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2014-12-17洪海鹰

甘肃教育 2014年22期
关键词:自然段生字教师应

洪海鹰

〔关键词〕 语文教学;预习习惯;诵

读;标记;查找;提问;批

注;写作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2—0046—01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长期、持续地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分年级、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教给学生适宜的预习方法,在小学一至六年级通过以下途径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一、读一读,养成天天读书的好习惯

读就是朗读课文。“眼过三遍,不如口过一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很有帮助,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诵读的习惯,教其预习的方法,安排学生每天朗读三遍课文,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读准生字新词;第二遍重在读通课文,做到不加字、不丢字、不回读;第三遍重在理解文章内容,分析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通过这样的朗读,学生会对课文有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能够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这样坚持不懈的训练,会让学生养成天天读书的好习惯。

二、标一标,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读书动笔能帮助人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和要点。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养成。因此,教师除了课堂上引导学生外,还要在预习中有重点、有计划地逐步渗透。一年级除了引导学生预习时读课文外,还要引导他们标出一个自然段有几句话,一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圈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二年级在此基础上加入给生字注拼音的任务,初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查一查,学会收集整理资料

《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列入课程总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次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查找资料、运用资料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应渗透到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师要在课前预习中引导学生养成两种查的习惯。一是通过查阅字典、词典,读准字音,初步了解不理解的词语。二是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对深入学习课文提供帮助。

四、问一问,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

“无疑者须教之有疑”,质疑问难的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笔者认为,在学习中有思考才会有疑问,有疑问才会有探究,有探究才会有创新。善于质疑问难是创造性阅读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必然要求。因此,在中年级段的预习要求中,除了让学生做到读一读、标一标、查一查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预习中笔者引导学生做到每课三问:一问,通过自己的努力后,标记出没有掌握的生字、新词。二问,通过读文思考,梳理出没有弄明白的问题。三问,通过预习后,记录下最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思考,引导学生学会带着任务有重点地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

五、批一批,提高自主预习能力

批注是指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等,随手写在书的空白处,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批注能力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师应布置以下批注任务,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一是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圈出自己不理解或不认识的字、词,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解决,并作相关的摘录。二是画出印象深或有感触的词句,把阅读的感受写下来。三是用简洁的语言将课文的主要内容注在空白处。四是搜集与课文内容、作者相关的资料,并把资料摘抄或概括在相对应的地方。五是围绕课文内容提出一两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批注在课文的结尾处。

六、写一写,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

个性化阅读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刊,在网上阅读,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因此,在六年级的预习作业中,教师应将部分课外阅读前置,加入推荐阅读及写读后感的作业。当然这项预习内容并不是每天都要做,而是根据课文内容、单元特点有计划地按学期布置预习作业。

总之,预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精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高效的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笙 编辑:马德佳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然段生字教师应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美丽的秋天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