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葱油饼大姐”的小说梦

2014-12-12时光

现代妇女 2014年12期
关键词:葱油饼丈夫小说

时光

为换种活法外出闯世界,

受尽万般苦靠读书解闷

1996年春节后的一天早上,浙江黄岩区一家工厂门口,多了一个卖葱油饼的摊位,摊主是一位妇女。她麻利地往揉好的面团里装馅儿,用小面杖擀好后放入热腾腾的锅里,再用铲子不停地翻着。不一会儿,一张葱油饼就出锅了。8点过后,客人渐稀,妇女掏出一本《静静的顿河》读起来……

这位妇女名叫赵林,前两年嫁到了黄岩区石捣臼村。身为农妇,赵林却喜欢看书,因为这些让她着迷的作品里,寄托着她曾经的文学梦。

赵林1966年出生在安徽六安县椿树镇的一个普通农家,在姊妹中排行老四。15岁时,赵林得了过敏性紫癜,便辍了学。家里没钱治病,赵林只好在家吃激素,只有症状很厉害的时候才到医院治病。19岁那年,她的病奇迹般的好了。

痊愈后的赵林很想再回学校读书,可父母觉得她看病花了不少钱,年龄也大了,建议她帮家里干活,赵林就绝了复学的心。

辍学前,赵林还是班里的语文课代表,梦想着将来能成为一名作家。种田的日子枯燥而又艰辛,她就用看书、写字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

有一次,姐姐送给赵林一条新裤子,她很喜欢,村里一位小姐妹也觉得挺好看,赵林便以8块钱的价格把裤子卖给了她,然后到县城买来两本诗歌集。村里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但赵林不后悔,她觉得那两本书带来的快乐是穿新裤子不能比的。

22岁那年,赵林和邻村的一个男青年结了婚。但丈夫整天打骂她,公婆也因为她头胎生了一个女儿,让她尝够了冷脸。婚姻的不幸、单调的生活,对赵林来说是一种折磨,她梦里都想走出那个让她感到窒息的村庄。

20世纪90年代初,村里的青年男女开始外出淘金,赵林也在一夜之间决定了自己的去向:到上海闯世界!但她的想法遭到了丈夫和公婆的一致阻拦。她便悄悄把女儿送到父母家寄养,然后独自揣着一兜干粮,踏上了去上海的汽车。

一路颠簸来到上海,赵林没有心情欣赏这个国际大都市的繁华,放下行李便开始找工作。但是一无所长的她要找到工作谈何容易!很快,干粮吃完了,身上的钱花完了,工作的事情仍没有着落。她捡烂苹果,夜宿街头,被疯子追,每天走几十公里去找工作,又饿着肚子失望而归……残酷的现实并没有让赵林退缩。最终,她在上海郊区一个农场找了一份做饭的活儿,这才安顿了下来。

接下来的一年内,赵林尝遍了生活的艰辛,也见识了外面的精彩,她的心再也无法回到自己那桩没有生气的婚姻里。1992年春节,赵林回到家乡坚决地离了婚,然后带着女儿来到浙江闯荡。

随后的两年内,赵林扫过马路、扛过大包、贩过老鼠药、看过厕所、当过月嫂……为了多挣100块钱,她还穿着男人的衣服帮人抬过棺材。

1994年,赵林到浙江黄岩石捣臼村打工,并与一个叫周梅兴的当地男人结了婚。周梅兴爱喝酒,喝醉了就耍酒疯,赵林没少受他的气。第2年,赵林生了儿子后,就干起了卖葱油饼的活儿。每天天不亮,她就蹬着三轮车上街支摊子,家里的日子在她的精心操持下,渐渐有了起色。

空闲时,赵林还捎带着收破烂。有一回,她收了一大堆报纸,纸堆里夹杂着很多文学名著,赵林小心地把它们擦干净。忙完一天的活计后,躺在床上阅读文学书籍,对她来说是一种享受。从那时开始,她把看书当成了排遣疲劳和精神郁闷的最好方式。即便是卖葱油饼的间隙,也不忘读上几页。

网上遇伯乐重燃文学梦,

白天卖油饼晚上写小说

因为爱看书,赵林没少受人奚落。2011年,周梅兴因酗酒过度住了院,一邊照顾丈夫,一边还要兼顾生意,赵林急火攻心,大病了一场。

病愈后,赵林想开了许多。她认为人生苦短,为了实现梦想,物质上该付出的不能吝啬。听儿子说网上也能看书,写文章,她便拿出不多的积蓄,买了一台电脑,并装上了宽带。

从此,赵林上网看小说,了解天下大事,还学会了打字,一下子觉得眼界开阔了许多。看到人们习惯用QQ联系,她让儿子也申请了一个。

有了属于自己的QQ,赵林选中了一个叫“润物无声”的网友,并满怀好奇地向对方打招呼。让赵林没想到的是,在她轻触键盘的一瞬间,一位注定成为她命中的贵人,引领她走进了文学的世界,她的人生从此被改写。

“润物无声”的本名叫蔡昌森,是浙江黄岩区一名退休干部,也是一位有着悲悯情怀的作家。赵林喜出望外。自此,她经常就写作上的问题向对方请教,两人联系频繁,很快成了忘年交。

在蔡老师的鼓励下,赵林拿起了笔,把自己的经历写成文字,发到了QQ空间里。蔡昌森鼓励赵林多读多写,并给她推荐了一些经典文学作品。

赵林把蔡老师看成上天派来的伯乐,将蔡老师推荐的书读了一遍又一遍,还做了阅读笔记。对于赵林写的每一篇文章,蔡昌森都提出中肯的建议。在蔡老师的引领下,赵林还结识了许多前辈,随着文学圈子越来越大,赵林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支点。

2012年,蔡昌森给赵林带来了《散文选刊》的征稿信息。赵林当时正照顾生病的丈夫,每天奔走在医院和家之间,她便以这段经历为主线,穿插着自己的心情和对人生的感悟,写了一篇5000字的散文《生死考验》,投给了《散文选刊》。没想到的是,她有感而发的文字竟获得了2012年《散文选刊》全国散文精锐奖。消息传来,赵林激动得哭了一场。

首次获奖,让赵林在文学创作上信心倍增,原本对老婆嘲讽加奚落的丈夫对她也刮目相看。周梅兴很清楚,10多年来,妻子干的活儿比男人都多,家里的3层小楼就是妻子拼了命挣出来的。于是,周梅兴开始帮着妻子料理家务,为的就是让赵林挤出更多的时间读书、写作。丈夫的转变让赵林很知足,这也是她再婚后最幸福的一段日子。

2013年春节后,赵林写了一部短篇小说,得到蔡昌森的认可,赵林对写作的信心和勇气被彻底激发出来了。

几十年的坎坷经历以及目睹了很多身边人的际遇,让赵林觉得,自己和他们就如一只只蚂蚁,沿着自以为铺满白糖的路小心翼翼地前行,尽管付出总大于收获,他们也坚韧地生存在城市的夹缝中。一些或悲或苦的故事,在赵林心里沉淀着,并在岁月的流淌中逐渐发酵,迫使她有了一种想要讲述的冲动。

2013年3月,赵林遏止不住创作的冲动,以自己的经历为蓝本,开始创作被她命名为《蚁群》的小说。她白天卖葱油饼,夜晚便鏖战在电脑前,像一只勤劳的蚂蚁,一点点地耕种着自己的文学田地。

正当赵林的创作渐入佳境的时候,一场猝不及防的灾祸悄悄逼近她的家庭……

在绝症丈夫的企盼中新书杀青,

“葱油饼大妈”召开新书发布会

那段时间,周梅兴咳嗽得厉害,时不时地吐血,并被查出了晚期肺癌,这个残酷的现实让赵林深感晴天霹雳。

一日夫妻百日恩,看到丈夫对她那种留恋的目光,赵林既心酸又充满了绝望,想痛哭一场,却又不敢在即将高考的儿子面前表露出来。这样的心理状态让她整夜无法安睡,于是她披衣下床,在创作中忘掉一切。

自知去日无多的丈夫关注着妻子的创作,隔几天,他就会问妻子:“写到哪儿了?文章里有没有写我?”赵林如实回答:“写了!”“写我什么?写我爱喝酒吗?你要把我写得坏坏的,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反面教材,让孩子们引以为戒。”

望着丈夫认真的表情,赵林动情地说:“除了爱喝酒,你并不坏,嫁给你我不后悔!”

2013年10月,丈夫已经靠杜冷丁维持生命了,但他总是催她:“快去写你的书,书写好了我就可以安心地走了!”赵林于是噙着泪坐到了电脑前。

11月,赵林18万字的小说《蚁群》顺利杀青。丈夫吃力地抓住她的手,说:“那我就放心了!”第2天,丈夫就离开了人世……

好文章一传十,十传百,北京團结出版社提出要帮赵林出版,并将她的作品汇编在“长江文丛”中。

2014年3月24日,浙江黄岩购书中心为赵林举行了《蚁群》一书的首发仪式,来自团结出版社和当地政府、作协、妇联、文联的代表以及大学生等近百人,参加了新书发布会。赵林自我解嘲地说:“我的工友兄弟姐妹们,就如同蚂蚁一样,到处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而我就像书中的赵二,只是浩浩荡荡蚁群中的一个……”

《蚁群》出版后,打工一族纷纷抢购,大家都把自己与书中的人物对号入座。赵林的大饼摊生意更好了,一些文学爱好者也找到赵林的摊位,帮助她卖饼,和她交流创作心得。

在儿子的帮助下,赵林学会了在网络上发表小说的章节,点击率很快达到3万人次。目前,赵林15万字的小说已经完稿,而她的第3部小说很快也要投入创作。2014年6月初,香港一家影业公司找到赵林,要为她拍一部旨在冲击国际奖项的纪录影片,赵林爽快地答应了。

赵林,一个身处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一个卖葱油饼的大姐,能够坚持梦想,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最后开出绚丽的花朵来,还有什么比梦想照亮现实更让人感动!

(责编  冰蓝)

猜你喜欢

葱油饼丈夫小说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人间烟火葱油饼
倾斜(小说)
傍晚
安慰
我的葱油饼同桌
上海老味道葱油饼
文学小说
儿时的葱油饼喷喷香
不在小说中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