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014-12-20陈佐南
陈佐南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强有力的帮助工具”,为此,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数学学习和探索中去,当然成为当前数学工者面临挑战。以下是本人几年来,在电教中得到的点滴体会:
一、运用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学生大多活跃、好动,喜欢多变、宽松的教学环境,而静态的文字、课本以及老师的口语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他们在教室里往往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个旁观者。因此思想容易开小差,收不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只有通过多媒体对图形、动态和声音等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了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激起他们兴奋和兴趣,创造了一个使学生能够参与的平台,从而激起他们学习兴趣学。所以,在教学软件制作过程中我们注重利用图形、音乐和动画等多种信息来补充刺激学生的多种器官,使教学内容真实化、趣味化和多样化,有力地唤起学生的注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因此,教师在多媒体的设计和使用时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要求,设置问题情境。学生探索兴趣的持续,保持了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是非电教手段中任何教学法无法比拟的。
二、运用电教媒体,加强学生思维训练
“数学是人类思维体操”,学生是在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受到思维训练的。因此,现代数学教育观特别强调要重视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过程和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现,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由于受教学技术手段的限制,在这方面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如讲抽象的数学概念,难以形象直观地表述出来;讲数形结合,图形不能呼之即到;讲数形运动变化,黑板上的图形却静止不动。所以,我们必须借助各种电教媒体的经验替代功能,将感觉器官、思维触角延伸到浩淼深邃的多维空间,从而达到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虚为实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拓展教育的时空领域,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展示的奇妙绚丽的声、光、形、色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用变维(改变问题的维度)、变序(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等方式(发散式)提出新问题,将问题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和教师的同步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类比——联想——猜想——分析——归纳”的循序渐进过程达到落实思维训练的目的,其中尤其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真可谓有一石(多媒体)三鸟之功效。
三、利用多媒体丰富的资源,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多媒体、互联网有着丰富的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各种支持与帮助,做到声、色具全、图文并茂,展示现实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精美图案,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的美,同时使学生领会到几何图形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动机。
四、运用电教媒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多媒体能用具体的图形展示给学生,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在课件《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制作中,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成为初中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概括的过渡,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电教媒体在优化数学教学,满足了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联系的思维方式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作为教师必须站在为培养新时代创造型人才的高度,去理解、认识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使用电教媒体的同时,还应把数学与各种教学艺术的协调作用作为现代数学创新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来追求。另外,多媒体的使用要“适时、适度、适当”,当用则用,不当用是尽量不用。要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难点、强化重点之处,用在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之处。
总之,多媒体有形象、直观、生动,声、色、形同时兼备,静动结合的诸多优点,恰当、适时使用确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等种种因素去考虑,选择用与不用,用,又如何发挥多媒体的最佳作用。不要认为所有的课都用,用得越多越好的认识误区。
在信息时代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创造的丰富资源的优势,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学习模式和现代的学习模式结合起来,不断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用先进的教学技术造就优秀的新世纪人才。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使用的迅速增长,这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只有以一种健康、充满激情的开放心态,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才能跟上时代潮流,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