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础化学实验教学

2014-12-17李振乾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7期
关键词:教材改革教学环境化学实验

李振乾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和教材改革,已进行几年了,在实际教学中各门学科的要求和过程都不是简单的、孤立的。基础化学,是一门特殊的科学课程,在整个基础教学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化学实验教学在整个化学教学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试图从实际出发,对化学实验的作用、分类、教材情况以及方法论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总结经验教训,取长补短,以求得到良好发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教材改革;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156-02

作为基础科学实验一部分的化学实验,对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因各种因素的限制,而使得化学实验的某些功能流产或趋于形式,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本人在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有了一些体会,现简要谈谈。根据化学教学实际和教材改革,我把化学实验分成三类:一是教师课堂演示实验,二是学生课堂实验或分组实验,三是学生课外实验。不管哪类实验,都应该建立在科学实验的理论基础之上,把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放在首位,从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兴趣上着手,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课堂演示实验

纵观各版本的基础化学教材,均安排了大量的课堂演示实验内容,它们对学生学习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理论,无疑有非常好的催化作用。成功的演示实验,必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但失败或是错误的演示实验,也可能会导致致命的后果。为此,我们必须要把握好尺度,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和启发性。因为对学生来说,演示实验本身就是他们的未知领域,不管从操作本身还是现象本身,都对他们有吸引力,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意图,会使他们注意力非常集中,所以教师做演示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会引起学生的百倍注意。我们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一定要做前要准备充分,做中要仔细规范,做后要总结反思。即使有失敗的情况出现,也要给学生一个圆满的解释,千万要记住不要流于形式,给学生一个梦幻般的概念。另外,规范的操作本身,也是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能使他们在观察中模仿,在实践中掌握。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会有一些不安全因素,诸如有些腐蚀性的有毒的药品的使用等,在我们做这些实验时,一定注意操作的规范性,解释的合理性,一方面要教育学生敢于参与,避免实验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要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告诉他们,只要规范操作,不会出现事故的。我们知道,“一旦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每个人都有戒备心理,但科学要有冒险精神,所以要教育学生不要惧怕实验,要敢于参与。无限风光在顶峰,只有勇敢攀登的人才能看到光辉的顶点。

二、学生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近年来中招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考查在逐步加强,重点是对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考查。实际上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学生实验。学生对化学实验很感兴趣,好奇心强,尤其喜欢亲自动手实验,这是化学教学的特点,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极为有利的因素。如果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非常熟练准确,这对于以后学好其他知识技能也是很有帮助的。初中阶段的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无疑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启蒙的作用。实验本身是一种最直观的教学方法,有人倡导化学课应该在实验室上,这说明了学生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实验不仅仅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现行教材中编入了很多学生实验,也是注意到科学的发展规律而编入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亲手做实验,教师应加强指导。学生实验可以是验证性的,也可以是探究性的。验证性实验是以验证、检验所学过的化学知识,起到巩固加深之效能;探究性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探究能力,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和系统训练。初中阶段的学生化学实验大多是些基本的操作和一些验证检验性的小实验。但这些内容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学生也非常容易掌握。学生愿意做,也能做好,这对学生需要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有很好的作用。当然只要有实验就可能有误差,就有可能失败,包括操作的、结果的,教师要有足够的认识。特别是学生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过失时,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心,不要有过多的责备。这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素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当然,学生实验也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分析的报告,循序渐进,教师要做好指导总结工作。学生个体实验强调实验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学生分组实验要强调互助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对学生要做的实验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对重点难点技巧及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对数据的分析要细心指导等),尽可能少走弯路,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对于危险性高的实验,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先演示正规操作,并要耐心解释实验原理、成败关键、注意事项等。要善待每一位学生,要克服每一个学生惧怕实验的现象,引导学生挑战自我,坚定追求真理的决心和信心。学生如果能顺利完成一个有挑战性的实验项目,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增强其学习化学的兴趣,比任何说教都有意义,有些时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三、课外实验

课外实验,是对学校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它不仅能进一步加强对书本知识的学习掌握,对培养学生的兴趣、探索精神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课外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STS教育的实质就是学习科学、技术为社会做贡献。我们身边处处皆有化学,学生如果能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利用身边的物质和条件完成自己感兴趣的课外化学实验,并且得出理想的结果,这也是一种成功,这是在课本里所学不到的。我们的教材中编入了许多学生课外的实验,它会使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培养也大有好处。有可能化学家就产生于这些对物质世界有敏感性,敢于主动参与,喜欢在课堂以外挥洒汗水的学子们。科学发明创造需要的是灵感、兴趣和执着的追求。能够做课外化学实验的学生,往往是那些对化学学习有激情的学生。但我们一定要清楚,鉴于基础化学知识的有限性,实验条件的简陋性以及认知的局限性,学生很难完成一些个完整的大的课外实验项目。因此,教师对学生课外实验比较多的是鼓励和指导,要对学生课外实验课题的选择、时间选择、知识储备、实验的方法技巧以及可行性等加以指导。不可盲目、漫无天际地选题,学生所做的课外实验也应该是有目的、有价值的。对学生课外实验成功与否,我们都应该鼓励和帮助。实验最能把情感价值观体现出来,最能培养出学生的科学素养。

另外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更是拓宽了化学实验的深度和广度。有些需要时间长、条件要求较高的实验,都可以利用电脑、多媒体等现代设备,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完成,这些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课题,无疑对提高实验教学的整体效能大有裨益。

总之,搞好实验教学,需要教师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有熟练教学技能、有爱心,有驾驭教材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能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把学生放在首位,在情感和价值观方面下功夫,最大限度发挥学生潜能,手脑并用;学校方面还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制造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教材确实能在教学中发挥出纲领的作用。学习科学要有科学的教材,还要有科学的方法,在具体的实践中才有理想的结果。

猜你喜欢

教材改革教学环境化学实验
中小学“减负”的悖论与教材改革
对初中化学实验细节化处理的认识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营造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探究
对体育教学中人际关系改善和教学氛围改革的探讨
刍议高校体操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
电工学教材的改革与实践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应用型大学《桥梁工程》教学现状及教材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