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热的新疆

2014-12-19

中国纺织 2014年9期
关键词:棉纺织纺织服装

当前中西亚及新疆地区在我国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随着2010年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的开展以及2011年底第二轮对口援疆会议的召开,特别是2013年以来,“棉花直补”、“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促进百万人就业”、“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等政策的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2~3年内,西部尤其是新疆地区将出现一个承接纺织产业转移的新阶段。

体量小,发展慢,但作用巨大

2009~2013年,新疆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由166.8亿元升至227.1亿元,但其占全国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0.4%左右,规模很小(见图 1)。从发展速度看,2010~2013年,新疆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率为2.8%,-6.6%和1.3%,远远低于全国15.6%、6.9%和12.3%的增长率,可见产业发展较为缓慢(见表 1)。

然而,长期以来,新疆纺织产业在增加财税收入、吸纳就业、改善民生、带动农牧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2年,新疆纺服产业从业人员达20万人,约占同期新疆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13.4%。因此,在增加人民收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意义不同于其他地区,贡献巨大。

产业链结构不合理,但有特色

经过60多年的发展,新疆纺织产业已经形成从纺纱、化纤、织造、印染、服装等环节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但产业链条在纵向上呈现倒锥形结构,在横向上存在产业类别相对单一的问题。结构不合理导致新疆纺织服装产业整体竞争能力较为薄弱。

从产业链纵向的各环节来看,棉纺占主导地位。2013年,新疆棉纺织的工业总产值占全部纺织产业的47.6%,从业人员数量占42.2%。同时,有一点值得注意,新疆棉纱的85%以上都销往内地,生产面料的企业只有10家,因此棉纺织产业主要以纺纱为主。

2012年新疆化纤产业工业总产值占纺织工业总产值比例为34.8%,和棉纺织合计占比82.4%(见图 2-a)。因此,新疆纺织产业由“棉纺”和“化纤”组成的产业链前端的份额较大,而后端织造、印染及服装等环节比较薄弱。以关键的印染环节为例,受限于水资源短缺及水质较硬的影响,全疆当前仅石河子有印染企业存在,分别为石河子华孚纤维有限公司的棉纤维染色(2万吨)、新疆天盛实业有限公司的坯布染色(机织面料4000万米,针织面料2000吨)以及新疆如意毛纺织有限公司的毛纺染色(1000吨),完全无法配套新疆庞大的棉纺织产能。产业链在纵向上呈现出“倒锥形”的不合理结构。

在化纤原料方面,虽然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有乙二醇(EG),中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有对二甲苯(PX)及精对苯二甲酸(PTA),但新疆在合成纤维领域尚属空白。

在毛纺织方面,新疆是全国第二大的羊毛产地,毛纺织产业地位本应举足轻重,但当前全疆毛纺织企业仅剩新疆如意毛纺织有限公司一家,无论是从业人员数量还是工业产值贡献率都微乎其微(见图 2-b)。

在织造方面,新疆以机织为主,针织发展缓慢,这和当前中国针织服装产量超过机织服装,针织产业具有更好的市场活力(2013年针织行业的利润率为5.2%,2009~2013年均增长率为14.8%)不相符合。在终端产业方面,由于远离市场,印染及后整理配套跟不上,因此,服装及家纺的基础较弱,而产业用纺织品也只有10余家,其中,以生产浸渍涂布包覆层压织物(包装用)和蓬帆织物为主,但2013总体年产量仅100吨,主要用于出口,基础也很薄弱。因此,产业链条在横向上有着产业类别相对单一的缺点,结构也不太合理。

但是,在新疆现有结构不合理的纺织产业中,却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棉纺和地毯两大产业。凭借得天独厚的棉花资源优势,新疆棉纺产业特色明显,2012年产能700万锭,居西部前列,产品以纯棉纱线为主。新疆地毯(和田地毯)有着28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它将古代文化艺术、东西方文化艺术和新疆民族文化艺术巧妙的融为一体,通过创新、装饰、变形、设计等手法创作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具有承载民族历史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技艺、体现手工艺术价值的产业(新疆地毯最高年产出口占全国地毯出口量的85%),产业优势以及民族特色都较为明显。

整体装备水平较高,但运行水平低

当前,新疆纺织产业装备的整体水平较高,但不同行业之间参差不齐现象明显。主导的棉纺织产业的装备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清梳联、精梳机、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等关键装备所占比例已达6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毯生产企业的设备比较落后,如现有洗毛、纺纱基本上为上世纪70年代设备,地毯木织架占地毯织架总数的54%。毛纺织产业也基本上都在使用行业鼓励淘汰的装备,如当前石河子如意毛纺织有限公司的印染设备浴比高达1:24,这与行业要求的≤1:8浴比的标准相差甚远。

2012年,新疆纺织产业整体劳动生产率为43.6万元/人,与全国57.8万元/人的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同时利润率仅为0.4%,与全国5.3%的平均水平更是相差甚远。细分行业看,无论是棉纺织、毛纺织、化纤还是服装,新疆的劳动生产率和全国平均水平均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棉纺织和服装两个产业,都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3和1/5(见图 5)。

集群趋势明显,但集聚效应差

截止2013年,新疆纺织产业已初步形成“三城七园一中心”的集群发展格局(见图 6)。“三城七园一中心”的环锭纺和转杯纺产能分别占全疆总能力的88%和79%;浆粕和粘胶纤维产能均占全行业的95%以上。2012年,“三城七园一中心”的纺织工业产值占新疆全行业产值的77.1%(见图 7)。新疆纺织产业的布局逐步优化,集群趋势明显。从地毯产业看,全疆地毯企业30余家,以家庭式、作坊式生产加工的织毯户则多达3000家,但如此数量的织毯户和地毯企业却主要分布在和田、喀什、克州等地,其中和田有“中国手工羊毛毯名城”的美誉,地毯产量约占新疆地毯产量的50%,集聚现象也比较明显。endprint

然而,新疆目前纺织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即使是国内已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棉纺产业,700万锭棉纺能力几乎遍布新疆各州,除阿克苏、石河子两市外(其中石河子市是“中国棉纺产业名城”),其它地区产业集群形态并不突出,难以成为当地辐射带动力强的主导产业。同时,围绕纺织产业服务的如机修、零配件、辅料等配套产业很少,此类市场发展几乎仍为空白,对产业发展形成较大制约,产业集聚的效应有待提高。

市场集中在东部

新疆目前棉纺织产业市场的特点是“初级加工、产品外销”。2012年,新疆棉纺产业产量40万吨,销往内地34万吨,主要市场是沿海地区的广东、浙江、江苏和山东四省;化纤产品主要为浆粕和粘胶,产能是80万吨浆粕和67万吨粘胶,产品的90%运往内地销售;服装方面,新疆服装企业用面料98%从内地采购,基本上都是订单生产,而本地产服装在新疆本地消费市场的比例却只有10%。因此新疆纺织产业的市场还是集中在东部。

产业转移承接效果显著

“十一五”来,中国纺织工业不断由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但进入“十二五”以后,转移力度开始逐渐减弱,从中西部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看,2006~2010年均呈持续上升趋势,从2011年前后则基本持平(图 8)。新疆则凭借日益凸显的资源禀赋优势及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成为中国纺织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2006~2013年,新疆纺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从17.8亿元增长到51.3亿元,年均增速高达16.3%(图 9)。

在这期间,国内外纺织服装企业在新疆投资新建、重组的棉纺织产能规模占全疆棉纺织产能规模的85%,化纤产能规模占90%以上。在投资新建重组的新疆纺织服装企业中,有全国纺织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40余家,其中上市企业11家。如宁波雅戈尔集团在喀什伽师县建立服装加工厂,溢达集团全疆范围内建立的新疆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吐鲁番溢达纺织有限公司、阿克苏溢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阿克苏棉业有限公司、新疆溢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新疆丰达农业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成为外商在新疆投资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还有山东如意毛纺集团兼并石河子毛纺厂建立新疆如意毛纺织有限公司,江苏张家港澳洋集团在玛纳斯县建立生产棉浆粕的玛纳斯澳洋科技有限公司等。endprint

然而,新疆目前纺织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即使是国内已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棉纺产业,700万锭棉纺能力几乎遍布新疆各州,除阿克苏、石河子两市外(其中石河子市是“中国棉纺产业名城”),其它地区产业集群形态并不突出,难以成为当地辐射带动力强的主导产业。同时,围绕纺织产业服务的如机修、零配件、辅料等配套产业很少,此类市场发展几乎仍为空白,对产业发展形成较大制约,产业集聚的效应有待提高。

市场集中在东部

新疆目前棉纺织产业市场的特点是“初级加工、产品外销”。2012年,新疆棉纺产业产量40万吨,销往内地34万吨,主要市场是沿海地区的广东、浙江、江苏和山东四省;化纤产品主要为浆粕和粘胶,产能是80万吨浆粕和67万吨粘胶,产品的90%运往内地销售;服装方面,新疆服装企业用面料98%从内地采购,基本上都是订单生产,而本地产服装在新疆本地消费市场的比例却只有10%。因此新疆纺织产业的市场还是集中在东部。

产业转移承接效果显著

“十一五”来,中国纺织工业不断由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但进入“十二五”以后,转移力度开始逐渐减弱,从中西部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看,2006~2010年均呈持续上升趋势,从2011年前后则基本持平(图 8)。新疆则凭借日益凸显的资源禀赋优势及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成为中国纺织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2006~2013年,新疆纺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从17.8亿元增长到51.3亿元,年均增速高达16.3%(图 9)。

在这期间,国内外纺织服装企业在新疆投资新建、重组的棉纺织产能规模占全疆棉纺织产能规模的85%,化纤产能规模占90%以上。在投资新建重组的新疆纺织服装企业中,有全国纺织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40余家,其中上市企业11家。如宁波雅戈尔集团在喀什伽师县建立服装加工厂,溢达集团全疆范围内建立的新疆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吐鲁番溢达纺织有限公司、阿克苏溢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阿克苏棉业有限公司、新疆溢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新疆丰达农业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成为外商在新疆投资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还有山东如意毛纺集团兼并石河子毛纺厂建立新疆如意毛纺织有限公司,江苏张家港澳洋集团在玛纳斯县建立生产棉浆粕的玛纳斯澳洋科技有限公司等。endprint

然而,新疆目前纺织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即使是国内已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棉纺产业,700万锭棉纺能力几乎遍布新疆各州,除阿克苏、石河子两市外(其中石河子市是“中国棉纺产业名城”),其它地区产业集群形态并不突出,难以成为当地辐射带动力强的主导产业。同时,围绕纺织产业服务的如机修、零配件、辅料等配套产业很少,此类市场发展几乎仍为空白,对产业发展形成较大制约,产业集聚的效应有待提高。

市场集中在东部

新疆目前棉纺织产业市场的特点是“初级加工、产品外销”。2012年,新疆棉纺产业产量40万吨,销往内地34万吨,主要市场是沿海地区的广东、浙江、江苏和山东四省;化纤产品主要为浆粕和粘胶,产能是80万吨浆粕和67万吨粘胶,产品的90%运往内地销售;服装方面,新疆服装企业用面料98%从内地采购,基本上都是订单生产,而本地产服装在新疆本地消费市场的比例却只有10%。因此新疆纺织产业的市场还是集中在东部。

产业转移承接效果显著

“十一五”来,中国纺织工业不断由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但进入“十二五”以后,转移力度开始逐渐减弱,从中西部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看,2006~2010年均呈持续上升趋势,从2011年前后则基本持平(图 8)。新疆则凭借日益凸显的资源禀赋优势及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成为中国纺织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2006~2013年,新疆纺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从17.8亿元增长到51.3亿元,年均增速高达16.3%(图 9)。

在这期间,国内外纺织服装企业在新疆投资新建、重组的棉纺织产能规模占全疆棉纺织产能规模的85%,化纤产能规模占90%以上。在投资新建重组的新疆纺织服装企业中,有全国纺织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40余家,其中上市企业11家。如宁波雅戈尔集团在喀什伽师县建立服装加工厂,溢达集团全疆范围内建立的新疆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吐鲁番溢达纺织有限公司、阿克苏溢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阿克苏棉业有限公司、新疆溢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新疆丰达农业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成为外商在新疆投资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还有山东如意毛纺集团兼并石河子毛纺厂建立新疆如意毛纺织有限公司,江苏张家港澳洋集团在玛纳斯县建立生产棉浆粕的玛纳斯澳洋科技有限公司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棉纺织纺织服装
物流告急,纺织企业发出呼吁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黄道婆
纺织服装企业捐款捐物一览表
中棉行协发布主营业务收入百强榜
“卓郎”2018年棉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发布
道具服装
2017年中国棉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百强榜发布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