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疗进展

2014-12-20张丽娜殷竞争滕军放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23期
关键词:缺氧性阿片类脑损伤

张丽娜 殷竞争 滕军放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重症科 郑州 450052 2)郑州大学帕金森病及相关运动障碍疾病研究所 郑州 450052

随着心肺复苏指南不断的更新,25%~50%的心跳骤停者可通过心肺复苏获得自主循环,但只有2%~14%可以成功出院,主要原因在于继发的急性缺血缺氧性脑病。近期美国报道了一项大型前瞻性研究:院内心跳骤停者心肺复苏后第1天存活率约为50%,出院的存活率却显著下降至25%[1]。由于大脑对缺血缺氧极其敏感,耐受性差,心肺复苏后即使自主循环恢复,大部分病人颅脑损伤已经形成,缺血缺氧性脑病及其并发症是导致病人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恢复自主循环者部分昏迷,处于植物状态,部分意识恢复,但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减退、癫痫发作或肢体活动障碍[2]。由此看来,缺血缺氧导致脑损伤恢复是心肺脑复苏的最终目标。我们探讨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与转归的研究进展。

1 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

1.1 非药物治疗

1.1.1 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来说,低温治疗被普遍认为是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脑保护的治疗中占重要位置。在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指南中,心脏停搏复苏成功后低温(目标温度32~34℃)治疗12~24h被推荐,初始心律为室颤或室速者为Ⅰ级推荐,为非电击转复心律者为Ⅱa级推荐[3]。研究显示,低温治疗每推迟1h,病死率就上升20%[4]。低温治疗的具体流程参考图1[5]。

虽然低温治疗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已广被认可,但仍有学者提出质疑。Nielsen 收集了CENTRAL、MEDLINE、EMBASE数据库2009-05之前的数据,共5项随机试验478例(结果均显示心跳骤停后低温治疗能够降低病死率及神经损伤)进行了META 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上述试验结论缺乏力度,分类和随机出现了不容忽视的偏差[6]。无独有偶,Hessel EA 近期对心跳骤停后治疗性低温的广泛应用提出了质疑,认为目前尚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或设计优良的前瞻性观察[7]。

图1 低温治疗的具体流程

1.1.2 高压氧治疗:多项研究已证实,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可改善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预后。可由于高压氧舱是个密闭的空间,对患者一般情况要求较高。呼吸心跳骤停导致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往往由于病情危重而放弃高压氧治疗。

1.1.3 正压通气间断高浓度给氧:国内一项临床试验显示,正压通气间断高浓度给氧可提高复苏后脑损伤患者的意识恢复率,缩短昏迷持续时间[8]。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高压氧治疗的效果,在ICU 病房中也易于操作。但由于长时间正压通气,对呼吸系统有无损伤尚待进一步研究观察。

1.2 药物治疗

1.2.1 神经保护药物: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剂,具有促醒和神经保护功能。《2005 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明确将该药列入心肺复苏和脑复苏救治药物。神经节苷脂作为一种鞘糖脂,可促进细胞分化、突触形成,参与脑损伤后的功能恢复。依达拉奉作为氧自由基清除剂,早期应用可以改善急性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预后。

糖皮质激素作为抗炎、抗休克药物,在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中尚有争议。国内有学者通过建立犬相关模型,观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及脑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发现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通过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9]。该方面目前尚需要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

阿片类药物近期在心肺复苏后脑保护中崭露头角。多项研究提示,急性缺氧处理过的大鼠,给予吗啡后存活率得到提高[10]。但阿片类药物对缺氧机体存活率的研究也仅限于动物实验。近期,挪威就阿片类药物的应用在临床心肺复苏患者中进行了一项系统回顾研究,结果显示:CPR 期间或心跳骤停前3h内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较仅常规CPR 的患者的存活率明显升高[11]。这是首次报道静脉注射阿片类药物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脑功能的保护作用,对于急性缺血缺氧性脑病恢复率极低的现在来说,这或许是个新的研究方向。

1.2.2 颅高压的治疗:心跳骤停引起的大脑急性缺血缺氧必然会出现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然而,缺血缺氧性脑病所致颅高压的治疗需要慎重,尤其是自主循环恢复后低血压或缺氧所致急性肾损伤的情况下。脱水治疗必须在保证血压和灌注的情况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脱水剂、脱水程度及持续时间。

1.2.3 癫痫的治疗:癫痫发作在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中非常常见。湘雅医院的一项研究中,28例中有11例发生了不同类型的癫痫发作[2]。心肺复苏后肌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常提示预后不良[12]。值得注意的是,不典型的癫痫发作与低温治疗中出现的寒战、药物或脑病引起的肌张力障碍有时难以区分,需要结合EEG。明确是否为癫痫发作及发作类型后,心肺复苏后癫痫的治疗无特殊性,常用药物有苯二氮卓艹类、苯巴比妥类、苯妥英类,必要时使用麻醉药和肌松药。

2 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结局

虽然复苏水平明显提高,但目前大部分心跳骤停者的结局仍很差。国外统计发现,院外心跳骤停后心肺复苏成功率<10%。即使院内复苏的病人,出院率也低于20%。严重的缺血缺氧性脑病会使病人处于昏迷状态,此类病人在ICU 的存活率约30%,大部分处于植物状态或留有认知功能障碍、痫性发作和运动障碍,只有1/3有良好的神经功能[13]。

3 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评估

心跳骤停后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的严重程度及预后转归,与多方面因素相关。

3.1 一般情况 研究发现,性别、年龄、复苏地点、复苏实施者及发病病因对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与存活预后相关的因素有:初始心律、CPR 开始时间、CPR持续时间、基础心血管疾病病史。初始心律为可电击转复心律(室速/室颤),CPR 开始时间越早,所需CPR 持续时间越短,不合并基础心脏病史者,心肺复苏后脑损伤越轻,预后越好,反之越差。

3.2 临床症状体征 自主循环恢复后,若处于深昏迷状态,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及角膜反射消失,则提示预后不良。频繁癫痫发作,尤其是癫痫持续状态,提示预后欠佳。复苏后早期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如顽固低血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酸碱失衡及内环境紊乱均提示预后较差。

3.3 神经生理学评估 脑电图(EEG):EEG 在心肺复苏后急性脑损伤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尤其是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在没有使用镇静剂的情况下,EEG显示为等电位或爆发抑制,提示预后不良,尤其在心跳骤停后持续超过24h[14]。如心肺复苏后最初数小时内EEG 正常且无再次损伤,则预后良好。持续脑电监护更有助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预后评估。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SSEP)对急性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的判断也有重要意义。因其不受意识水平、镇静药物等因素影响,更适合心肺复苏后的脑病病人。SSEP消失提示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预后不良,尤其是N20反应[15]。国外大规模研究指出,如果皮质SSEP 缺失,则苏醒的机会不到1%[16]。

3.4 神经影像学评估 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初期,头颅CT 表现为广泛的脑回水肿、灰质白质界线模糊,随后出现皮层下白质密度降低,后期可出现脑萎缩。部分可合并有脑梗死、脑出血等。如果发病前尚有其他脑病,影像学表现则更复杂。

研究发现,大部分患者MRI都存在明显异常,主要累及新脑皮质、基底节核团、侧脑室旁白质等。病情较重、意识恢复较慢的患者,MRI受累部位越弥散。磁共振波谱成像(MRS)也受到关注,一项小样本动物实验表明,在急性缺血缺氧性脑病中,NAA/Cho(N-乙酰天冬氨酸/胆碱)波峰与预后相关性最好,是早期损伤良好的评估指标[17]。

3.5 实验室生化指标 心房脑钠肽(BNP)是评估心功能的一项指标,近来有学者发现它在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评估方面也有重要意义。国内一项小样本观察发现,自主循环恢复后的患者,血清中BNP 的水平与GCS评分成反比,即GCS评分越低,BNP 水平越高,脑损伤就越严重[18]。可见,BNP可作为早期判断心肺复苏后脑损伤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但由于缺乏特异性,尤其是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评估难度增加。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神经细胞受损后释放出来,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血液的一种蛋白质。2006 年美国神经学会发布的心肺复苏后昏迷幸存者预后判断指南提出,血清中的NSE 浓度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有效依据[19]。

综上,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非常复杂,预后偏差。在院内,尤其是神经重症病房,患者往往合并各种颅脑疾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所致的额外缺血缺氧性改变,使脑病的治疗和预后更加复杂。

[1]Meaney PA,Nadkarni VM,Kern KB,et al.Rhythms and outcomes of adult 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J].Crit Care Med,2010,38(1):101-108.

[2]李艺,杨晓苏,肖波.成人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23):1 599-1 602.

[3]Peberdy MA,Callaway CW,Kronick SL.Part 9:post-cardiac arrest care:201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Circulation,2010,122(suppl 3):S768-S786.

[4]Mooney MR,Unger BT,Boland LL,et al.Therapeutic hypothermia after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evaluation of a regional system to increase access to cooling[J].Circulation.2011,124(2):206-214.

[5]Benjamin M,Scirica.Therapeutic Hypothermia After Cardiac Arrest[J].Circulation,2013,127:244-250.

[6]Nielsen N,Friberg H,Gluud C,et al.Hypothermia after cardiac arrest should be further evaluated-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sed trials with meta-analysis and 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J].Int J Cardiol,2011,151(3):333-341.

[7]Hessel EA.Therapeutic hypothermia after 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A critique[J].J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2014,28(3):789-799.

[8]王思荣,黄昭,吴晓琴,等.正压通气间断高浓度给氧治疗在脑复苏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08,29(6):981-982.

[9]赵丽云,王金龙,龚玉华,等.心肺复苏后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对脑复苏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3,35(1):1-4.

[10]Endoh H,Honda T,Ohashi S,et al.Naloxone improves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and hypoxic ventilatory depression,but not survival,of rats during acute hypoxia[J].Crit Care Med,2001,29(3):623-627.

[11]Vladimir Kuklin.Survival rate in patients after sudden cardiac arrest at the university hospital of northern Norway treated with or without opioids:A retrospective evaluation[J].Saudi J Anaesth,2013,7(3):310-314.

[12]Fenella Kirkham.Cardiac arrest and post resuscitation of the brain[J].Eruopean Journal of Paediatric Neurology,2011,15(5):379-389.

[13]Wijdicks EF,Hijdra A,Young GB,et al.Practice parameter:prediction of outcome in comatose survivors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report of the Quality Standards Sub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Acedemy of Neurology[J].Neurology,2006,67(2):203-210.

[14]Pampiglione G,Harden A.Resuscitation after cardiocirculatory arrest.Prognostic evaluation of early electroencephalographic findings[J].Lancet,1968,1(7555):1261-1265.

[15]唐雪,王瑞兰.脑复苏预后判断研究进展[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1,17(1):44-46.

[16]Zin gler VC,Krumm B,Bert sch T,et al.Early prediction of neurological outcome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a multimodal approach combining neurobiochemic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may provide high prognostic certainty in patients after cardiac arrest[J].Eur Neurol,2003,49:79.

[17]Li YK,Liu GR,Zhou XG,et al.Experimental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comparison of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 and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J].Magn Res on Imaging,2010,28(4):487-497.

[18]李钦浩,巩晓娜,周娆娆,等.血清脑钠肽水平对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预测价值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7):1 375-137 8.

[19]Wijdicks EF,H ijdra A,Young GB,et al.Practice parameter:Prediction of outcome in comatose survivors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an evidence-based review):Report of the Quality Standards Sub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J].Neurology,2006,67(2):203-210.

猜你喜欢

缺氧性阿片类脑损伤
无阿片类药物的全身麻醉策略在围术期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Quintero分期、CHOP分级与TTTS脑损伤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针灸治疗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重症急性高原病缺氧性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阿片类药物的围术期应用:当前的关注和争议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重症急性高原病缺氧性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脑电图与CT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