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2014-12-12冰孙
◎王 冰孙 霓
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王 冰1孙 霓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从简单的人事管理向多角度,多元化发展。而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已广泛渗透到中国企业管理者的实际管理活动中。因此本文探讨了将儒家思想去糟取精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从而建立以人为本的“儒商”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儒家学说 孔子 人力资源管理 儒商
一、儒家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儒家思想在管理上的应用,主要以“仁、义、礼、智、信”为组织原则。即企业首先是为人服务的,组织以实现“爱人”为目的,再用“礼”来规范个人行为,用“义”来达到组织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和谐。
1.仁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仁爱”思想是孔子思想宝库中的明珠,管理者所有的管理行为的出发点应该是人,其终结点也回归到人。在管理企业过程中应该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物为中心,这就是孔子以“仁”作为最高标准的管理思想。荀子也说:“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养人之欲,给人之求”,只有顺应人之常情,因势利导,才能调动人工作的积极性,也是管理者对员工的尊重。
2.义
“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礼记·中庸》)。儒家认为甄别君子与小人的标准是追求私利是否合乎“义”。即是说在企业中,管理者应该以“义”为标准约束自己,约束被管理者,规范整个企业的文化与商业行为,正当地获取利益。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是说一个有效率的企业一定是一个公平的组织,也一定有一个公平的领导者。假若不以“义”为准绳,企业会从内部开始溃乱。
3.礼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礼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从社会思想的实践来看,实际上就是在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行为规范,即制度。在儒家看来,组织的制度是不能被破坏的。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惊,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上下级的和谐,直接影响组织系统的和谐。孔子讲的礼制之下的忠恕之道,“忠”是指下级对于上级的命令要贯彻执行,“恕”是指上级对下级要体谅,不能凭借手中的权力压迫下级。
4.智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知”即“智”,意指“知人”,其实质是“知礼”。智者,知人,管理者不应因为员工的谄媚就提拔重用他,也不应因为一个人的人品不好,就否定他,而是要综合考虑其“言行”,要经常到基层接触员工,通过考察核实,发现优秀人才。孔子认为,选拔人才应该注重考察对方德行的好坏,而不应过分强调其出身的高低。对于才干出众的人,要不拘一格地选拔任用;儒家文化一直强调量才使用、人尽其才,以发挥每个人在其岗位上的最大效能。
5.信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儒家所说的“信”的含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诚实不欺,即在组织内部,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主要讲求“信用”,管理组织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管理者应当恪守信用。信用,就是做到言行一致,不可朝令夕改。
同时,在企业同样面临相互诚信问题,“信”则企业内部和谐,员工满意度增加,“不信”则使各种管理制度和体系功能全面弱化,工作效能下降,企业难以持续发展。
二、儒家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的契合性
1.取其精华
(1)以和为贵
儒家思想十分重视人文和谐,重视处理个体与群体关系。对于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而言,和谐是企业伦理道德的理想境界,也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准则。当今企业道德追求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凝聚力”的体现。只有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员工才能以最饱满的状态工作,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
(2)仁爱之心
仁者,爱人。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用仁爱思想教导员工,使企业上下逐渐形成良好的同事关系。人力资源的管理者,要以身作则,要将心比心。在一个群体中,一个严于律己、聪慧而包容的领导者不仅能赢得下属的尊敬和信赖,也会影响员工的行为,使之朝着正面的方面行动。李嘉诚为了给公司的老员工保证一条谋生之路,就一直坚持做利薄业小的塑胶花生意,一时传为美谈。
(3)讲求诚信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儒家追求的理想人格。在企业中,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也应该建立起平等、互利的人际关系。企业以诚信作为声誉管理的手段,不仅符合了社会的一般道德要求,还能够把这方面的优势转化到自身的竞争力上。儒家所倡导的创新精神,是与时俱进,是国平从而平天下。所以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要勇于开拓和勇于实践,使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获得新的生命力。
(4)重义轻利
“见利思义,义然后取。”(《论语·宪问》)企业家要用道德标准来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财富能取再取。从孔子所提出的各种言行和理论而言,他并不否定适当地取得物质财富,但获得利益和利润的同时一定要遵守道德章法。并认为“义”重于“利”,精神价值高于物质价值。在现代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的相处过程中,对于遇到“利”“义”相冲突的时候,如何调整心态,如何做出牺牲小众利益从而成全全体的利益的选择,都具有启发意义。
(5)顺应自然
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儒家的目的是天人和谐。因此,儒家强烈反对破坏环境。儒家道德体系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生态伦理,也是当今企业管理所强调的重点。因此,对于企业而言,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有利于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可。
2.去其糟粕
(1)官本位
“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由于文化的惯性,官本位思想使现代人过度追求官阶大小,从而使有较高水平的人才聚集官场,这就使宏观人力资源配置不均,而在微观的企业内部,就造成了晋升之路拥挤阻塞,加剧了企业中的职位竞争。
(2)重义气
传统中国社会以家族而不是个人为社会基本单位,因此中国人形成了几乎凡事以家为重的家族主义。在重义气、重情感的集体主义精神下,尽管能帮助团队合作以及相互学习,但是也影响了组织变革,大胆创新,以及释放员工个性。
(3)好面子
根据调查显示,有82%的人力资源经理认为自己企业的绩效考核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是人们为了提升本人在社会环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地扮演“公我”,这种条件下极容易受到他人影响。这种人性特质使得管理者在评估职员绩效时往往受到人际平衡和固有形象的影响,员工也因顾虑领导者和同事之间的关系而不敢表达与他人特别是领导不一致的看法。
三、儒家思想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成功应用——儒商
1.何为儒商
中国人推崇孔孟之道,讲究与人为善。
在中国文化中,“儒”这一字,可泛称有文化、有涵养的人。从文化现象上讲,是一种信义文化。“商”即商业,包含一切商务。将道德、文化与经济融为一体,是儒商的鲜明特点。
儒商是属于有知识、有道德、有谋略、会赚钱的人。因此,在商业活动的实践中,他们实现了“儒”文化对商业的五大准则:即以人为本,顾客至上;以德为本,服务至上;以诚为本,质量至上;公平为本,合理竞争;和合为本,互惠互利。他们善于从长计议。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不忘追求完善精神价值,通过服务大众,反哺社会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赚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并不是他们所追求。
2.儒商形象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些优秀的文化培养了中华民族以人为本,厚德载物的道德品质。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深受这方面熏陶的儒商们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今的世界商场上,在东亚和东南亚一带,有大批成就斐然的企业家、商家,他们活跃于金融界、实业界,却都程度不同地接受了中国文化,儒家风范的烙印甚是鲜明:
(1)以德经商,欲要做事,先要做人。
儒商在其商务活动中,“德”字为先,这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
①诚实守信,看重信誉。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流传过程中,做人做事讲求诚实守信,儒家思想认为:“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一部《论语》,光“信”字就谈及38次,其中24次集中体现了“诚信不欺”的意思。
在商务活动中,讲求信用和依法办事同等重要。在儒商看来,骗人这类事情,有可能得益于一时,但终不得长久。中国春秋时期的儒商,子贡,在取得大量财富之后从不慢待他人,为人处事体现儒商的风范。被称作年轻儒商的永芳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姚美良,在经营中,格外重视“诚信”二字。有投资者想借助“永芳”良好的信誉集资,姚美良不用出一分钱,便可坐享几亿元的提成,但他婉拒了。他认为只有诚实于实业,赚了钱心里才踏实。因此,诚实守信,看重信誉,是儒家最鲜明的文化内涵。
②以人本角度出发,处理内部关系。
“天地之性,人为贵”。随着人本身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日益受到重视和尊重。从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科学管理的最高境界,乃是对人的管理,这是一。第二,包括商务活动在内的所有社会生活,只有着眼于满足不同人群所要求的表面和内在的各方面需求,才能使人力资源管理更具效率。第三,处理好人际关系,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个饮料行业巨头的总载在谈起成功经验时,总喜欢谈到的就是:人,人,人。这是指在经营活动中,在考虑到自身效益的同时,也需要顾及合作伙伴。
那些有成就的儒商都有人本位的思想。红顶商人胡雪岩有句话,“上半夜想自己的事,后半夜想别人的事。”包玉刚将自己的成功经验总结为:“对人不能欺骗 ,做事不可胡干,大家关系好,大家有实惠,生意就可以发展。”成功的儒商在处理各种关系中所严格遵守的信条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日本松下电器商业学院把中国的儒家哲学与现代管理熔为一炉,对学员进行严格的教育。学院遵守的信条是:和亲合作,全员至诚,一致团结,服务社会。这样的企业必定能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这是对孔子的“仁爱”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上面的发扬和光大。
(2)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儒商的文化经商,不仅以仁德经商为经营理念,更体现在“知者不惑”经商的智慧上。
首先是诚实守信,货真价实。对于诚信方面,前面已经讨论过。此处需要指出的则是,诚乃儒商的最高智慧。儒商的处事智慧就在于“大智若愚”:虽然经商是为了赚取利益,但他们的目光绝不会只放在金钱方面。在这一点上,海尔的经营管理者是儒商风范的代表。在海尔刚起步的阶段,一位客户向海尔厂长张瑞敏反映他们的冰箱不合格。经调查共发现了76台不合格的冰箱,张瑞敏当即下令,在众人面前砸毁。海尔今天的成就,源于他们商务活动分析和计划都是以顾客为前提,而不是以企业为前提,这便是这些儒商采取的经营方针:信比金贵,这就是诚实守信的威力所在。
二是以智经商。表现在儒商的经营思路:高瞻远瞩和审时度势。子贡作为春秋时代儒商的代表人物,能判断出市场中的贱买贵卖——“亿则屡中”。白圭作为“天下言治生者祖”,提出“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营策略,能够把商业的时机掌握得恰到好处。全力把握住,这是儒商以智经商,取得成功的重要方面。
(3)儒商经商的目的:取之于社会,反哺于社会。
重视文化的人经商,对于其人生价值的实现更为看重。 这正是“义以生利,利以丰民”的儒家文化思想。同样儒商所重视的文化内涵就包括“既富且仁,仗义疏财”。中国五千年来所传承的优秀文化既带来了传承,也带来了束缚。今天我们认识到,没有商业的繁荣,就不会有社会的进步。文人经商,有一方面是为民族的兴盛,贡献自己的力量。基于这样的考量,他会们把赚取的资产反哺于社会。
广达电脑董事长林百里,大学时期与同学温世仁是同学。毕业后,林百里成立了“广达电脑”,温世仁创办了“英业达”,他们在商场中成为了竞争者,不过,他们彼此之间并没有立目相向,温世仁在林百里最需要资金援助的时候还鼎力相助,显示出大儒商的风范。
林百里虽然身家有千亿台币,但他仍有满腔的赤子之情。他对张大千额画作极其喜爱,不惜花重资收购,除此之外还成立基金会资助文化事业。温世仁对传统文化也有着超乎寻常的喜爱。他计划耗巨资应用网络技术等新科技,在陕西等偏远地区搞教育,关心有没有人愿到公司资助的台湾侨校教书等等。
忧民忧国反哺社会,这就是儒商。
3.儒商,加剧变革环境下的商场主角
在如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环球市场中,毫无疑问将是儒商的天下。有如此说法,一是由于儒商所具有的不与普通商人的文化内核所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消费者对于商家所不断提高的要求所导致。商场上的角逐,说到底是文化的角逐。故而德字为先,智字为王,将是胜者。
我们可以把商人分成四个等级,一等商人白手起家赚大钱,二等商人赚钱可以翻倍,三等商人不赔不赚,四等商人鸡飞蛋打。而儒商至少属于一等或二等。儒商们茫茫商海中,以仁德做资本,智慧做灯塔,勤劳作船桨。在他们看来,全世界遍布着金矿,就看谁的铁锹硬。而铁锹的硬度,就取决于德与智、文化与经济的完美结合。他们以民族利益为首,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实现了自己的最高人生价值。
所以说,儒商必然是二十一世纪商场的主角。
[1] 段佳,董娟,戴银. 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J]. 现代商业. 2014(17)
[2] 程璐. 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3] 赵喜霞,林巧. 儒家人本哲学思想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契合点[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15)
[4] 滕玉成,李文明. 先秦儒家思想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构建[J]. 孔子研究. 2005(01)
[5] 宋建民. 儒家人本哲学与人力资源管理[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1(04)
(作者单位:中海工程建设总局)
(责任编辑 张雅楠)
儒家学说始于春秋战国时期,首创于孔子, 并经过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等思想家的不断丰富和完善, 最终形成一个包罗万象的思想体系。今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7年。大部分企业的消亡都是因为缺乏对人力资源的整体规划。而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着诸多相通之处,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