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时间积累技术的方案设计与工程实现

2014-12-18王媛媛

电子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脉冲数波束多普勒

杨 振,张 绘,王媛媛,李 剑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南京长江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江苏南京 210038)

对雷达回波信号进行长时间积累,可利用一段时间内每个时刻的目标能量,从而提高回波信号的信噪比,是检测低可观测目标的有效手段。同时,可在不改变系统硬件的同时大幅增加雷达的威力。随着积累时间的延长匀速运动的目标会发生距离走动,而进行转向或加减速等机动运动的目标,除了距离走动还会发生多普勒扩散等问题[1]。已有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大多限于理论仿真阶段。本文提出了一种段内相干积累,段间非相干积累的方法,段内相干积累时不产生多普勒扩散,段间非相干积累时进行距离补偿,解决了长时间积累带来的跨距离单元与跨多普勒单元的问题,且由于算法简单,运算量小,可以简便高效地应用于工程实现。

1 算法原理

本文提出的段内相干积累段间非相干积累的方法如下。假设积累时间内的脉冲总数为M,首先,将这M个脉冲分为K段,每一段内有M/K=N个脉冲;其次,分别对每段中的N个脉冲进行相干积累,得到K组相干积累结果;再次,根据假定的速度分别对每段结果的距离走动进行补偿;最后,对补偿后的数据进行段间的非相参积累,得到最终的积累结果[2]。在对脉冲进行分段时需注意,每段内的脉冲在进行相干积累时不能产生多普勒扩散,这就要求段内相参积累的多普勒分辨单元需较宽,即使目标速度有变化,在段内短时间内也不会跨速度单元。此外分段时还需注意,在每段的相参积累时间内,目标移动的距离不能超过一个距离单元,即要求相参积累时间不能过长。经过上述两个约束,就能使目标的回波能量经过段内相干积累聚集到一点,之后的速度补偿与非相干积累就能有效地聚集目标能量。而非相干积累虽不能防止距离走动,但对其进行距离补偿较容易,从硬件可实现上考虑,对所有脉冲进行相干积累的运算量与存储量过大,所以相干积累与非相干积累相结合的方法较为合理。其次,段内短时间的相干积累使得多普勒分辨单元较宽,相当于将速度单元“粗粒化”,避免了目标由于速度变化产生跨速度单元的现象。

下面以实例来描述本算法,假设雷达脉冲重复频率为500 Hz,信号带宽为3 MHz,目标最大径向速度为500 m/s。对应的距离分辨率为50 m,脉冲重复周期为2 ms,可运算出目标运动0.1 s会发生距离走动,因此每段段内相干积累脉冲数应<50,考虑到基于FFT的多普勒滤波器组的相参积累,选取段内相参积累脉冲数为32。取得的脉冲数过少,相应的非相干积累次数则会增加,从而增大积累损失。此外相干积累脉冲数为32时,多普勒分辨单元宽度约为15.6 Hz,可防止高速目标速度变化所带来的多普勒扩散[3-4]。

这里以2 s积累时间为例,总脉冲数为1 024个,将积累脉冲分为32段,每段32个脉冲。分别对32段的回波做段内相干积累。由于分段考虑了两个约束因素,段内无距离走动以及多普勒扩散,只需在段间考虑距离补偿。可根据每段已知的速度判断每段段间是否产生距离走动,当在第i个脉冲时发生走动(其位于第[i/32]+1段)时,若 i-[i/32]×32 >16,则不移动第[i/32]+1段进行补偿,而从第[i/32]+2段开始移动进行距离补偿;若 i-[i/32]×32<16,则从第[i/32]+1段开始移动进行距离补偿。这里[*]表示取整运算。当这32段距离补偿均完成后,则将这32段数据按照距离单元进行累加,即作非相干积累。经过以上步骤便完成了分段长时间积累[5-6]。

2 关键处理方案

根据上述考虑,以3 MHz、2 s积累时间的处理方式为例,以32个脉冲为一组作相干积累是合理的。将1 024个脉冲分成32组,每组内的32个脉冲到齐后,就进行相干积累,再求模。但段间非相干积累前的补偿速度未知,这就需要对目标可能的所有速度进行补偿。将补偿速度分档,按照不同的速度档,分多路进行距离校准,再叠加到以前组的非相干积累数据上。将各路叠加结果分别存储,和下一组相干积累后的模值叠加。待所有脉冲组处理完毕后,将会有多路积累结果。分别做CFAR检测,检测结果选大后就是最终结果。

2 s内飞机飞过的距离为500×2=1 000 m;距离分辨力为3e8/(2×3e6)=50 m;最大越距离单元走动量为1 000/50=20个距离单元;无越距离单元走动的时间为50/500=0.1 s,即100 ms;脉冲重复周期为1/500=0.002 s,无越距离单元走动的最大脉冲数为100/2=50个;积累2 s时间的积累脉冲数为2 000/2=1 000次;积累1 000次回波未发生越距离单元走动的最大速度为50/2=25 m/s,所以需补偿的速度刻度为25 m/s。具体的速度通道补偿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补偿通道方法

整个长时间积累方案的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处理流程

3 硬件实现及验证

根据本信号处理任务的研究背景,需对13个波束进行处理,每个波束主要完成的处理有:脉冲压缩、段内相参积累和段间非相参积累、恒虚警检测和多普勒通道选大。

完成13个波束的长时间积累共需4个信号处理板。为方便维护及升级,信号处理板设计为通用形式,每个信号处理板主要由4片DSP和一片大容量FPGA组成。结合此科研任务雷达系统设计要求,对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后,选择ADI公司的ADSP-TS201处理器。其作为ADI公司TigerSHARC系列第二代产品(ADSP-TS201处理器),是当前业界处理能力最强的浮点DSP,同时兼容定点处理,600 MHz时钟频率条件下可达到4.8 GMACS和3.6 GFLOPS的运算速度。片内存储器可达24 Mbit,加之合理的结构以及高带宽的I/O接口,使得ADSP-TS201S在无线通信、军事、图像等高端市场的应用更加广泛。对于本系统而言,输入FPGA的数据可达600 MHz的差分LVDS信号,FPGA内部需足够的存储空间做数据的存储,其内部的乘法器资源也必须满足后续的数据处理。同时便于系统日后升级,对于数据的传输提出了高达2.5 GHz的光纤传输方案,这对FPGA的I/O传输速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本系统对处理器的温度范围、质量类型也达到了军用标准的要求。所以选用Xilinx公司推出的新一代高端可编程逻辑器件 Virtex-5系列的SXT95T。

实际处理过程中,前3个信号处理板每个板需处理4个波束的数据,其中第一片DSP完成4路波束的脉压,第二片DSP完成4路波束的段内相参积累,其余两片DSP分别完成前后2路波束的段间非相参积累和恒虚警检测。第4号处理板只处理一路波束,板上的3片DSP分别完成这一路波束的脉压,段内相参积累,段间非相参积累和恒虚警检测。第4号处理板除了完成这一路波束的处理,还需汇集前3个信号板的处理结果。第4号处理板接收前3个处理板12路波束的处理结果,将其汇总到第4片DSP中,并做13路波束的聚心处理,再将最终的处理结果发送给定时板,为后续的存储以及数据处理做准备。

整个信号处理的总体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信号处理结构

按照设计方案,相参积累脉冲数和非相参积累脉冲数均为32,考虑目标径向速度的正负,距离走动的速度补偿通道为39个。

图3为39路距离补偿后每路对应的非相参积累结果。补偿速度为正的通道号为正,补偿速度为负的通道号为负。由图3可看出,第13路补偿的效果最佳。本次试验的目标速度为340 m/s,按照表1的速度补偿通道划分,恰好处于第13路,即325~350 m/s所对应的补偿通道。图5~图9为第13路的补偿结果。图4为非相参积累前的一次段内相参积累结果。

图3 每个补偿通道对应的非相参积累结果

图4 段内相参积累结果

图5 非相参积累后的结果

图6 段内相参积累距离维视图

图7 段内相参积累结果多普勒维视图

图8 段间非相参积累距离维视图

图9 段间非相参积累结果多普勒维视图

从图中可看出,图5中处理结果的信噪比远大于图4。如图8所示,第13路补偿通道的补偿效果较好,补偿后目标回波能量几乎均聚集在一个距离单元中;如图9所示,在2 s的积累时间内,目标的多普勒频率是时变的,但变化较小,在多普勒单元中扩散了大约2~3个单元,对非相参积累的增益有一定影响。

非相参积累前,32段的段内相参积累结果的平均信噪比约为18 dB,距离走动补偿后第13路的段间非相参积累结果的信噪比约为29 dB。可得非相参积累使信噪比增加了约11 dB,相当于信号和噪声幅度之比增加了3.6倍,功率之比增加了13倍,介于~32之间。13倍的功率增益相对于理想情况下的32倍来说有不小的损失,一方面是由非相参积累本身的特性决定;另一方面是受到了目标能量多普勒扩散的影响,如图9所示。从最终的处理结果来看,段内相干积累段间非相干积累的处理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在长时间内积累目标能量,并准确给出目标的速度与距离。

该算法相对于传统的32脉冲的MTD算法,只是增加了MTD的次数,若干次矩阵平移以及32次矩阵加法,所需运算量小,且可在FPGA与DSP内并行处理,所以较易于在工程中实现。

4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段内相干积累段间非相干积累的长时间积累方法。该方法能有效地校正距离走动并避免出现多普勒扩散,其原理简单,运算量小,所需的运算量和存储量均在所设计的电路板上实现,此外该方法及其运行的设备工作稳定、可靠。最终的测试试验和实测数据试验均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对目标信号进行长时间的积累,符合系统要求。

[1]保铮.雷达信号的长时间积累[C].南京:中国电子学会雷达学术年会,1999:9-15.

[2]王俊,张守宏.微弱目标积累检测的包络移动补偿方法[J].电子学报,2000,28(12):55 -59.

[3]MO Li,WU Siliang,LI Hai.Radar detection of range migrated weak target through long term integr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2003,12(4):539 -544.

[4]吴兆平,何学辉,苏涛.带有距离走动和多普勒扩散的高速运动目标检测[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0,31(4):476-480.

[5]丁鹭飞,耿富录.雷达原理[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6]SKOLNIK M I.Radar handbook[M].Second Edition.Newyork:McGraw - Hill,2003.

猜你喜欢

脉冲数波束多普勒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基于共形超表面的波束聚焦研究
某型组合导航系统故障分析及预防
高精度电子体温计设计与实现
超波束技术在岸基光纤阵中的应用
毫米波大规模阵列天线波束扫描研究*
检定电能表的圈数设定问题探讨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β-HCG值对宫外孕早期诊断
介质收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