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Beam:防霾还靠可穿戴
2014-12-12
我们身边的空气到底有多糟?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昂贵的监测设备。
在空气净化问题上,颗粒物和甲醛污染使得中国具备天然的“创业条件”——而很多美国和日本的空气净化器设计初衷是防止花粉过敏和二手烟。不过,这并不影响世界人民对PM2.5问题的关注甚至走得更远。
首先一个问题是,我们身边的空气到底有多糟?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昂贵的监测设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城市户外空气污染主要来自运输业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发电、以及其他的人类活动,这类污染导致全球每年约130万人死亡。而在全球约3000座人口超过15万的城市中,只有1900个城市配备监测和记录空气指数的仪器。基于这个由政府运行的稀疏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官方的空气指数并不能对个人接触层面作出准确评估。不过空气污染造成的健康风险已被证实,我们如何应对这些无形而真实的日常危险,是否有更加简单和准确的方法来测量我们身边的空气质量?对此,非营利组织HabitatMap的答案是:低成本的便携监测仪。
随时检测你身边的空气
历时三年,HabitatMap与Sonoma公司和纽约大学医学院联合研发了一个手持式的个人空气监测仪——AirBeam。如果你对官方天气数据有所怀疑,可以考虑随身携带它来检测周身的空气质量(主要是PM2.5指数)。
AirBeam智能空气检测仪只有一个手掌大小,使用时可放到上衣口袋或配戴腰间。它检测PM2.5的主要原理是光散射法,当发出的LED光束穿过空气进入监测区域,探测器便会记录下散射情况。设备会计算信息,并转变成可用数据。通过蓝牙,AirBeam还可与其他智能设备连接。
在创始人迈克尔·海姆宾得(Michael Heimbinder)看来,长期以来,微尘颗粒(主要指PM2.5)是大气中对人体的健康风险最大,并且唯一能够被准确检测的空气污染物。而市场上的现有民用检测仪止步于数据监测,缺乏相应的分析数据软件。
虽然外形迷你而讨巧,但AirBeam不是一般的“智能穿戴”,它在传输即时数据到你手机上的同时间,也将数据即时贡献到一个正在发展的开源数据库AirCasting。
HabitatMap是纽约布鲁克林地区一个致力于环境安全公共教育的非营利组织。为了唤起公众对空气污染的意识,团队决定搭建一个移动数据开放平台。整个AirCasting平台的目标是建立由一系列移动设备共享数据而形成的网络,除了空气检测仪,团队还开发了适配的App程序,以及最为关键的众包成果——“全国实时空气数据地图”。
地图数据由每一位持有空气质量检测的移动终端提供,持有者只要打开设备检测到空气质量后,AirCasting应用程序就会将其传至在线平台上。在网站上,所有的数据会被组合成生动的空气质量地图。持有者可通过APP查看到身边空气中污染物的具体数值。同时,为了让人们对空气质量有更加直观的展示,AirBeam团队还推出一个能与移动应用同步LED冷光棒——LiteBeam,该设备会随着PM2.5值由好到坏而显示出绿、黄、橙、红四种颜色。
除此以外,HabitatMap也把环境监测理念带入了学校教育。受益于骑士原型基金(Knight Prototype Fund)的赞助,今年春天,HabitatMap启动了一项AirCasting的青少年项目,向当地中学生传授AirCasting检测工具原理、制作方法等等。实际上,在今年上Kickstarter开始众筹之前,一部分原型测试是由纽约布鲁克林地区的中学生完成的。
抗击“隐形危险”
在纽约,很多社区处于城区之间的交界处,无法被官方天气数据覆盖到。海姆宾得创立HabitatMap的初衷,正是为了完善这些边缘地带的公共数据库。这样人们就可以在手机应用上看到这些数据,进而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很多人都在谈论环境污染,”HabitatMap的创始人海姆宾得说,“但环境污染并不是笼统的,每一个影响都有迹可循”。
当前阶段,HabitatMap的目标是为人们提供足够的信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不过从长期来看,这些将量化的空气质量数据还将有助于政府机构制定相应的政策。
现在,成千上万的普通民众已经积极投身到这个环保项目中。社区组织、学校、研究机构都开始使用这个开放数据库。去年,HabitatMap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份DIY指南,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民间高手、环保积极分子开始制作自己的检测仪并同时借用AirCasting的开源数据。为了鼓励更多人的亲身参与,团队特别为AirBeam设计了一个扩展口,方便自主添加传感器。
上个月,历经六次原型迭代的AirBeam正式在Kickstarter上开始30天众筹。单个售价为199美元,最终超过5万美元的众筹资金将被用于批量化生产。
AirBeam的大部分测试和改进工作是通过与学校及社区组织合作完成的。今年6月,来自伽利略科技学院的60名高年级学生参与到HabitatMap在旧金山地区的行动中,一起联合完成了连续多天的空气质量准确度测试。
“结果显示,我们的数据收集结果与政府官方监测数据平台AirNow上的成像变化走向一致。”海姆宾得欣喜地发现。
“我们的经验表明,很多参与者在搞清楚空气监测原理后,更愿意向他人分享和解释这些发现,并能更批判地评估空气质量数据,”海姆宾得解释说,“这也推进了社区和政策制定方之间的信任。”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监管机构出台行之有效的政策来进行整治,而AirBeam所采集到的历史数据则能够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参考。”他补充道。
除了空气质量数据之外,未来AirBeam还希望能够对人流量和噪声等数据进行监测。另外,由于AirCasting的空气质量数据对第三方应用开放,或许未来我们有可能会在许多健身应用中看到AirBeam数据的身影。如果是那样,那些时尚的可穿戴设备无疑会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这项公民活动中来。
编译/来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