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在英语阅读中思考的能力

2014-12-17张琳亚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7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思考兴趣

张琳亚

摘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三至五年级阅读技能的教学目的是“乐于阅读,基本养成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概括大意、理解词义、预测故事情节等基本阅读方法,基本掌握常用阅读策略,初步形成语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习惯于在阅读中思考的能力,关注他们在阅读中的内在情感体验与人格的全面培养,培养学习的意志力,阅读的意志力,这种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到初中、高中、大学乃至终身学习。

关键词:阅读能力;兴趣;习惯;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205-02

尽管小学阶段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和初、高中阶段在读者的年龄、心理、阅历和知识范围等方面有不小的差别,小学英语教学仍然需要充分利用小学生或多或少已经具备的阅读条件来培养阅读能力。

基于冀教版新教材,也鉴于英语学习在我国没有合适的语境,假如我们以小学生本身的社会文化知识为依托,用阅读代替情境,让小学生在阅读中去理解情境,英语学习就会变得简单又有趣。

一、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不言而喻,阅读能力是人的一项重要素质。基础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冀教版新教材主张启发学生发挥个人潜能,培养良好的品格和以学习习惯为主体的智能能力。阅读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智能能力,是小学生个体通过阅读方式进行学习而获得的能力。拥有阅读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基础。

1.引导小学生乐于英语阅读。引导小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英语阅读的乐趣,并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继而引导小学生在阅读中感悟阅读的魅力、认识阅读的价值,并培养初步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小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在需求。

2.给小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信号输入。(1)英语之所以成为小学生的薄弱学科,根本原因是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情景不足,语言信号输入量过小。让我们假设这样一种情况:我们要小学生学会一句话或一个单词,我们只给他或她这句话或这个单词来学习,那么,即使他记住了所学句子或单词,也很难学会使用。如果我们给小学生提供10句、20句话或10个、20个单词来学习,他们能够学会的可能就不只是这一句话或一个单词,而是更多。也就是说,小学生接触得越多,学会得也越多。(2)以小学生自身的情感(如兴趣)和或多或少已经具备的社会文化知识为依托(如CCTV,KFC等等),在阅读中提供尽可能充分的语言信号输入,尽量不超出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弥补语言情境方面的不足,使小学生有条件在阅读中去接触他们感兴趣的情境和语境,感悟英语语言文化,那么,他们通过学习英语而获得的提高将不只是语言知识,而是个人素质方面的提高和完善。

二、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阶段培养阅读能力,特别要注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是在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1.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默读。在阅读过程中不发出声音。(2)指导小学生克服逐字逐句地阅读或用手指进行“指读”,或回读。(3)提示小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在短文中做记号,如括上爆破音失去爆破现象或者连读情况,还要多鼓励学生从上下文或者图中猜测新单词的含义,这些都是良好的阅读习惯。(4)防止学生为了学到语言知识而死记硬背。要时刻注意语言知识总是为理解和运用服务的。(5)教师不干扰学生阅读。坚持要学生心静如水地读下去。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愉悦的阅读环境。要使学生在阅读前静下心来,不要在浮躁的状态下开始阅读,这时候可以借助音乐。要保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但也应尽量控制阅读速度。因此,不鼓励学生在读不懂的词句上过多地思考或“回读”、“复读”等等。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脑疲劳,可调整阅读时间。

2.培养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能力。冀教版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信息更多的故事阅读文章,我们可以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能力。(1)培养小学生初步的捕捉信息的能力。有的阅读训练可以侧重在文句细节上,有的可以侧重在重点信息、主要信息或整体信息上;高年级可以接触到信息整理和归纳的问题。培养学生习惯于在阅读中思考是关键。这种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有利于学生到初中、高中、大学时的学习,甚至终身。(2)培养小学生初步的根据上下文(语境)猜测、判断意思的能力。低年级可以先看图,再阅读;高年级则可以图文兼顾着阅读。阅读不是只为了弄懂一篇短文而已,阅读不能为了读而读,不可以把成年人的理解强加给小学生,或者用自己的理解思路取代学生的思考。因为小学生的思考不是不可捉摸的,如冀教版新教材四年级下册“Ettas Room”,可以问他们“喜欢不喜欢Etta”,如“假如你是Etta,你會怎么做”,再如“如果你是作者,你想写一个什么样的结局”等等。理解小学生的思想,重要的是要启发他们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还要做到“有话可说”。(3)培养小学生初步的根据上下文(语境)猜测、判断意思的能力。低年级可以先看图,再阅读;高年级则可以图文兼顾着阅读,引导学生注意力就可以达到目的。而这些所带来的效果是学习的意志力,阅读的意志力。这对高年级的小学生尤为重要。(4)不提倡在低年级提出任何阅读理解方面的要求,而高年级讨论的内容可以稍微地拓展延伸一下,但是也尽量和短文话题、主题相关又能引导学生理解的内容,讨论的题目不要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或认识水平。讨论的题目要精,既能启发思考又能启发表达和运用。这有利于降低学生表达的难度,也有利于全体学生跟进。比如冀教版小学英语第八册第二单元有关健康方面的故事“A Healthy Monster”,我们就“What do you do to be strong and healthy?”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能说出一条,有的学生能说出十条甚至更多,培养学生通过倾听其他学生来激励自己积极思考的习惯。

三、让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在阅读练习中得到锻炼

传统教学中的阅读练习是为应试而设计的。这样的练习系统性差,并且因为有统一的答案为标准,限制了小学生积极思维的发展,也忽略了小学生在情感方面的个性需求,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培养阅读能力,真正意义上的培养阅读能力应着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习惯于在阅读中思考的能力,关注他们在阅读中的内在情感体验与人格的全面培养,培养学习的意志力、阅读的意志力。所以,在阅读讨论内容的设计上要力求达到这一点。

1.在小学生阅读正文以后,我们为了了解小学生的阅读情况都会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以讨论的方式比较好,而不是以“检测题”、“阅读理解题”、“判断题”、“回答问题”等方式提出来。讨论的方式需要我们摒弃“我教你学”的宣讲方式,采取与小学生交流的方式开展教学。当然,小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要设计好讨论内容。

2.阅读正文的讨论内容要突破who,what,when,where,why,how一类“一对一式的”阅读理解题的束缚。

3.讨论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讨论短文或文段主旨、主题的内容;讨论短文细节方面的内容;讨论短文中有关社会文化方面的内容;讨论短文中有关公共道德方面的内容;讨论短文中有关语言知识方面的内容;启发学生创造的内容(如造句,缩写/简述,补全故事结尾等)等等。

4.通过非检测型的教学活动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例如通过阅读让学生自己说出和短文主题、话题相关的自己所知道的单词等,从而达到复习词汇、扩大词汇量的效果。在此阶段阅读的重点就是兴趣和习惯。这是高年级阅读能力大幅度提高的基础。

总之,通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思考能力,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已学过的语言知识和正在接触的语言现象在大脑中建立联系,从感悟、顿悟的层面上理解阅读材料,并为能够高质量地运用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整体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Jim Parsons田贵森.义务教育教科书Learning English教师用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

[3]梁小棟,王建勋.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浅析[J].教学与管理,2007,(7).

[4]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5]张孔仪.西方中小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1999,(4).

[6]李丽娟,韩红梅英语阅读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7]胡春洞.英语阅读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思考兴趣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