工作真是烦人,有些事理吧,昨天才找某某学生谈过话,今天又重犯,唉!……王祖德何尝没有这种苦衷?俗话说“久病成医”,办法总比困难多!王祖德久经苦熬,提出“建立学生德育银行”模式。

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有时“好了伤疤忘了痛”,甚至“伤疤未好也会忘了痛”,怎么不会出现“重蹈覆辙”的烦心事?王祖德认为,除了苦口婆心的言语提醒,更需要“纸墨笔载”的“明白告知”!为此,他为每位学生建立了一个“德育银行”,准备了两张“信用卡”,以100分为准入“存款”,一张“明卡”张贴于教室墙壁上,上面“纸墨笔载”其德育银行的借支收入,一张“暗卡”在学校网站“德育银行”平台上,学生、家长可以随时通过输入自己的账号密码进入查询。

学校德育工作已经进入全员化。对此,青年教师小刘体会最深。刚走上讲坛的他,担任了班主任。年轻人血气方刚,他从“严”字入手,以严格的班规班纪管理着学生。开始两周,班上确实太平无事,风平浪静。一两个“出头鸟”也被他“弹”压下去。正有些沾沾自喜的小刘怎么也没有想到,学校的一次民意测试,将他的自我感觉良好推向“谷底”:他的班主任工作满意率居然是全校倒数第一。面对这样的班级,小刘苦恼不已。他找到王祖德诉苦。王祖德听完之后,为他“把脉”:“制度可以管住人,但不能感化人。学生不是任人摆布的木偶,管理怎能一刀切?只有进行深入细致的德育工作,才能春风化雨,润及学生的心田啊!”之后,小刘按照王祖德指点的“几招功夫”,潜心学生德育工作,渐渐扭转了自己在学生中的不良印象,为班级管理增添了活力。小刘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德育工作的神奇魅力。

王祖德独创了“1分钟德育”和“德育银行”等教育工作模式,形成了真心、真诚、真情的“三真”,爱心、热心、耐心“三心”,以及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处世“三会”全方位多层次教育工作体系,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育人是艺术,要永远在求索路上”

王祖德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农村中职这片养育他的热土。他常常告诫学生,就读中职学校也同样需要艰辛付出,没有刻苦的钻研和不懈的追求就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工作中他废寝忘食,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绝大部分节假日也都用在教学与研究中。十几年来,他放弃了外出发展的好机会,执着而辛勤地耕耘在农村职业教育这片土地上。他真诚地对待每个学生,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他的眼里没有差生的概念,他认为学生不能以好坏区分,只是爱好和特长不同,理论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在观察和实践方面的能力很突出。他以广阔的视野,先进的理念,灵活的方法,指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他们学习中的困难和疑惑,带给学生学习的动力、鲜活的知识和成才的本领,使学生自信、自立、成功成才。

他教育理论功底扎实,他善于创造性地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具有明显的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特点,在教学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的教诲,亲切的讲述,像甘泉、像雨露,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大家送给他一个亲切的绰号——“王琢磨”,这饱含着人们对他渊博的知识和不懈探索精神的敬佩之情。

他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灵活的组织教材。通过对教材的剖析,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增删,然后重新组合,使其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因到果的教学过程,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班级,他讲课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同时他在教学中不只是教授本学科的知识,而是将其他相关的知识与本学科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并告诉学生现在所学的知识会为以后哪些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脉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他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恰当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职业学校学生的实践技能高低,关系到他们的就业前途。培养什么技能,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是他反复琢磨的问题。

“育人是门艺术,应当永远在路上。计划的脚步追不上变化的翅膀,我只是在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我希望能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我的学生和学生家长,更希望自己的工作能为学生为家长同时也为自己带来快乐。”正是抱着这样的探索精神,王祖德逐步形成了自己先进的理念、灵活的方法,指导学生探究问题,带给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成才的本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名言用在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王祖德身上,再恰当不过了。他说“德育银行”的诞生得感谢一个曾经是“问题少年”的学生。三年的时光,他们互相对抗着、改变着、支持着。最终互相感谢着,互相尊重着。

“一枝独秀不是春,姹紫嫣红春满园。”王祖德的育人事迹已经在学校开花结果。他的感人事迹默默地在大山中传播着、流淌着,熏陶着一届又一届学子们,感染着身边每一位老师,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老师们演绎出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育人故事,浓浓的师生情让青春在爱的阳光下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让这不起眼的农村中职学校在爱的雨露中开得更加灿烂。(据《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新闻网、新华网综合整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中职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夸夸我的班主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