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教学改革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研究

2014-12-12姚丽霞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专业教学职业生涯改革

姚丽霞

【摘 要】随着中职校专业领域的拓宽、细化,各专业内容不断更新,教学形式不断推陈出新,针对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专业学习效果不好的现状,教师需要通过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改革,帮助学生认识专业,了解专业,并在此基础上认识自我,及早发现自己的潜能,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关键词】专业教学 改革 职业生涯

一、专业教学改革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则指导的研究与实验

(一)机电类专业“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的研究与实验

为调查和了解机电类专业实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后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效果,课题组在机电工程部采用多种模式实施“工学结合”育人,影响学生的生涯规划。

模式一:师生直接下企业,利用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影响学生择业观

半工半读模式把学生学习的一个学期分为两段,分别为学校学习阶段和工厂实习阶段,将学生的实训课搬到工厂,利用工厂的场地和设备,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中去,实现在工厂的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期间参与产品的加工生产,企业派师傅进行指导,规范生产要求;学校实习教师全程参与,协助管理学生并了解企业生产实际;学生通过在生产车间的亲手操作,学习真本领,体会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及企业环境氛围,并获得一定的报酬。

机电工程部分别组织机电083班(47人)和机电111班(56人)共103人试点实行该种模式,学生利用4个月的时间在校内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第5个月到张家港宝时得有限公司进行工学结合边工边学。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参与,了解岗位对操作者的要求及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通过与企业员工的接触,了解职业岗位职责,培养职业责任心,对未来职业定位有初步的认识。

模式二:引企入校建基地,利用岗位培训影响学生思考未来

通过引企入校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引企入校由学校提供场地并进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援助甚至师资,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营造职场氛围,提升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识。

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现课堂与实训的“学做合一”、实训与生产的“校企合一”以及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的“教研合一”,学生就是企业的学徒,企业的师傅就是学生的专业辅导教师,企业的车间就是学生学习的课堂,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改变传统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和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落后教学观,“教、学、做”融为一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加深对岗位定义、职业定义的了解,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实现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的对接。

(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改革的调查与研究

学校计算机专业主要包括网络组建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办公助理、动漫设计等专业。结合张家港市计算机岗位需求现状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通过对计算机行业企业的调研和人才质量调查分析,获得以下结论:近三年来,张家港全市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有978人,毕业就业率为97.9%,能较好地满足本市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目前企业急需的人才主要是(按先后顺序):软件编程、网络建设及管理管理、技术服务、硬件维护和产品开发。

调查显示:对计算机类企业来说,学生的专业知识有待加深加强,沟通协调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尚有欠缺,在创新能力上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用人单位希望学校对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开设、技能考证、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调整,具体意见和建议见表1。

表1 企业的建议和意见

学校于2011年9月开始在计算机2010级中专班开始尝试和张家港市如意通(动漫)有限公司合作,公司借学校机房作为企业岗前培训教室,派培训专员进行授课。授课对象包括在校学生和企业从社会上直接招聘的社会人员,在校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的岗前培训中,可以和社会人员一起竞聘上岗。在培训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择业的压力,并了解企业对员工的具体要求。培训考核合格进入公司设立在学校的生产车间,参与到企业生产过程中,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学教学模式。学生参与此种模式后,通过岗前培训,实现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的对接,培养团队意识,初步掌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二、研究和实验效果

(一)机电专业“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施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通过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全过程,调动学生的心理潜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经过严格的训练,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践技能水平增强,技能合格率达到100%,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同时,学生在和企业员工接触的过程中,道德素质显著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改善,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感加强。“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的实施,让学生放眼未来的生涯定位,提高了学生在将来职业生涯中的就业竞争力。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启示

从调研情况看,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尚不成熟;外语能力欠缺。建议解决方案如下:应该全面加强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奋向上的品格;重视专业基础知识,重点加强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专业英语水平;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做中学,学中做;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最后,要把职业介绍、岗位要求尽早地融入学生生涯规划过程中,让学生在了解专业和职业岗位要求后规划未来。同时,为了能让学生的生涯规划更科学,建议在原有专业方向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专业方向,让学生了解专业群,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和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本文为中国职教学会年度立项课题“专业教学改革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

【摘 要】随着中职校专业领域的拓宽、细化,各专业内容不断更新,教学形式不断推陈出新,针对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专业学习效果不好的现状,教师需要通过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改革,帮助学生认识专业,了解专业,并在此基础上认识自我,及早发现自己的潜能,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关键词】专业教学 改革 职业生涯

一、专业教学改革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则指导的研究与实验

(一)机电类专业“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的研究与实验

为调查和了解机电类专业实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后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效果,课题组在机电工程部采用多种模式实施“工学结合”育人,影响学生的生涯规划。

模式一:师生直接下企业,利用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影响学生择业观

半工半读模式把学生学习的一个学期分为两段,分别为学校学习阶段和工厂实习阶段,将学生的实训课搬到工厂,利用工厂的场地和设备,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中去,实现在工厂的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期间参与产品的加工生产,企业派师傅进行指导,规范生产要求;学校实习教师全程参与,协助管理学生并了解企业生产实际;学生通过在生产车间的亲手操作,学习真本领,体会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及企业环境氛围,并获得一定的报酬。

机电工程部分别组织机电083班(47人)和机电111班(56人)共103人试点实行该种模式,学生利用4个月的时间在校内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第5个月到张家港宝时得有限公司进行工学结合边工边学。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参与,了解岗位对操作者的要求及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通过与企业员工的接触,了解职业岗位职责,培养职业责任心,对未来职业定位有初步的认识。

模式二:引企入校建基地,利用岗位培训影响学生思考未来

通过引企入校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引企入校由学校提供场地并进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援助甚至师资,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营造职场氛围,提升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识。

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现课堂与实训的“学做合一”、实训与生产的“校企合一”以及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的“教研合一”,学生就是企业的学徒,企业的师傅就是学生的专业辅导教师,企业的车间就是学生学习的课堂,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改变传统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和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落后教学观,“教、学、做”融为一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加深对岗位定义、职业定义的了解,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实现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的对接。

(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改革的调查与研究

学校计算机专业主要包括网络组建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办公助理、动漫设计等专业。结合张家港市计算机岗位需求现状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通过对计算机行业企业的调研和人才质量调查分析,获得以下结论:近三年来,张家港全市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有978人,毕业就业率为97.9%,能较好地满足本市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目前企业急需的人才主要是(按先后顺序):软件编程、网络建设及管理管理、技术服务、硬件维护和产品开发。

调查显示:对计算机类企业来说,学生的专业知识有待加深加强,沟通协调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尚有欠缺,在创新能力上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用人单位希望学校对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开设、技能考证、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调整,具体意见和建议见表1。

表1 企业的建议和意见

学校于2011年9月开始在计算机2010级中专班开始尝试和张家港市如意通(动漫)有限公司合作,公司借学校机房作为企业岗前培训教室,派培训专员进行授课。授课对象包括在校学生和企业从社会上直接招聘的社会人员,在校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的岗前培训中,可以和社会人员一起竞聘上岗。在培训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择业的压力,并了解企业对员工的具体要求。培训考核合格进入公司设立在学校的生产车间,参与到企业生产过程中,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学教学模式。学生参与此种模式后,通过岗前培训,实现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的对接,培养团队意识,初步掌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二、研究和实验效果

(一)机电专业“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施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通过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全过程,调动学生的心理潜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经过严格的训练,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践技能水平增强,技能合格率达到100%,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同时,学生在和企业员工接触的过程中,道德素质显著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改善,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感加强。“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的实施,让学生放眼未来的生涯定位,提高了学生在将来职业生涯中的就业竞争力。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启示

从调研情况看,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尚不成熟;外语能力欠缺。建议解决方案如下:应该全面加强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奋向上的品格;重视专业基础知识,重点加强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专业英语水平;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做中学,学中做;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最后,要把职业介绍、岗位要求尽早地融入学生生涯规划过程中,让学生在了解专业和职业岗位要求后规划未来。同时,为了能让学生的生涯规划更科学,建议在原有专业方向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专业方向,让学生了解专业群,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和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本文为中国职教学会年度立项课题“专业教学改革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

【摘 要】随着中职校专业领域的拓宽、细化,各专业内容不断更新,教学形式不断推陈出新,针对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专业学习效果不好的现状,教师需要通过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改革,帮助学生认识专业,了解专业,并在此基础上认识自我,及早发现自己的潜能,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关键词】专业教学 改革 职业生涯

一、专业教学改革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则指导的研究与实验

(一)机电类专业“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的研究与实验

为调查和了解机电类专业实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后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效果,课题组在机电工程部采用多种模式实施“工学结合”育人,影响学生的生涯规划。

模式一:师生直接下企业,利用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影响学生择业观

半工半读模式把学生学习的一个学期分为两段,分别为学校学习阶段和工厂实习阶段,将学生的实训课搬到工厂,利用工厂的场地和设备,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中去,实现在工厂的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期间参与产品的加工生产,企业派师傅进行指导,规范生产要求;学校实习教师全程参与,协助管理学生并了解企业生产实际;学生通过在生产车间的亲手操作,学习真本领,体会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及企业环境氛围,并获得一定的报酬。

机电工程部分别组织机电083班(47人)和机电111班(56人)共103人试点实行该种模式,学生利用4个月的时间在校内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第5个月到张家港宝时得有限公司进行工学结合边工边学。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参与,了解岗位对操作者的要求及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通过与企业员工的接触,了解职业岗位职责,培养职业责任心,对未来职业定位有初步的认识。

模式二:引企入校建基地,利用岗位培训影响学生思考未来

通过引企入校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引企入校由学校提供场地并进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援助甚至师资,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营造职场氛围,提升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识。

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现课堂与实训的“学做合一”、实训与生产的“校企合一”以及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的“教研合一”,学生就是企业的学徒,企业的师傅就是学生的专业辅导教师,企业的车间就是学生学习的课堂,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改变传统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和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落后教学观,“教、学、做”融为一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加深对岗位定义、职业定义的了解,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实现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的对接。

(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改革的调查与研究

学校计算机专业主要包括网络组建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办公助理、动漫设计等专业。结合张家港市计算机岗位需求现状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通过对计算机行业企业的调研和人才质量调查分析,获得以下结论:近三年来,张家港全市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有978人,毕业就业率为97.9%,能较好地满足本市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目前企业急需的人才主要是(按先后顺序):软件编程、网络建设及管理管理、技术服务、硬件维护和产品开发。

调查显示:对计算机类企业来说,学生的专业知识有待加深加强,沟通协调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尚有欠缺,在创新能力上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用人单位希望学校对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开设、技能考证、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调整,具体意见和建议见表1。

表1 企业的建议和意见

学校于2011年9月开始在计算机2010级中专班开始尝试和张家港市如意通(动漫)有限公司合作,公司借学校机房作为企业岗前培训教室,派培训专员进行授课。授课对象包括在校学生和企业从社会上直接招聘的社会人员,在校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的岗前培训中,可以和社会人员一起竞聘上岗。在培训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择业的压力,并了解企业对员工的具体要求。培训考核合格进入公司设立在学校的生产车间,参与到企业生产过程中,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学教学模式。学生参与此种模式后,通过岗前培训,实现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的对接,培养团队意识,初步掌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二、研究和实验效果

(一)机电专业“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施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通过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全过程,调动学生的心理潜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经过严格的训练,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践技能水平增强,技能合格率达到100%,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同时,学生在和企业员工接触的过程中,道德素质显著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改善,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感加强。“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的实施,让学生放眼未来的生涯定位,提高了学生在将来职业生涯中的就业竞争力。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启示

从调研情况看,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尚不成熟;外语能力欠缺。建议解决方案如下:应该全面加强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奋向上的品格;重视专业基础知识,重点加强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专业英语水平;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做中学,学中做;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最后,要把职业介绍、岗位要求尽早地融入学生生涯规划过程中,让学生在了解专业和职业岗位要求后规划未来。同时,为了能让学生的生涯规划更科学,建议在原有专业方向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专业方向,让学生了解专业群,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和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本文为中国职教学会年度立项课题“专业教学改革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

猜你喜欢

专业教学职业生涯改革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奔五”的凯莉·米洛:从邻家女孩到流行歌手
增强现实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职业技能竞赛促专业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新课程理念下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探索
参与式教学在学前双语专业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Kobe Bryant beats Michael Jordan’s career 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