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氏平鲉幼鱼适宜投喂频率的研究

2014-12-20冒树泉邹明妤王春生宋理平王秉利

动物营养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许氏粗脂肪幼鱼

冒树泉 邹明妤 王春生 宋理平 王秉利 许 鹏

(1.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济南 250013;2.四川农业大学,雅安 625014)

投喂频率是影响水产养殖的一项重要因子。不合理的投喂频率往往会降低鱼类的生长速度,使个体间规格分化差异较大[1]。投喂频率过低会降低鱼类的生长性能,而投喂频率过高则往往导致饲料效率降低、养殖成本上升以及养殖环境的恶化[2]。因此,深入研究投喂频率对鱼类消化吸收与饲料利用的影响,有助于建立合理的养殖投喂模式,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对渔业资源管理以及养殖水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3]。

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隶属于鲉形目(Scorpaeniformes)鲉科(Scorpaenidae)平鲉属(Sebastes),又称黑 、黑头、黑寨等,是一种冷温性鱼类,分布于我国黄海、渤海和东海[4]。因其具有生长速度快、适温范围广、环境适应强、养殖病害少、饲养方便等优点,成为韩国第二大海水养殖鱼类,也是我国北部沿海重要的鱼类养殖对象。许氏平鲉肉质嫩滑爽口、无肌间刺、含肉率高、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在其他亚洲国家鲜活鱼市场上广泛销售,是市场潜力巨大的一种高档名贵海水鱼类品种。许氏平鲉洄游范围小,卵胎生,喜好栖息于岩礁附近水域,是以人工鱼礁进行资源增殖与网箱养殖的优良种类[5]。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许氏平鲉进行了营养与形态学等方面的研究[6-8],但有关投喂频率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不同投喂频率对许氏平鲉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营养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等方面的影响,确定最适投喂频率,进而为许氏平鲉营养生理与养殖生产提供基础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饲料

试验饲料为同一批制作的颗粒饲料,其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所有原料粉碎过60目筛,微量原料采用逐级扩大法添加,按配比称量后加适量水混合均匀,经螺旋挤压机制粒成直径为2 mm的颗粒饲料,自然避光晾干,置于-20℃保存备用。

表1 试验饲料组成及营养水平(干物质基础)Table 1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the experimental diet(DM basis) %

1.2 试验鱼与饲养管理

试验用许氏平鲉为烟台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同一批孵化幼鱼,驯养15 d后正式开始试验。选取体质健壮且规格相近的个体300尾,平均初始体重为(5.63±0.17)g,平均体长为(6.20±0.26)cm,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以重复为单位随机放养于15个网箱(50 cm×50 cm×100 cm)中,网箱放置在同一水泥池(5 m×6 m)中,网箱内有效水位为65 cm,海水流水养殖,养殖60 d。试验设置不同的投喂频率和时间,具体如下:1 d 4 次(08:00、11:00、13:30、18:00)、1 d 3 次(08:00、13:30、18:00)、1 d 2 次(08:00、18:00)、2 d 3 次(08:00、18:00、次日13:30)和1 d 1次(08:00)。试验期间饱食投喂,观察幼鱼摄食情况,投喂后3 min若饵料台上有饲料剩余,则结束投喂并捞出残饵,每5 d清理1次网箱内粪便,整个试验期间水质监测情况为:水温(23.5±1.5)℃,盐度 28‰ ~31‰,溶解氧浓度(7.63±0.05)mg/L,pH 7.23± 0.12,氨氮 浓度(0.17± 0.01)mg/L,亚 硝 酸 盐 浓 度 (0.04 ±0.01)mg/L。养殖室为透明塑料屋顶,光周期为自然周期,试验结束前1天停止投喂。

1.3 样品采集与计算分析

试验开始前取主要饲料原料和饲料样品分析其营养成分。试验开始与结束时,对各组试验鱼记数、称重,计算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统计饲料投喂量,计算饲料系数。60 d的生长试验结束后,每个网箱各随机取4尾鱼,每组共取12尾鱼,分别称重、烘干,用于测全鱼主要营养成分;每组另取18尾鱼,分别称重、量体长,解剖取内脏、肝脏,称重,计算肥满度、脏体指数与肝体指数,留取肝脏待测主要营养成分;投喂3 h后,每个网箱各随机取3尾鱼麻醉,取鱼体同一部位消化道保存于-20℃冰箱中,用于测定消化酶活性。

饲料原料、饲料样品以及全鱼、肝脏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按AOAC(1995)[9]中相关方法测定。

消化酶活性使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的试剂盒进行测定,具体检测方法参照说明书进行。胃蛋白酶活性单位定义为:每毫克组织蛋白质在37℃下每分钟分解蛋白质生成1μg氨基酸为1个酶活性单位。淀粉酶活性单位定义为:每毫克组织蛋白质在37℃下与底物作用30 min,水解10 mg淀粉为1个酶活性单位。脂肪酶活性单位定义为:在37℃条件下,每克组织蛋白质在本反应体系中与底物反应1 min,每消耗1μmol底物为1个酶活性单位。

相关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Wt为试验结束时体重(g);W0为试验开始时体重(g);F为摄食量(g);Wv为内脏重(g);Wh为肝脏重(g);Wb为鱼体重(g);t为试验时间(d);L为鱼体长(cm)。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试验数据用平均值±标准误(mean±SE)表示,采用SPSS 17.0软件对组间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达到显著(P<0.05)者,采用 Duncan氏法进行组间的多重比较。

2 结果

2.1 投喂频率对许氏平鲉幼鱼生长的影响

试验过程中,各组幼鱼未出现死亡,成活率均为100%。由表2可知,采用不同投喂频率的各组幼鱼经过60 d养殖后均获得生长,终末体重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呈上升趋势,1 d 1次组显著低于其他4组(P<0.05),1 d 2~4次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增重率以 1 d 4次组最高,1 d 1次组最低,2组间差异显著(P<0.05),1 d 2~4 次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 d 3次和1 d 1次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 1 d 2~4次组(P<0.05),1 d 2~4次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除1 d 2~4次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外,摄食率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显著提高(P<0.05)。特定生长率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提高,1 d 2~4次组显著高于2 d 3次和 1 d 1 次组(P<0.05),2 d 3次组显著高于 1 d 1次组(P<0.05)。

2.2 投喂频率对许氏平鲉幼鱼形体指标的影响

由表3可知,肝体指数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呈降低趋势,1 d 4次组显著低于除1 d 3次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脏体指数以1 d 4次组最低,显著低于其他4组(P<0.05),其他4组间脏体指数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肥满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

表2 投喂频率对许氏平鲉幼鱼生长的影响Table 2 Effects of feeding frequency on growth of Sebastes schlegeli juveniles

表3 投喂频率对许氏平鲉幼鱼形体指标的影响Table 3 Effects of feeding frequency on body indexes of Sebastods schlegeli juveniles %

2.3 投喂频率对许氏平鲉幼鱼体成分的影响

由表4可知,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鱼体水分含量逐步降低,粗脂肪含量逐步升高,1 d 1次组鱼体水分含量显著高于1 d 2~4次组(P<0.05),1 d 1次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2 d 3次和1 d 2~4次组(P<0.05)。1 d 4次组鱼体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1 d 1次组(P<0.05),其余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表4 投喂频率对许氏平鲉幼鱼体成分的影响Table 4 Effects of feeding frequency on body composition of Sebastods schlegeli juveniles %

2.4 投喂频率对许氏平鲉幼鱼肝脏成分的影响

由表5可知,投喂频率对肝脏中粗蛋白质、粗灰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1 d 1次组肝脏中水分含量显著低于1 d 3~4次组(P<0.05)。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肝脏中粗脂肪含量逐渐降低,2 d 3次和1 d 1次组显著高于1 d 4次组(P<0.05)。

表5 投喂频率对许氏平鲉幼鱼肝脏成分的影响Table 5 Effects of feeding frequency on liver composition of Sebastods schlegeli juveniles %

2.5 投喂频率对许氏平鲉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由表6可知,1 d 1次组的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其余4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1 d 1次组与2 d 3次组的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上述2组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表6 投喂频率对许氏平鲉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Table 6 Effects of feeding frequency on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ies of Sebastods schlegeli juveniles

3 讨 论

3.1 投喂频率对许氏平鲉幼鱼生长的影响

鱼类摄食量可以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从而达到提高生长速度的效果[10]。目前,关于投喂频率对鱼类生长与饲料系数的影响主要有3种不同的观点:1)鱼类摄食率随着投喂频率的改变而变化,从而促进其生长,与饲料系数不相关,如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11]、斑点叉尾

(Ictalurus punctatus)[12]等;2)鱼类特定生长率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提高,饲料系数也随之降低,如瓦 式 黄 颡 鱼 (Pelteobagrus vachelli)[13]、虹 鳟(Salmo gairdnerii)[14]等;3)饲料系数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如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15]、大吻鲈 (Dicentrarchus labrax)[16]等。

本试验发现,投喂频率对许氏平鲉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与饲料系数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许氏平鲉幼鱼的特定生长率不断提高,但饲料系数也相应不断提高。1 d 4次组的特定生长率最高,比其他组高 2.25%~15.43%,但其饲料系数也最高,比其他组高2.82%~23.94%,说明 1 d 4次组获得的高生长速度是以较高的摄食量与较低的饲料转化得来的,造成了饲料的浪费与养殖成本的增加。这一结果与 Charles 等[17]对鲤鱼(Cyprinus carpio)、Sampath[18]对生鱼(Channa striatus)、张瑞键等[15]对大黄鱼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 d 1次组的饲料系数虽然显著低于其他各组,但其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在所有组中均是最低的,说明该组许氏平鲉幼鱼未能获得足够的饲料,不能满足其生长的需求。本试验条件下,许氏平鲉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与饲料系数均随着投喂频率增加而提高,但是当投喂频率超过1 d 2次后,鱼体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与饲料系数则无显著差异,从而得出许氏平鲉幼鱼的适宜投喂频率为1 d 2次。

3.2 投喂频率对许氏平鲉幼鱼体成分与形体指标的影响

本试验中,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许氏平鲉幼鱼全鱼水分含量逐渐下降,粗脂肪含量逐渐上升。这与在星斑川鲽[11]、大黄鱼[15]、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19]、褐鳟(Salmo trutta)[20]上的研究结果一致。研究发现,鱼类体成分中粗脂肪含量一般跟随外界因素的改变而变化,如生存环境、饮食因素、投喂频率等[21]。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鱼类摄食量增加,饲料中的营养在满足了鱼体生长需求外,剩余的蓄积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存在,导致鱼体粗脂肪含量升高,水分含量降低[22]。本试验中也发现,1 d 1次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而水分、粗蛋白质含量则高于其余各组。杂交鳢(Hybrid snakehead)在饥饿期间会利用自身储存的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饥饿状态下主要消耗体内的脂肪与糖原2种储能物质,对体内蛋白质的利用则相对较少[23],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周勤勇等[24]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研究得出,低投喂频率组中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而肝脏中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本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许氏平鲉幼鱼肝脏中粗脂肪含量逐渐降低,粗灰分、粗蛋白质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与周勤勇等[24]在卵形鲳鲹上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而孙立慧等[11]在不同投喂频率下对星斑川鲽体成分进行分析时发现,星斑川鲽肝脏中粗蛋白质含量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升高,肝脏中水分、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变化,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受到鱼的种类、鱼体规格、饲料利用或养殖环境的影响[21]。对许氏平鲉全鱼、肝脏的营养成分分析得出,投喂频率的减少降低了全鱼粗脂肪含量,增加了肝脏粗脂肪含量,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低投喂频率下鱼体消耗的脂肪来源于鱼体内脏(去肝脏),也就是说随着投喂频率的降低,许氏平鲉对脂肪的消耗可能是由肠系膜脂肪提供的[25]。

本试验中,1 d 4次组幼鱼的肝体指数与脏体指数最小,除肝体指数与1 d 3次组差异不显著外,显著小于其余各组,推测其原因为:在动物生长过程中,根据生存环境的不同,鱼体体重的变化幅度有时要比多数脏器器官的变化幅度大很多[26]。在许氏平鲉幼鱼由于投喂频率的增加使得体重明显上升的这个阶段,脏器重量没有上升或虽出现上升趋势但还不十分明显,而脏器重量明显上升的时候试验已经结束,从而导致了该组幼鱼的肝体指数与脏体指数小于其他各组。

3.3 投喂频率对许氏平鲉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鱼类在饥饿环境中只能动用自身能源物质才能维持生存,鱼体为适应饥饿状态,需要通过调整自身各种酶的活性,以达到合理利用体内的储存物质维持生存的目的[3]。本试验中,1 d 1次组胃蛋白酶、脂肪酶与淀粉酶活性均高于其余各组,这与研究者在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27]、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3]、灰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28]中所得结论相一致。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由于1 d 1次组相较于其他组来说,可摄入的饲料量相对较少,幼鱼需要通过提高自身的消化酶活性以充分吸收转化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来满足其生长需要。

4 结论

综合考虑生长性能、饲料利用、营养成分与消化酶活性,在本试验条件下,许氏平鲉幼鱼的适宜投喂频率为1 d 2次。

[1] JOBLING M.Effect of feeding frequency on food intake and growth of Arctic charr Salvelinus alpines L.[J].Journal of Fish Biology,1983,23(3):177-185.

[2] GERSHANOVICH A D,TAUFIK L R.Feeding dynamics of sturgeon fingerlings(Acipenseridae)depending on food concentration and stocking density[J].Journal of Fish Biology,1992,41(3):425-434.

[3] 宋国,彭士明,孙鹏,等.饥饿与再投喂及投喂频率对条石鲷幼鱼生长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11,18(6):1269-1277.

[4] 刘蝉馨.黑鮶的人工育苗[J].水产科学,1988(1):22-24.

[5] 陈大刚.黄渤海渔业生态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42.

[6] LEE S M.Effects of dietary lipid source and water temperature on nutrient digestibilities in juvenile and adult Korean rockfish(Sebastes schlegeli)[J].Korean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stuffs,1997,21(5):381-390.

[7] 李霞,王霞.许氏平鲉消化管上皮细胞及消化腺组织学和组织化学[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3,18(4):241-245.

[8] 杨艳平,温海深,何峰,等.许氏平鲉精巢的形态结构与发育组织学[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0,25(5):391-396.

[9] AOAC.Official methods of analysis[S].15th ed.Arlington,VA: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1995.

[10] SVEIER H,LIED E.The effect of feeding regime on growth,feed utilisation and weight dispersion in large Atlantic salmon(Salmo salar)reared in seawater[J].Aquaculture,1998,165(3/4):333-345.

[11] 孙立慧,王际英,丁立云,等.投喂频率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和体组成影响的初步研究[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19(2):190-195.

[12] ANDREWS J W,PAGE JW.The effects of frequency of feeding on culture of catfish[J].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1975,104(2):317-321.

[13] 王武,周锡勋,马旭洲,等.投喂频率对瓦式黄颡鱼幼鱼生长及蛋白酶活力的影响[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7,16(3):224-229.

[14] WINDELL J T,FOLTZ J W,SAROKON J A.Effect of fish size,temperature and a digestibility of a pelleted diets by rainbow trout Salmo gairdneri[J].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1978(107):613-616.

[15] 张瑞键,张文兵,徐玮,等.饲料蛋白水平与投喂频率对大黄鱼生长、体组成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13,37(2):281-289.

[16] TSEVIS N,KLAOUDATOS S,CONIDES A.Food conversion budget in sea bass,Dicentrarchus labrax,fingerlings under two different feeding frequency patterns[J].Aquaculture,1992,101(3/4):293-304.

[17] CHARLES P M,SEBASTIAN S M,RAJM C V,et al.Effect of feeding frequency on growth and food conversion of Cyprinus carpio fry[J].Aquaculture,1984,40(4):293-300.

[18] SAMPATH K.Preliminary report on the effects of feeding frequency in Channa striatus[J].Aquaculture,1984,40(4):301-306.

[19] 楼宝,史会来,毛国民,等.饲喂频率对鲈鱼生长及体生化成分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7,20(4):455-458.

[20] PIRHONEN J,FORSMAN L.Effect of prolonged feed restriction on size variation,feed consumption,body composition,growth and smolting of brown trout,Salmo trutta[J].Aquaculture,1998,162(3/4):203 -217.

[21] SHEARER K D.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ximate composition of cultured fishes with emphasis on salmonids[J].Aquaculture,1994,119(1):63-88.

[22] CHO S H,LIM Y S,LEE JH,et al.Effects of feeding rate and feeding frequency on survival,growth,and body composition of ayu post-larvae Plecoglossus altivelis[J].Journal of the 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2003,34(1):85-91.

[23] 周爱国,茅沈丽,王超,等.饥饿胁迫对杂交鳢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J].水生态学杂志,2012,33(5):78-82.

[24] 周勤勇,李鑫渲,罗文佳,等.不同投喂方式对网箱养殖卵形鲳鲹生长及其营养成分的影响[J].渔业现代化,2013,40(1):13-17.

[25] 乔秋实,蒋广震,刘文斌,等.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生长、体组成、消化酶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2011,42(3):367-373.

[26] 袁本利.药物安全评价中脏器系数的意义及不足[J].中国新药杂志,2003,12(11):960-963.

[27] 强俊,王辉,李瑞伟,等.饲喂频率对奥尼罗非鱼仔稚鱼生长、体成分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9,29(4):79-83.

[28] 席寅峰,张东,施兆鸿.投喂频率对雌雄分化后灰海马生长发育、饵料转换效率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J].海洋渔业,2013,35(1):77-85.

猜你喜欢

许氏粗脂肪幼鱼
水温变化对近海网箱养殖中许氏平鲉摄食及生长的影响
烤烟粗脂肪提取工艺优化及光谱测定方法研究
名医妙用单方治好胃下垂
四种牧草在滨海盐渍土生境下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的研究
团头鲂幼鱼饲料中α-亚麻酸、亚油酸的适宜含量
常用杀菌剂对芝麻中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不同温度条件下褐菖鲉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
许氏平鲉早期异速生长模式的研究
不同饵料对云斑尖塘鳢幼鱼摄食生长和消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