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学生 关注教材

2014-12-17陈细英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7期
关键词:识字能力

陈细英

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从教材做起,教材图文并茂富有情趣,但是有的内容与孩子的年龄及知识水平并不相符,打击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一入学就感到数学难,害怕数学,以后再想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实在太难为了。

关键词:教材的编排;文字表达;识字能力;知识水平;不相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142-02

以前总以为一年级数学很简单,学生好学、老师好教,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自己的感觉与实际情况那真是相差甚远。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感受进行表述,以供大家参考。

一、老师难教

一年级数学一入门就开始学习位置方面的知识,按理说这些知识并不算难,因为它们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得比较紧,可是在教的过程中才发现简直是举步维艰。起先让学生们认识方位的时候还是可以的,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强,大都能正确地将相关的知识表达出来。可是学习知识不能只口头表达,更重要的是用书面文字进行叙述,可刚入学的孩子还认不了几个字,而与这方面知识相关的题目大都需要文字进行描述。学生们看不懂题目,老师必须得给他们一题题地读。一行又一行的文字已经让学生不知所措了,所以读题得耐心,读一题让孩子们做一题,估摸这一题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解答完毕,接着进行下一题。可是仍然有这样的问题:有些基础的或是较机灵的学生,老师刚读完题目他们也解答完了,就开始一个劲儿地叫:“老师,做完了,老师,做完了!”可是有很多的同学他们还不善于听题,答题的时间到了他們的卷子还是一片空白。有着急的同学干脆默默地抹起了泪水,只好想办法先把他们稳住,再给他们逐个地将题目再读一遍,边读边引导,如此这般反复直到他们都完成为止。这期间的艰辛绝不是一个“累”字了得,于是我从心里头发出感慨:数学真是太难教了。第一单元的内容终于上完了,我从心里底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唉!

我常常请教其他的老师希望能从他们那儿得到一些方法,可是他们竟也是一脸的无奈。大多的老师建议把题目读给学生听,他们不认得字,读到哪儿,他们都不懂得。最好是将题目抄在黑板上,然后指着读给他们听,这样会好一些,还能让学生在无形中多认一些字。我也都是这样做的,可是农村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只有靠老师来将这些题目抄下来,还得画题中的那些画,累得够呛不说,还特浪费时间。

于是我再一次地感受到一年级的数学老师真难啊!同时深深地体会到那种“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的感觉。

二、学生难学

这些还都只是问题中的一部分,就学生解答这样的题目也是显得束手无策。

我常常遇到类似这样的题目:

请你把文具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把铅笔放在文具盒的上面。问:文具盒在语文书的( )面,文具盒在铅笔的( )面,铅笔的下面有( )和( )。

教师首先得把题目给学生读了一遍,再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把书、文具盒、铅笔都摆放好了。孩子们开始答题了,麻烦也就来了。因为题目的前面两个空格所填的“上,下”两个字虽然简单,但学生都还没有开始识字,他们虽然知道要填什么,但是字还不会写啊,他们就只能像画画似的将字临摹下来,那笔画笔顺基本上是错的,而且是出头的、长尾的大有人在。后面的那两个空格,是绝对不能要求他们填字了,只能让他们把要填的东西画下来。有的学生马上就说:老师,我不会画书。有的说:老师,我不会画文具盒。我想这么简单的东西怎么会不会画呢?应该给他们信心让他们大胆地画才行。于是我告诉他们画得不太像也没关系,有一点像老师看得懂就行。后来我才发现自己要求得太模棱两可了,学生们画的结果也实在是太出乎意料了,问他:“这里怎么填文具盒呢。”“老师,那不是文具盒,那是书。”又问:“这空怎么又填文具盒呢?”“老师,我画的那是铅笔。”嗨!看来改题的应该将答题的带在身边才行啊!实在是让人啼笑皆非,无法判断答案的正误。

太让人难为了,还有的题目是:

小丽站在小红的左边,小军站在小丽的左边,请你想一想小丽站在小军的( )边,小红站在小丽的( )边。

帮助学生把题目弄懂后,我让几个同学根据题目的情景站好,几个人的方位终于是弄明白了。可是他们不会写“左,右”这两个字,于是该出头的没出头,不该出头偏出头。“右”字下面的口字,更是写得五花八门,有画圈的,有倒着写的等等。有什么办法?他们还没有学习写字呢!学生们也说:“数学真是太难学了。”有人说:“让他们写拼音啊!”这是外行话,因为这时候语文的声母和韵母还没学完呢!学生哪里就会写音节呢!

三、家长难

学生学习起这些知识显得特别吃力,他们做题目就离不开老师和家长,一旦没有家长或老师为他们读题目,他们就无从下手。家长们反映:明明是挺聪明的孩子,为什么在学习上会显得这么笨拙、这么吃力呢?”有的说:“这孩子是不是外表聪明骨子里笨呢?读书这么黏大人?”“这孩子作业不会做光知道哭,真糟糕。”

四、学生的知识水平尚低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升上来,他们可以说是一张白纸,认识不了几个文字。而有关位置的知识基本上都需要用文字进行表述。这些文字,学生是一个字都看不懂,更别说去填了。这时候他们的语文才开始学习拼音中的声母和韵母,让他们面对这些一无所识的文字的确是勉为其难。有的题目倒是标注了拼音,但是这些拼音其实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因为这时候学生们的拼读能力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就是他们已经掌握拼读的能力,一整行一整行的文字让他们单靠拼音去连着读也有一定的难度。在学生还没有掌握最基本的识字能力之前就让他们学习这样的知识、做这样的题目的确拔苗助长了。数学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与语文相辅相成,像这种完全由文字描述的题目安排在学生一入门就开始学习,明显与语文的教学内容相脱节,与学生的知识水平不相符。这些内容的学习应该往后放一放,放在语文识字学习之后。语文在学习拼音的时候我们数学可以先学习整十的认识,这些内容所需的文字描述少,更适合还不会识字的学生,对他们也更有吸引力。

五、部分内容重复

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是11~20各数的认识时,其中第三个例题是让同学们学习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而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在学习100以内数的组成时又开始学习两位数的组成以及它们的计数单位,同样是两位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的组成,在同一个学年何必分为两次进行学习呢?第二阶段再次学习同样的内容给人复习课的感觉。而且这方面的内容文字叙述比较多,不适合刚入学的学生学习。如果将这两个阶段的内容合并到第二阶段来教学,一来可以学得集中些,更重要的是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因为第一个学期的学生毕竟幼稚,学习起这方面的内容比较困难,所以合并到第二学期一起学习会合理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从教材做起,减负也应该从教材做起。我们天天喊着要减负,要求一年级的学生不能留课外作业,其实很多的学生并不是害怕做作业,适量的作业他们还是喜欢做的,只是得让他们能看懂题目,知道如何下手。他们会做了,就很喜欢做的,你不布置作业,他们还跟你要的。

虽然我们的教材图文并茂,但是有的内容与孩子的年龄及知识水平并不相符,这就会打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一入学就感到数学难,害怕数学,以后再想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实在太难为了。

我觉得教材的内容的编排应该多听听一线教师的心声,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教材的内容编排不会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不会与其他的学科的教学进度相脱节。

猜你喜欢

识字能力
小学低年级多元化识字教学的探索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
浅探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
优化小学语文低年级的识字教学
浅谈低段学生的识字能力的培养
谈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谈方法
找准识字教学关键点
以生为本,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