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策略在高师视唱练耳听觉教学中的应用
2014-12-12李茂芳
李茂芳
(龙岩学院 艺术系,福建 龙岩 364012)
一、引言
元认知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l)于20 世纪70年代在其《认知发展》一书提出的。根据他的观点,元认知就是个人在对自身认知过程意识的基础上,对其认知过程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1]10。高师视唱练耳听觉训练的认知过程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认知活动。而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对认知过程的调控,因而在听觉中元认知策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规范。
国内外很多学科的学者都对元认知策略培训进行实验研究,尽管结果各不相同,但有一点相同,那就是元认知策略培训的有效性。然而元认知策略在音乐学科的研究还未引起重视,特别是在视唱练耳课程中更是凤毛麟角。笔者作为一名高校视唱练耳教师,一直致力于元认知在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效。文章希望在原有研究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通过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估策略三个方面来阐述元认知策略在高师视唱练耳听觉教学中的应用。
二、听觉与元认知策略的关系
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为音乐专业的学习和实践起着基石的作用。视唱练耳基础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听觉和视唱两个方面,它们对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听觉训练是培养学生内心音乐听觉的必要和重要的手段。它除了训练学生对音的高低、长短、音色,对乐曲的节拍、节奏、速度、调式、调性等具有听辨能力外,还有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音乐感觉力、音乐鉴赏力及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等作用。然而,在具体的视唱练耳学习中,很多学生喜欢视唱,对听觉训练却望而生畏,从心理上产生厌学情绪。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听觉教学时间少于视唱教学时间,另一方面是听觉策略指导尚未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视唱练耳学习成绩,就应该对学生进行听觉策略方面的指导。
元认知策略又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估策略。计划策略是指学习者对即将进行的认知活动及其行为进行有意识的计划与安排。如:听觉考试之前笔者先系统复习两周,内容包括音程、和弦、节奏、旋律和二声部等,然后制订重点复习和弦和二声部等内容。监控策略是指学习者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进程以及效果进行有意识的监控。如:在听写音程时,检查自己是否先听音程性质再听音,还是根据音程的色彩进行听辨。评估策略是指学习者对认知活动进程、认知活动效果、认知活动效率以及认知活动的收获等进行评价,从而能够及时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如在听旋律时,评价自己是否集中注意力去听,是否运用旋律听写的方法进行听辨,效果如何?元认知策略是关于认知过程的知识,因而它可以协调各种学习策略,也就是说它可以直接计划、监控各种学习策略,直接关系到各种学习策略使用的效果,因此元认知策略和视唱练耳学习有着重要关系。
三、元认知策略在高师听觉教学中的应用
元认知策略培训是指在听觉课堂上学生能够运用元认知策略,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学生在听觉过程中监控自己的听写过程,评估听写的结果。学生运用学习策略有助于提高听觉水平,尤其是使用元认知策略来计划、调节和监控自己的学习方法。
(一)计划策略
首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明确总的学习目标,如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某一学年的学习目标、某一学期的学习目标等,还要帮助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如阶段学习目标、单元学习目标乃至某节课的学习目标。不少同学有这样的切身体会:只是笼统地给自己提出要在学习期间提高视唱练耳听觉水平的要求,往往因方向不明,无从入手,学习动力不大。倒不如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如争取在二年内达到掌握大、小增、减三和弦原位及转位,自然大调,自然、和声、旋律小调,民族调式曲调听写,掌握二部曲调听写,掌握三连音和切分节奏等知识。而具体的学习目标,如和弦听觉比较差的同学,让其先从大小三和弦原位开始练起,慢慢过渡到第一转位、第二转位,再到增、减原位及转位等。这样学生就有针对性的制定他们的每周学习计划,此时教师帮助他们找一些有针对性的材料让其在课后练习,课堂上抽出些时间来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这种方法的要点是根据教学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具体目标。
其次,在计划策略的使用中,教师应在课前对学生的所学专业、原毕业学校(是职业学校、高中或是其他)、学习视唱练耳时间、学习动机等情况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笔者曾对某高校音乐专业的81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见表1。
表1 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
从表1 可以看出,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生源主要是由高中毕业生和中师、幼师毕业的学生组成,其中高中毕业生占75%,视唱练耳基础很好的是那些从小就学习音乐的学生(特别是学习器乐的学生),他们的基本功比较扎实,视唱、听辨能力较强。基础较差的是那些文化课较差,只是为了升学目的而转学音乐的学生,像专业只学三个月或半年基本上是这部分学生,他们学习音乐起步迟、功利性强,往往是高考前才进行视唱练耳的强化训练,因而基本功较差;视唱练耳基础比较好主要是中、幼师毕业的学生,他们占20%,他们在师范学校曾接受过一定训练,有一定的视唱、听辨能力。从所学专业看,学键盘、弦乐等固定乐器的同学听觉能力较强,这部分学生占30%;学声乐、舞蹈的同学大多为了升学目的才进行强化训练,因而起点较低,这部分学生占70%;还有大部分学生是喜欢视唱练耳课的,占87%;只是有部分学生不喜欢听觉课。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教学,如从小学习键盘的学生用固定调记谱;从小学习民族乐器的学生是根据首调记谱;还有基础较差的学生则是用固定调和首记谱相混的方法。基于以上情况,教师应该允许学生记谱方式、方法多样,固定音高来记谱和首调感觉记谱都可以。这种重视学生个性塑造和原有基础的方式,会使教学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最后,在计划策略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加以联系,集中注意力。如要听辨谱例1的和弦连接,老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复习和弦的构成,和弦是按照三度关系叠置起来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的结合。再构唱、听辨原位和转位三和弦,通过无调性不同和弦的不同音响色彩来判断和弦的性质,还要练习音阶,让学生明白掌握音阶对和弦训练的重要性,这对听写速度和听辨反应起到重要作用。如欲给C 大调和F 大调主音,要求按指定的级数和位置构唱和弦,快速反应在每个音阶级数上建立的和弦,并把和弦准确唱出。掌握各级和弦在不同的进行中所能产生的倾向感、色彩感、稳定与不稳定感等不同效果。而且在听记时要抓住低声部的进行,因为低声部是和声的基础声部,它的进行以及它在调内所处的音级是决定和弦在调内的级数、位置、功能的主要因素。如听辨(谱例1)时,首先告诉学生要判断调号(C大调和F大调)并写出低声部的音高,其次判断每个和弦性质、功能、位置并写出级数位置,最后再按和弦的结构、性质写出其音名。
谱例1 和弦连接
(二)监控策略
所谓监控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围绕自己确定的学习的目标,有意识地对学习计划中的进程、方法、效果和计划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跟踪监控。比如,在听觉策略运用效果、听觉目标完成情况、在听觉中是否有不良习惯、听觉注意力是否集中等,在发现听觉过程中存在问题后,及时调整和纠正。
旋律听写是训练学生音高感、节奏感、调性感、和声感及写谱、音乐记忆和音乐分析等综合能力,在听觉训练中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下面以谱例2 为例,对监控策略的运用进行说明和解释。
谱例2 旋律听写
在教师即将弹奏或演唱旋律时,就应提醒学生听写必须集中自己的全部注意力,因为敏锐的注意力是顺利地完成旋律听写的前提。
第一遍。教师在第一遍弹奏曲例时,必须最大限度上接近于艺术形象,即必须按一定的速度,强弱并富于表情的弹奏[2]299,这样学生对旋律会有一个整体的形象。而且这一遍教师应引导学生着重领会旋律的风格、轮廓、音高走向、调性和节拍上,如旋律的主音、调号、拍子,起音和结束音等。如谱例2 的调性是F 大调,3/4拍子。
第二遍。教师在弹奏第二遍曲例时,可以把旋律的速度放慢点,以便学生可以听写出细节或是特殊的节奏等,这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听觉习惯记谱,如有的学生用固定音高记谱,有的学生是根据调式感觉首调记谱;有的先用简谱记谱的同学应提醒他要移到原调F大调上。
第三遍。教师在弹奏第三遍后,要检查学生的记谱情况,如发现个别学生还是写不出来,或是写不完整,这时要了解学生是真听不出来,还是记谱速度太慢,以至于跟不上教师所弹奏的速度,还是注意力不集中、停下来思考或纠缠于某个音,或者是听得出来而写不出来。
第四遍。教师弹奏最后一遍应和第一遍的要求保持一致,即在速度、表情等方面尽可能接近乐曲的艺术表演要求,这个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验证所听的内容,发现错误后及时修正。
(三)评估策略
评估策略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回顾,它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在完成听写任务后,教师要求学生检查听写的结果及其听觉策略的正确性,同时找出影响听觉的因素。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在听觉训练后及时、全面记录在听音过程中所遇到的调式、调性、节拍、音高、节奏、旋律结构等基本要素方面的难点和问题,通过查找难点、发现问题,检查自己是否完全理解、掌握听觉训练材料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认真总结经验,及时纠正错误。如在听写大、小六度音程之后,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听写过程:是否从大、小六度的结构进行分析?是否从色彩角度感知其色彩明暗度的不同?是否从声带的张弛运动感知大、小六度的音程距离?是否从自己熟悉的音乐作品去感知大、小六度音程。又如在听写完谱例2 的旋律后,可要求学生谈谈自己如何判断节奏、旋律、节拍、调性、结构等,曲调中哪部分在听觉上留有较深印象,评估自己的听觉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指导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学生不仅要求检查自己是否听懂了听觉内容,同时还要找出错误的原因。通过这样的自我评估,学生有意识地监控自己所使用的策略,找出有效策略在今后继续使用,同时也完善自身正确的策略。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反思他们的听觉过程、评价他们的听觉的表现、测试他们的听觉能力、检验他们的培训效果。如果学生能够准确地评价自己的听觉,就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听觉水平,增强他们今后的听觉信心。
[1]杜晓新,冯震.元认知与学习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
[2]奥斯特洛夫斯基.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法论文集[M].孙静云,译.北京:音乐出版社,1957: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