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谭延闿这个人

2014-12-17李新宇

金融博览 2014年12期
关键词:都督宋美龄母亲

李新宇

触摸辛亥革命至民国易帜的历史,总是不断遇到谭延这个人。在辛亥革命中,他是湖南军政府的都督;国民党北伐成功,他甚至做过南京国民政府的主席,虽然权力并不在他的手里,但作为摆设,地位却一直很高。这个人实在不易把握,有人称他为“民国完人”,有人说他是“药中甘草”,又有人称他为八面玲珑的“水晶球”。他的才气人所公认,因为有会试第一名的成绩在,有“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的称谓在,有国民政府主席和行政院长的职位在,才气谁能不服?但说起人品,事情就变得复杂了。认真审视谭延,他的形象很不透明,不好把握,却恰恰是中国传统的杰作,透露着这个民族文化积淀的长处和短处。

谭延出身于地道的书香世家,是大清帝国的官宦子弟。父亲谭钟麟是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进士,做过吏部尚书,做过陕甘、闽浙、两广三任总督。谭延自幼聪颖好学,5岁入塾读书,10岁通制艺,小小年纪就写一手刚劲秀丽的毛笔字,帝师翁同在写给谭钟麟的信中说:“三令郎,伟器也,笔力殆可扛鼎。”后来果如所言,谭延13岁中秀才,22岁中举人,24岁参加会试夺得第一名,高中会元,殿试结果是二甲第三十五名,赐进士出身。

谭延虽然没中状元,却也给家族争了光,给湖南人争了光。之所以说给湖南人争光,有一个特别的原因:湖南人在清末一直有个心病,出过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等一系列大人物,却都不是科场高第,在谭延之前,湖南人一直与会试榜首无缘。

谭延中进士是1904年,即所谓“甲辰恩科”。查看“甲辰恩科”进士榜,真可谓人才济济,许多后来大名鼎鼎的人物都名列其中。沈钧儒、汤化龙、张国溶、蒲殿俊都与谭延同为二甲。

谭延中进士、点翰林之后,刚刚到职,父亲就去世了,他只好回家守孝。

就在谭延回到湖南不久,黄兴等人筹划在长沙起义,消息泄露,巡抚密令捉拿黄兴、宋教仁等人。谭延得知这一消息,一方面请负责抓捕的官员吃饭,替二人说了一堆好话,拖住他们不能及时办案,一方面通知黄兴等人躲了起来,然后打点关系,送他们离开长沙去了日本。

到了清廷预备立宪,谭延被选为湖南咨议局的议长,成为立宪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在张謇等人发动的三次请愿中,他都是积极推动者。1911年皇族内阁的“铁路国有化”政策一出,他又成了“保路运动”的活跃人物,曾经几次奔走北京。

武昌首义爆发,湖南的革命党人积极响应,首先考虑争取的是黄忠浩与谭延。然而,直到湖北军政府派代表庞先志、蓝综两人与谭面谈,并且告诉他湖北咨议局议长汤化龙已经出任军政府的民政部长,谭延仍然并不热情。但是,革命爆发之后,焦达峰等革命党人请他出任民政部长,他不但没有拒绝,而且当夜就提出应该设立临时参议院。焦达峰和陈作荣同意之后,湖南临时参议院成立,谭延成为参议院的议长。不久,焦达峰和陈作荣在政变中被杀,谭延被拥为都督。

关于这次政变,许多史书都认定是谭延幕后指使的,根据只是谭延是政变的获益者,但大多只是猜测,一直没有发现证据。我们能够看到的是,谭延做都督之后,还曾经电告黄兴:“焦、陈被杀,实深痛惜。群龙无首,被迫承乏。延不谙军事,难孚众望,请即派员前来接替。逃将宋锡銮经湘军捕获正法。并闻。”而黄兴复电,只是嘱咐谭延维持湖南大局,并请派兵增援武汉,对于焦达峰案,似乎并未怀疑谭延。

据当事人回忆,谭延被推上都督位置的情节颇具戏剧性。一群士兵忽然拥入谭家,进门就大喊:“谁是谭延?”谭延没见过这种阵势,吓得面如土色。来人要他去都督府,而且不容分说,就把他架入轿中抬走了。

到都督府之后,他才知道是请他做都督。知道直接拒绝不可行,谭延提了几个条件:一、厚葬焦达峰和陈作新,因为他们是革命元勋;二、军人必须守纪律,服从军法;三、他是否做这个都督,必须回家请示母亲,母亲批准后才能上任。万一母亲不同意,就是杀了他,他也不能从命。

当然,最后的结果是他的母亲批准了,谭延就职做了湖南军政府的都督。

谭延做都督需要母亲批准,这看上去似乎可笑,但在谭延那里,却是正常。因为谭延是有名的孝子,远近闻名。他的孝行让人赞叹,让人心酸,而且由此衍生出他对妻子的绝代深情,和一些堪称经典的情义故事。

谭延之所以特别孝敬母亲,主要源自他是庶出,母亲在家中地位低下,这在谭延内心留下了永久的伤痛。所以,他刻苦读书,博取功名,多半倒是为了让母亲翻身。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当他高中会元的喜报送到家中,父亲谭钟麟就向家人郑重宣布:李氏夫人从此可以入正厅就座用膳。

谭延做事历来按照老子的教诲:不争。包括后来做官,非一再敦请,他是不就职的。但只要涉及母亲的身份和地位,他却一定要争,甚至在不可争之处,也以特别的方式争出一个结果。

1916年,谭延的母亲在上海病故。这时正值他二次督湘,政局不稳,离开几天就可能丢掉宝座。但在谭延那里,与母亲去世相比,权力算不了什么,所以他不顾人们的提醒,立即赶往上海奔丧。为人们广泛传颂的是他在母亲葬礼上的反常举动:谭延扶灵回长沙为母亲举行葬礼。谭宅位于宗祠的后进,灵柩出殡必须经过宗祠。按照族规,小妾的棺材没有资格从大门抬出。族人劝谭延从侧门出殡,而且有人拦住了大门。一气之下,谭延躺在了母亲的棺盖上,然后大声喝道:“我谭延已死,抬我出殡!”族人见状面面相觑,只好让路,让这个小妾的棺材从宗祠大门抬了出去。

母亲的命运,大概使谭延想过许多许多,所以,他誓不纳妾,而且在妻子去世后誓不续弦。

妻子去世时,谭延刚刚40岁,必然有人劝他续弦,也必然有人前来做媒。对此,谭延总是念出自己的两句诗:“故人恩义重,不忍更双飞。”谭延与夫人是在1895年3月3日结婚的,3月3日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妻子去世之后,每到这一天,他都要写一首献给妻子的诗,年复一年,从不曾忘记,对亡妻一往情深。

谭延誓不纳妾,誓不再娶,也遇到了严峻的考验。

孙中山在落难之际,曾得到过谭延的帮助,也许是为了加固和谭的关系,孙中山曾想把宋美龄嫁给谭延。当时宋美龄刚从美国留学归国,追求者可谓排成了长队。在这件事上,孙中山想得很周全,先征求了宋母和宋家全家的意见,才来找谭延。让孙中山没想到的是,他的大媒竟然没做成。

谭延不愿辜负孙中山的好意,更不愿伤了宋家的脸面,尤其知道不能有伤宋美龄的自尊,但是,他也不想违背自己不纳妾、不续弦的誓言。最后,谭延备了厚礼来到宋家,郑重地给宋老太太叩头拜了干娘,认了宋美龄做干妹妹。

谭延的做法使宋美龄大受感动,从此认了这个哥哥,而且比亲哥哥还要亲。

一天,宋美龄在叶挺那里见到一匹好马,想要骑一骑。叶挺告诉她,马是刚刚买来的,性子烈,骑不得。宋美龄不服气,硬要试试,结果发现那马真的狂暴,根本无法靠近。美龄对叶挺说:唤我阿哥来,这马我非骑不可!

她说的阿哥不是宋子文,而是干哥哥谭延。第二天谭延果然陪她来了。那马居然不踢不刨,任他抚摸拍打,耳语一阵,就把宋美龄扶上了马背,让她策马驰骋。马十分听话,没有一点脾气。这事让叶挺开了眼,逢人便说谭延会“马语”。

那时候,蒋介石、叶挺、叶剑英等人常在一起。蒋介石看上了宋美龄,而且终于赢得芳心,可是,宋老太太和宋庆龄、宋子文全都反对。最后,宋美龄还是找谭延帮忙,说服了母亲和哥哥,得以嫁给蒋介石。所以,在1927年12月蒋、宋成婚大典上,谭延的身份是“大媒”。

宋美龄对这位哥哥的事也很关心。1930年,谭延去世,临终时嘱咐宋美龄为女儿谭祥寻找佳婿。宋美龄再三挑选,亲自做媒,把谭祥嫁给了陈诚。

谭延与宋美龄的关系,亦不失为佳话。(作者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endprint

猜你喜欢

都督宋美龄母亲
从私家书信看宋美龄的婚姻观
《苏孝慈墓志》再考
——兼论北周府兵军职都督的勋官化问题
《重庆镇总兵加赠都督同知任勇烈公传》写作背景及其价值考论
宋美龄的“美丽吃货经”
宋美龄——中国抗战中一位睿智坚毅的女性
民初安徽政局与都督人选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