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高职人才培养的创新机制

2014-12-12张健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双赢校企利益

张健

多年来,国家层面一直致力于高职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的研究和探索。2004年4月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合作办学机制”;2012年《国家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强调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

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运行原理,借指一个系统中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功能和方式。高职院校的体制是其内部的组织结构、职能分工和权力配置的关系,而机制则是在一定的体制框架下发挥功能的活动规则。陈玉琨教授认为:“机制是落实制度的一些组织设计和运行安排,以保证实现预期的结果。”高职人才培养机制即用以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活动规则、运行安排和方式方法。作为不同于学科教育的另一类型教育,高职人才培养亦应具有不同于其他教育的创新机制。这个机制就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这是一种双向合作的机制创设,它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架构和特色体现。高职教育究竟应该建立怎样的创新机制,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究的。

首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机制的实践探索。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机制的探索,各地在办学实践中积累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辽宁渤海大学管理学院总结出校企合作“融合式”人才培养机制,其内涵为:“一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校企一体化定位机制,二是课程体系的校企协同设计机制,三是教师队伍的校企交叉任职机制,四是人才质量评价职业化机制,五是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双主体、四融合”高职人才培养机制,即学校在育人过程中促进企业主体的介入,在办学体制中努力达成管理融合、产教融合、科技融合、文化融合。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提出的校企“双头牵引、五步回归”的人才培养机制。五步回归,即学习回归企业工作环境,课程回归真实工作任务,形式回归企业项目团队,实训回归真实工作过程,评价回归企业绩效考核。这些机制探索都是富有成效和弥足珍贵的。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管平还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的特征进行研究,指出:“判断一个学校是否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有与企业合作的组织机制,二是有与企业对话的制度机制,三是有与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四是有与企业的资源共享机制,五是有与企业参与的人才评价机制。如果做好了这几点,一个学校的校企合作可以认为是做好了。”

其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机制建构的路径。建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的实践之路,可从以下几个维度入手。

建立动力机制——互需。高职人才培养创新的动力机制是“利益互需”。人类任何活动都是行为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校企合作培养职业人才也不例外。如果合作双方没有利益关系,没有互惠的实益,合作就失去了动力,失去了根基。合作就成为无实质内涵的应付和形式。所以成功的合作一定是以利益为纽带,建立在“互需”基础上的合作。

建立互动机制——协作。高职人才培养的创新机制的建构,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或协议文本上的存在,而必须是有实质运作机制、互动协作的合作。这种互动机制,必须贯彻到合作育人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如学校方面的,专业设置、课程改革、资源共享、文化互渗等;企业方面的,员工培训、技改援手、项目合作、创新参与等。这些涉及学校育人和企业发展的实质内容,双方必须建立常态化的协作沟通的互动机制,经常交流、通报、研究,才能将合作引向务实有效的良性发展轨道。

建立共享机制——双赢。合作的目的不是为了一方“独赢”,而是为了合作“双赢”,所以必须建立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双赢机制。这里任何一方的只想“利己”,不想“惠人”的行为,都必然会影响甚至损害合作的维系和久远。因而利益视野下的高职人才培养创新机制建构“双赢”目标的实现,就是要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利益调整和平衡,达到有序化、合理化状态,实现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构建和谐关系,实现双赢。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职教研究所)

猜你喜欢

双赢校企利益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I Love You, Dear China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科技创新与人文繁荣如何“双赢”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浅谈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及改进措施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