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公众参与低碳城市建设机制
2014-12-13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香港信和集团执行董事
治理雾霾,不仅仅需要政府有所作为,更需要公众、企业和全社会“联防联控”。为保证有效落实《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建议构建公众参与低碳城市建设机制。
首先,应建立动力机制——政府制定政策措施,建立低碳消费制度体系,形成政府引导、公众参与、多方联动的良性局面。
第一,可通过财政激励、税收、政府监管和市场机制等多种政策实现最低成本的低碳城市发展。建议政府出台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公民和社会组织实行低碳消费,通过减免税费、提供财政补贴等措施引导公众实现低碳生活。
第二,要加强消费引导,建立理性节约的长效机制。对水电等能源消费品的使用采取价格累进制,加强价格调控的引导功能。可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法规,来鼓励消费节能产品,使用节能新技术以及循环产品,使低碳行为成为公众的自觉行动。
第三,探索公众低碳消费模式。在餐馆、酒店、商铺、娱乐场所及相关行业制定实施绿色消费标准。可在城市新区建设中规划自行车道,可由地方财政资金购买公共自行车,设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倡导绿色出行。
其次,建立合力机制——加强低碳城市宣传教育,大力鼓励环保志愿者队伍服务,使低碳生活成为公众自觉行动。
第一,重视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建议利用相关纪念日,广泛开展公众喜闻乐见的低碳生活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公众低碳消费。第二,开展系统性环境教育活动。立足从儿童教育抓起,制定适合幼儿心理的教材,培养孩子的低碳意识。还应注重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抓起,利用家长和社区力量进行各类宣传教育活动,促使全社会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第三,扩大志愿者队伍,扶持环保NGO发展。香港环保志愿者服务的范畴非常广泛,包括清理郊野及海滩、植树、协助减废回收工作,宣传推广自然生态保育、文物建筑保护、清洁再生能源,协助环保团体筹款,推动有机耕种,担任生态导览员甚至参与濒危动植物的野外考察及研究工作等。并且有不少环保团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供给环保志愿者大量的服务机会。建议借鉴香港经验,鼓励市民大众更多关注保护环境及生态,更多参与环保志愿者自发性的环保服务工作,让志愿者为保护环境出一分力。
再次,建立互动机制——以“环境友好型”学校(社区)创建为平台,树立典型示范,全面提升。第一,建立鼓励激励环境教育的机制,发挥学校及老师为人师表的作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制定鼓励政策,对环保教育的先进学校及先进工作者给予奖励。第二,成立环境学习中心试点,树立“全市性的环境学习中心”,在动物园、科技馆等场馆设立环境学习中心示范点,再逐步推广。
最后,建立政府引导示范机制——建设低碳节约型政府,发挥政府表率引领作用,指导公众参与建设低碳城市。第一,政府部门率先建立厉行节约长效机制。实行政府绿色采购,建立健全节能制度及措施,定期公布能耗情况。多倡导“绿色办公”理念,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开展无纸化办公。第二,建议编制《北京市全民低碳行动方案》以及《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企业行动指南》等,指导公众参与低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