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球参考

2014-12-17

中国对外贸易 2014年6期
关键词:远东天然气非洲

李克强出访非洲中非经贸合作提速

5月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开始对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肯尼亚等非洲四国访问。

在金融合作方面,李克强表示中国决定向非洲国家增加100亿美元贷款额度,使已承诺贷款提供额度提高到300亿美元。

同时,中国为中非发展基金增资20亿美元,达到50亿美元的规模。李克强提出,希望用好非洲中小企业专项贷款,支持非洲中小企业发展,并与非洲开发银行商谈建立联合融资基金,搭建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三方合作平台。中方支持双方加强在跨境本币结算、货币互换、互设金融分支机构等方面进行合作。

李克强明确提出,2020年中非贸易规模要达到4000亿美元左右,中方对非直接投资存量向1000亿美元迈进。

德国《时代》周报网站称,非盟轮值主席、埃塞俄比亚总理海尔乌里亚姆·德萨莱尼称赞中国在非洲生产领域不断增加的投资。

法新社消息称,李克强5月7日在同尼日利亚总统古德勒克·乔纳森举行会谈时承诺,将促进中国与尼日利亚的贸易投资合作。文章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上任后不久便访问非洲,中国总理如今又访非,凸显了非洲对中国的重要性。

尼日利亚《太阳报》5月8日消息称,乔纳森在会谈后表示,两国关系将继续深化,会谈后签署的一系列双边协议将大大促进两国人民的联系,推动双边贸易与商务合作。

非洲all africa网站5月8日对此评论,中国和非洲国家愿意共同努力,加强经济上的联系和合作,巩固共同发展。

美国《国际经济时报》称,李克强表示,中方愿与非方合作建设非洲高速铁路网络、高速公路网络和区域航空网络,促进非洲大陆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将进一步整合非洲经济体,为非洲经济转型提供机遇。

路透社称,李克强呼吁中国企业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对于中非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他表示双方企业间的合作也遇到“成长的烦恼”,中国政府愿与非洲国家一起坐下来协商解决,但这些问题毕竟是少数个案,近年来双方合作不断深入发展才是主流和大方向。

主持者言:自2009年起,中国已连续5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同时也是非洲重要的发展合作伙伴和新兴投资来源地。非洲则成为中国重要的进口来源地、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场和新兴的投资目的地。截至2013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50亿美元规模,在非投资的中国企业超过2500家。

合作领域的拓宽一直是中非合作存在的问题。一是在项目的选择上,中国在非洲的合作项目大多集中在基础设施、能源、电信等传统领域,非洲国家希望中国加大对农业、绿色能源、旅游、科技和知识领域的投入;二是在合作对象与合作方式上,非洲国家越来越多要求中国重视在非洲的多边和区域合作,参与非洲大陆的整体发展战略,而不仅仅局限于满足双边合作。

事实上,中非之间的战略诉求和优势高度互补,在经济发展阶段上呈现“梯度”特征,因此技术承接性和经验适用性更强。正如李克强所言,双方应创新务实合作,不局限于能源资源和基础设施,而应扩展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广泛领域。

APEC贸易部长会议召开亚太自贸区有望启动

5月18日,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贸易部长会议在山东青岛闭幕。这是时隔13年后,中国再次担任APEC东道主的首个部长级会议。

来自21个APEC成员国的代表们同意制订推动亚太自贸区实现的“路线图”,启动亚太自贸区建设。另外,本次会议批准了《促进亚太地区全球价值链发展战略蓝图》和《全球价值链中的APEC贸易增加值核算战略框架》,并同意推动建设亚太绿色供应链网络,如期实现2015年前将区域供应链绩效指数提高10%的目标。

《金融时报》的文章认为,中国通过推动向APEC自贸区的想法注入新的动力,在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处于关键时刻时出招,提出了加大区域一体化的替代路径。美国贸易代表迈克·弗罗曼(MiKe Froman)表示,美国近日就如何推进谈判向中国提出了一些“新想法”,并得到APEC其他成员经济体的支持。“我们取得了进展,缩小了我方与中方的分歧,但我们还没有到达终点。”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贸易部长会议声明称,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为参考,各国一致同意加速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但围绕lT(信息技术)产品零关税的谈判,与会国之间还存在较大分歧。报道指出,本次APEC会议一个重要的议题在于以APEC成员国为中心、打造一个亚洲太平洋自由贸易圈(FTAAP)的构想。成员国今后将单独设置一个分委会,对FTAAP的经济效应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主持者言:建立统一自贸区对区域内成员的利好显而易见。比如,区内商品、资本、人员、资源的自由、便利流通,每年将减少上百亿美元的损失;同时,相对统一的自贸协定,将大大提高区域内投资及营商环境的可预期性。

但在经济水平差异悬殊的亚太地区推进建立统一的自贸区,并非易事。虽然APEC成员的代表同意制订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路线图,但并未就此提出明确的时间表。这表明还要克服重重阻碍,此前亚太自贸区的实现路径,正是APEC成员有分歧的地方。

从上世纪90年代的几十个激增至目前的270多个,在推动亚太地区贸易增长和经济发展方面功不可没。但“多多”未必“益善”。目前中国企业对各种自贸区的利用率很低,100家企业里大概只有29家利用过自贸区政策。这是因为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自贸区填不同的表格,很复杂,成本高。除此之外,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商品根据不同的自贸协定,享受的优惠待遇不同,这也给企业带来了麻烦,致使贸易自由化的巨大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一旦亚太自贸区建起来,如何整理这些自贸区规则中的共性条款呢?实现路径是TPP、还是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普京访华推进远东开发

在5月20-21日访华期间,俄总统普京邀请中国参与俄远东地区的投资开发。

普京表示,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发展是俄罗斯的优先项目之一,他乐见中国成为远东地区开发的领跑者。20日当天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谈时,普京又说,俄方支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欢迎中方参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

《俄罗斯报》报道,普京的外交事务助理乌沙科夫表示,这是今年普京第二次与习近平举行会晤,此前两国领导人在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期间举行了会晤。去年两人曾3次会晤。签署的协议多,是普京此次访华的一大看点。乌沙科夫表示,双方正在起草中的文件有43份,其中包括双边、跨政府和跨部门以及企业间的合作文件。部分文件将在两国领导人会晤结束后签署,另一部分文件将在两国领导人会见双方商业界代表期间签署。要签署的协议数量之多,印证了两国各个领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他说:“我们手中有一系列文件,数量可能是破纪录的,但具体多少份能够签署,现在很难说。可能将签署约30份文件。”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称,得益于全球能源供应的变化及莫斯科与西方摩擦的增加,中俄两国外交关系正在“权力转换”,在近期中俄关系中,北京处于优势。文章称,中俄就西伯利亚天然气出口中国的谈判已经拖延10年。但现在,普京访华期间双方签署最终协议的可能性骤增。能源地缘政治独立顾问梅丹认为,在同欧洲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与中国达成天然气出口协议,俄罗斯必须做出让步,“此次对中国的成功访问对俄罗斯比对中国更加重要”。

俄罗斯《真理报》援引国家杜马议员叶梅利亚诺夫的话称,普京此次访华是俄罗斯转向亚洲的一件大事。俄罗斯将加快与中国解决天然气、石油供应等长期存在的问题。

《莫斯科共青团报》表示,目前中俄两国政治合作已经达到了顶峰,只差签署联盟条约了。在经济领域,由于俄罗斯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中国具备替代欧美的潜力,这也将是中国向俄提供的主要帮助。

主持者言:数据显示,2014年1-3月,俄远东区自中国进口14.5亿美元,同比增长53.5%。中国进口额占远东进口总额的54.7%,为远东第一大进口来源国。远东向中国出口13.6亿美元,同比增长13%,占远东出口总额的23.2%,中国是远东第二大出口目的国。

要使得落后的远东发展成为具备强大贸易实力的地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俄已批准未来6年远东发展投资额为3460亿卢布,而俄经济发展部建议将每年对远东的投资扩大至1000亿卢布。尽管普京政府正在计划投入真金白银,但面对庞大的发展升级计划,仅靠俄国内力量仍然显得力不从心。

于是,俄政府力推企业投资拉动远东经济发展。中俄投资基金将与远东与贝加尔湖区域发展基金合作,共同修建数条横跨中俄边境黑龙江的大桥。黑龙江铁路桥设计通货能力为每年210027吨,中方已经确定投资20.26亿元人民币。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远东50亿美元的项目贷款合作将给远东基建带来重大提升。

另外,远东也在通过建立经济开发区和进行投资项目规划来吸引投资者。对于相关的投资项目,俄政府正在建立与投资商的沟通机制。针对吸引中国投资,普京表示,俄罗斯将在远东地区“打造一个便利的投资环境”。

中俄签署天然气协议震动全球市场

5月21日,中俄签署了总额达4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万亿元)的天然气购销合同。从201 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该协议将引发对西伯利亚东部大型气田的开发以及兴建大约4000公里的输气管道,预料这两项工作的实施总计将耗资550亿美元。

据路透社报道,这项等待已久的协议是俄总统普京的一场政治胜利。在欧洲国家和美国因乌克兰危机而试图孤立他的时候,普京正努力讨好其亚洲伙伴。从商业角度看,协议的签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格和合同的其他条款。由于意识到普京正与西方对峙,在谈判进入最后阶段时,中国占了上风。但是该协议对双方都有利,通过兴建数千英里、穿越西伯利亚的新管道,它使俄巨大的天然气田第一次与亚洲迅速发展的市场直接相连。

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称,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了等待已久的天然气协议,使中国有了新的能源来源,俄罗斯则在面临制裁和谴责的情况下得到了外交上的支持。从象征意义上说,该协议还为中俄提供了一个机会,重申它们对付美国的战略联盟。美国财长雅各布·卢呼吁中国避免可能损害最近西方对俄的制裁行动。但是中国迅速增长的经济使它的能源需求急剧增加,尤其是替代的清洁能源。该协议使俄天然气出口多样化。因为俄在乌克兰危机中的角色,欧洲正试图减少对俄天然气的消耗。该协议明显改变了俄与邻国的经济关系,在其东边开启了新的主要出口市场,减少了对欧洲伙伴的依赖。

加拿大《环球邮报》报道,作为交换,中国将在30年内购买大约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中国一举谈妥的这项协议将向其每日供应37亿立方英尺(约1.0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相当于加拿大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的一半。中俄双方期望最早能在今后4到6年内实现供气。报道称,对于全球能源市场,更重要的问题涉及该协议对于天然气贸易的船舶运输方式的影响。

《金融时报》以《天然气协议对俄罗斯的意义比对中国更大》为题报道称,俄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费奥多尔·声基扬诺夫说:“俄罗斯人至少象征性地证明,他们找到了足以传递这一强烈信号的俄中共同点。中国没有过度利用时局来增强自己的优势。”报道称,对中国来说,尽管其寻求更多元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但该协议对中国的地缘政治意义远远不及对俄的意义。中国仍然清楚地意识到,中美双边贸易额是中俄双边贸易额的三倍。

《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国与俄罗斯谈判的主要筹码之一是,中国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唯一的天然气客户。这一地区距西欧遥远。科维克塔和恰扬达这两处天然气田开发程度依然较低,将主要供应中国。没有中国的需求,这两处气田估计将继续闲置。《华尔街日报》分析,中俄天然气协议的意义已超出商业价值。协议签署后,中国将成为仅次于德国的俄罗斯第二大天然气市场,将进一步密切中俄关系,平衡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彭博新闻社的报道称,在新的天然气项目瞄准亚洲市场之际,历经10年谈判达成的中国向俄罗斯购买天然气的协议有可能使通过油轮运输天然气的贸易方式变得不那么具有竞争力。

美国《福布斯》杂志援引欧亚集团高级分析师莱斯利·帕尔蒂—居兹曼的话说:“俄罗斯需要释放重要信号。协议使俄罗斯人得以展现,他们能够与一个增长中的大国保持密切经济关系,即使是在面临制裁的情况下。”《福布斯》认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不会放弃在西欧的市场份额。一方面,这家企业已经和正在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都为确保规避跨国输气风险,保住欧洲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德国和意大利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保持着长期商业关系。

美联社的报道称:“中国签订了一项期盼已久的为期30年的协议,这对外交上被孤立的普京来说,不管是在财政上还是外交上,都是一个鼓舞。”但美国IHS能源咨询公司分析师周希舟则说:“天然气价格似乎更接近俄罗斯的希望,价格较高反映了中国为了购买更清洁的燃料愿意多花钱。”

主持者言:历经十余年谈判,中国与俄罗斯终于达成天然气合作协议。对中国来说,合同所隐含的价格明显低于从亚洲进口液化天然气的价格。天然气进口的增加也可以在中国对污染宣战之时帮助减少其对煤炭的依赖。这份合同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能源供应,同时实现俄罗斯能源稳定出口。对华天然气出口是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多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是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讲,这是份“双赢的协议”。

大宗天然气供应与合同会增强对中国经济与战略合作的深度、广度,有利于俄摆脱对欧盟天然气出口和经济上的依赖。长期以来,俄罗斯的天然气主要卖给欧盟国家,尽管俄罗斯断气会对欧盟形成能源供应上的巨大打击,但欧盟早晚可以找到替代品。

美国由于页岩气技术的广泛使用,基本已经能够满足本国需要。俄罗斯急需要找到中国这样的大买家,以便减轻对欧盟需求过度依赖的态势。而中国则要通过大规模进口俄罗斯的天然气,逐渐降低对非清洁能源煤炭的使用比率,实现扩大清洁能源使用、能源来源多样化的目的。因此,战略双赢是中俄天然气协议的主调。

猜你喜欢

远东天然气非洲
An Uncommon Trip
非洲村庄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开通
2Analysis of the Usage of Domestictio and Foreignization in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俄罗斯天然气通过中俄东线 天然气管道正式进入中国
远东战役中的和平天使
马达加斯加2:逃往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