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确定的重要性与科学性

2014-12-17李培莲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7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科学性教学目标

摘要:本文论述了语文教学目标确定的重要性及当今教学目标确定过程中存在的缺憾,并据此提出了科学确定阅读教学目标的程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重要性;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198-03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教学活动组织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实行的目标,教学目标确定的科学性直接影响教学效率。语文教师了解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相关知识,并掌握确立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一般方法,能提高其确定的教学目标的科学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概述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概念

教学活动意欲达到的预期效果及标准即教学目标,按其层次可将其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等。“为什么要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总目标指导下的阅读教学目标,它存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之中,是对学生接受阅读教学后发生的心理变化的一种预期。阅读教学目标的质包括语文知识的掌握、动作技能的习得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等几个维度;而从量的方面来说,则可将这些维度表达得更深入、具体。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分类

1.语文知识目标。语文知识目标,是指对学生接受语文阅读教学后获得陈述性知识的预期,学生能否对阅读活动中的信息量吸收,然后予以表达,培养学生运用一定的表象、命题和网络以及图式等构建信息的能力等等。

2.语文技能目标。语文阅读技能目标,是指学生通过活动后能够“做什么”,阅读技能属于程序性知识。例如“学完本课后,能正确写出某些字词的读音和字词的含义,能迅速辨别出某些词的感情色彩”。

3.语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语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指对学生通过语文阅读活动后“赞成或反对什么(或做什么)”的预期。它是针对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在心理状态上(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能否发生变化而提出的。《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阶段(即小学五、六年级)提出具体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情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相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4.语文认知策略目标。语文认知策略目标,是指对学生通过语文阅读活动后“用什么方法做”的预期,现行课程标准中的“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等,都是对语文认知策略目标的具体阐释。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确定的重要性

(一)引导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具有导向的功能,科学合理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是教学相长,取得良好教学成果的基础,其在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起着纲举目张的引导作用。阅读教学目标在教师教学活动中的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总的指南;二是教学目标是确定阅读材料选取、阅读知识传授根本性的依据。同时,阅读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和训练也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合理的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确定切实合理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领会到阅读技能培养的重点和方向,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激励语文阅读教学

科学的阅读教学目标可以成为教学动力和学习动力的源泉。传统的应试教育机制下的应试训练忽视了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显得教与学急功近利,使得阅读教学和训练机械、枯燥,缺乏阅读教学应有的教学动力和学习动力。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导向的语文阅读教学,其教学目标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感知和表达等为其题中要义,这样的目标对教师的教学动力和学生的学习动力都有着强大的激发作用。科学的教学目标激发了教学达成语文阅读教学理想效果的愿望,同时也会促使学生语文阅读训练的热情,感受到语文阅读的人文魅力,体验到语文阅读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温暖一面,远离应试教学机械冷漠的场景,从而激励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评价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测评的根据。科学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测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保证。只有设定了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的阅读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开展,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如何,才会拥有评价标准,即教学目标既测评教师的阅读教学效果同时也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对教师阅读教学效果的测评一般是指在一节课或一篇文章的教学结束后,课程对阅读教学活动的实施情况、阅读教学结果预期的实现程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是评价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准则。语文教师将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及时反馈到到教学过程中,并及时调整教学措施或策略,纠正不当与弥补不足。阅读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收获是指学生以教学目标位参照标准,测评自己的学习水平是否已经达到目标设定的要求,并据此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与策略。明确的语文教学目标不仅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总结性评价的标准,也为师生今后的教与学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三、现行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缺憾

(一)定位不准

教学目标的本质是为学生一定阶段内的学习提供一种预设性结果,即学生在这个学习活动中能收获什么以及收获这些知识的方法。但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总是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为视角,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等,仅是体现了教师的主管愿望,而未规定应如何带领学生实現学习目标的过程。错误的目标定位导致阅读教学目标无法准确实现。

(二)要求不明

一切课堂教学活动都应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的设定当然也应以囊括学生学习效果及合格标准、学生学习活动的具体内容、形式以及数量为主,为师生阅读活动的展开提供有效、实用的依据。教学目标的陈述尤其应注意与“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提示”严格区分,避免将教学目标设定成教师的授课提纲。

(三)逻辑不清

学生的语言、思维与情感体验都是逐步发展与深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终极目标的完成依赖于一个个低层次的目标,而为了顺利实现终极教学目标,这些低层次目标之间就要体现出内在的层次性与逻辑性。但是,实践中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确定,明显缺乏内在逻辑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行为动词与学习结果之间的搭配缺少逻辑关联。二是手段(方法)与目标之间缺少逻辑关系。三是教学目标各分目标的子目标之间缺少内在逻辑关联。四是教学目标的各个分目标之间缺少内在逻辑性。且目标呈现应该是逐渐递进的,如“先积累词语”,然后“分析文章写作特点”、“感受作者写作风格”,最后“体会作者的思想境界”。

四、确定科学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程序

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确立包括建立目标和排列目标两个步骤,科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依赖于建立与排列目标这两个步骤的科学性。

(一)初步建立目标

对初步建立的目标的唯一要求是必须全面,为进一步整理排列目标做好铺垫。所以初步建立阅读教学目标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包括语文课程目标的要求、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方向和所要达成的结果。根据这些因素设定相应层次与水平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二)整理排列目标

根据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类型,对初步建立的教学目标进行分类与筛选,并提炼具体模糊目标,让意欲达到的终极目标成为一个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层级系统。这些子目标的排列可以根据其重要性及实现的难易程度进行,比如在对主要目标、核心目标、次要目标和支持性目标等的陈述顺序中,要突出主要目标、核心目标的中心地位,而将低水平的子级目标作为高水平阅读教学目标的准备前提。将设定的初级目标整理成逻辑清晰、层次递进、具有层次性的统一整体,如要求学生“先积累词语”,然后能“分析文章写作特点”、“感受作者写作风格”,最后才“体会作者的思想境界”,这样的教学目标排列才能让语文阅读教学终极目标具有实际操作性与实现可能性。

五、结语

阅读在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是迅速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主要途径。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提出应坚持清晰、准确、具有可操作性和内在逻辑性的原则,望能为科学确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2]程春梅.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目标研究简论[J].教学大参考,2007,(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林湘闽.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陆素英.把握文本内涵,提升阅读价值[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09)

[6]朱皓.抓好学校德育建设的思考[J].教书育人,2011,(20).

[7]许晓蓉.幼儿道德成长与早期阅读[J].学前教育研究,2011,(07).

[8]许欢.儿童传统经典阅读推广研究[J].图书与情報,2011,(02).

[9]叶飞.学校德育的经典“缺位”及其表现[J].中国教育学刊,2011,(04).

作者简介:李培莲(1979-),女,江苏扬中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多元灵活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阅读科学性教学目标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翔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