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多彩文化活动中健康成长
2014-12-15黄伟平
黄伟平
近年来,广东省和平县根据《和平县中小学实施文化育人中长期规划(2011-2020)》,以“一校一强项”和“一校一特色”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文化育人,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各项主要任务,在防流控辍、“三率一平”、“三风建设”、养成教育、校园文化、教研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文化育人第一阶段成效显著
自2010年9月提出践行文化育人理念以来,我县大力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取得了文化育人第一阶段显著成效,奠定了实施文化育人第二阶段的基础。
第一,课堂文化活动夯实了质量基础。教研文化是文化育人的重点,我县紧紧抓住这一重点不放,不断加大力度。4年来,我县相继出台了教研文化建设三个规范性文件,尤其是出台了教研文化激励方案,大大激发了教研活动的开展。如古寨中心小学探索“136课堂”模式、礼士中心小学实施教师“青蓝工程”、热水中心小学尝试“三段六节”模式等,推动课堂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大课题、小课题、微课题研究稳步推进,有效达成课堂文化活动成效的提升;课堂改革现场会、学区教研活动的举办进一步促进了各校课堂改革和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第二,课外文化活动培育了学生兴趣。自2010年以来,我县已经新增校园社团600多个,社员达2.65万人,每年开展各种社团文化活动1200多场次、50多万人次参加,人均参加7场次以上。由此,给学生提供了宽阔的活动平台和丰富多样的参与机会,让更多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社团或文化活动。学生在参加各种社团文化活动中增进了交流,促进了了解,增进了协调,提升了认识,培育了兴趣。如喜欢文学的参加文学社活动,喜欢美术的参加美术兴趣小组,喜欢健美的参加健美俱乐部等,多数学生可以将兴趣融入社团文化活动并获得表现机会。
第三,社会文化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社会文化活动也是文化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学校成立了志愿者协会、爱心小组、野外科学考察兴趣小组、社会调查活动小组等。这些社团积极组织社员参与社会活动,如为大型活动做志愿者、自发组织进行爱心捐款或根据形式组织社会小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成为社会的积极成员,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彰显他们的价值。同时,学生透过这些活动观察社会、体验生活、激活思考,自觉或不自觉地得到提升和发展。
第四,缩小了校园文化建设差距。在推进文化育人过程中,我县各校积极根据本校实际实施经典文化育人、客家传统美德育人、红色文化育人、社团文化育人等,形成各有特色、差异发展的局面。县城有阳明文化育人、社团文化育人、教研文化育人,而乡镇有红色文化育人、生态文化育人、客家文化育人等;县城有励志教育、理想教育,而乡镇有信心教育、爱心教育等,有效缩小了乡镇与县城学校的文化水平差距。
二、学生健康成长需要文化活动来承载
我县推进实施文化育人的第二阶段,应在巩固并提升“一校一强项”和“一校一特色”工程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推进,将文化育人成效全面落实到学生个体上,最终达成文化育人的成人成才目标。
第一,文化活动是兴趣的载体。顾明远教授认为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好教师。那么,如何激发兴趣、承载兴趣就成为关键。对此,我县实施文化育人十分明确地提出,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激发和承载兴趣。在参与文化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创新能力得到发挥,思考能力得到启迪,由此增强信心并形成自我无意识行为,进而成为一种兴趣。不同的文化活动培育不同的兴趣,新的文化活动也激发产生新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总是能够找到兴趣的激发点、着力点,乐意留在学校,乐意在活动中学习。力求充分发挥多彩文化活动这种载体作用,促使形成“人人有兴趣”的局面。
第二,文化活动是爱心的载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键是如何以爱育爱。以爱育爱在细微处,生活的关心承载更多的是物质的关心,而在文化活动中的关心承载更多的是精神关心。因此,我县要求每次文化活动都精心组织,教师要细心指导学生如何组织社团活动、如何协调、如何参与、如何解决其心理负担等,让学生在参加活动过程中时时处处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关心和指导。
第三,文化活动是形成专长的载体。不同的社团活动定位不同,使得每位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优势来参加对应社团活动,如参加舞蹈协会、文学社、书法小组、科普小组等活动,更好发挥他们在舞蹈、文学、书法、科普等方面的天赋或优势,有效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潜力和创新动力。系统地、持续地参加相应的社团活动,使得每位学生某方面优势转化为技能,即形成“个个有专长”的局面,从而增强信心,更加发奋努力,助促人生成功。
第四,文化活动是育人的载体。教师达成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是各种文化活动,在各种文化活动中,教师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与学生共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在活动中无处不在地发挥组织、引领、熏陶等作用。每一次参加文化活动,学生就受到一次全方位的教育,其育人作用就在活动中得以充分发挥。因此,实施文化育人的关键就是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
三、开展文化活动要确保取得实际成效
第一,加强组织引领。我县经过文化育人第一阶段的摸索,对于实施“一校一强项”和“一校一特色”工程以及成立社团、组织文化活动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经验。但是,相对于学生不断上升的效率需求,还要继续加强组织和引领,进一步抓好“一校一强项”和“一校一特色”工程,深入推进“人人有兴趣、个个有专长”育人观践行,让文化活动开展更为有序和高效。
第二,增强经费保障。在文化育人第一阶段,笔者发现经费得到保障的社团,文化活动就开展得如火如荼;而经费难以保障的社团,文化活动时断时续。对此,我县要求学校给予每个社团每学期不少于1000元活动经费,确保社团活动顺利开展,确保社团文化活动覆盖面达到95%以上,为“人人有兴趣、个个有专长”提供充分载体。
第三,给力宣传发动。舆论是一种力量场域,宣传也是一种推动力。为此,我县要求各校及时对社团文化活动进行宣传报道,或者运用简报形式进行交流,文学社要以社刊形式进行交流促进。对于大型或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文化活动,要组织主流媒体进行专题报道;对于年度文化活动总体情况,组织进行深度报道;对于践行“人人有兴趣、个个有专长”育人观富有成效并形成模式的学校给予特别报道。通过宣传报道,形成对文化活动的共识,继而形成一种无形合力和凝聚力,转化为又一轮推动力,推动文化育人深入开展,尤其是促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形成并确立“人人有兴趣、个个有专长”育人观。
(责任编辑 肖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