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2014-12-17汤生寿
汤生寿
〔关键词〕 新课改;教师;具备素质;道德修养;业务知
识;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2—0035—01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日益发展,随着新课程所倡导的师生平等对话、师生互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逐步形成,面对这一切,教师必须重视调整和完善自身素质和能力结构以适应“通才”和“通识”教育的要求。
一、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
1.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在教学中坚持为人师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去赢得学生的尊敬,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效果。“身教胜于言教”,这是在教育实践中得出的一般性结论。学生在教师行为举止中获得实实在在的认识,获得平时“言教”的印证,就会使学生对教育产生亲近感,从而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有利于促进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的形成,并促使这种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
2.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更要求教师自己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做到“勤反思,重合作,展魅力”,即经常反思自己工作的成功与失败;加强与同事、学生的团结合作;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等全面的良好道德素质。实践证明:教师的精神境界越高,道德品质越好,对工作的责任感越强,就越能在道德品质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就越能使教师自身素质更上一层境界。
二、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业务知识和能力
1.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当今社会,知识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单一的专业知识几乎难以应付现在复杂的问题。所以,及时有效地收集信息,拓宽自己的视野,是我们每位教师基本的能力。同时还要善于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其为教学所用。这是教师更新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永立教学前沿所必备的素质。
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如果用传统的观念去衡量、评价这些问题,很可能会导致问题的复杂化。这就需要我们用丰富的知识和科学的头脑去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实质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过程。学会分析问题并能有效地将问题加以解决,是教师成功的必由之路。
3.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尤其离不开语言。教师要在用好普通话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在书写过程中,既要保证字体规范,词语通顺,又要让学生明白你所要表达的思想,更要使文字具有说服力、震撼力,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
4.理论研究的能力。提高理论水平、加强理论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理论上没有突破,即使做得再好,也决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教育者。所谓“匠”与“师”的本质区别,就是在实践中不断用理论深化、指导教学,在教学中实践、丰富理论,使教学有所创新,独树一帜。
三、教师应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师,会用自己的行为、语言、情绪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师生间、同学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会用饱满的情绪、热情的话语来鼓励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愉快地接受教育,积极地探究问题。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教师每天每时都在接触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危害不会低于身患传染病的教师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的危害”。这就是说,教师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的情绪。有些教师有时不知不觉地把不良情绪带进了课堂,把学生当成“出气筒”,无缘无故地对学生发火,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有的教师有意无意地贬低学生,甚至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由此产生了自卑感,失去自信,造成厌学、弃学的后果。有些教师的偏心,也极大地伤害了学生,致使后进生自暴自弃或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着干”,使师生关系疏远。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不仅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智慧,还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有效地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态,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笙 编辑:郭裕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