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研究与实践

2014-12-12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集团化校企办学

主要创新点:

1.树立了“专业纽带·品牌中心”集团化办学理念

“专业纽带”建立办学内联机制。“品牌中心”明确办学价值取向:一是实现优势互补,品牌学校对接品牌企业;二是建立质量标准,教育渗透品牌技术标准,提高育人质量;三是发挥品牌效应,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辐射。

2.提出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论”

该理论为实现集团化办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对策思路。

3.创建了“联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充分发挥了集团办学优势,扩大了“校企行”三方互通的覆盖面,为开展多边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条件。实践证明,该模式有效促进了行业企业岗位技术标准和用人标准与学校教育标准的对接,推动了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升级的同步发展。

本研究始于2007年9月,提出了“专业纽带·品牌中心”的集团办学理念,研究探索了集团“集约化”管理模式和“融合式”发展机制,并设计了与之适配的“平台化”运作办法。

一、探索构建集团“集约化”管理模式

项目组提出“整体建构”原则,从“价值观”和“方法论”两个维度,“组织架构”“制度保障”“平台构建”三个角度探索管理模式,促进形成集团集约发展长效运行机制。

(一)以公益为原则,架构形成“政校行企”多方联合办学机制

集团秉承职业教育公益性原则,在尊重集团成员单位各自独立主体价值的基础上坚持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以“促进教产协同发展,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共同价值取向,架构形成多方联动育人体系。

(二)以制度为主线,着力创建集团共建共享保障机制

加强顶层设计,研究设计整体行动框架。集团在历时两年的筹建期中,经过调研论证,研究制订了集团办学实施方案,并以此为纲领,编制集团发展规划及系列管理办法。在制度保障下,通过“师资员工培训”“实训基地建设”“集团年会”等多种工作方式,开辟畅通、稳定的合作渠道,保障集团办学规范有序发展。

(三)以平台为载体,有效构建集团长效发展运行机制

加强信息化建设,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开发集团网站,构建成员单位之间信息即时交流、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

遴选应用中心,建设“工学融合”实训平台。采取政校企多方投资办法,在成员学校中选拔建设培训基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遴选建立“发那科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形成优质资源共享机制。

此外,集团还统筹构建了课程开发平台、师资培养平台等,促进形成集约发展长效运行机制。

二、探索集团“融合式”发展机制

集团以专业为纽带确立明晰的利益协调与共享机制,建立“融合式”发展机制(如下图所示):企业通过四进(进学校、进实训室、进教材、进头脑),扩大影响、推广技术,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并进行人才储备投资。学校通过引入优质技术资源,促进专业与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政府通过统筹协调,集合社会优质资源办学,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集团融合式发展机制图

(一)专业融合产业——“工学融合”实训平台

以先进的技术引领专业前瞻发展。集团依托企业技术力量统筹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学校据此形成专业动态调整策略,做好专业发展规划。政校企多方投资,按照品牌技术标准和品牌教育标准建设“工学融合”实训平台。现已建成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4个、培训基地8个。基地建设经过严格科学论证,融合“学、产、研、培、训、赛”功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二)课程融合岗位能力——“职业化”课程开发平台

集团引进企业标准,逐步开发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发那科公司牵头组织编写“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系列教材,适用于学校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及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发行后深受欢迎,两年内发行量逾万。

(三)师资培训融合职业标准——“FANUC认证”师资培养平台

集团通过“FANUC数控系统认证工程师”培训计划,建立“双师”培养质量标准,整合校企资源、提高培养质量。培训由校企共商制订项目,采取学校与企业按模块分阶段负责培训、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轮流执教的工学融合培训模式。目前培训工作已开展15期,覆盖65所学校。

(四)人才培养融合职业标准——“联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集团利用自身优势,基于校企深度合作创建了“联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一是订单“渠道广”,集团统筹安排,将成员企业用工计划分配给相应成员学校,促进招工与招生相结合。二是培养“双元制”,组建冠名班,校企协商共同为班级量身定制专业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实现人才共育。三是评价“多元化”,将行业企业评价和学校评价有机结合。

该研究成果提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论”:“方向”“模式”和“路径”。“方向”是指引,坚持教育公益性,引领集团办学健康发展。“模式”是依托,坚持“集约化”管理,保障集团办学规范发展。“路径”是方法,坚持“融合式”发展,促进集团办学内涵发展。该理论为项目组开展集团化办学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思路。设计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研究制订《江苏·发那科数控职业教育集团办学实施方案》及系列配套方案,破解了集团化办学中普遍存在的缺乏有效管理机制和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的难题。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开展“校企合作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研究与实践”“职业学校‘教学工场实习平台建设研究”等相关项目研究19项,结题12项,获得省级优秀研究成果奖5项,研究成果《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全文转载。建设了品牌专业和品牌课程(见下表):

集团专业与课程建设成果一览表

集团将继续反思实践,在“办学质量监控机制”“办学信息化建设”“职业教育公益性实现”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提高合作办学效益。

(王稼伟 景喜瑞 邵泽强 孙 立 成 洁等)

主要创新点:

1.树立了“专业纽带·品牌中心”集团化办学理念

“专业纽带”建立办学内联机制。“品牌中心”明确办学价值取向:一是实现优势互补,品牌学校对接品牌企业;二是建立质量标准,教育渗透品牌技术标准,提高育人质量;三是发挥品牌效应,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辐射。

2.提出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论”

该理论为实现集团化办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对策思路。

3.创建了“联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充分发挥了集团办学优势,扩大了“校企行”三方互通的覆盖面,为开展多边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条件。实践证明,该模式有效促进了行业企业岗位技术标准和用人标准与学校教育标准的对接,推动了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升级的同步发展。

本研究始于2007年9月,提出了“专业纽带·品牌中心”的集团办学理念,研究探索了集团“集约化”管理模式和“融合式”发展机制,并设计了与之适配的“平台化”运作办法。

一、探索构建集团“集约化”管理模式

项目组提出“整体建构”原则,从“价值观”和“方法论”两个维度,“组织架构”“制度保障”“平台构建”三个角度探索管理模式,促进形成集团集约发展长效运行机制。

(一)以公益为原则,架构形成“政校行企”多方联合办学机制

集团秉承职业教育公益性原则,在尊重集团成员单位各自独立主体价值的基础上坚持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以“促进教产协同发展,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共同价值取向,架构形成多方联动育人体系。

(二)以制度为主线,着力创建集团共建共享保障机制

加强顶层设计,研究设计整体行动框架。集团在历时两年的筹建期中,经过调研论证,研究制订了集团办学实施方案,并以此为纲领,编制集团发展规划及系列管理办法。在制度保障下,通过“师资员工培训”“实训基地建设”“集团年会”等多种工作方式,开辟畅通、稳定的合作渠道,保障集团办学规范有序发展。

(三)以平台为载体,有效构建集团长效发展运行机制

加强信息化建设,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开发集团网站,构建成员单位之间信息即时交流、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

遴选应用中心,建设“工学融合”实训平台。采取政校企多方投资办法,在成员学校中选拔建设培训基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遴选建立“发那科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形成优质资源共享机制。

此外,集团还统筹构建了课程开发平台、师资培养平台等,促进形成集约发展长效运行机制。

二、探索集团“融合式”发展机制

集团以专业为纽带确立明晰的利益协调与共享机制,建立“融合式”发展机制(如下图所示):企业通过四进(进学校、进实训室、进教材、进头脑),扩大影响、推广技术,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并进行人才储备投资。学校通过引入优质技术资源,促进专业与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政府通过统筹协调,集合社会优质资源办学,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集团融合式发展机制图

(一)专业融合产业——“工学融合”实训平台

以先进的技术引领专业前瞻发展。集团依托企业技术力量统筹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学校据此形成专业动态调整策略,做好专业发展规划。政校企多方投资,按照品牌技术标准和品牌教育标准建设“工学融合”实训平台。现已建成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4个、培训基地8个。基地建设经过严格科学论证,融合“学、产、研、培、训、赛”功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二)课程融合岗位能力——“职业化”课程开发平台

集团引进企业标准,逐步开发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发那科公司牵头组织编写“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系列教材,适用于学校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及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发行后深受欢迎,两年内发行量逾万。

(三)师资培训融合职业标准——“FANUC认证”师资培养平台

集团通过“FANUC数控系统认证工程师”培训计划,建立“双师”培养质量标准,整合校企资源、提高培养质量。培训由校企共商制订项目,采取学校与企业按模块分阶段负责培训、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轮流执教的工学融合培训模式。目前培训工作已开展15期,覆盖65所学校。

(四)人才培养融合职业标准——“联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集团利用自身优势,基于校企深度合作创建了“联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一是订单“渠道广”,集团统筹安排,将成员企业用工计划分配给相应成员学校,促进招工与招生相结合。二是培养“双元制”,组建冠名班,校企协商共同为班级量身定制专业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实现人才共育。三是评价“多元化”,将行业企业评价和学校评价有机结合。

该研究成果提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论”:“方向”“模式”和“路径”。“方向”是指引,坚持教育公益性,引领集团办学健康发展。“模式”是依托,坚持“集约化”管理,保障集团办学规范发展。“路径”是方法,坚持“融合式”发展,促进集团办学内涵发展。该理论为项目组开展集团化办学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思路。设计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研究制订《江苏·发那科数控职业教育集团办学实施方案》及系列配套方案,破解了集团化办学中普遍存在的缺乏有效管理机制和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的难题。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开展“校企合作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研究与实践”“职业学校‘教学工场实习平台建设研究”等相关项目研究19项,结题12项,获得省级优秀研究成果奖5项,研究成果《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全文转载。建设了品牌专业和品牌课程(见下表):

集团专业与课程建设成果一览表

集团将继续反思实践,在“办学质量监控机制”“办学信息化建设”“职业教育公益性实现”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提高合作办学效益。

(王稼伟 景喜瑞 邵泽强 孙 立 成 洁等)

主要创新点:

1.树立了“专业纽带·品牌中心”集团化办学理念

“专业纽带”建立办学内联机制。“品牌中心”明确办学价值取向:一是实现优势互补,品牌学校对接品牌企业;二是建立质量标准,教育渗透品牌技术标准,提高育人质量;三是发挥品牌效应,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辐射。

2.提出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论”

该理论为实现集团化办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对策思路。

3.创建了“联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充分发挥了集团办学优势,扩大了“校企行”三方互通的覆盖面,为开展多边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条件。实践证明,该模式有效促进了行业企业岗位技术标准和用人标准与学校教育标准的对接,推动了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升级的同步发展。

本研究始于2007年9月,提出了“专业纽带·品牌中心”的集团办学理念,研究探索了集团“集约化”管理模式和“融合式”发展机制,并设计了与之适配的“平台化”运作办法。

一、探索构建集团“集约化”管理模式

项目组提出“整体建构”原则,从“价值观”和“方法论”两个维度,“组织架构”“制度保障”“平台构建”三个角度探索管理模式,促进形成集团集约发展长效运行机制。

(一)以公益为原则,架构形成“政校行企”多方联合办学机制

集团秉承职业教育公益性原则,在尊重集团成员单位各自独立主体价值的基础上坚持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以“促进教产协同发展,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共同价值取向,架构形成多方联动育人体系。

(二)以制度为主线,着力创建集团共建共享保障机制

加强顶层设计,研究设计整体行动框架。集团在历时两年的筹建期中,经过调研论证,研究制订了集团办学实施方案,并以此为纲领,编制集团发展规划及系列管理办法。在制度保障下,通过“师资员工培训”“实训基地建设”“集团年会”等多种工作方式,开辟畅通、稳定的合作渠道,保障集团办学规范有序发展。

(三)以平台为载体,有效构建集团长效发展运行机制

加强信息化建设,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开发集团网站,构建成员单位之间信息即时交流、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

遴选应用中心,建设“工学融合”实训平台。采取政校企多方投资办法,在成员学校中选拔建设培训基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遴选建立“发那科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形成优质资源共享机制。

此外,集团还统筹构建了课程开发平台、师资培养平台等,促进形成集约发展长效运行机制。

二、探索集团“融合式”发展机制

集团以专业为纽带确立明晰的利益协调与共享机制,建立“融合式”发展机制(如下图所示):企业通过四进(进学校、进实训室、进教材、进头脑),扩大影响、推广技术,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并进行人才储备投资。学校通过引入优质技术资源,促进专业与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政府通过统筹协调,集合社会优质资源办学,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集团融合式发展机制图

(一)专业融合产业——“工学融合”实训平台

以先进的技术引领专业前瞻发展。集团依托企业技术力量统筹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学校据此形成专业动态调整策略,做好专业发展规划。政校企多方投资,按照品牌技术标准和品牌教育标准建设“工学融合”实训平台。现已建成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4个、培训基地8个。基地建设经过严格科学论证,融合“学、产、研、培、训、赛”功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二)课程融合岗位能力——“职业化”课程开发平台

集团引进企业标准,逐步开发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发那科公司牵头组织编写“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系列教材,适用于学校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及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发行后深受欢迎,两年内发行量逾万。

(三)师资培训融合职业标准——“FANUC认证”师资培养平台

集团通过“FANUC数控系统认证工程师”培训计划,建立“双师”培养质量标准,整合校企资源、提高培养质量。培训由校企共商制订项目,采取学校与企业按模块分阶段负责培训、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轮流执教的工学融合培训模式。目前培训工作已开展15期,覆盖65所学校。

(四)人才培养融合职业标准——“联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集团利用自身优势,基于校企深度合作创建了“联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一是订单“渠道广”,集团统筹安排,将成员企业用工计划分配给相应成员学校,促进招工与招生相结合。二是培养“双元制”,组建冠名班,校企协商共同为班级量身定制专业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实现人才共育。三是评价“多元化”,将行业企业评价和学校评价有机结合。

该研究成果提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论”:“方向”“模式”和“路径”。“方向”是指引,坚持教育公益性,引领集团办学健康发展。“模式”是依托,坚持“集约化”管理,保障集团办学规范发展。“路径”是方法,坚持“融合式”发展,促进集团办学内涵发展。该理论为项目组开展集团化办学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思路。设计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研究制订《江苏·发那科数控职业教育集团办学实施方案》及系列配套方案,破解了集团化办学中普遍存在的缺乏有效管理机制和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的难题。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开展“校企合作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研究与实践”“职业学校‘教学工场实习平台建设研究”等相关项目研究19项,结题12项,获得省级优秀研究成果奖5项,研究成果《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全文转载。建设了品牌专业和品牌课程(见下表):

集团专业与课程建设成果一览表

集团将继续反思实践,在“办学质量监控机制”“办学信息化建设”“职业教育公益性实现”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提高合作办学效益。

(王稼伟 景喜瑞 邵泽强 孙 立 成 洁等)

猜你喜欢

集团化校企办学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融合共生:新时代高中集团化办学的创新实践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集团化办学热背后的冷思考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再论集团化办学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