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讲坛讲什么
2014-12-12
【主持人语】
学校的道德讲坛到底应该讲什么,怎么讲,这其中有考究。我们面临的问题往往是说教,是不许。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境?哲学家康德在论及“道德陶冶”的问题时主张:教导儿童应该适合切合他们的年龄。道德教育在于提醒儿童每一件事情都要有一定的安排,必须按一定的规则行事。这样的道理似乎并不复杂,但在工作中究竟应当如何协调处理,却是困扰我们的实际问题。本期邀请了几位专家学者和学校教师就这个话题谈谈他们的认识。崔振成老师认为,教师要走出道德困境,首要的是政府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改善教师的存在环境、维护教师的各种权益、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与福利,没有“安居”则无以“乐业”,没有“安身”则无以“立命”;其次,全社会应该理解教师、尊重教师、包容教师,教师首先是人,那些神圣光环只能在人的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获得满足之后才能被弘扬,不应该给教师难以承受之重。当下,因为种种原因,教师在某种语境中已经成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如果没有政府和社会对教师地位的重塑,再美好的言辞也不会让人信服。所以,沈章明老师主张,在今天讨论德育问题时,不能拘束在壁垒森严的现代学科体系之内,要立足现实,追求动静均衡,进行有效的课程统整。马新怀老师和邱磊老师从教育实践出发,旗帜鲜明地提出,道德讲坛不应是简单重复母慈子孝的伦理道德,不应是克己复礼的教条规范,道德讲坛应该树立起自由、平等和正义的大旗,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源泉。我们需要的,是唤醒教育在立德扬性上的价值回归,在各种外力的搅扰中“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理性,尊重规律,从“儿童”的立场出发,面朝“生命”的向度,上下求索,矢志不渝。
或许,他们的观点只是一孔之见,但或许这些论述也会为我们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