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繁荣地方文化 筑就中国梦想

2014-12-17陆佳王正兵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研究述评现实意义中国梦

陆佳 王正兵

摘要:南宋名臣陆秀夫是盐城历史上第一位宰相和唯一配祀孔庙的人,其“负帝投海”、“与国共存亡”之壮举,早已名垂青史。然而,学术界对其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评述存在诸多争议。探寻陆秀夫的精神层面及其现实意义,为进一步繁荣盐城地方文化,筑就民族复兴这一伟大的“中国梦”提供借鉴。

关键词:陆秀夫;研究述评;现实意义;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K2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1-0281-02

南宋名臣陆秀夫曾先后拥立赵昰、赵昺为帝,元军攻破崖山后,他背负幼帝赵昺投海殉国,谱写了一曲抗敌御侮、与国共存亡的悲壮乐章。陆秀夫殉国不久,龚开、黄溍(字圣予)即为之立传,详叙海上之事;后人还将其遗著汇编成《陆忠烈公遗集》。明英宗天顺年间,广东新会知县陶鲁为陆秀夫、张世杰奏请建祠。此后,家乡盐城在西大街建成“陆忠烈公坊”,儒学街立“宋丞相陆公故里碑”,镌“海国孤忠”四字;万历四十七年(1619),朝廷赠谥“忠烈”。咸丰八年(1858),各地孔庙皆配祀陆秀夫,此亦淮郡配享孔庙唯一一人。党的创始人之一董必武先生曾赋诗:“骂名留得张弘范,义士争传陆秀夫。”[1]可见其影响深远。

宋元之际,战乱频仍,陆秀夫相关资料散失严重。截至目前,较有价值的文章有:唐张新《陆秀夫生年仍当以1236年为正说》[2]、孙炳元《陆秀夫事迹考》[3]、陈再粦《宋相陆秀夫登科考》[4]、唐张新《陆秀夫传》[5]、阿英《陆秀夫传》[6]。另有三十余篇文章涉及陆秀夫,但均缺乏考据性或论述性。笔者对陆秀夫研究情况作一回顾,以期对后续研究有所裨益。

一、陆秀夫事迹考证

1.陆秀夫的生卒年。陆秀夫卒于宋末帝祥兴二年(1279年),学术界早已定论。陆秀夫生年目前有两种观点:端平三年(1236)和嘉熙二年(1238)。孙炳元《陆秀夫事迹考》提出嘉熙二年说。《盐城人物志》[7]、《盐城史话》[8]、陆公祠编印的《宋丞相陆秀夫传略》等则提出端平三年说;《辞海》也持此说。盐城籍蒋逸雪先生《陆忠烈公年谱》考证:“南宋书淮安府志皆云得年四十有四,此说果信之,生当在丙申端平三年。案陆清夫(秀夫之兄)家谱自序公十九岁登文天祥榜进士。南宋淮安府志又皆云公成进士在景定元年(1260年)。公之蹈海在祥兴二年,据是以计,则公得年仅三十又八,其说前后显然不符。”[6]显然,《宋史》与《淮安府志》叙述矛盾。孙炳元根据龚开《宋陆君实传》和劫后留存的《宝佑四年登科录》记载推断陆秀夫生年为嘉熙二年。龚开乃淮阴人,曾与陆秀夫同在李庭芝幕府,了解秀夫生平,叙述当确信。

2.陆秀夫的家世。孙炳元《陆秀夫事迹考》考证出,蒋逸雪《陆忠烈公年谱》所记家世可靠:公姓陆氏,名秀夫,字君实,一字实翁,别号江东盖世;家原始江东派也。高大父(孙炳元先生注:指高祖,《宋左丞相陆公全书》中记载名蕴)某,为淮安高管,遂籍淮安州盐城县,曾大父(曾祖)荣,祖大有,父芳春,母赵氏(《宋左丞相陆公全书》记母名玉牒)生二子。长子清夫,字君明,次则公也。

争议较大的是陆秀夫是否为“陆游”之后。《中华陆氏通鉴》编委会主编的《千古一相陆秀夫》认为陆游为陆秀夫先祖,然而查考沈俨《陆忠烈公世系考》、盐城市档案馆《陆氏宗谱》及蒋逸雪《陆忠烈公年谱》均无相关记载。另外,秀夫名字与放翁子孙排列也不符。《登科录》例载兄弟几人,有科第者要特加说明,而《宝佑四年登科录》“陆秀夫”名下,兄弟一栏空白,此事亦殊可疑。笔者以为,陆游乃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与秀夫实一南一北,相距甚远,何会有同宗先祖之说?再者,若陆游后代陆秀夫出生盐城,而且是盐城历史上第一位丞相和配祀孔庙之人,陆游亦是著名的爱国诗人,如此出名的先祖,盐城地方志缘何不记载?根据现存史料及专家研究,“陆秀夫为陆游曾孙”一说无法成立。

3.陆秀夫的著述。“文彩珊瑚钩,淑气含公鼎。炯炯一心在,天水相与永。”[9]关于陆秀夫的著述,后世所提甚少,许多陆秀夫传记仅涉及《二帝信录》,或镇江读书时所题《鹤林寺诗》。孙炳元《陆秀夫事迹考》提出,明末盐城人王梦熊及其子王之桢曾编定《宋左丞相陆公全书》八卷,其中卷三为著作,编入陆公遗作八篇,由于清初大兴文字狱,此书未能刊印;道光年间,盐城人陶性坚、陶式型父子增编《续编》,但存世极寡;咸丰十一年,如皋昌广生偶得此书,仅以第三卷刊印,名《陆忠烈公遗集》,其所辑按文体编排,诗一首,记一篇,跋一文,书一封,记诏四篇,分别为:《题鹤林寺诗》、《丹阳馆记》、《编正孝经刊误跋》、《劝陈文龙书》、《景炎皇帝遗诏》、《祥兴皇帝登宝位诏》、《授文天祥通议大夫右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诏》、《奖谕文天祥诏》。孙炳元还提出陆公另有两篇传其名而佚其文字的著作《广陵牡丹诗》及《庄子评》。此外,《陆秀夫史料与研究》还提到《奉二孟先生书》、《白同寅书》、《告侍从书》、《致郭义山书》(手迹)、《谪居港口言志》、《登双凤山》、《为京口宋宗公简公祠题词:光前裕后》(墨迹)等文章,以此推断,陆公著作决不会是《陆忠烈公遗集》八篇。

4.陆秀夫登科考。《宋史》载:“景定元年,登进士第。”陈再粦认为此说不确:按宋制,三年一次开科取士。查《宋史·理宗纪》,有宝佑四年(1256年)五月甲寅,“赐礼部进士文天祥以下六百一人及第”。开庆元年(l259年)五月辛末“赐礼部进士周应炎以下四百四十二人及第”。景定三年(1262年)五月丁丑,“赐礼部进士方山京以下六百三十七人及第。”因此,没有特殊情况,绝不会于“开庆元年”会考之后,第二年又来个“景定元年”取士。查宝佑四年《登科录》有601人登科,一甲21人,状元是文天祥;二甲41人,陆秀夫排行第二十七;其时十九岁,十月初八日寅时生,足见陆秀夫登科应是宝佑四年。

龚开《陆君实传》记载:“理宗宝佑四年与文天祥同中进士。”沈俨《世袭考》:年十八,魁省元。十九,登文天祥榜进士,二甲二十七名。根据生年嘉熙二年推算登科正是宝佑四年。据考无名氏《宝佑四年登科录》、明洪武《宋遗民录》、龚开《龟城叟集》均作宝佑四年丙辰科。

5.相关传说及民俗。盐城陆秀夫研究会《陆秀夫史料与研究》共记载陆秀夫传说(李世安搜集整理)七则,另载宋帝与陆国师传奇(林俊卿)十九则。民俗主要为闽南“落水操”。

二、陆秀夫评价

陆秀夫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他受命于危难之际,殚精竭虑,颠沛流离,试图力挽狂澜,维护大宋江山,最终以忠节之举报效了国家。他的努力虽未能重扶正倾之宋室,但其忠心报国的爱国精神可歌可泣。

元朝枢密副使兼湖州总管丁聚十分敬重负帝蹈海的陆秀夫,乃上奏朝廷,在广东南澳县青澳湾修建墓园。此事距秀夫殉国仅四年。尽管在元朝的高压政治下,中原和南国人民敢怒不敢言,心里却时刻思念着陆秀夫。不久,石壁上出现一诗:“沧海有幸留忠骨,顽石无辜记汉奸。功罪昔年曾倒置,是非终究在人间。”元朝灭亡后,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愿,怒不可遏地将当年颂扬张弘范的刻字铲掉,改镌“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

嘉靖年间,内忧外患,士大夫中有识之士强烈呼吁发扬民族气节。嘉靖十年(1531),明世宗批准广东等处《崇祀忠烈奏疏》,在广东崖山与陆秀夫故乡盐城首建陆公祠,以褒扬其爱国精神与民族气节。万历四十七年,追谥陆秀夫为“忠烈公”。咸丰八年,全国各地孔庙奉旨配祀,陆秀夫成为盐城唯一配祠孔庙之人。

陆秀夫“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的浩然正气成为激励人民抗敌御侮的精神力量。正因如此,陆秀夫受到世世代代的深切怀念和衷心敬仰。历史上为陆秀夫题词的名人为数不少,田汉的《崖门纪游诗》、董必武的《游崖门诗》、郭沫若的《崖门诗》、陶铸的《崖门凭吊诗》等,都表现出对陆秀夫深深的缅怀之情。

在赞美与崇尚陆秀夫爱国精神及民族气节的同时,也出现相当的质疑和反对。孔永松、李强《宋末“三忠”的神化——同安三忠地区阶级斗争的一个侧面》[10],赵永生《忠臣的另一面——苏北人物记之陆秀夫》[11],均对陆秀夫的“忠君”与“爱国”提出质疑。“掩卷而坐,我一声叹息,陆秀夫啊陆秀夫!你真够狠的,你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打着为大宋中兴的幌子,将千万民众拖入战事,几十万生命在无畏的抗争中消亡,你愧对黎民百姓;你一立再立两个只有八九岁的孩子为皇帝,他们根本不知什么是江山社稷,被你当猴子一样耍弄,你还美其名曰是为了他们的天下,其实,你是挟天子以坐拥天下……你让他乃至整个宋王朝成了你的陪葬品,如此狠毒,你对得起大宋王朝吗?”赵永生严厉批评陆秀夫是一种投机主义,而且将与小皇帝的行为定义为“挟持”,为的是完成自己人生及政治理想。也有人认为,陆秀夫是替腐败的南宋王朝殉葬,是“不识时务的愚忠”,不值得学习。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明史专家王春瑜对陆秀夫高度赞扬,有力回敬了当前史学界出现的一股歪曲中华民族融合历史、贬低甚至勾销民族英雄的错误思潮。“宋灭无降帝,陆沉有秀夫。”王春瑜认为,有陆秀夫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的传承,在任何时刻,中华民族都不会陆沉。他还认为,陆秀夫、文天祥等人是为了反对民族征服而战,为捍卫文明、保卫国土而战,是历史正义的化身,他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视死如归的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融合至关重要。扬州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嘉川也认为,否认陆秀夫民族英雄是对历史的曲解,把古今的爱国主义内涵混同起来。陆秀夫生活的年代是家天下,南宋王朝即是国家,他负帝蹈海的行为就是与国共存亡的爱国表现。今天的爱国主义内涵及外延虽然与过去不一样了,但是这种气节仍值得提倡[12]!

参考文献:

[1]董必武《游厓山》诗 [Z].1958.

[2]文教资料,2008,(31).

[3]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0,(1).

[4]韩山师专学报,1989,(2).

[5]建湖文史网.

[6]盐城陆秀夫研究会.陆秀夫史料与研究[Z].

[7]韩建勋.盐城人物志[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8]盐城市委宣传部.盐城史话[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9]光绪年《盐城县志》[Z].

[10]厦门大学学报,1964,(2).

[11]雨花,2009,(4).

[12]盐城晚报,2009-11-26.

[责任编辑 仲琪]

猜你喜欢

研究述评现实意义中国梦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国外私立大学管理体制研究述评及启示
基于文献分析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述评
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文献研究述论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浅谈对台文化统战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