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高中美术欣赏课的魅力
2014-12-12李正华
李正华
摘要:南京傅幼康老师在谈到美术欣赏教学的基本要素时,曾提到美术欣赏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以美术家的介绍代替美术作品欣赏;以“文学性解释”代替美术作品欣赏;以作品的社会影响代替美术作品欣赏。由于种种原因,美术教师并不都能正确地掌握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在目前的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着误区,从而导致美术欣赏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笔者就这些误区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关键词:寻找;欣赏;实践;体验;魅力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44-1
一、结合傅幼康老师谈到关于美术欣赏课的实际状况,个人觉得当下美术欣赏课中的常见误区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专业课”型的失误
在美术作品分析中,关于绘画作品中的构图、造型、色彩、笔触、肌理这些绘画专业语言。有些教师一讲到构图就必谈“三角形、S形”,一讲到色彩就必然分析“环境色、光源色”,这种“专业课”也许只有美术专业的学生才会听得懂。而面对着一群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即使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学生也只会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兴趣全无。
(二)“故事会”式的失误
与此相反,有的教师低估了高中生以自己的眼光分析、鉴赏甚至批评美术作品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艺术家的生平津津乐道,甚至以一些秘闻轶事来招徕笑声,哗众取宠。分析作品却三言两语,一笔带过。这种主次不分,不求质量,只求热闹的“故事会”式教学只是让学生走近了作品,而并没有进行剖析,学生当然无法发表对作品的见解,也无从获得鉴赏作品的能力。
(三)“标准答案”型的失误
有些教师在作品分析中往往坚持课本或自己认同的一种观点,通过不断的暗示、诱导,使学生抛弃自己的观点,而步入教师铺设的标准轨道,这无疑是给作品贴上了标签,也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挥。
(四)“模糊区域”型的失误
与此同时,美术鉴赏课也有一片“模糊区域”,教师在分析诸如抽象作品、意象作品、印象派、后印象派等流派作品时往往束手无策。用什么方法来构建通向这些作品的桥梁呢?是美术史为这些风格流派所下的概念定义,还是课本上简单笼统的描述?是艺术家生平中的怪异举止,还是拍卖行中创下的惊人天价?这些都需要教师深入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同时借鉴陶行知先生关于“六大解放”创造教育思想。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也是常常思考着这些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思考,从而努力寻找高中美术课堂的自身魅力。
(一)精心备课,教好“美术鉴赏”
教师不仅要备好课,写好教案,还要备好课前的材料,如恰当的实物、图片、音像资料、新闻、典故等等。这些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增加鉴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同时,课堂指挥技巧、语言技巧和设计技巧都很重要。教师对教材作品还要事先分析:哪些做重点分析鉴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干脆让学生阅读鉴赏或课后自查资料鉴赏,以此设计教学,美术鉴赏课教学就不会千篇一律。教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鉴赏作品事先选好题材内容。鉴赏教学应当是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地方,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二)教师的授课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1.上课时,教师出示鉴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抛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画面。
2.另外,让学生在鉴赏时与实践相结合,从中领悟作品内涵。
3.再次,情景创设,从中品味艺术魅力。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蕴,或某种意味等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在审美直觉刺激了鉴赏者的感觉后,将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连锁反应。
4.最后教师应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当然教师若能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法、语言描述法、情景设置法等办法,往往事半功倍。
(三)动眼观察,动口描述,动脑诠释,动心体验,动情甄别
1.动眼观察。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视觉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动眼观察,从美术作品上猎取更多的信息。科学研究表明,在人获取的信息中,有80%以上是依靠眼睛观察所得的。
2.动脑诠释。
动脑诠释是要求学生把观察的现象进行客观分析,将各种现象综合起来,成为整体的感性经验,大胆推测美术作品的含义,探究作品所表达的观念。
3.动心体验。
动心体验是对作品造型、构图、色彩、质材、肌理、线条等画面形式和内容进行自我体验。那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亲自参与和体验,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这些体验的感觉往往会加深学生发现、理解作品深邃而复杂的内蕴,有助进一步对作品做出判断和鉴别。
4.动情甄别。
动情甄别是要求学生判断作品的价值,根据自己的情绪体验,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甄别作品的优劣得失。视觉语言效果是否适当传达主题内容?作者的技巧是否成熟?能否发挥油画特性?等等。这一过程是要求学生经过理性分析后,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这一环节要尊重学生对作品的判断,让学生自己去鉴赏、诠释、体验和讨论。当然,教师在最后阶段做出综合讲评总结也是鉴赏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的讲评总结起着一定的导向性、权威性,既对作品做出恰当的评述,也对学生的鉴赏活动过程作一个综合的评述和肯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