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平凉市学前教育发展的思考
2014-12-17杜勤科李华
杜勤科++李华
〔关键词〕 平凉市;学前教育;发展
现状;制约因素;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1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2—0020—02
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启蒙阶段,事关每个儿童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为深入了解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现状,找准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研究制订今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与措施,在对全市学前教育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如下调研情况:
一、学前教育发展现状
1.园舍数量仍显不足。按户籍人数测算,全市仍然有约5万名适龄幼儿未接受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47.72%,学前教育总体普及率还不够高。根据《平凉市学前教育五年发展规划(2011-2015年)》,2015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70.8%,按现有人口规模计算,幼儿入园数将达到7.61万人,短缺约2.48万个学位。以崆峒区为例,现有3~5周岁户籍幼儿约2.33万人,目前仅有1.23万幼儿入园,短缺约1.1万个学位。以每园300个幼儿计算,短缺幼儿园37所以上。
2.园舍布局不够均衡。幼儿园舍布局在城乡之间、县区之间很不平衡,尽管全市幼儿园分布情况是城镇92所,农村226所,农村幼儿园数量占绝对多数,但我市目前仍然是一个农业地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7%,农村适龄幼儿约为7.2万人,实际在园幼儿2.85万人(含学前班),学前三年毛入学率仅为39.58%,远低于城镇64.23%的水平。乡镇、村社幼儿园严重短缺,县区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
3.办学条件较为落后。民办园办园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园舍、设施达标率较低,办园条件普遍简陋。绝大部分村级幼儿园只有活动室,且多数幼儿园不符合建筑设计规范,面积狭小,采光、通风不良,功能室几乎空白,厨房卫生条件较差。
4.师资力量整体薄弱。按国家规定的配置比例,需要师资7330人,其中保教人员5700人。实际情况是全市现有教职工2721人,保教人员仅1350人,大专以上学历幼儿教师占60%左右,其中民办园仅为40%左右。约20%幼儿教师仅有初、高中毕业证,起点学历未达到最低学历要求。43%的幼儿教师无教师资格证,民办园更是高达82%。54%的幼儿教师未评定职称,187所民办园中仅有30人取得教师职称,且全部是公派教师。
二、影响平凉市学前教育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1.学前教育政策落实不到位。在省、市制订的促进发展学前教育政策中,大都缺乏具体执行细则,教师编制、经费投入方向方式、民办园扶持、学前教育资助等方面尚待明确。农村义教学校补助公用经费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造成同一所学校内学前班的孩子既要缴纳保教费,又吃不到免费早餐的现象。城镇住宅小区配建幼儿园的政策规定在落实上流于形式,部分开发商以未达到一定建筑规模不建配套幼儿园为理由,在房产开发时进行了规避,少建或不建配套幼儿园。
2.学前教育投入机制不健全。市县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长期以来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极其有限,学前教育经费匮乏,严重制约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据统计,2013年全市学前教育经费2.18亿元,市县两级财政用于学前教育的支出1.1亿元,仅占全市教育经费的3%,而且其中近60%都用来发放编制内教师的工资,幼儿园正常运转经费几乎全部依靠保教费收入,用于新建或改扩建幼儿园的资金缺口累计达1.19亿元。
3.民办学前教育管理不规范。教育主管部门对民办园的管理相对滞后,对幼儿园承办者的资格、办园条件、教师资格、登记注册、收费标准、办园质量与督导评估等缺乏有效的规范与管理。一些办园者为降低成本,不得不低薪聘用专业不对口且无教师资格证的专任教师和工作人员。对民办园公布的信息缺乏监督,存在信息虚假等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办园条件差、保教质量低等问题,而且还存在大量安全隐患。
4.幼教师资准入渠道不畅通。幼儿园教师严重短缺与补充渠道不畅的矛盾日益突出,师资培养、补充以及培训已成为制约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市幼儿园编制内教师的构成大致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之前,由中师学校培养的幼师,另一部分是小学富余教师转岗培训后进入学前教育队伍,还有一部分是近年来统一招考录用的人员。后两部分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前教育培养,培训提高的任务十分繁重。编制外聘任教师由于收入低,无社保、不评职称等政策不对等原因,整体缺乏职业归属感;还有相当一部分学历较高且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又不愿意从事幼教行业或频频跳槽,致使幼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且流动性较大,不利于吸引人才和幼师队伍的稳定。
三、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建议
1.理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完善配套政策。坚持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和各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的管理体制。学前教育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均由教育部门归口管理,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以农村和民办幼儿园为重点,深入探索以强带弱和充分发挥骨干幼儿园带动示范作用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县、乡(镇)、村一级对一级的管理指导、教研教改、考核评估常态机制。坚持并不断完善分类定级和示范性幼儿园创建工作。制定和完善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教师编制、经费投入、民办园扶持、学前教育资助等各项政策。尤其是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的相关政策,应尽快制订出台规范可行的办法。
2.建立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均衡发展。财政投入必须发挥保障全体幼儿公共教育的权力得到维护的杠杆作用:一方面,要投向最急需幼儿教育的农村举办公办园,保障城镇低收入家庭幼儿接受公共幼儿教育;另一方面,建立透明、公开、稳定的机制,落实对合格民办幼儿园的经费补助,充分调动社会参与办园的积极性,从而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发展公共幼儿教育,以保障学前教育在逐年发展的同时又能确保公平。可建立覆盖全体适龄幼儿的学前教育经费补助体系,通过直接补助和间接补助两种方式,保障学前教育的公平最大化和效率最大化。间接补助即进公办园就学,这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政府学前教育公共资源的方式,进公办园的幼儿不再享受政府提供的其他学前教育经费补助;凡进不了公办园的,政府均应给予适当的定额补助,通过对合格民办园给予补助的方式按入园学生数直接补助幼儿园,其中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幼儿可按全额补助或额度稍高的标准补助幼儿园。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家长将孩子送到合格民办园就读,以市场手段对未登记的“黑园”逐步进行淘汰,从而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
3.清理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理顺产权关系。对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进行一次清理,对已建成的幼儿园,办理产权移交登记手续。对已出租给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产权划归县(区)教育部门,可继续出租给原办园者,通过减免场地租金的方式,办成普惠性幼儿园,物价部门每年定期将收费标准和执行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对未按规划建设配套幼儿园的,要完成补建任务,并无偿移交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对确不具备配套幼儿园建设条件、无法补建的,规划部门调查确认后,要向所在县(区)政府财政部门提供开发商名单,教育、财政部门按应建规模和标准测算幼儿园异地建设费(包括土地费、基建费等),由开发商或建设单位向所在县(区)政府财政部门缴纳幼儿园异地建设费,专项用于县(区)发展学前教育。
4.拓宽幼教师资培养补充渠道,提高保教水平。通过多种途径补充幼教队伍师资力量。依托平凉师范建立幼师培训基地,通过与省内邻近高校联合培养的形式,实施农村幼儿园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扩大免费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解决专业教师数量短缺和专业结构、学历层次、专业素质与实际需要不相符等突出问题,提升幼师专业化水平。加强幼儿教师的专业培训,把幼儿园教师的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继续教育规划,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的业务能力。切实保障聘任幼儿教师待遇,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通过财政定额补助、缴纳社会保险费、晋职晋级等措施,减少与编制内教师的差距,鼓励更多的专业对口毕业生进入幼教队伍,解决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缺口大问题。
5.建立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实行责任问责。将学前教育纳入教育督导范畴,就幼教事业发展、经费投入与筹措、教师待遇、保教质量和管理水平开展专项督导,并逐步制度化。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时间和措施步骤,到期后公布完成情况。对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实行问责。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绩的县(区)和单位给予表彰,以推动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笙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