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与人性
——观电影《饥饿游戏》
2014-12-12徐梦渔
徐梦渔
生存与人性
——观电影《饥饿游戏》
徐梦渔
影片《饥饿游戏》改编自青年小说,它讲述的是一个在科技无比发达的未来,一个被称为“帕纳姆”的国度里,首都凯匹特强迫其它十二个区每年进贡一对少男少女参加饥饿游戏。这是对以前区起义的惩罚,同时也是政府统治的一种手段。
电影 《饥饿游戏》 青年小说
饥饿游戏的规则是所有贡品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为了生存而战斗,直至剩下最后一人。影片中的女主人公凯尼斯为了妹妹而自愿成为贡品与男主人公皮塔一起踏上了游戏之路。
影片的开头用大量凯尼斯的主观视点,向观众展示了底层社会人们食不果腹,充满恐惧的生活状态,这与影片后来凯尼斯与皮塔来到首都之后的生活形成了一个强烈对比。这是一场简单的杀戮游戏吗?错,导演恰到好处地淡化了杀戮的概念,这场游戏更像是一场秀,更像是上层社会的一种娱乐与消遣。导演用大量的时长交待了二十四个贡品的华丽出场以及与贡品们的谈话节目,为了后来的剧情作了大量的铺垫。在谈话节目中,皮塔向凯尼斯吐露了爱意,这把这样一场充满杀戮的游戏推向了矛盾的极点。游戏开始了,二十四个贡品来到了一个封闭的空间里,为了生存,有些人变成了杀人工具,人性的丑陋到这一刻已经展露无遗。但有些人还没有失去自己的本性,但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去相互厮杀。在短短几天,展现出了人类所能表现的大部分特质:善良,犹豫,自大,自私自利,过分自信,懦弱与勇敢。整部影片用了大量的细节来向观众交待凯尼斯的本性,比如在游戏里那个小女孩被杀的那段,凯尼斯是痛苦的。她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安葬女孩,更是像照顾自己的小妹妹一样,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采摘野花为女孩安葬,在安葬女孩后向镜头做了一个沉默的反抗手势。但是为了活下去,她又不得不去杀死要杀死她的人。
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因为听到来自同一个区的两人可以一起活下去,凯尼斯向皮塔表露出了爱意,上演了一场爱情的秀,但这仅仅是为了活下去,他是为了赢得了场外观众的同情。这场秀是上流社会的一种消遣,他们把贡品们看做是宠物,他们对凯尼斯和皮塔爱情的同情,使整部影片充满了讽刺的意味。
在影片的最后,所有人都死了,只剩下凯尼斯和皮塔,经历了一夜的残杀后,希望的天色慢慢亮了起来,当两个人认为可以一起回家时,提示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原来允许两个人共同生存的规则取消,只有一个人能活下来,饥饿游戏快乐,愿机会永远在你这一边。两人默默对视,皮塔让凯尼斯杀死自己,凯尼斯摇了摇头,她掏出路上皮塔采摘的毒浆果分给了皮塔一半,两人一起计数,凯尼斯回头面向镜头,所有观众都沉默了,当两人数到三时,管理者不得不做出了妥协,允许皮塔和凯尼斯都作为胜利者存活。饥饿游戏不可能没有胜利者,这不仅仅是一场游戏,更是统治者统治的一种手段。 希望,是比恐惧更大的力量,但希望不能泛滥,这就是所有统治者的统治之道。因为游戏的管理者没有把握好游戏的度,换言之,就是不得不留下两名胜利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个游戏玩砸了,起到了为巩固统治相反的效果,管理者虽然不是贡品,虽然他不是最低层的人民,但是在这样一个国度,他还是统治者的一条狗,看似他与贡品们不同,实则他们都是一样的,都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一种手段,在他损失了统治者的利益时,等待他的同样是死亡的惩罚。
生存与人性是矛盾的,但又不是矛盾的。有些人为了生存而失去人性,有些人因为人性而获得生存。在影片的后半段,在生死危机关头,一个贡品救了凯尼斯,原因是凯尼斯救了和贡品一个区的小女孩。从这点看,人性是柔软的,没有人愿意参加杀戮,但在那样一个环境下没有一个人不去为了生存而杀戮,能在杀戮中保持人性的人,最终赢得了游戏的胜利。导演把故事的情境设置在这样一个游戏中,为我们展现了人类在生存面前,人性的本质全部都暴露出来。为了活,平时看似一个充满爱心的人,瞬间变成杀人狂魔,平时看似一个胆小懦弱的人,瞬间变得强大起来。有很多人,在生存面前失去了自我,我们不能说它是对还是错。在那样一个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状态下,如果换成是我们自己,又该如何,我不知道在那样一个残酷的环境下,会选择生存还是人性。无论选择生存还是人性都没有对错,人是自私的,是渴望生存的,但同样人又有着复杂的情感,有着与生俱来的本性,影片饥饿游戏,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许多东西,它不是想告诉我们孰对孰错,而是向我们展示了那样一场人性的考验,同样也是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在经济科技发达的未来,统治者们的统治,同样,也是现在社会的一个缩影。
(作者系吉林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
(责任编辑 冯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