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文帝即位原因之探讨

2014-12-12金卫娟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2期
关键词:汉文帝

[摘 要]西汉时期外藩入继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皇太子继承制度上的不足,汉文帝作为西汉历史上比较重要的外藩入继的皇帝之一,其从一个藩王成为皇帝并非偶然,汉文帝能继承皇位有其重要的历史原因,本文试从有关史料进行分析汉文帝即位的原因。

[关键词]汉文帝;外藩入继;历史原因

西汉初年“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1)面对这一社会现状,汉高祖刘邦采取“休养生息”的基本国策,尊崇无为的“黄老刑名之学”。废除秦朝的严苛政策,其实这也是汉高祖进关后所执行的宽厚政策的延续,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宽政待民,休养生息。刘邦鉴于“秦以不早定扶苏,胡亥诈立,自使灭祀”(2)的教训,对皇位继承制度重要性和问题的严峻性有了新的认识,对皇位继承制度不时予以修正,其中重要一点彰显在他于建汉之前,便预立吕后之子刘盈为太子,后来登上皇位后便改“太子”为“皇太子”,可见西汉开国皇帝对皇位继承制度的重视性。

历史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汉初确定的皇太子继承制度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一般认为,中国专制主义皇权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不过对于一项维持现行体制正常运作的制度来说,嫡长子继承制度并不能完全有效解决皇位的传承问题。所以就需要一些另外的辅助性的政治措施来加以补救。在皇帝无子、或嗣子早夭的情况下,这时就需要由其他男性皇室成员来入继大统。在汉代的政治实践中,这种现象具体表现为诸侯王或王子侯被选立为下一任皇帝。有学者将其定义为“外藩入继”。本文试从西汉时外藩入继的原因进行探索,重点分析和考察了汉文帝从藩王成为皇帝的原因。

西汉享国二百一十年中,共历高、惠、文、景、武、昭、宣、元、成、哀、平十一位皇帝,据《汉书》帝纪统计,除高帝为创业之主、平帝为王莽傀儡外,惠、景、元、成四帝皆以嫡长子继承皇位,文、宣、哀三帝为外藩入继大统,武、昭二帝则是因嫡长子被废而得继位。纵观历史长河,不难发现西汉的外藩入继还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与西汉王朝在选择继承人时综合考虑备选人的综合素质是密切相关的。以下是汉文帝由藩王成为皇帝之原因探讨。

根据《史记·吕太后本纪》,刘恒并不是第一个由宗藩入承大统的汉朝皇帝。由宗藩入承大统的第一个皇帝就是所谓的孝惠后宫子常山王刘义(即位时更名为弘)。但他在位时吕后正临朝称制,吕后一病死,他很快就被废黜并杀害了,对政治的影响无足轻重,故关于他的事迹本文不加以说明。所以说真正以外藩入继且对西汉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力的第一个皇帝是汉文帝。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驾崩,汉惠帝刘盈即位,然而“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3)在汉高祖时期,吕后在政治舞台上就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惠帝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太后临朝听政。”(4)吕后又凭借傀儡皇帝掌权八年之久。孝惠、高后之时,“海内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无为,故惠帝拱己,高后女主称制,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5)的景象。然而吕氏政权的极度膨胀严重威胁到了西汉刘氏皇权的统治地位。虽然刘邦在白马之盟确立了“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信条,吕氏家族称王称候的人不在少数。高后当政时期,“乃立兄子吕台、产、禄、台子通四人为王,封诸吕六人为列侯。”(6)吕氏家族权倾一时。公元前180年,吕后崩于未央宫。功臣集团与刘氏政权迅速灭了诸吕集团后,“大臣相与阴谋,以为少帝及三弟为王者皆非孝惠子,复共诛之,尊立文帝。”(7)

“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高祖十一年春,已破陈豨军,定代地,立为代王,都中郡。太后薄氏子,即位十七年。高后八年七月,高后崩。九月,诸吕吕产等欲为乱,以危刘氏,大臣共诛之,谋召立代王。”(8)代王刘恒之所以能够被从一个诸侯王一跃成为皇帝,主要是因为如下原因:

代王刘恒的即位条件完全符合功臣集团和刘氏政权的利益。首先选举诸侯王为皇帝得有适合的备选人,而在当时除汉文帝以外的两种备选人均已不同理由而遭到大臣否决。淮南王刘长为候选人之一,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功臣集团一方面担心作为高帝少子的淮南王刘长成了皇帝会伺机报复,必然对他们的利益和生命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因为“厉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9)淮南王刘长与吕后还是有着一定的感情,“欲立淮南王,以为少,母家又恶。”(10)因此刘长这个皇位的候选人被功臣集团否决了。齐王也是当时的备选人之一,齐王身份为高帝嫡长孙,“齐悼惠王高帝长子,今其嫡子为齐王,推本言之,高帝嫡长孙,可立也。”(11)齐王在血缘系统上是完全符合入继大统的要求,然而大臣皆曰:“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门,乱功臣。今齐王母家驷驷钧,恶人也,即立齐王,则复为吕氏。”(12)史料中也没有说明齐王本身个人素质不堪皇权重任,只因母家为“恶人”而被否决。功臣集团有了吕氏的前车之鉴,所以是绝对不会再次让外戚擅权的候选人成为下一个皇帝的。所以最后选举代王刘恒为下一任皇帝,缘由为“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瑾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于天下,便。”(13)无论是从年龄还是一个皇帝所应必备的仁孝精神,还是其母家的瑾良品质,代王刘恒完全符合功臣们的要求,所以大臣们遂决定让朝中毫无实力的代王刘恒来填补皇位的空缺。然而历史事实证明,这次外藩入继在西汉历史上是一次很成功的选举,当时的功臣们的选举还是很谨慎明智的,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事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仪,断狱数百,几致刑措。呜呼,仁哉!”(14)汉文帝用自己的言行实践了一代贤君所应必备的品质,用行动证明了西汉功臣集团当初选举的正确性。

作为皇位继承制度的一个重要补充方面,外藩入继弥补了嫡长子继承制度的缺陷。汉文帝的顺利入继,除了文中所述的原因外也有其他的社会背景导致的各种缘由。其顺利继承皇位,避免了因皇位争夺而引起的国家分裂,有力地加强了统治阶级领导核心的凝聚力,有效地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西汉的繁荣和实力起到了铺垫作用,也从另一个角度维护了国家的稳定,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

注释:

(1)(东汉)班固:《汉书》卷二四上《食货志上》,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127页。

(2)(东汉)班固:《汉书》卷四三《郦陆朱刘叔孙传》,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129页。

(3)(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96页。

(4)(东汉)班固:《汉书》卷三《高后纪》,中华书局1968年版,第95页。

(5)(东汉)班固:《汉书》卷三《高后纪》,中华书局1968年版,第104页。

(6)(东汉)班固:《汉书》卷三《高后纪》,中华书局1968年版,第95页。

(7)(东汉)班固:《汉书》卷三《高后纪》,中华书局1968年版,第104页。

(8)(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十《孝文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13页。

(9)(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076页

(10)(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11页。

(11)(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11页。

(12)(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11页

(13)(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11页

(14)(东汉)班固:《汉书》卷四《文帝纪》,中华书局1968年版,第135页。

作者简介:金卫娟,1989年生,女,汉,青海西宁,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中国史(先秦秦汉史方向)。

猜你喜欢

汉文帝
《漫画国宝·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五站(上)
草鞋皇帝的小气与大方
草鞋皇帝的小气与大方
懂得权力结构中平衡的意义
丞相的职责
草鞋皇帝的 小气与大方
不开“宝马”上班的汉文帝
汉文帝之“惧”
宝宝国学堂
龙袍上的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