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功能成分及在饮料工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014-12-16赵秀玲吴迪迪朱启杭
赵秀玲,吴迪迪,朱启杭
(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黄山,245021)
荷叶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的干燥叶,在我国广泛分布于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地。该药材味苦涩,性平。具有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等功能,属药、食两用植物[1]。荷叶中的功能性成分含量为30.5%[2],主要含有生物碱、黄酮、挥发油等成分,其中黄酮如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N ympholide A,N ympholide B和 M yzricetin-3-(6-P-coumaroy)-glucoside[3]等 15 种之多物质,这些物质能够改变机体对变能反应原、病毒及致癌物反应的能力,并保护机体组织不受氧化性侵袭的伤害,因此具有“天然生物反应调节剂”的美称;生物碱有荷叶碱、N-去甲荷叶碱、O-去甲荷叶碱、牛心果碱、亚美帕碱、原荷叶碱[4]等,是荷叶中主要的降脂活性组分。而且处于不同生长期的荷叶中所含的总黄酮和荷叶碱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随着荷叶生长二者含量逐渐增加,至成熟期时,二者含量达最高峰值分别为84.21 mg/g和2.132 mg/g;当荷叶进入衰亡期时,二者含量又逐渐下降[5]。此外荷叶中还含有β-胡萝卜素、VC、皂类、甾体、酒石酸、枸橼酸、苹果酸、草酸等。
1 荷叶中主要的功能成分
1.1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是以2-苯基-1,4-苯并吡喃酮为母核而衍生的一类化合物。其中包括黄酮的同分异构体及其氢化的还原产物,亦即以C6-C3-C6为基本碳架的一系列化合物,即2个苯环通过3个碳原子结合而成。此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多呈黄色,是形成花色的重要成分,除了在花中存在外,在植物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中都有分布。自1814年发现第一个黄酮类化合物——白杨素,至今已分离出的黄酮类化合物达数千种。它们常以游离态或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抵御异物的侵入都起着重要作用。
荷叶中总黄酮的含量为6.21%[6],国内外学者从荷叶中分离鉴定的黄酮类化合物除了上文提到的之外还有:槲皮素-3-O-β-D-吡喃木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异鼠李素、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山奈酚、槲皮素-3-丙酯、杨梅黄酮香豆醇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7]。赵小亮(2013年)等人从荷叶中分离得到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ガ、异鼠李素-3-O-α-L-鼠李糖 -(1→6)-ギ、异鼠李素-3-O-α-L-鼠李糖 -(1→6)-[α -D-来苏糖-(1→2)-β-D-葡萄糖苷]バ。异鼠李素-3-O-α -D-来苏糖-(1→2)-β-D-葡萄糖苷ビ、槲皮素-3-O-芸香糖苷ブ、槲皮素ボ、3-O-β-D-吡喃葡萄糖苷ゼ、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デ)),其中I~Ⅳ为首次从荷叶中分离到[8]。古山春夫首次从荷叶里发现了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2)-β-D-吡喃半乳糖苷[9]。张贇彬等用高速逆流色谱对荷叶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薄层层析和颜色反应,从荷叶中分离得到2种黄酮醇类化合物:槲皮素-3-丙酯和山奈酚[10]。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在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抗肿瘤方面具有明显作用,如荷叶黄酮具有抗氧化、降脂减肥、抑菌等作用。
1.2 生物碱类化合物
生物碱是存在于生物体内,含负氧化态氮原子,具有环状或非环状结构的次生代谢产物。生物碱主要分布于植物界高等植物中,尤其是在双子叶植物小蘗科、毛莨科、木兰科、防已科、罂粟科等中广泛存在;少数存在于石蒜科、百部科、百合科等单子叶植物中。在1804年由德国化学家Serturner从鸦片中分离出咖啡以来,迄今已分出1万余种,结构多样,性质各异。它们少数以游离态存在,大多数与盐酸、柠檬酸、草酸、硝盐等形成盐的形式,也有与糖形成苷的,如贝母碱苷、喜树碱苷,也有一些生物碱与有机酸结合成酯的形式存在,如藜芦生物碱酯、乌大生物碱C-8位羟基与乙酸戍酯等。
荷叶中生物碱的含量为1.435%[11],至今已从荷叶中分离出16种生物碱,根据母核不同将其分为3类,分别是阿朴啡类、去氢阿朴啡类、单苄基异喹啉类。荷叶中的生物碱具有降脂减肥、抗病毒、抑菌、抗惊厥等生理作用。
1.3 精油和降倍半萜类
植物挥发油是天然植物和香料的精华,是一类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蕴含于植物香料体内。挥发油在植物体中的存在部位常各不相同,有的植物整株中都含有,有的则集中在花、果、叶、根或根茎等器官中,随植物品种不同而差异较大。迄今为止发现含有挥发油的植物有3 000余种,其中具有商业价值的约数百种,适用于食品的约百余种。含精油较为丰富的植物科属有:禾本科、松柏科、龙樟香科、木兰科、菊科、樟科、姜科、芸香科、唇形科、伞形科等。同一植物的药用部位不同,其所含的挥发油组成成分也有差异,如樟科桂属植物的树皮挥发油多含桂皮醛,叶中则主要含丁香酚,而根和木则含樟脑多。
荷叶中精油含量为2.115%[12]。用普通粉与超微粉对荷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2种粉末鉴定出84种化学成分。超微粉比普通粉多鉴定出18种化学成分,在普通粉中鉴定出的物质中有17种未在超微粉中检出。荷叶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为(普通粉,超微粉):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31.63% ,29.21%)、6-辛基乙基-3-(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0,13.45%)、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3.16%,4.77%)、β-紫罗兰酮(1.26%,1.73%)、11,13-二甲基-12-十四碳烯-1-醇乙酸酯(1.50% ,2.92%)等[13]。
彭双等人采用正相硅胶、反相 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PHPLC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光谱分析法及与文献对比,首次从莲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4 个降倍半萜类:(3S,5R,6S,7E)-5,6-epoxy-3-hydroxy-7-me-gastigmen-one、4,5-dihydroblumenol A、(E)-3-oxo-retro-α-ioniol、(3S,5R,6R,7E,9S)-megastigman-7-ene-3,5,6,9-tetraol。[14]
1.4 多糖类化合物
多糖又称多聚糖,是由10个以上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聚糖,其分子质量一般为数万甚至数百万。至20世纪50年代,自从Brander报道了酵母细胞壁多糖(zymosan)具有抗肿瘤活性以后。近年来,随着免疫物质、生物膜以及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表明,糖类在生物体内功能不限于提供能量和参与结构,糖类在分子识别、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中都起着关键作用,与抗原-抗体、受精、胚胎形成、细胞发育等重要生理过程息息相关。目前多糖的研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
荷叶中多糖的含量是4.25%[15],颜色为灰白色,主要多糖级分为酸性多糖为主,是阿拉伯糖为主要单糖的多糖,同时还夹杂着少量的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根据标准可推算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摩尔比为14∶3∶3∶3[16]。
1.5 木脂素类化合物
木脂素,又称木脂体,是一类由苯丙素氧化聚合而成的天然产物,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木质部或开始析出时呈树脂状,所以称木脂素。组成木脂素的苯丙素单元分子已发现有多种类型,但常见的主要有桂皮酸、桂皮醇、苯丙烯和烯丙苯四种。少数木脂素可能两种类型单体混合组成。木脂素类化合物主要分为木脂素和新木脂素两大类。前者是指两分子苯丙烷通过侧链中β-碳原子(8-8’)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后者指两份苯丙烷以其他方式(8-3’,3-3’)相连而成的化合物。除上述两大类型外,还有杂木脂素、倍半木脂素、二木质素、苯丙素低聚体等其他类型的木脂素。
彭双等人从荷叶的70%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了4个木脂素类:(+)-松脂醇[(+)-pinoresind,1]、(+)-表松脂醇[(+)-epipinoresinol]、Sylvatesmin、(+)-异落叶松树脂醇[(+)-isolariciresinol][14]。此4种化合物将为首次从莲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6 无机元素
生物的生理活性由有机成分与无机成分协同作用产生的,并证实了有机结合态微量元素较无机态具有更强的活性;不同生物中同一微量元素的活性不同与其含量和存在形态有关。对176种中药的功效与4 种微量元素(Fe、Mn、Zn、Cu)的含量分析发现,具有收涩、温里、芳香化湿、补阳作用的中药,其含Mn量较高,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阴作用的药中Zn含量较高[17]。
黄明堦[17]等测定了荷叶无机营养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荷叶中7种元素含量差异极显著,但嫩、老荷叶都含有丰富的Mn、Fe、Zn、Cu等微量元素,各元素含量顺序为K>Ca>Mg>Mn>Fe>Zn>Cu,(嫩、老)荷叶中 K,Ca,Mg,Mn,Fe,Zn,Cu 的含量为(μg/g):22 285.78、15 530.16,6 213.45、11 309.41,1 898.33、1 750.42,353.32、738.04,65.78、74.30,39.80、30.35,12.72、10.48;荷叶对 Mn 元素有较强的富集作用,10月份采集的茶叶锰含量高达1 278.76 mg/g,比一般中药高出近30倍。锰对血脂、血糖、血压都有影响,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及抗化学致癌作用。
(2)喷播植被法是在矿业废弃地(主要是边坡)上喷射物理阻隔材料、化学稳定剂使之反应形成坚实外壳,或施加化学物质来络合重金属离子和碱性中和基质,选用粘土、河沙、秸秆粉碎料、珍珠岩等物理阻隔材料与植物种子混合均匀,选用专有设备进行喷洒,在重力作用自然入渗,从而形成稳定的隔水层,达到植物定居的目的。但这种属于硬性隔离,植物根系无法深入,因为植物材料喷播,无法调控种间植物生长关系,生物多样性无法保证,植被系统稳定性差,容易发生退化现象。
嬾荷叶钾含量为2 285.78 mg/g,比一般中药高出近10倍。钾离子可降低肾素释放,扩张血管,提高钠-钾-ATP酶的活力以改善水钠的潴留,这和荷叶清热、利湿、利水的功效可能有直接关系。赵飞[18]测得云南石屏县荷叶中锂平均含量为18.50 mg/g,比茶叶、苦丁茶、野生肉苁蓉、榆钱等相比,荷叶中锂含量高得多。预示荷叶可有利降低糖尿病人血液中的血糖,也可有助于治疗神经紊乱症。
1.7 其他
荷叶中含有有机酸类成分如酒石酸、没食子酸、酒石酸等;其它类化合物如:1-十一烷醇、1-二十烷醇、(2R,4S,4aS,8aS)-4,4a-环氧-4,4a-二氢食用西番莲素等。
2 主要功能因子的提取、分离纯化
2.1 荷叶黄酮的提取方法
黄酮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近年来荷叶黄酮的提取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荷叶黄酮不同提取方法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flavonoids in Folium Nelum binis by different extraction methods
2.2 荷叶黄酮的分离、纯化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主要包括2方面:一是黄酮类化合物与非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二是黄酮类化合物中的单体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原理主要有3个方面:(1)依据化合物极性大小不同,利用各种吸附色谱或分配色谱进行分离;(2)根据分子大小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利用葡萄糖凝胶分子筛进行分离;(3)根据化合物酸性强弱不同,利用梯度PH萃取法进行分离[25]。
现将荷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方法比较如下。见表2。
表2 荷叶黄酮分离纯化方法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flavonoids in Folium Nelum binis by different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methods
2.3 荷叶生物碱的提取方法
植物中生物碱含量较低,大多小于1%,如长春花的长春新碱含量只有百万分之一。而植物所含成分十分复杂,既有有效成分,又有无效成分和有毒成分。为了提高植物的治疗效果,就要尽量大限度地提取有效成分,去除无效成分及有毒成分。因此,如何从天然产物中提取与分离生物碱,吸引人们的广泛关注。
现将荷叶生物碱的提取方法比较如下,见表3。
表3 荷叶中生物碱的提取方法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alkaloids in Folium Nelum binis by different extraction methods
2.4 荷叶生物碱的分离纯化
生物碱的分离方法很多,除经典的分离方法,如溶剂萃取法、蒸馏法、沉淀法、盐析法、结晶法外,还有许多现代、先进的分离方法,如色谱分离法。
2.4.1 色谱分离法
刘婧靖等人利用荷叶提取物经1%盐酸水溶液提取后,用三氯甲烷萃取,然后用Prep-HPLC分离制备。采用流动相中乙睛与0.2%三乙胺水溶液体积比为 30∶70,进样量为 1 mL[32]时,上样量为 8 mg 左右时不影响分离度,且质量分数符合质量要求(98%,HPLC)。pH区带逆流色谱(PH-ZRCCC)利用待分离有机酸碱的酸(碱)解离常数及疏水性的不同进行分离。与普通逆流色谱相比,其突出特点是在溶剂体系的固定相中加入保留酸(或碱),同时在流动相中加入洗脱酸(或碱),不同物质洗脱出来时伴随着PH值的突变,具有样品分离容量大、分离纯度高和分离效率高等优点[33-35]。采用溶剂系统为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体积比 3∶7∶1∶9),上相添加三乙胺(10 mmol/L)作为固定相,下相添加盐酸(5 mmol/L)为流动相进行洗脱,在主机转速850 r/min、体积流量2 mL/min,检测波长272 nm条件下进行分离制备。结果从2.10 g荷梗生物碱粗糙提取物中一次分离得到53 mg O-去甲荷叶碱,纯度大于98%[36]。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法(HSCCC)是种新的分离技术,它对生物碱的分离和制备具有很大的优势如:(1)不需要固相载体,因而清除了气相色谱中由于使用载体而带来的吸附现象;(2)特别适用于制备性的分离,每次进样体积较大,进样量也较多[37]。
王颖滢以正己烷-乙酸已酯-甲醇-水(体积比5∶5∶6∶4)为溶剂体系,采用HSCCC法在最优工艺条件:仪器转速850 r/min,流动相流速2 mL/min,分离25℃下从荷叶生物碱中分离得到巴婆碱(纯度91.25%)、O-去甲基荷叶碱(纯度 96%)、N-去甲基荷叶碱(纯度为 97.13%)和荷叶碱(纯度为99.3%)[38]。
飞行时间质谱具有高分辨率,能够不降低灵敏度而测定化合物精确的相对分子质量,在天然产物分析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样品采用1%HCl超声提取,经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再用氨水-甲醇进行洗脱,洗脱液浓缩后用甲醇定容。选用Welch Materials C18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正离子模式下,经快速分离液相-飞行时间质谱(RRLC-Q-TOF)分析测定了9种生物碱分别是:去氢荷叶碱、莲心碱、dl-去甲基衡州乌药碱、异莲心碱、甲基莲心碱、N-去甲基荷叶碱、莲碱、荷叶碱、前荷叶碱[39]。
2.4.2 树脂吸附分离法
树脂吸附是一种分离有效成分的有效途径。大孔树脂是20世纪6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类有机高聚物吸附剂,具有吸附性强,吸附容量大,解吸条件温和,洗脱率高,再生简单,稳定性好,被广泛地应用于制药及天然植物中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40]。
王玉霞等以体积分数90%乙醇提取荷叶得提取液,减压回收溶剂,残留物以1∶20的料液比质量分数为1%HCl超声分散后,离心,上清液流经D00L-CC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柱,以50%乙醇5倍柱体积(BV)洗脱除杂,再用质量分数1%的氨性乙醇(浓度为70%)洗脱7BV,洗脱速度10 BV/h,得总生物碱含量在50%以上的荷叶生物碱部位[41]。崔炳群研究了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荷叶生物碱,结果是吸附流速2 BV/h,上样液pH值10,最大上样量6BV,解吸流速2BV/h,洗脱液pH 3的70%乙醇溶液[42]。乔蓉研究了聚酰胺树脂纯化荷叶碱的工艺。结果表明在pH值为4,吸附时间为80 min时,聚酰胺树脂对荷叶碱的吸附性能最好,饱和吸附量为1.54 mg/mL,用流速为1.0 BV/h的90%乙醇溶液洗脱树脂上吸附的荷叶碱,洗脱率达到 66.8%[43]。
2.4.3 膜分离技术
膜提取分离是一种高新技术,它对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及其他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具有不发生相变,不消耗热能,分离装置简单,不必添加化学试剂,不损害热敏感物质,可极大地减少提取工序的优点。但处理能力小,需要消耗电能。
3 荷叶在饮料工业中的应用
荷叶饮料中香气的主要成分为醛类、酮类、醇类,他们占总香气成分的比例为 19.69%、16.24%、6.25%,而且经过莲子β-葡萄糖苷酶处理后的荷叶饮料香气相对含量由3.21%上升至7.64%[44]。除此之外还含有黄酮、生物碱、高分子多糖体、三萜类物质等生理活性成分,以荷叶为主要原料的饮料对人体有多种保健作用,如:减肥作用、抗衰老作用、降低血糖、降低胆固醇、免疫调节作用等。
3.1 茶类饮料
张蕾采用微波辅助干燥荷叶茶。工艺流程是:将新鲜嫩荷叶清洗除梗后,切为长3 cm,宽1.5 cm的条状,采用水蒸气杀青灭酶,然后揉念成型,经微波干燥处理后继续热风烘干即成品。结果表明微波法制得的荷叶茶一次性溶出率可达35%,比常规处理一次溶出率可提高20%以上,并且荷叶多糖、荷叶黄酮、荷叶生物碱均有很大提高[45]。龚吉军等研制了荷叶茶。生产工艺流程是:将干荷叶粉碎后,经热水浸提,过滤得荷叶汤,再与脱脂奶粉(70℃溶解均质)、蜂蜜(化糖过滤)、稳定剂(热水溶解)调配后,再经均质、加热,灌装杀菌即成为成品,
结果表明奶茶的最佳配方为脱脂奶粉4%,蜂蜜2%,荷叶汤40%;最佳的复合稳定剂为藻酸丙二醇酯(PGA)0.09%,低甲氧基果胶(LMP)0.12%,羧甲基纤维素纳(CML-Na)0.15%[46]。朱珍等研制了荷叶复合袋泡茶,当荷叶∶绞股蓝∶西洋参的质量比为1.8∶0.2∶0.2时所得的荷叶袋泡茶品味醇香,清新自然。荷叶的苦涩味被西洋参的甘甜味所掩盖,有效成分黄酮含量较纯荷叶高[47]。赵林林等研制了1种老年型荷叶调配茶。结果表明,荷叶茶:枸杞∶山楂的最佳质量配比以80~90∶10~15∶7~13有利于茶香气品质的形成,以80∶20∶7有利于提高茶综合感官品质,以80∶15∶10有利于茶滋味品质的形成,以80~90∶10 ~20∶13 有利于茶汤色品质的形成[48]。
3.2 功能饮料
闻伯芹制备了荷叶功能茶:以茶汤中黄酮含量为指标,将荷叶、绞股蓝、西洋参、决明子复配成2种茶叶复合茶。荷叶1.8 g,绞股蓝0.3 g,决明子0.2 g,茶汤中黄酮含量为2.71 mg/g;荷叶1.8 g,绞股蓝0.2 g,西洋参0.2 g,茶汤中黄酮含量2.59 mg/g。这2种茶均有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抑制油脂氧化、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49]。范涛研究了荷叶功能性饮料的制备。其工艺流程:原料→粉碎→热烫→破碎打浆→酶解→灭酶→压榨→离心→脱苦→调配→杀菌→装瓶备用。山楂、苹果→破碎打浆→压榨→离心。
结果表明以5.0 g/L柠檬酸和10.0 g/L抗坏血酸为优选热烫液,以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混合酶解,酶解温度50℃,pH 4.0时,其可溶性固形物为55.72 g/L,生物碱3.1 g/L,类黄酮2.0 g/L,还原糖1.58 g/L。脱苦剂β-CD用量为3.0 g/L时,提取液无明显苦涩味。以此法可制得酸甜适宜,清凉可口的荷叶功能性饮料。
“第七营养素”膳食纤维同时也作为一种益生元,具有低热量,低血糖生成指数的特点以及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润肠通便的功效。郝丽珍等以荷叶、膳食纤维等研制出了一种荷叶功能饮料。工艺流程:荷叶粉经紫外线杀菌后浸提,得粗提液后离心分离,然后加入白砂糖、膳食纤维、柠檬酸等调配澄清,再次离心分离后即可灌装成品。最佳工艺配方为:荷叶提取液添加量30%,白砂糖6%,柠檬酸0.05%,膳食纤维0.5%,精制卡拉胶0.05%,以此制得口感细腻、清爽、圆润的荷叶功能饮料[51]。
3.3 乳饮料
邵虎等以鲜牛乳为原料,适量添加荷叶和淡竹叶浸提液及其他辅料,研制出荷叶淡竹叶功能性含乳饮料。工艺流程:荷叶经热水浸提后得到的荷叶浸体液,与热水浸提的淡竹叶浸提液混合,然后经护色处理,再与白砂糖液、稳定剂液、柠檬酸液、鲜牛乳等调配,再预热,经均质、杀菌以后即可灌装成品。饮料的最佳配方是:鲜牛乳35%、荷叶浸提汁30%、淡竹叶浸提汁15%、白砂糖10%、柠檬酸0.15%、复合稳定剂0.15%[52]。周桃英以鲜乳、鲜荷叶汁、乳粉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一种具抗肿瘤、抗癌等功能的酸奶。工艺流程:原料乳经净化、标准化后,与鲜荷叶汁、荷叶粗黄酮、稳定剂、蔗糖、乳粉等配料调配后,再预热均质,杀菌冷却后即可接种,然后灌装发酵,最后经后熟后即成为成品。荷叶酸奶的生产配方为:荷叶汁添加量12%,乳粉添加量3%,白砂糖添加量5%,0.05%的荷叶粗黄酮[53]。
4 结束语
进入21世纪以来,“饮食与健康”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可用于开发功能性食品的生物活性物质越来越多,特别是植物来源的生物活性物质。目前国际上发现的一些热点药物大部分都是从民间、民族药中发现的。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荷叶是生产荷藕的副产品。如不加以利用,则污染河道、阻碍水流,使水质富营养化,河塘沼泽化。目前对荷叶提取工艺、药理作用研究较多,但对其含量测定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标准,不利于荷叶质量的控制。“谱效学”的提出,为食品中药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这也是荷叶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的荷叶研究方向应该是探明荷叶药理活性与成分结构之间的关系,如降脂减肥的机理;对荷叶饮料的研究还停留在原始的浸提杀菌直接灌装的老路上,未来荷叶饮料的发展趋势应该是饮料的主剂化生产。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95.
[2] 蒋益虹.荷叶功能性成分的醇提优化工艺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06,6(3):44-48.
[3] Elegami AA,Batesc,Gryai,et al.Two very unusual macrocylic flavonizds from water lilynymohaca lotus[J].Phytochemistry,2003,63(6):731.
[4] 陈海光,余以刚,曾庆孝.荷叶保健饮料的研制[J].食品与机械,2002(2):38.
[5] 赵昕岗,邓放明.荷叶中总黄酮和荷叶碱含量变化规律研究[J]. 食品与机械,2013,29(2):37-40.
[6] 侯莉伟,杨凤梅,杨明,等.Box-Behnren设计优化荷叶总黄酮的温浸提取工艺[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8),51-54.
[7] 李琳.荷叶化学成分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12-29.
[8] 赵小亮,王智民,马小军,等.荷叶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5):703-707.
[9] 古山春夫.pH值对荷叶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及其分离分析[D].无锡:江南大学,2009:31.
[10] 张赟彬,戴妙妙,李彩侠.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鉴定[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6):45-48.
[11] 黄鑫,周永传,陈德煦.罐组逆流提取荷叶碱的研究[J]. 中草药,2009,40(8):1 229-1 232.
[12] 缪存铅,张赟彬.超临界CO2萃取与水蒸汽蒸馏提取荷叶挥发油的比较研究[J].食品科技,2009,34(11):216-220.
[13] 朱欣婷,丁丽娜,刘云,等.荷叶普通粉与超微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对比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8):120-123.
[14] 彭双,韩立峰,刘二伟,等.荷叶中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2,29(7):519-524.
[15] 涂宗财,寇玉,王辉,等.荷叶多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和抗氧化活性[J].食品科学,2013,34(16):108-112.
[16] 邓泽元.荷叶多糖的提取、纯化和结构及其类黄酮的提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5:42-43.
[17] 黄明堦,魏道智,陈燕丹,等.荷叶无机营养元素含量及溶出率[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5):80-82,86.
[18] 赵飞,郭俊明,张虹,等.荷叶中锂的光谱测定[J].广西热带农业,2009,122(3):1-2.
[19] 徐曌.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23.
[20] 侯莉伟,杨凤梅,杨明等.Box-Behnren设计优化荷叶总黄酮的温浸提取工艺[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8):51-54.
[21] 杨冀艳,胡磊,许杨.Placr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荷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J].食品科学,2009,30(6):29-33.
[22] 吕静,彭光华,张声华.荷叶黄酮高效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28(3):365-368.
[23] 汤芬,傅亚平,邓放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荷叶总黄酮的工艺优化[J].食品与机械,2013,29(4):149-152.
[24] 霍丹群,冯丹,曾娜,等.响应面法优化醇提荷叶总黄酮和生物碱的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3(18):229-234,238.
[25] 何兰,姜志宏.天然产物资源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53.
[26] 盛达成,肖文军,邵元元.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荷叶黄酮槲皮素[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4):312-314,319.
[27] 高峰,徐礼鹏.膜技术在荷叶黄酮分离纯化中的应用[J]. 辽宁化工,2012,41(9):875-877.
[28] 黄甜.荷叶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技术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0:26.
[29] 田娜.荷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及药理作用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5:9-15.
[30] 王福刚,曹娟,刘斌等.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荷叶总生物碱超声提取工艺[J].中药材,2011,34(4):616-619.
[31] 林书育,关雪涛,宋建等.荷叶生物碱提取工艺以及工艺条件的优化[J].饮料工业,2013(9):19-21.
[32] 李纯伟.荷叶生物碱的提取及干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D].衡阳:南华大学,2011:14.
[33] 刘婧靖,罗旭彪,陈波等.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荷叶碱[J]. 中草药,2006,37(1):55-57.
[34] ZHENG Zhen-jia,WANG Ming-lin,WANG Dai-jie,et al.Preparative separation of acraloids from Nelumbo nucifera leaves by conventional and pH-Zone-refining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2010(878):1 647-1 657.
[35] WANG X,GENG Y L,LI F W,et al.Large-scale separation of alraloids from corydalis decumbens by PH-Zone-refining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J].J chromatogr A.2006,1115(1/2):267-270.
[36] 宋腾飞,许漫丽,巩法强,等.PH区带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荷梗中O-去甲荷叶碱[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4):766-768.
[37] Shen J C,Saho X.Determ ination of tobacco alkaloids by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using cloud point extraction as a preconcentraion step[J].Analytica chimicacta,2006,561(1-2):83-87.
[38] 王颖滢.荷叶生物碱单体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43.
[39] 郑振佳,王晓,王明村,等.固相萃取-快速分离液相-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分析荷叶中的生物碱[J]. 中草药,2011,42(6):1 066-1 068.
[40] XIONG W,HUANG W W,JIAO Y,et al.Production,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ouse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human 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termination factor 2(MTERF 2)[J].Protein Exp Purif,2012(82):11-19.
[41] 王玉霞,刘斌,姜艳艳.荷叶生物碱提取纯化工艺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9):622-626.
[42] 崔炳群.应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荷叶生物碱的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2013,29(7):1 664-1 669,1 595.
[43] 乔蓉,钟世安,邓潇君,等.聚酰胺树脂纯化荷叶碱的工艺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8,25(5):35-38.
[44] 张亮.莲子β-葡萄糖苷酶特性及其对荷叶饮料增香作用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51.
[45] 张蕾,吴华勇,邓丹雯,等.微波辅助干燥荷叶茶的新工艺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1,32(4):295-298.
[46] 龚吉军,李忠海,钟海雁,等.荷叶茶的研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30(3):71-73.
[47] 朱珍,吴晖,安辛欣,等.荷叶复合袋泡茶的研制[J].食品与机械,2009,25(4):141-143,159.
[48] 赵林林,黄友谊,段思佳,等.一种老年型荷叶调配茶的配制[J].广东农业科技,2512(11):107-109.
[49] 闻伯芹.荷叶功能茶的制备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与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36,48.
[50] 范涛,匡轩,王元秀.荷叶功能饮料的制备与营养组分评价[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3):268-271.
[51] 郝丽珍,王周平,徐永,等.荷叶功能茶饮料的制备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7):13 613-13 615.
[52] 邵虎,顾立众,惠更平,等.荷叶淡竹叶功能性含乳饮料的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4):276-278,283.
[53] 周桃英,马慧君.荷叶保健酸奶的研制[J].中国酿造,2009,211(10):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