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面注浆堵水期间沉淀系统设计的优化及应用

2014-12-15崔钦

科技与创新 2014年22期

崔钦

摘 要:针对孟津煤矿11011工作面注浆堵水期间可能出现跑砂、跑浆的现象,在已掘巷道中构建了沉淀阵地,起到了有效的沉淀作用,对今后的矿井堵水工作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注浆堵水;排水阵地;沉淀系统;采煤工作面

中图分类号:TD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22-0018-01

目前,国内矿井工作面突水后大多采用注骨料堵水,但这样做经常引发跑砂、跑浆的问题,一旦砂、浆流入排水阵地,则会造成排水阵地瘫痪,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如果重新开掘巷道施工沉淀池,则不仅会延长堵水工期,而且会增加堵水成本。因此,孟津煤矿在11011工作面注浆堵水前,优化了沉淀系统。

1 概述

孟津煤矿东一采区11011工作面突水点在切眼外175 m,水平标高-280 m左右,出水位置高于-322 m水平轨道运输大巷。由于工作面车场布置和揭煤的需要,工作面与大巷间形成了“V”字凹槽,导致出水初期工作面外段被淹没。为了尽快恢复工作面生产系统,借鉴了相邻矿井的经验,采用封闭底板抽采巷并预埋排水管的方法,利用水平高差,将涌水通过排水管引流至排水阵地。后期经集团公司指示,为了有效治理水害、积累治水经验,设计采用注骨料封堵工作面出水。在堵水前,必须具备沉淀系统,防止跑浆流入排水阵地。

2 设计

根据孟津煤矿巷道的布置情况,设计采用已掘的-322 m水平东翼轨道大巷构建沉淀阵地,通过安装排水管路将出水引入沉淀阵地,沉淀后再利用巷道高差和潜水泵将水引入排水阵地。

2.1 沉淀阵地设计

为了提高沉淀效果,保证清淤期间不影响堵水工作,设计沉淀阵地为主、副两个沉淀阵地。

2.1.1 主沉淀阵地

在-322 m水平东翼轨道大巷东五车场口东5 m、15 m的位置各砌筑了1道挡水墙(水沟密闭)作为排水池(根据水量在排水池里安装1台潜水泵),挡水墙以内为主沉淀阵地。挡水墙为直角梯形,上厚1 m、下厚1.5 m,墙体材料为混凝土砌块或红砖,利用水泥砂浆砌筑,挡水墙南部设置了流水口(600 mm×600 mm)。为了提高沉淀效果,在沉淀池中每隔50 m布置了1道沙袋墙(高×宽×厚=1.2 m×4.8 m×1.5 m),墙体材料为沙袋堆砌。另外,在东六车场口东5 m、东六车场回风联络巷起坡点各打设了1道密闭墙。

2.1.2 副沉淀阵地

在东五车场口内5 m、15 m和东区2#回风联络巷上口各砌筑了1道挡水墙(水沟密闭)作为排水池(根据水量在排水池里安装1台潜水泵),挡水墙以内为副沉淀阵地。挡水墙为直角梯形,上厚1 m、下厚1.5 m,墙体材料为混凝土砌块或红砖,利用水泥砂浆砌筑,挡水墙南部设置了流水口(600 mm×600 mm)。为了提高沉淀效果,在沉淀池中每隔50 m布置了1道沙袋墙(高×宽×厚=1.2 m×4.8 m×1.5 m),墙体材料为沙袋堆砌。另外,在东五车场回风联络巷起坡点打设了1道密闭墙。

2.2 排水管路设计

排水管路的设计包括以下两方面:①11011工作面原自压水管布置不变,在东一车场、东二车场口安装三通和阀门,重新铺设了三趟Φ400 mmPVC引水管至东六车场口(主沉淀阵地),并在东五车场口的三趟引水管上各加设了1部三通和阀门,再次铺设三趟PVC引水管至东五车场(副沉淀阵地),引水管吊挂于巷帮。②在主沉淀阵地排水池铺设了一趟Φ400 mmPVC排水管与潜水泵连接,并经东轨大巷敷设至井底水仓东口。另外,在东五车场口Φ400 mmPVC排水管加设了1部三通和阀门,并与副沉淀阵地排水池里的潜水泵连接。

3 沉淀清淤和排水方案

注浆期间利用水平高差将污水引流至东轨大巷主沉淀池内,水量正常时,利用大巷水沟将沉淀后的清水排至井底水仓;水量较大时,打开水泵将沉淀后的清水抽出,经排水管流入井底水仓。当主沉淀池的积淤积满时,打开东五车场口三趟自压排水管阀门,将水流引入副沉淀池,排水方案同主沉淀阵地的排水方案,同时,主沉淀阵地开始清淤。副沉淀排水清淤方案同上。

4 结束语

通过采用已掘巷道作为沉淀阵地,不仅优化了沉淀系统,提高了沉淀清淤效率,而且有效避开了重新施工巷道沉淀池将延长堵水工期的问题,节约了堵水成本,其他矿井的注浆堵水沉淀系统可借鉴该方法。

〔编辑:张思楠〕

摘 要:针对孟津煤矿11011工作面注浆堵水期间可能出现跑砂、跑浆的现象,在已掘巷道中构建了沉淀阵地,起到了有效的沉淀作用,对今后的矿井堵水工作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注浆堵水;排水阵地;沉淀系统;采煤工作面

中图分类号:TD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22-0018-01

目前,国内矿井工作面突水后大多采用注骨料堵水,但这样做经常引发跑砂、跑浆的问题,一旦砂、浆流入排水阵地,则会造成排水阵地瘫痪,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如果重新开掘巷道施工沉淀池,则不仅会延长堵水工期,而且会增加堵水成本。因此,孟津煤矿在11011工作面注浆堵水前,优化了沉淀系统。

1 概述

孟津煤矿东一采区11011工作面突水点在切眼外175 m,水平标高-280 m左右,出水位置高于-322 m水平轨道运输大巷。由于工作面车场布置和揭煤的需要,工作面与大巷间形成了“V”字凹槽,导致出水初期工作面外段被淹没。为了尽快恢复工作面生产系统,借鉴了相邻矿井的经验,采用封闭底板抽采巷并预埋排水管的方法,利用水平高差,将涌水通过排水管引流至排水阵地。后期经集团公司指示,为了有效治理水害、积累治水经验,设计采用注骨料封堵工作面出水。在堵水前,必须具备沉淀系统,防止跑浆流入排水阵地。

2 设计

根据孟津煤矿巷道的布置情况,设计采用已掘的-322 m水平东翼轨道大巷构建沉淀阵地,通过安装排水管路将出水引入沉淀阵地,沉淀后再利用巷道高差和潜水泵将水引入排水阵地。

2.1 沉淀阵地设计

为了提高沉淀效果,保证清淤期间不影响堵水工作,设计沉淀阵地为主、副两个沉淀阵地。

2.1.1 主沉淀阵地

在-322 m水平东翼轨道大巷东五车场口东5 m、15 m的位置各砌筑了1道挡水墙(水沟密闭)作为排水池(根据水量在排水池里安装1台潜水泵),挡水墙以内为主沉淀阵地。挡水墙为直角梯形,上厚1 m、下厚1.5 m,墙体材料为混凝土砌块或红砖,利用水泥砂浆砌筑,挡水墙南部设置了流水口(600 mm×600 mm)。为了提高沉淀效果,在沉淀池中每隔50 m布置了1道沙袋墙(高×宽×厚=1.2 m×4.8 m×1.5 m),墙体材料为沙袋堆砌。另外,在东六车场口东5 m、东六车场回风联络巷起坡点各打设了1道密闭墙。

2.1.2 副沉淀阵地

在东五车场口内5 m、15 m和东区2#回风联络巷上口各砌筑了1道挡水墙(水沟密闭)作为排水池(根据水量在排水池里安装1台潜水泵),挡水墙以内为副沉淀阵地。挡水墙为直角梯形,上厚1 m、下厚1.5 m,墙体材料为混凝土砌块或红砖,利用水泥砂浆砌筑,挡水墙南部设置了流水口(600 mm×600 mm)。为了提高沉淀效果,在沉淀池中每隔50 m布置了1道沙袋墙(高×宽×厚=1.2 m×4.8 m×1.5 m),墙体材料为沙袋堆砌。另外,在东五车场回风联络巷起坡点打设了1道密闭墙。

2.2 排水管路设计

排水管路的设计包括以下两方面:①11011工作面原自压水管布置不变,在东一车场、东二车场口安装三通和阀门,重新铺设了三趟Φ400 mmPVC引水管至东六车场口(主沉淀阵地),并在东五车场口的三趟引水管上各加设了1部三通和阀门,再次铺设三趟PVC引水管至东五车场(副沉淀阵地),引水管吊挂于巷帮。②在主沉淀阵地排水池铺设了一趟Φ400 mmPVC排水管与潜水泵连接,并经东轨大巷敷设至井底水仓东口。另外,在东五车场口Φ400 mmPVC排水管加设了1部三通和阀门,并与副沉淀阵地排水池里的潜水泵连接。

3 沉淀清淤和排水方案

注浆期间利用水平高差将污水引流至东轨大巷主沉淀池内,水量正常时,利用大巷水沟将沉淀后的清水排至井底水仓;水量较大时,打开水泵将沉淀后的清水抽出,经排水管流入井底水仓。当主沉淀池的积淤积满时,打开东五车场口三趟自压排水管阀门,将水流引入副沉淀池,排水方案同主沉淀阵地的排水方案,同时,主沉淀阵地开始清淤。副沉淀排水清淤方案同上。

4 结束语

通过采用已掘巷道作为沉淀阵地,不仅优化了沉淀系统,提高了沉淀清淤效率,而且有效避开了重新施工巷道沉淀池将延长堵水工期的问题,节约了堵水成本,其他矿井的注浆堵水沉淀系统可借鉴该方法。

〔编辑:张思楠〕

摘 要:针对孟津煤矿11011工作面注浆堵水期间可能出现跑砂、跑浆的现象,在已掘巷道中构建了沉淀阵地,起到了有效的沉淀作用,对今后的矿井堵水工作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注浆堵水;排水阵地;沉淀系统;采煤工作面

中图分类号:TD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22-0018-01

目前,国内矿井工作面突水后大多采用注骨料堵水,但这样做经常引发跑砂、跑浆的问题,一旦砂、浆流入排水阵地,则会造成排水阵地瘫痪,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如果重新开掘巷道施工沉淀池,则不仅会延长堵水工期,而且会增加堵水成本。因此,孟津煤矿在11011工作面注浆堵水前,优化了沉淀系统。

1 概述

孟津煤矿东一采区11011工作面突水点在切眼外175 m,水平标高-280 m左右,出水位置高于-322 m水平轨道运输大巷。由于工作面车场布置和揭煤的需要,工作面与大巷间形成了“V”字凹槽,导致出水初期工作面外段被淹没。为了尽快恢复工作面生产系统,借鉴了相邻矿井的经验,采用封闭底板抽采巷并预埋排水管的方法,利用水平高差,将涌水通过排水管引流至排水阵地。后期经集团公司指示,为了有效治理水害、积累治水经验,设计采用注骨料封堵工作面出水。在堵水前,必须具备沉淀系统,防止跑浆流入排水阵地。

2 设计

根据孟津煤矿巷道的布置情况,设计采用已掘的-322 m水平东翼轨道大巷构建沉淀阵地,通过安装排水管路将出水引入沉淀阵地,沉淀后再利用巷道高差和潜水泵将水引入排水阵地。

2.1 沉淀阵地设计

为了提高沉淀效果,保证清淤期间不影响堵水工作,设计沉淀阵地为主、副两个沉淀阵地。

2.1.1 主沉淀阵地

在-322 m水平东翼轨道大巷东五车场口东5 m、15 m的位置各砌筑了1道挡水墙(水沟密闭)作为排水池(根据水量在排水池里安装1台潜水泵),挡水墙以内为主沉淀阵地。挡水墙为直角梯形,上厚1 m、下厚1.5 m,墙体材料为混凝土砌块或红砖,利用水泥砂浆砌筑,挡水墙南部设置了流水口(600 mm×600 mm)。为了提高沉淀效果,在沉淀池中每隔50 m布置了1道沙袋墙(高×宽×厚=1.2 m×4.8 m×1.5 m),墙体材料为沙袋堆砌。另外,在东六车场口东5 m、东六车场回风联络巷起坡点各打设了1道密闭墙。

2.1.2 副沉淀阵地

在东五车场口内5 m、15 m和东区2#回风联络巷上口各砌筑了1道挡水墙(水沟密闭)作为排水池(根据水量在排水池里安装1台潜水泵),挡水墙以内为副沉淀阵地。挡水墙为直角梯形,上厚1 m、下厚1.5 m,墙体材料为混凝土砌块或红砖,利用水泥砂浆砌筑,挡水墙南部设置了流水口(600 mm×600 mm)。为了提高沉淀效果,在沉淀池中每隔50 m布置了1道沙袋墙(高×宽×厚=1.2 m×4.8 m×1.5 m),墙体材料为沙袋堆砌。另外,在东五车场回风联络巷起坡点打设了1道密闭墙。

2.2 排水管路设计

排水管路的设计包括以下两方面:①11011工作面原自压水管布置不变,在东一车场、东二车场口安装三通和阀门,重新铺设了三趟Φ400 mmPVC引水管至东六车场口(主沉淀阵地),并在东五车场口的三趟引水管上各加设了1部三通和阀门,再次铺设三趟PVC引水管至东五车场(副沉淀阵地),引水管吊挂于巷帮。②在主沉淀阵地排水池铺设了一趟Φ400 mmPVC排水管与潜水泵连接,并经东轨大巷敷设至井底水仓东口。另外,在东五车场口Φ400 mmPVC排水管加设了1部三通和阀门,并与副沉淀阵地排水池里的潜水泵连接。

3 沉淀清淤和排水方案

注浆期间利用水平高差将污水引流至东轨大巷主沉淀池内,水量正常时,利用大巷水沟将沉淀后的清水排至井底水仓;水量较大时,打开水泵将沉淀后的清水抽出,经排水管流入井底水仓。当主沉淀池的积淤积满时,打开东五车场口三趟自压排水管阀门,将水流引入副沉淀池,排水方案同主沉淀阵地的排水方案,同时,主沉淀阵地开始清淤。副沉淀排水清淤方案同上。

4 结束语

通过采用已掘巷道作为沉淀阵地,不仅优化了沉淀系统,提高了沉淀清淤效率,而且有效避开了重新施工巷道沉淀池将延长堵水工期的问题,节约了堵水成本,其他矿井的注浆堵水沉淀系统可借鉴该方法。

〔编辑:张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