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014-12-12赵璐路
◎赵璐路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赵璐路
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了物质世界的本质规律,提出了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观点,社会结构、社会发展大致规律、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发展历程等理论,是现当代极具科学性和民主性的世界观及方法论。从我国教育的目前情况来看,要想培养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加强高校的校园管理,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认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学生日常德育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
马克思 主义理论 高校教育 重要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我国政府一直很重视对于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积极开设相关形式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每一年都会发布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文件,提出大学教育中的马哲和毛概课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通过阶段时间内系统理论的课程学习提升高校学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加固对其爱国主义的教育,从而帮助他们的整体发展[1]。
1.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怀,稳固其政治立场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建国以来,在几代优秀领导人的带领之下,全国人民不断努力开拓,奋发进取,才有了今天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人民生活幸福稳定以及社会发展井然有序的大好局面。一国之明天在于科研和教育。而高校教育又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加强高校学子的当代责任感,培养他们学习关于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方法,使其有效地领悟了爱国主义的核心,将学子们涌发的爱国热情经过科学的理论转变为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从阶级立场上告诉学生应该怎样演绎自己的人生篇章、应该走怎样的人生道路以及应该具备的政治觉悟,这种认识形态的注入对于高校学子抵制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化、坚定为社会主义保驾护航的信念,建设现代化国家有明显的提升作用{2]。
2.加强培育大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邓小平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百多年来,未出现哪种理论或者思想认识能够像马哲主义这样始终保持盎然生机,推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巨大改革和改进。虽然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局势复杂多变,但整体趋势并没有背离马哲理论所揭示的大体发展趋势[3]”。思维方式决定了一个人如何采取行动,而马哲理论教育正是培育高校学子科学哲学思想方式的基础,它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有效指导大学生客观地看待并处理问题,在处理问题的选择方式上更加多元化、科学化,极大提高了高校学子处理各种事情的能力。
3.从一定高度培育高校学子的“三观”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以及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这是党的领导班子总结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践得出的正确结论。领导干部的“三观”如果放在当代高校学子身上就是学生的“就业观,世界观,价值观”,努力培养并实践三观,对于高校学子日后的工作、生活以及家庭都会有极好的促进作用。
马哲主义理论在一定的思想高度上认真阐释了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人是一切公共关系的综合所在,科学地阐释了人的本质,为高校学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提供了目标。
二、针对当前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处理办法
调查发现,一些高校所开设的马哲课程教学存在内容重复性高、远离社会生活、课堂气氛沉闷等弊端。我国改革开放经历三十多年的发展,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是各种思想问题及矛盾也随之赶来。出现了“唯利主义”“唯权主义”等错误庸俗的价值理念,大学生处在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的交替时期,价值观还不是特别稳固,如若进入社会肯定会受到一些庸俗理念的影响。反观当前的马哲思想理论教育与社会实际状况的结合不是特别好,太注重于理论层次的说教而忽视了对其实践的科学指导作用,这样发展下去肯定导致高校学子的方向迷茫,行知不一。分析这个问题是为了更好地去处理它,要使得马哲思想概论教育能够更好地指导高校学子进行有益的实践,必须对高校所开展的课程进行改革,要在老师教育过程中不断寻求变化,不断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与时俱进[4]。
结语:
高校应当不断改进高校马列课程的开设方式,教师的传授方式,要更加重视马列主义理论课程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使得马哲主义概论更好地发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导航作用。
[1] 谷永新,赵艳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问题探析[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1(09):40-41.
[2] 任会芬.中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述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2(02):20-22.
[3] 戚中华,陈明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载体选择与运用[J].科技广场,2013,3(01):30-31.
[4] 杨发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经验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4(01):40-41.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 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