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基于“个别化学习”的小组协作模式建构研究

2014-12-20陈龙泉叶松林

亚太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协作环境评价

陈龙泉+叶松林

个别化学习是一种系统化教学策略。教师依据学生个别化学习需求,安排学习活动,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速度弹性学习,教师引导设计内容,而不统一学习进度,目的是使处于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达成学习目标,培养独力学习的能力。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社会需求的转变,学生不仅要有学习合作态度,更要有自我学习的能力,以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

一、在小组协作背景下,学生个别化学习问题

小组学习这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完成班级学习任务和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小组协作活动中,学生个体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从而达成与其他组,或者全班同学共享的目的。

下图是我们研究的“任务式”小组协作学习图。

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学生学习中的协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

此外,协作学习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意识,培养学生对待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的乐观态度,提高学习小组内个体之间及其与社会成员的交流沟通能力。它对于学生树立自尊心、自信心,处理个体间相互尊重关系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当我们反推过去,就发现小组协作学习实际上是以学生个别化学习为基础的;没有学生的个别需求作为学习动机和目的的推动力,没有学生个体的真正思考参与,没有让学生个体真正得到有意义的变化发展,小组协作就会成为一种没有意义的学习形式。

如果我们的教师不下深水去研究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学习个性、学习需求,而只是停留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表象,那么,必然会使小组协作学习成为一种花架子。

二、对大一统模式否定,个别化学习才有意义

个别化学习,顾名思义就是针对不同个体差异而进行(组织)的差异化学习活动,也是教师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从学习者的兴趣和学习需求出发,提供给学生进行高效学习、获得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资源和活动,它可以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获得相应的发展。个别化学习,正因为其年龄特点不同,学习方式不同,兴趣点不同,教师在创设内容、环境、活动形式和投放资源材料都会有不同维度的思考。

个别化学习的特征有两项,其一是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速度学习,其二是学生学习时间及内容的弹性化。为了配合这两个特征,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考虑采用小组协作方式,借助信息技术开展个别化学习,在协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开展个别化学习。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速度及进度,在弹性时间下,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学习,从而达成甚而超越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

个别化学习通常包括六个主要项目:确定教学目的,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开发创新教材,整合个别化学习的内容;安排学习的环境,包括学习场所及学习资源安排;进行个别化学习,通过计算机系统自我学习;进行教学评估,以了解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学习目标是否有效达成,独立学习的能力有无变化,从而不断修正教学设计,改正教学缺失,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个别化学习思想由来已久,古已有之。从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和孔子“因材施教”发展到现代,已经成为当前网络环境下开展远程教育的核心理念,备受人们关注。与此同时,主体教育论、学习风格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等,为个别化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在传统班级授课中,由于资源环境和传授方式的限制,教师只能针对某一个层次的学生讲授,要求其余层次的学生向其靠拢。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加开放、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多彩,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打破了教师主导下的课堂“大一统”局面,它更适合学生自觉自主地选择学习学习方式、时间和内容,从而使个别化学习成为了可能。因此,教师应该跟上时代潮流,尊重学生的差异,自觉创建充分适应学生个性,解放学生天性,适应学生个别化发展的学习方式,使“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得已贯彻。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个别化教学有了物质保证,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兴起,为个别化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可能。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根据学习者的个别差异性特征,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并作出特定的反应,从而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

鉴于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我们将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实施个别化学习的突破口,并提出与之相应的教学理念,建构了自主掌握学习进度,自主建构学习活动,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个别化学习模式。学习活动过程的交互性,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灵活性,学习评价的多元性,成为个别化学习模式最为突出的亮色。

三、从策略到模式建构,突破模式到创新模式

我们知道充满艺术气息的课堂教学,不应该有什么规范和模式,最高妙的课堂就是能让学生心灵愉悦、举止自由、言行无拘的课堂,但是这种课堂的形成非一蹴而就,它必须经过“不规范”到“规范”再到“超越规范”的创造的过程。因为网络是新兴的教学环境资源和工具技术,当前教育大环境下,教师也难免有思想顾虑,所以我们提出的策略就是“边研究、边实践、便推广”,也就是先搞模式研究,再到超越模式,最后自由创新。

那么,什么样的模式才是最适合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个别化学习的模式呢?

我们提出以下四句话:一是学习环境和工具的个别化。包括集体学习场所和个人学习场所设施,学习工具包括学习资源和相关载体,如工具书、电脑、实验器材、实物、实践场地等,尽可能为学生个体提供一个适合其要求的个别化的学习环境,当然有条件的可以自备学习环境。二是学习形式的自由化。个别化学习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交流的方式,当然都要符合网络环境条件。三是学习风格的个别化。学生可以呈现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允许有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教师应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风格来确定学习环境、呈现学习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这样才能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四是学习内容呈现方式的个别化。将学习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学习者,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来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呈现方式。五是学生知识与能力建构的自主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缺失和需求,在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和方式,包括个别化呈现的载体和手段,自由选择自己想学的内容,张扬自己的学习风格,建构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系统。endprint

个别化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呈现。网络环境下个别化协作式学习的开展,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步骤:

(一)划分个别化学习小组 明确各自职责责任务

科学划分学习小组是“个别化”协作学习的前提。要使小组学习达到“和谐互动”、“分工协作”、“公平竞争”,必须贯彻“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内异质”就是将学习兴趣、需求相近,而学习能力参差的同学组合在一起;“组间同质”组与组织间的大牌应该均衡。教师在分组前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学习习惯和方法等几个方面采集资,根据具体任务、资源环境差异,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划分学习组,使组员在性别、成绩、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具有互补性。

在学习小组内,根据“扬长避短,协作分工,组长负责,角色互换”原则,小组长牵头负责组内成员分工,明确成员在学习活动中职责、分工和承当的角色及任务。

(二)制定个别化学习计划 选择最佳学习策略

首先是个人根据自己的学习爱好和需求,制定个别化学习计划。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和学习步骤等。

其次是要制定实现计划的具体的学习策略。其中关键的是学习操作方式的 选择。如先自行操作计算机,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引入新知,围绕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人—机对话,自行发现和探索问题,利用网络资源和工具,与同伴交流协作,合作解决问题,或者广泛求教等。随着年级的增高,计算机操作的技能日益熟练,理解能力不断增强,并培养一定的信息分析处理能力,这时可根据教学内容自行设计一些独立学习的交互式软件进行个别化学习。

因此,我们一般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个性制定学习计划,包括学习任务、目标、内容、方式、时间、地点等,学习小组也要制定相应小组学习计划。

需要说明的是表中的“学习方式”指的是网络中的各种学习方式:如上网检阅资料、通过网页(站)、QQQ、BBS、ICQ、NENTMEETING、微信、EMAIL等方式,也包括学习工具,注意他不排除运用非信息技术手段,如实验、操作等;“学习环境”指具体学习场所。

(三)营造个别化学习环境 灵活开展个别学习

1.搭建资源平台和工具。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协作学习的物质基础涉及到两个相关问题:即交互平台和资源平台建设问题。前者主要涉及的是学习硬件,即平台建设,后者主要涉及的是学习软件,即资源库建设。教师可以建设学习主题网站,利用博客、QQ群、BBS、校讯通等工具作为学习交流载体。进而建设学科学习资源库,一方面利用好网络资源,广泛收集现成资源加以优化应用,其次是将学习资源做数字化处理又加以优化组合。

2.创设问题化学习情境。创造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情境,如针对某些现象和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做)”等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探疑和解疑的过程,并展示在网络环境之中。应当启发学生将大问题,化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小问题,以便独立思考和探究。

3.灵活开展个别化学习。先是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对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和交互工具,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完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计划和策略,形成自己的结论。

(四)展示个别化学习结果 开展组内交流协作

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对已有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之后,所形成的结果,在小组内发布。这是学生协作学习和研究的实施阶段,在这里,根据学生所要完成的任务的不同,协作也有不同的协作内容和协作形式。协作的基本手段是问题解决和角色之间的交流。

在协作学习组织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观察者和指导者,学生是个别化学习和小组交流的主体。教师可以参与交互,但主要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小组协作学习是学生个别化学习基础上进行的同之间的合作探究,小组成员之间要保证有充分的交互,学习过程的就是学生个体之间开展的体验者、交流和践行活动。

(五)展示个别化学习反思 开展互动交流评价

反思,就是让学生回过头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一个评价,包括对自己完成任务情况、小组内部不同角色担当、各自己在小组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等,做出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

评价根据所提出的评价标准,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和评价主体,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评价。从内容看,大致包括:①对总的研究过程情况的评价;②对协作小组完成任务情况的总的评价;③对协作小组内部各成员完成相应角色任务情况的评价;④对协作小组总的协作行为的评价。而这一切评价都要在公开公正互动中完成。

最后我们想从载体的角度,谈谈基于“问题”的个别化学习模式的实践与体会。

在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中心,学习小组、教师之间,通过整合信息资源,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主题网站、BBS论坛、博客、QQ群、微信等),以协作的方式开展个别化超时空学习、讨论、评价等活动,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组内协作的基本流程是: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利用计算机创设形象、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供条件。我们以《关注母亲河——关于治理府南河治理大讨论》为主题提供了反映反映成都的母亲河——府南河环境变化的主页,学生通过浏览主页、小组讨论、经教师点拨,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水对成都的意义是什么?府南河在历史上的人文价值是什么?它对成都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被称为成都的母亲河?历史上的府南河是怎样的情景?府南河的污染现状如何?府南河是怎样被污染的?府南河为什么会被污染?怎样治理治理府南河才是科学有效的?发展成都经济与治理府南河的关系?治理府南河的深远意义?等等,学生们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选择和确定了一个主题进行研究。endprint

2.指导方法、研究策略

学生的学习不是盲目进行的,网络提供的信息又极其丰富。教师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上给予了及时指导。如在《关注母亲河——关于治理府南河治理大讨论》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更科学、更有效地表大出自己的观点”等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思路。

3.自主探索、合作协商

策略确定后,学生独立操作计算机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发挥了小组协作的功能。在《关注母亲河——关于治理府南河治理大讨论》学习过程中,尽管每个成员得主选问题不尽相同,但小组成员完成自己探究的问题的同时,共享资源,充分协作,通过查阅资料、下载图片、文字处理、结论分析等过程帮助成员完成研究报告。

4.及时反馈、评价提高

在展示交流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个别或学习成果的同时,及时针对问题,引导同学一边分享交流,一边针砭辩论,各抒己见,极大提高了学生各抒己见,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建议的勇气,培养了学生的包容的气度和批判精神。

5.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最后教师通过网络进一步将主题拓展到“彭州石化项目的治污问题”、“金堂热电厂空气污染问题”、“印染企业水污染治理问题”、“汽车尾气污染问题”,通过个别化学习,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打开了学生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独立学习和研究的能力,而且养成了学生分享他人学习的习惯,培养了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

以学生独立探索为特征的个别化学习模式,有以下明显优势:

①学习资源开放性。提供足够充分的信息资料,可以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界面上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切入点。教师和学生同时在网上搜集各种资料,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不同学习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入相应的学习区,然后进行讨论和完成作业。

②学习进度自主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和把握学习进度,已经会的内容不再重复可直接进入测查,不明白的内容,可请求帮助,计算机会采用演示、讲解等方式加以帮助。此外,课件还根据学生自觉的情况,准备了资料库供学生查阅,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③学习过程交互性。学生完全通过人—机交互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直接向教师请教;倘若学生认为自己学会了就可以进入测查,计算机会及时给出判断并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

④学习评价多元性。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是自由的,他所获得的评价也是针对他个人所有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网络环境下教学的认识的深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单靠一个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是不够的。在研究个别化学习的同时,更应强调学生间的协作,重视学习活动中知识的主动建构。

要想超越个别化学习一般程式,教师首先要充分应用利用计算机优势创造问题情境,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营造氛围。其次是提供资源,指导学生研究和选择策略与方法,让学生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更直观、明确地表示问题,明确思路。第三是研究、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协商。第四是及时反馈、评价提高。最后一步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总之,加强学生使用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当务,遵循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是关键,应到学生正确应用网络条件是保证。endprint

猜你喜欢

协作环境评价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团结协作成功易
环境
协作
协作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