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语文教育与文化的契合
2014-12-12章黎
章黎
摘要:近年来,儿童经典诵读工程成为全国新兴的一种文化教育工程,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奥林匹克”,意图在儿童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诵读经典文化著作。然而,教者对于“语文”的理解却各不相同,从而导致语文教学的侧重点与教法的背离。本文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经典诵读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文化契合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57-1
苏教版小学中年级语文课本每册皆有四篇古诗,单元练习中也常有小诗穿插,皆是文字鲜明、浅显易读的诗文。但是受课堂时间、教学考核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诗歌时仅仅停留在析字解词的层次上,对于诗中画面的塑造、诗意的传达鲜有涉及。教师指导朗读也往往停留于音量的放开和节奏的划分,所以学生在读诗时虽摇头晃脑,然不知所云,虽声音洪亮,然毫无感情。
一、小学中年级经典诵读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强化情感体验。
学生迈入小学中年级,已经具备了具体分析的能力,这是抽象思维的前提。因此,该阶段的学生在诵读经典时,要注意引导画面感的创造。
另一方面,步入中年级,学习内容趋向复杂化,教学内容不再只是字词的积累,更增加了阅读成分,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文字理解文意。因此,在选择文本时,我们也要考虑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2.选用科学方式,培养自主学习。
广义地讲,诵读方式有朗读、背诵、阅读等;狭义地说,可以分为朗诵和默读两种。有研究者称,诵读具有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课文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面感知的作用。小学中年级进行诵读,旨在培养学生吟诗诵文的良好习惯,而非强行要求记忆。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在那声声吟咏中,孩子们自然能够理解诗文,并且将文字记牢。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领学生大量的吟诵,并且采用多种方式吟诵,让学生在愉快地发音实践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刚接触文本时,学生采用默读的方式比较能够感悟诗文的涵义。小学中年级的孩子需要并且应该掌握默读的方法,因为默读省去了发音的动作,速度快且不互相影响,便于更集中地思考。学生在对诗文有了大致掌握之后,便可放声朗读。中年级的孩子因为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字词,所以朗读时一定要注意正确性。清清楚楚的高声朗读能够使诗文语气连贯而见情意。在朗读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就诗文展开想象。待文字能够略记一二,学生对于文本便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节奏自然可以明确划分。此时再教以平仄长短,指导学生在吟咏中读出抑扬顿挫,则诗意全出,学生对于诗文的感悟尽可以在诵读中得到彰显。
3.合理利用时间,蒙养良好习惯。
儿童的注意力有限,保持时间短,因此教师在诵读安排上以时间短、次数多为佳。同时,不同时间段的诵读也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早晨是一天中人的记忆力最好的时间段,古语有云:“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利用好晨读三十分钟,对于学生的语言训练大有裨益。晨读时间较为宽裕,教师可逐层指导。譬如同一文本,初读后教师可作出评价;再次引读,予以激励;待三遍后学生吟诵便可提升一个台阶。长此以往,晨读便可突显其有效性。
课堂上,待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也可利用剩余时间指导学生吟诵。对诗文的理解和诗意的领悟,可让学生通过吟诵来反馈。课堂吟诵时间虽短,但可推进学生内化文本的过程,具有时效性。
此外,复习型的吟诵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说晨读重在提高孩子的吟诵水平,随堂诵读重在加深文本理解,那么课后吟诵则旨在培养孩子的诵读习惯。课后阅读宜安排在完成家庭作业后的复习巩固时间,利用五到十分钟即可。
将这些零碎的时间充分利用,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学生能够愉快地接受经典,完成每一天的诵读任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点点滴滴便可建构起长久的习惯。
二、小学中年级经典诵读的延伸
1.课堂——经典吟诵的殿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语文课堂不仅要关注实用功能和实践性特点,还要着眼于对学生思想感情熏陶的文化功能和人文特点。
现行苏教版语文教材为吟诵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主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穿插相应的经典,让诗文渗透进课堂中,从而方便学生理解、感悟。也就是说,除去书本上的诗文,教师还要对经典诗文广泛涉及,从而能够根据主题提取。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中也能养成联想的好习惯,为小学高年级要求拓展阅读面打下基础。
2.校园——文化吟诵的大观园。
古时孟母择邻的故事就告诉后人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人的重要性,周围的环境因素会作用于人的感官,影响人的心智活动。因此,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则校园文化的打造不可轻视。
譬如教室里可以张贴一些经典古语、诗人画像等,并且时常更新;学校走廊、墙壁等面积较大的地方可以张贴一些篇幅稍长的诗文,诸如《弟子规》、《笠翁对韵》、《中华成语千字文》等。“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育人”,这不是简单的修饰,而是儒雅氛围的创建。
另外,诵读中华古诗文是营造书香校园的重要内容,许多学校业已开展诸项相关活动,如“千人诵读”、“诵读之星”评比、诗文朗诵比赛、对联书写、古诗文知识竞赛等。对于中年级学生而言,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可引起他们对经典的关注,也能培养孩子们的诵读兴趣,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养成吟诗诵文的良好习惯。
总之,经典诵读是语文教学的本质要求,是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语文素养相融合的表现方式。经典吟诵的完美展现必然依靠科学有效的策略。选材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方式是否灵活多样,时间的管理是否科学等,都关系着经典诵读的深度和广度。随着教育日新月异的发展,当代语境下的经典诵读已不能仅仅局限于小范围内,而应当作为学校的文化标志,以寻求更为深远的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