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效益
2014-12-15胡红
胡红
摘 要:《金属工艺学》是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中的一门研究机械工程材料、金属热加工和冷加工的综合性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该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金属材料及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后续有关课程及为以后从事涉及机械设计与制造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高效;上好;金属工艺学
《金属工艺学》是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综合性较强,主要内容由工程材料及热处理、热加工工艺基础、机械加工工艺基础三大部分构成。其中,材料部分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热加工和机械加工部分的内容则具有很
强的实践性。如何寻找到一种适合本课程和职校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本课程教学方法如何提高课堂效益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上好第一堂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课不仅是学生与教师的第一次见面,也是学生与新课程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第一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效果,那教师该如何打响这第一炮呢?笔者认为,第一堂课要有几个内容:首先是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金属工艺?为什么要学习《金属工艺学》这门课程?其次,应使学生清楚他们会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就会在第一堂课形成对本课程最初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上第一节课最好有影像、录像电化教学手段。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只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贴近生活、形象生动的实例讲解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影像、录像上生动的贴近实际生活、生产的画面、简明扼要的解说、音乐,都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金属材料及加工的感性认识,令学生学得轻松易懂,今后的学习效果也将提高。要提高该门课的学习效果,还应抓住该门课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较多动手能力很强,既有体现本专业机械工程材料和制造技术的历史传承和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的影像资料,又有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素质和能力的内容。严格要求学生无论课堂上课还是实习都必须听从老师安排做好利于他们学习效果效率提高的常规工作,比如,上课要求学生做笔记并定期检查;上课要求学生积极跟随老师教学进度,思考回答完成老师课堂提问、练习;课后独立完成作业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二、教师精心备好每节课,注重影像、多媒体电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时代需要具有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和创新能力突出的职业技术人才。教师要适应时代要求,首先要充当专业教学的专家,对本专业所有课程都了如指掌,知道该门课的内容会在哪门专业课出现,会在以后的生产实际中出现,上课就能得心应手,信手拈来,融会贯通,令学生信服。备课时的要举例贴近生产、生活实际,学生易明易懂,兴致自然高涨。《金属工艺学》这门课学生在小学、初中大多没有接触过,电影电视里也少有这方面的题材,因此,需要我们教师通过网络、通过去企业中多收集各种文字和影像资料,将诸多资料与教材结合分析、整合、编辑加工出来,再应用到课堂上的电化教学中。经过教师的精心备课,上课内容将比没有这些资料照本宣科说服力更强、学生更清楚明了、学习兴趣保持持久,课堂学习效果当然也提高了。
三、结合专业特点,优化教学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从事数控加工、数控维修等方面的一线操作工人。
学习重点内容是金属材料及其成形加工。模具制造技术专业,重点学习金属工艺学中材料
成型原理、金属切削加工技术等,培养目标:主要培养从事模具加工、模具制造等方面“能制造、懂工艺”的技能人才。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具有一般机械加工的操作能力和编制简单零件工艺、机械装配基础知识,主要培养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维修、销售及管理等一线工人或管理人员。
根据各专业对金属工艺学知识的要求不同,教师在备课时上课内容也应有所偏重。上课时要明确教学目标,最好用幻灯片打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按照学生的认识形成教学层次,循循善诱、循序渐进;教学中重视及时反馈,形成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网络,教师通过讲解和影像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产生学习兴趣。当堂练习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因为当堂练习可以准确及时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运用知识的水平、出现的主要差错及其原因以及好中差学生各自达到的水准、教学目标达成的情况,还可以了解学生的情绪,这些信息的及时反馈,有利于教师准确地把握教学分寸,更加切实有效地采取补救措施,如教师补充讲解、适当点拔、启发学生思考、利用多媒体进行正误比较、播放与当堂课及练习有关的影像录像等等方法,及时矫正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缺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根椐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为了克服无关刺激的干扰,防止单调刺激长期作用所导致的注意力分散,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结构时,应该用前半堂或前大关堂课时间进行新知识教学,而不要过多地安排复习旧知识,或组织与教学新知识关系不大的其他教学活动。在学生最佳状态与教学新知识会取得最好的效果;经过较长时间的紧张注意,当学生感到疲劳时,新的教学环节(练习、测试)开始了,可以达到合理的调节,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符合学生实际,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在练习训练中掌握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总之,教师应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生设计出不同结构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才能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职业技术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明星.创新教育模式〔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10
〔2〕冯克诚.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模型全书〔M〕.北京: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