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冈10小时
2014-12-16
大船缓缓驶入日本博多港。白浪朵朵的湛蓝海域,空气清冽劲爽,傲娇着自然与文明之美。福冈到了。
博多,日本九州首府福冈市的古称,我虽曾数次造访日本,却从未来过此地。此次亦是匆匆。掐头去尾,我和友人可在福冈逗留10小时。
与日本其他城市一样,福冈的马路干净异常,很少有高层建筑和玻璃幕墙。正值工作日,行人很少,车却不少。据说,福冈马路上的车时常碰擦,并非因为抢道,而是过路口时彼此太过谦让,请对方先行,推却一番后车主便不约而同踩油门,于是造成事故。
朝日啤酒公司是福冈人引以为傲的民族工业,以建设低碳社会、打造循环型社会、保护生物多样性、传播大自然恩赐为四大主题。在参观厂区时,朝日啤酒的引导小姐事无巨细地向我们介绍了麦芽制造、糖化、发酵、包装等工序,观赏了大麦和啤酒花等作物。友人用手机随手拍了张照,被婉转提醒这是工业要地,不能摄影、摄像。的确,他们在环保领域有几大创新法门:一改啤酒花与麦汁一起煮沸的传统煮沸法,采用全新的分锅煮沸法,大幅度缩短了煮沸时间,削减了30%的碳排放量,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延长了啤酒泡沫的保持时间;罐装的易拉罐盖亦十分“超级”,不改变传统罐盖的外径,只是改进了形状,就削减了9%的铝使用量,仅这一项就使朝日啤酒全球工厂在一年内减排了相当于9 000吨的二氧化碳;生产罐装啤酒和啤酒礼盒套装所需的年耗电量除了工厂自己发电部分之外,全部使用清洁能源。
当许多工业企业还在孜孜以求产值效益时,“朝日”已经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做贡献了。
厂区尽头是个宽敞的品尝空间,朝日公司招待我们每人三大杯刚出产的生啤及各种饮料小食,当然也要量力而行,不可浪费。入乡随俗,我们说话的音量不自觉地低了许多,动作也更斯文起来,喝啤酒后尽量控制打嗝。吃喝完毕后餐具和垃圾要自己端到一个指定地点,有专人分类。在开架式柜台,我选购了两盒朝日的大麦若叶,有排毒养颜之效,左上角赫然印着一枚金色勋章:国产。在这个国家,我随时随地能感受到他们对国货的自矜自爱。
作为日本的重工业城市,福冈曾出现过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土地资源的匮乏使其不可能挪出大量土地用于垃圾填埋。于是在过去几年,福冈建成了三个环境整洁的垃圾焚烧厂。焚烧时释放的热能可转化为电能,不仅可供厂区内部使用,还能出售给电力公司,并入福冈电网。当然,垃圾焚烧的前提是垃圾分类收集,福冈乃至全日本的公民显然都有一种环保自觉,街头各种颜色规格用途的垃圾箱并排而立,极为有序。导游是入了日本籍的北京姑娘,她说自己刚来福冈时经济窘迫,用的家电、沙发都是从特定地点捡来的“垃圾”,七成新,擦拭得很干净,还有手写的使用说明书。
午餐后,我们驱车赴太宰府天满宫。此地供奉着平安时代的学者菅原道真,他被奉为学问之神,在祈祷考试通过的学子中人气极高。附近窄巷内有一家小咖啡馆,门口的飞梅与菖蒲花修剪得很有禅意。女主人穿着白底小红花和服,发髻和妆容均一丝不苟。她对我报以亲和微笑。我点了拿铁,端上来一套佐贺县的有田彩绘细瓷器具,另有一盏同系列小碟,上面亭亭玉立着一枚棉花糖般的铭果子,旁边点缀着人造三叶草。咬开果子,是蛋黄馅儿的鹤乃子。不久,友人风风火火赶来与我会和,女主人亦是欠身,微笑。落座,他点了点我的咖啡对她说:“Me too(我也一样)。”片刻,上了一套纯黑素烧器皿,同系列碟子里卧着一颗当地名吃梅枝饼,衬着一枝“白梅”。这些果子都是随咖啡附赠的。
何菲
上海作协会员,都市情感作家,专为本刊撰写熟男熟女的奇情美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