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解概率题,课改课堂新收益
2014-12-20王仕昭
王仕昭
我校高一课改理论来自韩立福博士的《有效教学法》,其核心是“先学后导、问题导学、学本课堂(以学生老师等学习者的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学生提前结构化预习;老师提前结构化备课,设计好解决问题的阶梯(从学生出发,从易到难,步步为营,个个击破),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课堂上老师需要管住自己的嘴(忍住不说或少说),让学生去学习思考、去解决问题、去展讲解题过程、去发现新方法。
学生刚学习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在问题解决课中有一些基本的概率计算。我在五个班(三个层次)实践“个人自主学习(提前一天做问题解决单)、小组合作学习(当堂小组讨论自己没做起的问题)、成果展示(由学生展讲解题过程)”。结果令我震撼:学生的思维之活跃、求知欲之强烈、创新之发散,令我挂目相待。特别令我感动的是:学生还真请教了数学教师,弄清了等概率问题,又创新出“穷尽法”(五个班均想到此方法)、“配子法”(励志班想到的)等新的解题方法。本文选择问题单中的2个例题、2个练习题详述其问题解决过程。
1.师生一起解决问题并总结方法
问题解决课一开始,师生一起总结:解遗传题的基本步骤:第一步:根据题意画简单的遗传图解;第二步:判断显隐性(方法有两种);第三步:确定基因型(方法有多种);第四步:推断或计算。然后开始解题。
例: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有一个正常男孩和一个患某种遗传病的女孩。如果该男孩与一个母亲为该病患者的正常女子结婚,生了一个正常的儿子,问题:(1)这个儿子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为;(2)如果再生一个孩子,预测其为携带病基因的女孩的概率是。
供选择有答案:A.11/18B.5/9C.4/9D.3/5E.2/3F.1/3
各种解题过程都请学生板书在黑板上,并展讲自己的解题思路。全班再一一诊断辨别。
哪一种解题过程的答案才是正确的呢?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课间还专门请教了励志班的数学老师。通过分析,学生们沿着正确的思路,又想出了其他的解题方法。
假设用Aa来表示相关基因,学生们推断过程,正确的如下:
许多学生的推断过程中,在②部分的杂交后代计算时出了问题:学生说“生的是正常的儿子”,所以没有aa ,所以AA=2/3X 1/3,Aa=2/3X 2/3 ,所以这个儿子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为11/18,选择A。数学老师说,②部分的后代与①部分的后代可能性不相等,所以是错的。学生想通这个问题之后,立即想出了一种新解法:过程如下:
这种解题方法是一种最原始的方法,最原始的方法往往是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全部孩子亮出来,一个一个地数。这样确保你不会出错。这种原始的方法可以用来检测你其他的方法得出的答案是否正确。我请同学们给这种解法命个名,便于记住和以后使用,同学们说就叫“穷尽法”。
规律总结:亲本的基因型未定,如何求后代某一性状发生的概率?
(1)首先确定亲本的基因型及其概率;(2)假定亲本携带该性状的基因,求出后代出现该性状的概率;(3)根据乘法原理,将上述概率相乘。
2.放手让学生练习,达到熟能生巧
练习1.低磷酸酯酶症是一种遗传病,一对夫妇均正常,他们的父母均正常,丈夫的妹妹和妻子的哥哥患有低磷酸酯酶症,这对夫妇已生有两个正常女孩都是纯合子的概率是;假设他们又生了一个患病男孩,请预测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患病者的概率、是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A.1/3B.1/4C.7/12D.5/24 E.3/8
例2:中父母基因型不确定的是一方,本题是双方均不确定,又加大一点难度;例2是生一个正常儿子,本题是生两个正常女孩纯合子,又加一层难度;然后又假设生了一个病孩,突然又把难度降低,但学生没有想那么多,仍在按不确定计算。结果是第一空的难题倒没出错,用配子法很快计算出了正确答案为B;而第二空简单的题却出错了!于是我立即让学生写一写(或说一说)做错题的感想。学生写到:审题至关重要,审题不严,诊断出错,不但得不到分,还贻害别人的子孙啊!
答案:B、B、E。
一堂课有没有效益,并不看老师讲了多少、讲得多好、讲得多深,而是看学生参与真学习、真思考的多少、学懂了多少、自己钻研了多少。本堂课改成功的体验,坚定了我坚持进行课改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