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2014-12-17孙龙
孙龙
摘要:在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当中,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承担着最主要的任务,也是最重要的金融力量。几经改革,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业务飞速发展,信贷规模快速扩张,然而,长期积累的信贷风险也逐步地暴露出来。如何防范与控制信贷风险,成为确保农村信用社长远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当前各级农村信用社工作的重心。研究了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中暴露的风险与存在的问题,以找到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成因;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1-0155-02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成因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农村信用社)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成的金融机构之一,是改革最为频繁的金融机构,其业务发展经历了60余年,为国家“三农”政策的落实起了很大的积极推动作用。然而,伴随着业务的发展,不良资产比重过高,不良贷款风险隐患增大等问题的出现,让我们不得不关注背后的原因。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将信贷风险的成因总结为以下几点。
1.管理机制不完善
体制方面,信用社高级管理人员不可避免地注重对上负责,而忽视对下级和股东的责任,从而导致管理异化,产生内部控制人导致的信贷风险。内部监管机制方面,内部监管机制的漏洞增加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监事机构没有完全发挥出作用,监督职能有待完善,这无形中助长了某些信贷业务相关人员滥用职权等违规行为。岗位设置方面,未能严格按制度要求进行,一人数职,自我监管的现象较为普遍,使得监管落空。
2.内控制度不完善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农村信用社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信贷管理制度,但有很多规章制度没有及时梳理,这给业务经办人员执行制度带来不少问题,也无形中削弱了制度的权威性。从规范的角度考虑,现有的信贷管理制度不系统、不全面,贷款“三查”(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调查)制度执行也不严格,目前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的管理尚处于偏粗放经营的管理的层次,且管理手段落后,跟不上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疏忽贷后检查,未建立起有效的制度制约机制,为信贷安全埋下了隐患,也导致近些年出现了不少质量较差贷款。
3.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识与能力低
信贷风险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识与能力低。部分农村信用社长期忽视信贷风险,有的甚至以贷还贷,将问题不停地掩盖。农村信用社开办的信贷业务种类较多,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自律组织和操作规程,合同文本管理混乱,基本要素填写不完整、不规范;部分对外签订的合同没有请专业的法律人员进行审核。贷款担保措施没有落到实处,例如有的贷款合同只让保证人签字,确没让其配偶签字;有的抵押物(没有产权的房产)根本无法落到实处,却用来作贷款的担保措施。档案管理不规范、不完整,实用性不强。
4.信贷客户本身的特殊性带来的信贷风险
新时期,我国的农村信用社贷款服务对象主要是“三农”以及农村工商业户、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村创业者。从主体上将主要分为两大类:自然人客户与企业客户。从客户群体上讲,因为自身知识结构和认识能力的问题,本身风险性较大。
(1)农业生产的风险大
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金很大比重都用于支持农业生产,然而农业生产的周期较长,易受自然灾害影响,每一次大的自然灾害都造成大批借款农户因农业生产遭受破坏而难以按期归还借款,不可避免地造成这类信贷资金的沉淀。
(2)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风险大
在市场当中,中小企业本身大都处于起步阶段,资金实力较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较弱。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缓慢,产品容易大量积压,造成大量信贷资金被占用。部分中小企业盲目投资,对市场认识不够,风险管理经验不足,又缺乏相应的长期配套资金,导致信贷资金被长期占用。
5.信贷人员业务素质有限,道德与法律观念淡薄
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人员因受环境和条件所限,素质层次不齐,很多人没有取得上岗资格,没有信贷业务相关的专业背景,如金融、财会、法律等,而且大多数人在上岗前没有经过正规专业的培训。社会经验不足,对风险认识能力有限,师傅带徒弟,边干边学。这类信贷人员势必会为其经手的贷款埋下风险隐患。
个别信贷人员道德纪律观念淡薄,目空法律,利用手中的权力参与煤矿、房地产开发商等企业经营或贷款投资分红,攻守同盟,套取信用社的贷款。还有极少数信贷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利吃、拿、卡、要,致信贷资金的安全不顾,放宽办理标准。个别农村信用社在业务发展中只顾眼前效益,单纯追求利润和个人业绩,对贷款的审查不严,对抵押品低值高估,导致抵押不实,致使贷款在发放前就潜藏着风险。有的还出现借名、冒名等贷款违规行为。
6.责任追究不到位
农村信用社内部虽然设有责任追究制度,但大多没有严格按制度执行。这也导致为何那么多信贷人员敢于剑走偏锋,敢于冒制度的险。因为他们所见所闻或亲身经历给他们吃了定心丸,壮了胆,那就是“一般不追究,追究了也没什么大事”。出了问题,掩盖问题,只采取象征性的处罚措施,既害了信贷人员,也为信用社长期健康稳健发展埋下的很大隐患,致使制度形同虚设,有令不行,助长了一些人员的不良做法。
二、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
笔者认为,为确保农村信用社业务健康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防范信贷风险。
(一)建立完善的信贷员选拔和管理机制
1.加强信贷员队伍的建设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稳定、规范、高效的工作方针,建立和完善适应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特点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要强化信贷人员的入职培训,着重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培训,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2.完善信贷员选拔考核机制,等级管理制度、奖罚机制、问责机制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考试考核公开择优聘用,定期对信贷员进行考核,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对不能胜任的信贷员进行降职或调职,对较好的信贷员可升任重要岗位。对信贷员实行等级管理,不同等级的信贷员享受不同的等级工资和绩效工资,将贷款额、收息率和不良贷款下降率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对贷款营销额大的信贷员可按营销贷款总额的一定比例进行奖励;对收回不良贷款的人,能收回或部分收回则按一定比例进行奖励;对造成不良贷款(特别是新增不良贷款),发放跨地区贷款、化整为零、冒名借名、假担保和关联人相互保证贷款等违规贷款行为的责任人加大处罚力度,对责任人给予问责、涉及刑事责任的移交司法机关。经常开展检查活动,对信贷员实行放款终身责任制,完善信贷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离任审计制度。
(二)建立健全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1.建立和加强信贷档案管理制度
信贷档案管理是信贷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和保全信贷资产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加强对信贷档案出入库的管理,不能随意借出而造成资料流失,做好档案移交登记与借阅登记的工作,监督部门还要加强对信贷主管部门在执行信贷档案管理制度方面的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2.建立健全信贷资产准备金制度和保险制度
根据农村信用社自身的资产状况、资本充足率,允许其提高呆账核销比例,进一步加快信用社呆账核销的力度。同时,足额提取呆、坏账准备金,以增强农村信用社抵御信贷风险的能力。探索建立贷款风险保险制度,以转移贷款风险,在发放贷款时,要求借款人以贷款项目和金额向保险公司投保贷款风险保险,当借款人因保险责任内的原因不能按合同归还信用社贷款时,由保险公司承担连带偿还责任。
endprint
3.利用信息化建设推进信贷管理电子化
强化对业务处理流程的控制,同时考察评估引进国内外银行同业先进的信贷管理系统,确保信息的对称性、充分性和准确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信贷管理网页,并及时把有关文件和学习资料在网上公布,使之成为全社信贷管理人员学习交流的平台,各级联社应优先确保一定比例的资金,重点加快基层社电子化建设进程,做好人员培训信贷信息的即时公布,不断提升基层信用社管理和信贷管理水平。
4.加强贷后管理工作
从制度设计上督促信贷人员转变重贷前轻贷后的思想,定期对各信用社的贷款进行贷后抽查,对于已调离或调整岗位的信贷人员在职期间所发放的贷款同时建立贷款发放责任制度和管户人责任制度。对那些因主观原因,不能及时对借款人信用或还款能力下降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的,予以严厉处罚,有效避免贷款到期后借款人无力偿还或甚至找不见人对于催收人员的茫然处境。
(三)加强担保手续及相关中介机构的管理
农村信用社要切实完善担保贷款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担保贷款管理办法。根据担保方式建立健全贷款登记簿。要规范贷款审批发放操作程序,建立担保贷款的权力制约机制,制定担保贷款损失赔偿制度;严格执行贷款操作程序,按规定审核手续,加强对担保主体的合法性、抵押物的价值充足性、质押物的真实性以及担保抵押质押手续的完备性的审查。要综合其他条件,严格按规定的抵质押率确定授信额度。
加强对包括评估公司、担保公司等中介合作单位的管理,严格选用单位入围的中介机构开展相关工作。定期对中介公司的业务服务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淘汰不合格的评估公司与担保公司。担保措施是信贷资产安全的第二道也是最后一道防线,若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担保措施也落空,势必造成信贷资产的损失。严防评估公司与客户串通对抵质押物做出虚假高价评估,严防担保公司抽逃保证金。
结束语
信贷风险控制是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信用社完善经营管理的根本保证。只有通过加强贷前、贷中、贷后三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科学的信贷管理体制、用人机制、考核机制,才能提升农村信用社的风险控制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业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有志.当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问题分析[J].金融决策参考,2005,(6).
[2]孙波.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风险及防范[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4,(5).
[3]甘丽萍.我国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风险管理现状与对策[J].企业导报,2010,(10).
[4]林力.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财务与金融,2009,(3).
[5]颜献杨.如何有效防范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J].浙江金融,2007,(1).
[责任编辑 杜娟]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