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党员表达权环境营造党内民主生活良好氛围
2014-12-18崔建周柴丽丽
■ 崔建周 柴丽丽
党员表达权是党员的一项重要权利,是发展党内民主、体现党员主体地位的核心指标。优化党员表达权环境,就是按照党章规定,每一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在党内都有平等的发言权、选择权,都要接受党内外的监督,其本质是在党内形成一种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民主环境。
优化党员表达权环境的现实价值
优良的党员表达权环境,是党内民主生活良好氛围的标志,对营造党内民主生活良好氛围意义重大:其一是实行党内民主的重要渠道。平等和自由地发表意见,是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党员表达权环境虽然不是党内决策的场合,但它却是党员畅所欲言的地方。在党员表达权上,所有党员都是平等的,没有职务高低之分,都以普通党员的身份行使党员的权利,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参与管理党内事务。只有高质量的党员表达权环境,才能在党内形成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局面。其二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效形式。党内矛盾是客观的,也是复杂的,存在党内矛盾的原因也是复杂的。上级党组织、党代会和全委会、纪委、常委会等,都是解决党内矛盾的重要场所和主体。不过,党内生活中的大量矛盾,往往是同志之间在工作认识等方面有不同意见,或者个人利益同党和人民的利益之间发生矛盾,这些矛盾大多是可以在党员表达权环境中得到解决的。其三是加强党内民主监督的主要环节。营造党内民主生活良好氛围离不开民主监督,而党员表达权环境是和党内监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员表达权环境是《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规定的十项监督制度之一。党员表达权环境是党员领导干部积极开展思想斗争,进行自查自纠、互查互纠、共同进步的最佳途径,是对党员领导干部这个特定群体进行党内监督的起始环节,尤其是对党员领导干部,它在监督过程中处于“第一关”的重要位置。其四是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适宜场合。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实行认真的自我批评,“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践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日常生活中的自由主义现象和庸俗作风,同时作为一项制度,能够保证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经常性,努力发挥批评和自我批评对党性的“净化”作用。
党员表达权环境恶化现象分析
目前,一些党组织内出现的党员表达权环境恶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不想、不愿和不敢讲真话和心里话。一些领导干部只讲上级领导机关喜欢的话,只讲对自己升迁有利的话,千方百计掩盖矛盾,掩盖缺点,掩盖问题,报喜不报忧。在党内实际生活中,有的人甚至养成了讲假话的习惯,话到口边留半句,台上台下不一样,嘴里心里不一样,领导面前和群众面前不一样。二是党内批评“变味”。在党员表达权环境上,党内批评在一些地方被严重扭曲。诸如自我批评空话连篇,说些大家都存在的不痛不痒的什么理论联系实际不够、世界观改造还不彻底、廉政的标准还不够高等等“共同问题”,实属“你有我有全都有”。诸如同事之间不愿意批评怕伤了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对工作中的问题不提醒、不批评,甚至替对方开脱,只考虑情面、关系,不讲原则和党性。诸如对下级往往过分宽容,怕影响自己的威望,丢了选票,对上级不敢批评,怕得罪领导,影响前程。三是无原则的和庸俗的气氛。有的党员和干部对党的工作缺乏严肃态度,在党内生活中逢场作戏,官腔连篇,经常讲没有用的正确话、套话和官话;热衷于传播小道消息,说庸俗段子,嘲笑自我,嘲笑政治,吹吹拍拍,敷衍圆滑,附炎趋势;在上级面前看眼色行事,在下级面前凭感觉行事,在同事面前视利害行事;信奉“关系学”,搞人情圈子,编织关系网,甚至搞结拜兄弟、认干亲奉教义那一套,将利益交换原则引入党内生活。四是党内生活中的自由主义。主要表现就是不思进取,不负责任,无所事事,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得过且过;只顾眼前、不看长远,只顾自己、不顾组织,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对错误言论不批评、不制止,听之任之,泰然处之,会上不说,会后乱说,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党内不说,党外乱说,党的意识淡薄,党性观念淡化,意志衰退,思想滑坡。
党内生活中的不良风气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严重动摇党内团结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是党内生活的腐蚀剂;党内生活中的不良风气严重弱化党内组织观念和削弱党的组织原则,是松懈党的组织纪律、削弱党的战斗力的催化剂;党内生活中的不良风气严重损害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内腐败的润滑剂。它败坏共产党的形象,动摇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削弱党的执政能力,是党群关系的离散剂。
优化党员表达权环境的途径
完善保障党员权利制度 健全保障党员权利制度,就是发展党内民主,没有党员的权利,党内民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004年9月,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这对于保护广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政治热情,不断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发展党内民主十分重要。要真正落实党员的权利,一是要在党内确立“党员主体”的观念,使“党员主体”的意识逐步深入人心。因为党内民主的核心价值就是实现广大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党内民主,就要围绕这一核心,进行体制和制度建设。二是要健全保障党员权利的程序性制度,尤其是要切实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在规定的程序细节上保证党员或党员代表的权益不受干扰。三是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为党员的参与搭建更多的平台,以此来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四是加强基层党内民主建设,保证党员对基层党组织各项事务的参与权,真正使党员成为基层党组织的权力主体。
完善党内事务公开制度 实行党务公开就是要落实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没有党务公开,就没有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党员对领导机关和领导人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的情况就不了解,就没有党员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就谈不上党员的民主权利。在一定意义上说,党务公开是党内选举和党内监督以及保障党员权利的前提和基础。健全党务公开制度,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和公示、听证以及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制度,这对于调动党组织和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发展党内民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完善党内监督制度 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制度,一要强化接受监督和监督的意识。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强化接受监督的观念,破除思想障碍,尤其是要破除浓厚的“官本位”和特权意识,强化党内人人平等的观念和人人需要监督的观念,在监督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共产党员要出于公心,对党和党的事业负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既不怕别人监督,又勇于监督党内的不正之风。二要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完善党内监督的制度网络。进一步加强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的权力行使的监督,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积极作用,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在这样的框架下加快推进监督制度的创新,完善党内监督的制度网络。三要进一步发展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从社会学的角度讲,任何一个组织,它本身的目标是组织生存的第一需要,因此组织内部的监督只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本组织的目标。从理论上讲,实现目标和加强监督是统一的,但是实际上有时也有矛盾。如果监督有碍于组织目标的实现,那么,自我监督就往往会流于形式。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同体监督”(即自我监督)的局限性,这也是外界怀疑我们能否真正实现党内监督的重要原因。四要进一步加强纪委的监督。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必须强化纪委作为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职能,进一步发挥纪委在党内监督上的作用。为此,有必要实行党代会常任制,使纪委垂直领导,党委和纪委都直接向党代会负责,党委和纪委相互监督,这对于在党内形成浓厚的监督氛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