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2014-12-17郭晓丽

甘肃教育 2014年22期
关键词:教师应作文教师

郭晓丽

〔关键词〕 语文教学;作文兴趣;观

察;素材;赏识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2—0048—01

谈及语文教学,最令教师头疼的就是作文教学,因为学生在写作文时总是笔下无物,空洞乏味,仿佛有一种“想说爱你不容易”的矛盾与痛苦。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应该是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观察兴趣,养成观察习惯

1.适时引导,诱发学生敏锐视觉。教师应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培养学生的敏锐视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写人时可写父母兄长、老师同学、邻里友人等;写事时可写国事大事天下事,家事小事平凡事。写景时可写游历过的名山大川,住过的小区一隅。总之,给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发现身边事、寻常景,就可以促使其笔下妙文,手头华章。

2.搭建展示平台,养成观察习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教师可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鼓励学生把一天当中看到的、听到的事,用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的句式表达出来,以此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这样能使学生体会到分享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并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提高观察能力。

3.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按顺序抓特点观察。观察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写作,要想使学生观察得有实效、有成果,目的和任务的确定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明确目的和任务,让学生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学生才会有内容可写。如,写牡丹花和月季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颜色、香味、茎杆、叶子等不同角度进行观察,进而发现其不同之处。

二、引导积累素材,触发创作热情

1.激活学生思维,在观察中积累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留意校园里一年四季的变化,身边人的言行举止,将观察贯穿于生活中的每一天,持之以恒,养成一种习惯。久而久之,学生便会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自然会下笔成文,笔下生情。

2.做生活的有心人,积极积累情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写作要情动而辞发。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之所以动人全在于其中蕴涵着作者的深情。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观察的同时学会思考。如,从路边小摊的摆放,可以思考垃圾食品对人体的危害等。此外,观察时还应有适当的联想,如,看到家乡的城市建设,可以联想若干年后家乡面貌的变化。总之,“学而不思则罔”,如果说观察是锦,思考便是锦上添花。

3.扩大阅读范围,积累语言文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丰富的语言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这就要引导学生游学海、攀书山,汲取丰富生动的语言,把优美的语句、语段摘录下来,尽可能背诵下来。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定期展示阅读成果。

三、鼓励赏识评价,调动快乐情绪

1.多鼓励少批评。叶圣陶先生说过:“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作文的批改讲评要立足于发现学生作文中对生活的真知灼见。”热情洋溢的批语会使学生受到莫大的鼓舞,对写作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应尽量肯定学生的优点,采取高分政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让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看到希望,对写作产生兴趣。

2.命题诱发。好多时候,作文目标要求过高,作文内容不切实际,学生跳一跳还够不着,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写作失去信心,感到写作困难。其实,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题目,引发学生的思考,自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如果题目新颖别致,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给学生留有想象空间,学生一看到题目,自会有话在喉头,一吐为快的劲头。

3.发挥特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学生都会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尤其在写作方面。所以,不必每次作文训练都统一拟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写自己最想写的。对于写作角度新的,思考角度深的,都可以适时地给予表扬。总之,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一项长期、耐心、细致的工作,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只有指导得法,学生才会了然于胸。让学生以观察做桨,以积累做帆,在写作这片广阔的大海上乘风破浪。

?笙 编辑:马德佳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应作文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圆我教师梦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