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安念头遗址发掘简报

2014-12-20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邯郸市文物研究所

文物春秋 2014年4期
关键词:龙山文化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邯郸市文物研究所

【关键词】邯郸武安;念头遗址;龙山文化;春秋时期;简报

【摘 要】念头遗址位于邯郸武安磁山镇念头村东侧,河南岸的高台地上。2008年3—8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与邯郸市文物研究所对念头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各类文化遗迹160余座,其中包括灰坑、墓葬、房址等,出土各类完整或可复原的器物200余件,陶片2万余片。发掘结果证实,念头遗址主要包含新石器时代和东周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该遗址的发掘,对邯郸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也为研究古代赵文化以及邯郸地区古代文化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一、概 况

2007年,青兰高速公路设计线路,由东向西穿越遗址北部区域。为了保护文物和公路建设实施, 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与邯郸市文物研究所先期对公路占地范围内的遗址区进行了考古勘查和钻探。2008年3—8月,对念头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5×5米探方120个,另外扩方面积50余平方米,总计发掘面积3050余平方米。

发掘结果证实,念头遗址主要包含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新石器时代和东周时期。新石器时代遗存属于龙山文化,东周遗存包括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其中以龙山文化和春秋时期的遗存最为丰富。总计发现各类文化遗迹160余座,其中包括灰坑139座、墓葬3座、房址3座。出土各类完整或可复原的器物200余件,陶片2万余片。

本简报重点报道龙山文化和春秋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

二、地层堆积

遗址的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层堆积情况比较复杂,包括新石器、春秋、战国等多个时期的文化遗存。龙山遗存的文化层堆积并不普遍,仅在发掘区中部一带的局部探方底部有所发现,大多数的龙山灰坑发现于东周文化层之下的生土面上。春秋时期的文化层遍布发掘区,而战国时期的文化层分布断断续续,大多为打破春秋文化层的灰坑,其上即为汉代以后堆积。现以文化层堆积比较全面的发掘区中部的T61为例说明:

第1层,表土,厚20~30厘米。

第2层,黄褐色土,厚80~100厘米,坚硬,较纯净,出土少量瓷片和灰陶板瓦残片,时代约为汉代至唐宋时期。

第3层,灰褐色土,厚30~40厘米,包含遗物丰富,有泥质灰陶盆、罐、豆等,属于东周时期遗存。

该层下叠压H91,出土遗物有绳纹灰陶罐、瓮、等,属于龙山时代灰坑。

第4层,灰色土,厚20~30厘米,出土遗物有绳纹灰陶罐、泥质磨光黑陶盆等,属于龙山时代遗存。

该层之下即为黄色生土,距地表深度150~200厘米。

三、龙山文化遗存

龙山文化遗存主要发现于东周文化层叠压下的灰坑内,而文化层堆积仅发现于少数探方的底层。

(一)遗迹

共发现半地穴式房址2座,窖穴或灰坑27座。房址平面均为圆形,底部平整光滑,门道为台阶状,上部已损坏。灰坑依平面形状可分为圆形、不规则长方形、不规则形等三种,其中以圆形居多。以H91和H121为例说明:

H91,位于T63③层下,形制较大,平面近圆形,斜直壁,底部近平。口部径2.9米×1.85米,深2.35.米。坑内填土为灰褐色,土质松软,含有木炭粒。出土遗物丰富,以陶器残片为主,多为泥质灰陶和磨光黑陶,器表多饰有绳纹和篮纹,器形有盆、罐、瓮、、碗、杯、盘等。另外还有石斧及蚌壳、兽骨等。

H121,位于T12③层下,平面椭圆形,斜直壁,平底。口部径2.25米×1.75米,深0.76米。坑内填土灰褐色,土质松软,含有木炭粒和红烧土块。出土遗物丰富,基本类似H91,器形有鬲、盆、罐、瓮、碗、豆等。

(二)遗物

依据质地,出土遗物可分为石器、骨器、蚌器和陶器。

1.石器和骨蚌器

石器和骨蚌器的数量较多,主要为生产工具。石器以磨制为主,制作精致,器形规整,种类有石斧、石铲、石镰、石锛等。骨器有骨锥、角锥、骨针等。蚌器主要为蚌刀。

2陶器

四、春秋遗存

念头遗址的主体是东周时期遗存,出土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

(一)遗迹

共发现房址3座,窖穴或灰坑112座,陶窑2座,灶坑5个,马坑1座,墓葬1座。

房址分长方形和椭圆形两种,以房址F2为例说明:

F2,位于T18②层下,平面椭圆形,口部长3.6米,宽3.34米,存深1.1米。斜直壁,底部平整光滑。室内西侧存有石块和灶坑、烟道,附近堆积有红烧土块。门道东向,宽1米。出土遗物有灰陶绳纹折肩鬲、灰陶素面豆、灰陶绳纹罐和盆等。

灰坑依平面形状可分为圆形、不规则长方形、不规则形等三种,其中以圆形或近圆形、椭圆形居多。以H61和H135为例说明:

H61,位于T18②层下,形制较大,平面近长方形,斜直壁,底部近平。口部长2.6.米,宽1.96.米,深0.86~1.35米。坑内填土灰褐色,含有木炭和红烧土粒。出土遗物丰富,以灰陶绳纹陶器残片为主,器形有折肩鬲、豆、盆、罐、瓮等。

H135,位于T14②层下,平面为不规则长方形,斜直壁。口部长3.98米,宽1.92米,深1.4~1.58米。坑内填土灰褐色,土质较硬,含有木炭粒和红烧土块。出土遗物丰富,基本类似H61,器形有灰陶绳纹折肩鬲、豆、盆、罐、瓮等。

马坑H85,位于T51②层下,平面近圆形,斜直壁。口部长3.5米,宽0.75-1.7米,深2.45米。坑内填土黄褐色。底部平置完整马骨架1具。出土遗物有灰陶绳纹折肩鬲、罐和素面豆等。

墓葬M1,位于T3②层下,形制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口部长1.6米,宽0.7米,深0.64米。墓坑内填土灰褐色。葬制为单人葬,仰身屈肢。出土随葬品有盖豆1套,置于头侧。

(二)遗物

依据质地,出土遗物可分为石器、骨器和陶器。

1.石器和骨器

石器以磨制为主,制作精致规整,种类有石斧、石铲、石镰等。骨器有骨锥、角锥、骨针等。因发掘面积的局限,未发现铜器。

2.陶器

五、小 结

念头遗址的发掘,出土了一批重要的遗迹和遗物,对邯郸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也为研究古代赵文化以及邯郸地区古代文化等也提供了新的资料。

1.念头遗址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存的发现,是河北龙山文化考古的重要收获,弥补了以往龙山遗存发现和发掘较少的缺憾。该遗存的文化内涵和面貌具有许多独有的特色,如形制鲜明而独特的,在这一地区过去似还未曾发现,其所代表的文化渊源和特征很值得深入研究。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将直接影响到对河北南部龙山遗存文化性质的认定等重大考古研究课题。

2.念头遗址东周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包括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特别是春秋阶段遗存的文化面貌以鬲、豆、盆、罐等为主体内涵,与太行山西麓的晋文化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这种情况恰恰反映了晋文化向太行山东麓地区的东进轨迹,具体来说就是晋国赵氏集团向东方地区的扩张和经营。这是晋国赵氏集团建都邯郸之前的物质文化遗存,也可以说是赵文化的渊源,或者说是赵文化正式形成之前的萌芽期赵文化,因此对于赵文化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3.念头遗址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此前的考古工作仅局限于考古调查和勘探,并未做过考古发掘。此次发掘不仅更加证实了该遗址的重要价值,而且还有许多重要的新发现,为遗址的内涵及年代、性质等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此次发掘是河北考古研究的一项重大收获,念头遗址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标尺性考古基准点。

发掘领队:段宏振

发掘人员:段宏振、任 涛、郎志远、

焦志华、赵秋申、曹海军、

赵献堂、张长岭等

执 笔:任 涛

〔责任编辑:张金栋〕

【关键词】邯郸武安;念头遗址;龙山文化;春秋时期;简报

【摘 要】念头遗址位于邯郸武安磁山镇念头村东侧,河南岸的高台地上。2008年3—8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与邯郸市文物研究所对念头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各类文化遗迹160余座,其中包括灰坑、墓葬、房址等,出土各类完整或可复原的器物200余件,陶片2万余片。发掘结果证实,念头遗址主要包含新石器时代和东周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该遗址的发掘,对邯郸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也为研究古代赵文化以及邯郸地区古代文化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一、概 况

2007年,青兰高速公路设计线路,由东向西穿越遗址北部区域。为了保护文物和公路建设实施, 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与邯郸市文物研究所先期对公路占地范围内的遗址区进行了考古勘查和钻探。2008年3—8月,对念头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5×5米探方120个,另外扩方面积50余平方米,总计发掘面积3050余平方米。

发掘结果证实,念头遗址主要包含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新石器时代和东周时期。新石器时代遗存属于龙山文化,东周遗存包括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其中以龙山文化和春秋时期的遗存最为丰富。总计发现各类文化遗迹160余座,其中包括灰坑139座、墓葬3座、房址3座。出土各类完整或可复原的器物200余件,陶片2万余片。

本简报重点报道龙山文化和春秋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

二、地层堆积

遗址的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层堆积情况比较复杂,包括新石器、春秋、战国等多个时期的文化遗存。龙山遗存的文化层堆积并不普遍,仅在发掘区中部一带的局部探方底部有所发现,大多数的龙山灰坑发现于东周文化层之下的生土面上。春秋时期的文化层遍布发掘区,而战国时期的文化层分布断断续续,大多为打破春秋文化层的灰坑,其上即为汉代以后堆积。现以文化层堆积比较全面的发掘区中部的T61为例说明:

第1层,表土,厚20~30厘米。

第2层,黄褐色土,厚80~100厘米,坚硬,较纯净,出土少量瓷片和灰陶板瓦残片,时代约为汉代至唐宋时期。

第3层,灰褐色土,厚30~40厘米,包含遗物丰富,有泥质灰陶盆、罐、豆等,属于东周时期遗存。

该层下叠压H91,出土遗物有绳纹灰陶罐、瓮、等,属于龙山时代灰坑。

第4层,灰色土,厚20~30厘米,出土遗物有绳纹灰陶罐、泥质磨光黑陶盆等,属于龙山时代遗存。

该层之下即为黄色生土,距地表深度150~200厘米。

三、龙山文化遗存

龙山文化遗存主要发现于东周文化层叠压下的灰坑内,而文化层堆积仅发现于少数探方的底层。

(一)遗迹

共发现半地穴式房址2座,窖穴或灰坑27座。房址平面均为圆形,底部平整光滑,门道为台阶状,上部已损坏。灰坑依平面形状可分为圆形、不规则长方形、不规则形等三种,其中以圆形居多。以H91和H121为例说明:

H91,位于T63③层下,形制较大,平面近圆形,斜直壁,底部近平。口部径2.9米×1.85米,深2.35.米。坑内填土为灰褐色,土质松软,含有木炭粒。出土遗物丰富,以陶器残片为主,多为泥质灰陶和磨光黑陶,器表多饰有绳纹和篮纹,器形有盆、罐、瓮、、碗、杯、盘等。另外还有石斧及蚌壳、兽骨等。

H121,位于T12③层下,平面椭圆形,斜直壁,平底。口部径2.25米×1.75米,深0.76米。坑内填土灰褐色,土质松软,含有木炭粒和红烧土块。出土遗物丰富,基本类似H91,器形有鬲、盆、罐、瓮、碗、豆等。

(二)遗物

依据质地,出土遗物可分为石器、骨器、蚌器和陶器。

1.石器和骨蚌器

石器和骨蚌器的数量较多,主要为生产工具。石器以磨制为主,制作精致,器形规整,种类有石斧、石铲、石镰、石锛等。骨器有骨锥、角锥、骨针等。蚌器主要为蚌刀。

2陶器

四、春秋遗存

念头遗址的主体是东周时期遗存,出土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

(一)遗迹

共发现房址3座,窖穴或灰坑112座,陶窑2座,灶坑5个,马坑1座,墓葬1座。

房址分长方形和椭圆形两种,以房址F2为例说明:

F2,位于T18②层下,平面椭圆形,口部长3.6米,宽3.34米,存深1.1米。斜直壁,底部平整光滑。室内西侧存有石块和灶坑、烟道,附近堆积有红烧土块。门道东向,宽1米。出土遗物有灰陶绳纹折肩鬲、灰陶素面豆、灰陶绳纹罐和盆等。

灰坑依平面形状可分为圆形、不规则长方形、不规则形等三种,其中以圆形或近圆形、椭圆形居多。以H61和H135为例说明:

H61,位于T18②层下,形制较大,平面近长方形,斜直壁,底部近平。口部长2.6.米,宽1.96.米,深0.86~1.35米。坑内填土灰褐色,含有木炭和红烧土粒。出土遗物丰富,以灰陶绳纹陶器残片为主,器形有折肩鬲、豆、盆、罐、瓮等。

H135,位于T14②层下,平面为不规则长方形,斜直壁。口部长3.98米,宽1.92米,深1.4~1.58米。坑内填土灰褐色,土质较硬,含有木炭粒和红烧土块。出土遗物丰富,基本类似H61,器形有灰陶绳纹折肩鬲、豆、盆、罐、瓮等。

马坑H85,位于T51②层下,平面近圆形,斜直壁。口部长3.5米,宽0.75-1.7米,深2.45米。坑内填土黄褐色。底部平置完整马骨架1具。出土遗物有灰陶绳纹折肩鬲、罐和素面豆等。

墓葬M1,位于T3②层下,形制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口部长1.6米,宽0.7米,深0.64米。墓坑内填土灰褐色。葬制为单人葬,仰身屈肢。出土随葬品有盖豆1套,置于头侧。

(二)遗物

依据质地,出土遗物可分为石器、骨器和陶器。

1.石器和骨器

石器以磨制为主,制作精致规整,种类有石斧、石铲、石镰等。骨器有骨锥、角锥、骨针等。因发掘面积的局限,未发现铜器。

2.陶器

五、小 结

念头遗址的发掘,出土了一批重要的遗迹和遗物,对邯郸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也为研究古代赵文化以及邯郸地区古代文化等也提供了新的资料。

1.念头遗址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存的发现,是河北龙山文化考古的重要收获,弥补了以往龙山遗存发现和发掘较少的缺憾。该遗存的文化内涵和面貌具有许多独有的特色,如形制鲜明而独特的,在这一地区过去似还未曾发现,其所代表的文化渊源和特征很值得深入研究。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将直接影响到对河北南部龙山遗存文化性质的认定等重大考古研究课题。

2.念头遗址东周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包括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特别是春秋阶段遗存的文化面貌以鬲、豆、盆、罐等为主体内涵,与太行山西麓的晋文化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这种情况恰恰反映了晋文化向太行山东麓地区的东进轨迹,具体来说就是晋国赵氏集团向东方地区的扩张和经营。这是晋国赵氏集团建都邯郸之前的物质文化遗存,也可以说是赵文化的渊源,或者说是赵文化正式形成之前的萌芽期赵文化,因此对于赵文化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3.念头遗址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此前的考古工作仅局限于考古调查和勘探,并未做过考古发掘。此次发掘不仅更加证实了该遗址的重要价值,而且还有许多重要的新发现,为遗址的内涵及年代、性质等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此次发掘是河北考古研究的一项重大收获,念头遗址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标尺性考古基准点。

发掘领队:段宏振

发掘人员:段宏振、任 涛、郎志远、

焦志华、赵秋申、曹海军、

赵献堂、张长岭等

执 笔:任 涛

〔责任编辑:张金栋〕

【关键词】邯郸武安;念头遗址;龙山文化;春秋时期;简报

【摘 要】念头遗址位于邯郸武安磁山镇念头村东侧,河南岸的高台地上。2008年3—8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与邯郸市文物研究所对念头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各类文化遗迹160余座,其中包括灰坑、墓葬、房址等,出土各类完整或可复原的器物200余件,陶片2万余片。发掘结果证实,念头遗址主要包含新石器时代和东周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该遗址的发掘,对邯郸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也为研究古代赵文化以及邯郸地区古代文化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一、概 况

2007年,青兰高速公路设计线路,由东向西穿越遗址北部区域。为了保护文物和公路建设实施, 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与邯郸市文物研究所先期对公路占地范围内的遗址区进行了考古勘查和钻探。2008年3—8月,对念头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5×5米探方120个,另外扩方面积50余平方米,总计发掘面积3050余平方米。

发掘结果证实,念头遗址主要包含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新石器时代和东周时期。新石器时代遗存属于龙山文化,东周遗存包括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其中以龙山文化和春秋时期的遗存最为丰富。总计发现各类文化遗迹160余座,其中包括灰坑139座、墓葬3座、房址3座。出土各类完整或可复原的器物200余件,陶片2万余片。

本简报重点报道龙山文化和春秋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

二、地层堆积

遗址的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层堆积情况比较复杂,包括新石器、春秋、战国等多个时期的文化遗存。龙山遗存的文化层堆积并不普遍,仅在发掘区中部一带的局部探方底部有所发现,大多数的龙山灰坑发现于东周文化层之下的生土面上。春秋时期的文化层遍布发掘区,而战国时期的文化层分布断断续续,大多为打破春秋文化层的灰坑,其上即为汉代以后堆积。现以文化层堆积比较全面的发掘区中部的T61为例说明:

第1层,表土,厚20~30厘米。

第2层,黄褐色土,厚80~100厘米,坚硬,较纯净,出土少量瓷片和灰陶板瓦残片,时代约为汉代至唐宋时期。

第3层,灰褐色土,厚30~40厘米,包含遗物丰富,有泥质灰陶盆、罐、豆等,属于东周时期遗存。

该层下叠压H91,出土遗物有绳纹灰陶罐、瓮、等,属于龙山时代灰坑。

第4层,灰色土,厚20~30厘米,出土遗物有绳纹灰陶罐、泥质磨光黑陶盆等,属于龙山时代遗存。

该层之下即为黄色生土,距地表深度150~200厘米。

三、龙山文化遗存

龙山文化遗存主要发现于东周文化层叠压下的灰坑内,而文化层堆积仅发现于少数探方的底层。

(一)遗迹

共发现半地穴式房址2座,窖穴或灰坑27座。房址平面均为圆形,底部平整光滑,门道为台阶状,上部已损坏。灰坑依平面形状可分为圆形、不规则长方形、不规则形等三种,其中以圆形居多。以H91和H121为例说明:

H91,位于T63③层下,形制较大,平面近圆形,斜直壁,底部近平。口部径2.9米×1.85米,深2.35.米。坑内填土为灰褐色,土质松软,含有木炭粒。出土遗物丰富,以陶器残片为主,多为泥质灰陶和磨光黑陶,器表多饰有绳纹和篮纹,器形有盆、罐、瓮、、碗、杯、盘等。另外还有石斧及蚌壳、兽骨等。

H121,位于T12③层下,平面椭圆形,斜直壁,平底。口部径2.25米×1.75米,深0.76米。坑内填土灰褐色,土质松软,含有木炭粒和红烧土块。出土遗物丰富,基本类似H91,器形有鬲、盆、罐、瓮、碗、豆等。

(二)遗物

依据质地,出土遗物可分为石器、骨器、蚌器和陶器。

1.石器和骨蚌器

石器和骨蚌器的数量较多,主要为生产工具。石器以磨制为主,制作精致,器形规整,种类有石斧、石铲、石镰、石锛等。骨器有骨锥、角锥、骨针等。蚌器主要为蚌刀。

2陶器

四、春秋遗存

念头遗址的主体是东周时期遗存,出土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

(一)遗迹

共发现房址3座,窖穴或灰坑112座,陶窑2座,灶坑5个,马坑1座,墓葬1座。

房址分长方形和椭圆形两种,以房址F2为例说明:

F2,位于T18②层下,平面椭圆形,口部长3.6米,宽3.34米,存深1.1米。斜直壁,底部平整光滑。室内西侧存有石块和灶坑、烟道,附近堆积有红烧土块。门道东向,宽1米。出土遗物有灰陶绳纹折肩鬲、灰陶素面豆、灰陶绳纹罐和盆等。

灰坑依平面形状可分为圆形、不规则长方形、不规则形等三种,其中以圆形或近圆形、椭圆形居多。以H61和H135为例说明:

H61,位于T18②层下,形制较大,平面近长方形,斜直壁,底部近平。口部长2.6.米,宽1.96.米,深0.86~1.35米。坑内填土灰褐色,含有木炭和红烧土粒。出土遗物丰富,以灰陶绳纹陶器残片为主,器形有折肩鬲、豆、盆、罐、瓮等。

H135,位于T14②层下,平面为不规则长方形,斜直壁。口部长3.98米,宽1.92米,深1.4~1.58米。坑内填土灰褐色,土质较硬,含有木炭粒和红烧土块。出土遗物丰富,基本类似H61,器形有灰陶绳纹折肩鬲、豆、盆、罐、瓮等。

马坑H85,位于T51②层下,平面近圆形,斜直壁。口部长3.5米,宽0.75-1.7米,深2.45米。坑内填土黄褐色。底部平置完整马骨架1具。出土遗物有灰陶绳纹折肩鬲、罐和素面豆等。

墓葬M1,位于T3②层下,形制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口部长1.6米,宽0.7米,深0.64米。墓坑内填土灰褐色。葬制为单人葬,仰身屈肢。出土随葬品有盖豆1套,置于头侧。

(二)遗物

依据质地,出土遗物可分为石器、骨器和陶器。

1.石器和骨器

石器以磨制为主,制作精致规整,种类有石斧、石铲、石镰等。骨器有骨锥、角锥、骨针等。因发掘面积的局限,未发现铜器。

2.陶器

五、小 结

念头遗址的发掘,出土了一批重要的遗迹和遗物,对邯郸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也为研究古代赵文化以及邯郸地区古代文化等也提供了新的资料。

1.念头遗址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存的发现,是河北龙山文化考古的重要收获,弥补了以往龙山遗存发现和发掘较少的缺憾。该遗存的文化内涵和面貌具有许多独有的特色,如形制鲜明而独特的,在这一地区过去似还未曾发现,其所代表的文化渊源和特征很值得深入研究。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将直接影响到对河北南部龙山遗存文化性质的认定等重大考古研究课题。

2.念头遗址东周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包括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特别是春秋阶段遗存的文化面貌以鬲、豆、盆、罐等为主体内涵,与太行山西麓的晋文化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这种情况恰恰反映了晋文化向太行山东麓地区的东进轨迹,具体来说就是晋国赵氏集团向东方地区的扩张和经营。这是晋国赵氏集团建都邯郸之前的物质文化遗存,也可以说是赵文化的渊源,或者说是赵文化正式形成之前的萌芽期赵文化,因此对于赵文化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3.念头遗址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此前的考古工作仅局限于考古调查和勘探,并未做过考古发掘。此次发掘不仅更加证实了该遗址的重要价值,而且还有许多重要的新发现,为遗址的内涵及年代、性质等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此次发掘是河北考古研究的一项重大收获,念头遗址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标尺性考古基准点。

发掘领队:段宏振

发掘人员:段宏振、任 涛、郎志远、

焦志华、赵秋申、曹海军、

赵献堂、张长岭等

执 笔:任 涛

〔责任编辑:张金栋〕

猜你喜欢

龙山文化
素面陶鬲的发展研究
文明龙山 无双黑陶
试论驻马店地区龙山文化的特点及社会性质
龙山郡:有“龙山文化”就有龙山小米
两城镇的龙山文化城址和环壕
浅析当代黑陶与安徽阜阳地区黑陶的发展现状
龙山文化橙黄陶鬶赏析
探究山西龙山文化的魅力
泾河中游龙山文化晚期特大洪水水文学研究
黑陶艺术的独特装饰及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