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2014-12-16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发展

周 崴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用逐步增强,同时对拉动社会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整体上看,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环境正在不断优化,旅游服务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截止到2013年12月底,我国旅游业收入达到了3万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4%,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了名符其实的世界旅游大国。虽然我国旅游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旅游产业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距离旅游强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尤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国际旅游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旅游产业在与发达国家竞争的过程中明显处于劣势。因此,如何提高我国旅游产业的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真正使我国成为世界旅游强国是未来我国旅游产业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旅游产业经济概述

1.旅游的产业属性。当前,对于旅游的产业属性一直是国内外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因此,对旅游的产业属性一直没有统一的定论。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因为旅游具有自身独特的属性。

第一,旅游具有产业属性的原因。在过去,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比较小时,旅游是不具有产业属性的。而随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影响不断加大,有些专家学者开始认为旅游可以称为产业。我国在九十年代出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明确将旅游业纳入到了第三产业的范畴中来,从而在法律上确立了旅游业产业属性。在我国,大多数的专家和学者也都对旅游的产业属性持认同的观点,这也为进一步研究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第二,旅游不具有产业属性的原因。根据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产业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生产相对同质的东西;二是产业内企业的数量和企业做产出的价值在财务上必须可以进行衡量。综上所述,旅游业由于其包含的范围比较广,产业内的企业相对比较复杂,生产的产品也千差万别,因此其不具有产业属性。

虽然在理论上对旅游的产业属性还存在很大的争议,但在实际应用中,各国普遍将其作为一个产业来看待。但是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旅游产业并不是由单一的产品所组成的,而是由一组产品构成的,旅游业与其它产业之间存在着重复与交叉。旅游既是产业的同时也是一种经营活动。

2.旅游产业的结构。旅游产业主要由六大因素所构成,即吃、住、行、游、购、娱,每个要素有尤其自身特有的特点,这六大因素之间相互是可不替代的。其中前四个因素是旅游产业的基础因素,而后两项因素则是旅游产业的高级要素。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初始时期,旅游产业中基础因素所占比例要远远高于高级要素的所占比例。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高级要素所占比例将会不断提升。这也需要我们从单纯的观光旅游向生态旅游、绿色旅游进行转化,实现多个产业要素齐头并进,不断加快旅游产业要素市场建设,从而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旅游产业经济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产业经济的现状。尽管我国发展旅游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但是我国旅游资源潜力深厚,优势明显。近年来,在国家有政策、地方有资源、群众有愿望、市场有需求的条件下,我国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经营,扎实有效地实施“旅游兴国”战略,不断完善设施、提升品位,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我国旅游产业显示出更加广阔的前景。

第一,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上涨。近年来,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截止到2013年,全年旅游总收入达到了2.9万亿元,旅游人数达到了32.5亿人次,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第二,经济发达地区旅游收入较高。从我国各个省份地区来看,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相对旅游基础设施较好,旅游资源的知名度比较高,旅游收入相对较高。而西部地区虽然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是由于地处偏僻,交通设施不便,旅游收入占比相对较小。

第三,入境游旅客明显增加。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上升、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市场拓展更加深入,在这一大背景下,国家又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如离境退税等政策的出台,在吸引境外游客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再加上新的国际航线不断开通,各省市入境游客明显增加(见表1)。

表1 我国2013年入境游客收入排名前十位省份情况

第四,旅游目的多种多样。从旅游目的看,游客观光、度假和休闲的居多,占一半以上;其次是探亲访友和商务,均占一成以上;其他如疗养、会议等的则较少。2013年与2007年相比,观光、度假和休闲的游客比重上升较多,提高了4.2个百分点;而以商务活动、健康和疗养为目的的游客比例有明显下降,分别下降了6个和3.1个百分点(见表2)。

表2 泉州滨海旅游游客旅游目的情况(单位:百分比)

2.旅游产业经济存在的问题。但是我国在旅游机制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从“旅游大国”升级为“旅游强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从目前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思想上存在错误认识。虽然我国已经把旅游业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但是还没有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没有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更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的经济优势。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在政府高度重视和积极的引导下,当地的旅游产业才能取得显著的发展,实现巨大的经济效益。

第二,相关的配套实施还不够完善。虽然我国目前的旅游产业发展较快,但在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的配套实施还不到位,重复建设严重,造成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同时,在旅游景区的整体规划上,还缺少合理的论证,对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第三,旅游产品宣传力度不够。我国旅游资源及其丰富,但各级政府在宣传手段还比较单一,对外宣传力度不够,旅游精品路线不多,品牌形象尚未建立,难以发挥旅游资源的最大经济效益,在国际竞争上也处于劣势。

三、发展旅游产业经济的主要措施

1.制定旅游产业整体发展规划。要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旅游为基本原则,以建设名牌景点、开发旅游精品和组织特色旅游为重点,充分利用自身的旅游资源,使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从而实现“旅游强国”的宏伟目标。

2.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各级职能部门形成合力,做好规划,加大力度对主要景区景点进行综合整治及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强城市建设中的工程管理和道路交通管理,工程管理要保证交通要道的工程进展。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

3.强化宣传,提高旅游资源知名度。改变过去“等客上门”的营销方式,积极参加国内外举办的旅游展销会。利用全国各主要客源地有影响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刊登、播放旅游广告及有旅游的新闻报道、散文游记、风光纪录片和,充分利用相关旅游网站积极扩大对外宣传,开拓国际市场。

4.规范市场实现提升服务质量。要想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这也是转变旅游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发展旅游业必须“软硬并重”,两手都要抓。既要抓硬件,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又要高度重视抓软件,抓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1]吴必虎,宋子千.旅游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李天元.旅游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赵贤松,王书宽.旅游经济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4]于学谦.现代旅游市场经营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

[5]杨桂华,钟林生.生态旅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旅游业旅游发展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