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4-12-17马雪琴
马雪琴
〔关键词〕 语文教学;信息技术;尝试;创新;
优势互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2—0044—01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带来了新的空间。当今,信息技术在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同时,也为我们的素质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开启了新的局面。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资源的人文整合,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富于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资源形象化、丰富化、动态化、发展化,使其含图像、文字、声音、视频、影像、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在更大范围内的语文课程资源为“学”所用。这些教学资源应以生本教育理论为基石,以学生乐学为基本,顺应学生的真实学习需要、高度尊重学生的内心情感、体现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一、以学定教——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尝试结合
1.虚拟情境激发求知欲望。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条件和场所,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习意义的建构和兴趣的提高。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笔者请学生走上讲台,配合多媒体课件,声情并茂地介绍圆明园从辉煌走向毁灭的沧桑历史。学生喜闻乐见,自然积极地投身学习。
2. 合作学习提升实践能力。在网络教学实践中,利用人机交互功能,在估计学生可能出现困难的环节设置“友情提示”或“帮助”键,灵活地将自主探究、亲身实践过程加以分解。另外,还可通过语音系统请求个别指导或帮助,以“人——机”、“师——生”、“生——生”互动的形式,推动学生自主实践获得成功。
3.质疑问难崇尚真知。“学贵有疑。”一个善于质疑的学生思维往往具有批判性,具有科学的求实态度。学生利用网络向教师提问,只需将自己的问题输入教师的主机或发布在网上,无需公开自己的姓名,可以克服害羞和畏惧的心理。
二、预设生成——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1.激活情趣于课堂“开篇”时。 教学伊始,先让学生观看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辅助课件,学生有了兴趣,自然能主动、愉快地学习。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先播放雪花儿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的动态画面,把学生带入一连串丰富生动的情境之中,之后点击画面,出现文中的几种小动物,进而一步一步地将学生引向学习目标。
2.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良好的情境。引出将要学习的新课题和学习目标,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教学《动物过冬》一课时,教师先出示教材中的春季情景,画面中有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树林里到处生机勃勃。接着播放深秋黄叶满地,枯枝风中摆动作响的场面,配以“小树”的声音:“冬天快来了,小动物们都去哪里了呢?”以动画形式显现情境,随后演示课题,引入学习目标,深深吸引住学生,为学习新课创设良好的氛围。
三、创新突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优势互补
1.创新教学方式,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原本聪灵的个性被扼杀。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式,营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创新教学信息,展示不同的学习内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个别课文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而利用网络教学就能弥补此中不足,能扩大内容涵盖面、拓宽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灵活地去思考,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去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必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定会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笙 编辑:马德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