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8家企业缘何未通过节能目标考核

2014-12-12杨晓宇刘雅文

化工管理 2014年7期
关键词:笔者考核国家

文/杨晓宇 刘雅文

上篇节能进度缘何落后

名单扫描:业内巨头赫然在列

根据“万家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及评分标准”要求,考核指标第一项也是关键项,是节能目标。考核内容为“十二五”节能量进度。此项分值为40分,并且是“一票”否决项指标。按5年节能量指标,逐年完成20%,累计计算。2012年当年实际完成节能量应达到节能量进度目标,且累计不得低于40%;如未达到,不得分,并且直接考核为未完成等级。

笔者对本次发改委公布的名单进行了粗略统计,显示有218家化工企业属考核为“未完成”,约占全部“未完成”企业15.8%。

在这218家企业中,国内企业200家,外资企业12家,合资企业6家。在国内企业中,中央企业下属企业共16家,占考核“未完成”等级化工企业的7.3%,中石油、中石化、中国化工集团等央企巨头都有下属子公司榜上有名。在外资企业中,像壳牌、埃克森美孚、赢创、诺维信、宝洁等一些业内巨头,也均有下属公司榜上有名。

再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省份完成情况普遍好于中西部省份。其中,宁夏未完成考核企业最多,共有29家企业上榜。山西、内蒙古、浙江和江苏分列其后,分别有28、14、13和12家企业上榜。有些能源大省则被局部地区拖了后腿,比如陕西省2012年共有11家企业未完成节能指标,其中有7家企业集中在神木县,该县坐拥丰富的煤炭资源,2012年全县产值突破千亿元,显然产值与节能呈现反比增长状态;深陷雾霾重围的河北省也有5家企业上榜,其中不乏河北宝硕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上市企业。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有8家企业属于“未完成”等级,其中既有璐彩特国际(中国)化工有限公司这样的外企,也有上海中石化三井化工有限公司等合资企业。

从行业分布来看,近年来如火如荼发展的煤化工产业,有不少企业上榜。其中既有国电集团这样的央企,其下属宁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属于“未完成”;也有内蒙古太西煤集团这样的民企,其下属乌斯太焦化榜上有名。

企业回应:未完成原因各有说法

业内人士分析称,由于2012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不少化工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产量下滑,可能影响了节能指标的完成。山东不少化工企业就属于此状况。

山东省发改委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笔者,由于2012年经济形势不好,省内一些企业不能达到满负荷生产,但是由于“十一五”期间企业基本都是满负荷生产,因此当初所制定的节能目标基本都是按照满负荷生产制定的,随着生产经营状况的改变,企业生产负荷下降,单位能耗就会相应上升,有些企业完成节能指标就存在困难。

而在采访中,笔者发现一些企业对自己是否完成节能指标尚不太清楚,笔者致电山东久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核实情况时,该公司工作人员告诉笔者,2012年企业已完成节能指标,当笔者提醒企业已经出现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未完成”名单上,该工作人员则坚持认为企业已经完成节能目标,质疑官方统计数据有误。

随后笔者致电壳牌(天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得到的回复则是企业并没有分管这方面的负责人,无法安排采访。

也有企业认为,搬迁等因素影响了节能目标的实现。轮胎行业领军企业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曾是2012年工信部发布石油和化工行业首批能效领跑者名单中的上榜企业,其在技术、管理上的节能措施得到表彰,但这次其下属子公司富阳公司却显示为未完成节能目标任务。

中策主管节能方面的赵经理告诉笔者,中策在富阳一共有两个企业,一家是炭黑厂,一家是轮胎厂。该轮胎厂主要是生产全钢子午线轮胎,处于富阳经济开发区新登新区,使用的能源大部分来自园区公用电厂,企业所消耗的标煤量本身就很小。而另一家炭黑厂,以炭黑生产为主,并有混炼胶加工及炭黑尾气发电项目,这本身就一个废气再利用项目,经济环保。但是在2012年的时候企业存在一个产能的转移,由于一边搬迁一边生产,导致产能下降,单位能耗就有所上升,所以未能完成目标任务。

同时,赵经理指出,2013年企业完成的节能指标还比较好。截至2013年底,企业已经把“十二五”设定的节能目标完成了。今年中策会把富阳这两个厂实行迁扩建工程,合二为一,配套尾气余热发电,能耗水平将会进一步降低。

当笔者问到是否担心会影响企业其他项目的审批时,赵经理说:“因为我们还未接到任何通知,我们认为应该暂时不会影响我们公司的项目审批。我认为国家发改委的这种考核方式,总体上来说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能耗水平,但是有些企业在产能转移的过程中,就有可能超标,搬迁是两地生产,这时候能耗控制不好就会超标。但中策每年都有节能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各分公司会展开工作,主要依靠技改项目不断推进完成总部下达的节能目标,这方面工作还是抓得比较严格。”

南京化工区管委会副主任王霞告诉笔者,以位于南京化工园的扬子巴斯夫公司为例,该公司二期扩建工程于2012年投产,但是当初制定节能指标之时,二期工程尚在建设中,因此制定指标的基础很可能并未包含二期工程在内,随着新项目投产,能耗肯定是上升的,这可能影响了节能指标完成情况。建议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应针对实际情况的变化,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一家中外合资的炭黑企业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由于中国内地与世界其他地区能耗统计标准有所不同,生产炭黑所用的原料油被作为能源进行统计,而产品炭黑被认定为一般产品,不作为能源输出,故在统计时发生能源消耗,因此导致该企业被列入名单。

也有企业对于名单公布时间颇有微词,浙江一家化工企业的负责人表示,由于节能目标责任以5年为计划期考核,公布的结果是“十二五”前两年(2011~2012年)的情况,而公布的时间已是2014年,可能其中有的企业已在2013年采取了有力措施,把之前两年的欠账补了回来。这时再算旧账,难免有些打击企业积极性。

不过,业内人士也提醒部分未完成节能指标的企业,如果2012年的欠账没有补回来,甚至又加上了2013年的新账,要在“十二五”最后两年把之前三年的欠账补回来,难度的确不小。

下篇利剑悬顶警示落后

尽管时隔一年,国家发改委才公布了这份迟来的2012年考核结果名单,但在2014年伊始就向社会公布这样一份名单,仍足以体现国家有关部门对于节能的重视程度。

榜单已然公布,相关政府部门将有哪些后续动作?这份名单又是否会影响相关金融投资机构的判断?针对榜单可能带来的影响,笔者独家采访了相关省市发改委有关人员,以及银行、投资领域人士。

发改委:对未完成企业将有惩罚措施

国家发改委已经对2012年未完成节能指标企业进行了公告,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地方发改委也将很快对此名单进行公告。

对于为何2014年初才公布2012年的考核结果,陕西省发改委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解释。他告诉笔者,“十二五”参与考核的万家节能企业与“十一五”有一些变化,有一些新企业进入考核范围,需要一些相应的变更手续,国家发改委要去各地区征求意见,然后再进行变更,所以导致发布公告的时间相对延迟。

笔者同时了解到,与2011年提出“不对节能考核结果进行奖惩问责”相反,对于2012年“未完成”的企业,发改委方面表示,会有相关惩罚措施。

国家发改委通知显示,对考核等级为“未完成”的企业,要予以通报批评,并通过新闻媒体曝光,强制进行能源审计,责令限期整改。处于未完成等级的企业一律不得参加年度评奖、授予荣誉称号,不给予国家免检等扶优措施,对其新建高耗能项目能评暂缓审批;在企业信用评级、信贷准入和退出管理以及贷款投放等方面,由银行业监管机构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落实相应限制措施;对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企业的考核结果,由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根据有关规定落实奖惩措施。

笔者采访了一些地方发改委相关部门,得到的答复也均是将会严格执行国家发改委所提出的措施,以此促进企业提升节能工作水平。

陕西省发改委负责万家企业节能工作的王少勋告诉笔者,自“十一五”以来,陕西省一直在执行国家发改委所提出的各项措施,对未完成节能指标的企业一律强制进行能源审计,对此已投入大量资金。目前,陕西省发改委对2012年没完成节能指标的企业已拨出专项资金,将对其进行能源审计。另外,陕西省政府其他部门也在落实国家发改委提出的“未完成等级的企业一律不得参加年度评奖、授予荣誉称号,不给予国家免检等扶优措施”等方案。对于国资企业,该省发改委会把其完成情况如实反映给省国资委,而后者也会对国资企业进行一些奖惩措施。“据我们了解,银行对于企业完成节能指标情况也非常重视,每年都有很多企业到我们发改委来查询自己企业节能指标完成情况,然后再拿着结果到银行去。”王少勋说。

据了解,由于国家把2011年和2012年度万家企业节能考核工作情况纳入对2012年度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各级地方政府对此相当重视。

“对于未完成节能指标的企业,我们在考核时发现问题就立即通知他们,要求企业提出整改措施并上报整改意见,各地发改委对整改情况进行不间断、不定时地检查。如果这些企业不及时整改,那么2013年的节能任务很可能就完不成。万家企业的节能任务不完成,我们省整体的节能目标就可能完不成,这是影响全局工作的。”王少勋说。

据介绍,目前陕西省已经部署了2013年的考核工作,考核将于今年3月份完毕,结果将上报国家发改委,进行汇总审核后公布。

山东省工信委节能处的工作人员在接受笔者采访时也表示,会贯彻执行国家发改委所提出的对企业的奖惩措施,具体办法则是参照国家发改委所发出的通知,比如强制进行能源审计,责令限期整改;对未完成企业的新建高耗能项目能评暂缓审批等。不过,该工作人员也表示,奖罚都不是最终目的,帮助落后和有困难的企业搞好节能工作,促进企业提升节能水平才是最终目的。他还表示,山东省2013年的考核也将在4月底前完成。

金融机构:将影响投资机构判断预期

对于企业来讲,无论项目建设还是资本运作,都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那么这份名单在金融行业会掀起多大的波澜,对上榜企业的影响有多大呢?

一位接近国家开发银行的知情人士认为,对于未完成节能指标企业的项目贷款申请,国开行方面会贯彻执行国家发改委的政策,可能会避开这些企业所上项目。地方中小企业也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因为国开行各级地方支行肯定是会贯彻执行总行的政策,所以对上榜企业的贷款事宜将执行与总行同样的政策。

其实,国开行的态度并不令人诧异。笔者了解到,2013年12月16日,国开行召开行党委中心集体学习扩大会,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怀邦提出要调整业务结构,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服务国家战略重点。在国内业务方面,要建立“负面清单”,从行业风险已经显现或潜在风险较大的“两高一剩”行业、产能扩张等项目和其他一般性行业退出。

过去两年,央行和银监会曾多次提出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一位金融业内人士告诉笔者,各银行现在本就对高耗能项目比较敏感和谨慎,如果企业又登上了发改委的“黑榜”,可能在银行很难过关。

一位建行信贷部门的人士告诉笔者,如果这些企业上了未完成名单,国家发改委会不会后续对其进行强制整改甚至关闭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会明显影响相关投资机构的判断预期。

同时,这位建行内部人士也指出,如果这个名单只是参考性的,可能内部审查比较严格的机构会参考,内部审查没那么严格的机构会稍微放松一点。但对于企业来讲,没通过国家发改委的能耗审查终究是不好的,影响范围有多大,还要看国家发改委的后续措施。

笔者也采访了部分地方银行,他们的态度大同小异。山西一家地方银行的人士就告诉笔者,目前银行对于高耗能项目限制较多,如果是国家发改委的名单,地方银行还是比较认可的,可能会谨慎贷款。

除了银行界,笔者发现其他金融投资机构也关注到了这份名单。

一位投行人士告诉笔者,如果是上市公司上了这份名单,初步认为不对公司IPO或再融资构成实质性影响,但IPO和再融资都需要相关部门出具合规证明文件,在出具合规证明时,企业所在地发改委或环保局会否受此影响,现在还不得而知。对于非上市公司,比如集团公司发行企业债等,是需要发改委审核的,极大可能会造成影响。而且,既然国家发改委在公告中明确指出将在企业信用评级、信贷准入和退出管理以及贷款投放等方面,由银行业监管机构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落实相应限制措施,那么可以预见,国家发改委之后应该会出台一些具体细则来限制。

另一位投行业资深人士也提醒企业,2011年国家发改委在公告万家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结果后,并没有采取任何处罚措施,所以他们在做企业项目的时候并不太关注考核结果。但这次不一样了,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了几项限制措施,所以企业的有些审核能否在各地发改委通过,还不得而知,将继续重点关注。

业内人士指出,对银行来说,虽然绿色信贷已经是潮流,但是银行业对于污染环保标准的认定并不专业,如果政府对企业的节能环保来进行认定,将使绿色信贷开展得更好。对于污染企业,银行贷款今后会严格很多。他建议各地方政府定期向银监局等金融监管部门提供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环保信用等级信息、清洁生产企业名单等环境信息,并指导和督促金融机构将企业环境信息纳入授信尽职调查、审批和贷后管理,对环境违法企业拒绝或压缩授信,对环境友好企业优先提供银行服务。这样的话,银行系统将接受环保部门的信息指导,清洁生产企业将更容易获得银行的金融支持,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将面临无钱可贷的局面。

猜你喜欢

笔者考核国家
老师,别走……
内部考核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