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2014-12-12曹卫星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6月,国务院召开新世纪以来第3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做出重要批示,从国家战略和现代化全局高度,对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办学方向、根本目标、基本任务等做出全面深刻阐述,为新时期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李克强总理接见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刘延东副总理、马凯副总理在会上做了工作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罗书记、李省长做出重要批示,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听取职业教育工作汇报,今天会上又印发了《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学校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和讲话精神,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全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包括技工教育改革创新,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一是需求对接更加紧密。整合优化职教资源,中职与高职分别约占高中阶段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组建22个以行业为纽带的省级职业教育集团,引导学校专业设置主动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建设80多个满足实习实训教学要求的校内工厂,每年企业订单式培养规模约占招生总数的30%。二是人才培养更加衔接。建立23个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分专业统筹中高职课程改革。完善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政策,遴选中职、高职、本科高校开展分段培养、联合培养,全省约30%的中职生能够进入更高层次的院校就读。三是就业导向更加鲜明。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校内公共基础教学和实训教学。分别建成国家和省级中高职实训基地178个、366个,实现专业核心技能实训1人1工位。重点建设60个技能教学研究基地,完善技能大赛制度,促进职业院校深化技能教学改革。目前,全省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四是基础保障更加有力。明确公办中职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落实免学费政策。逐步提高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将生均拨款系数提高到本科高校的0.8至1.0。定期开展职业教育专项督导,并将职业教育纳入省教学成果奖评选范畴。依托12所高校建立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开展中职正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评聘,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更宽平台。总的来说,我省职业教育的大发展,较好地满足了经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提质增效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为推进“两个率先”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省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存在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体制机制不顺等突出问题,特别是产教融合不够、校企结合不紧、贯通路径不畅,严重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和贡献度的提升,职业教育仍然是教育领域的薄弱环节。
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越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批示中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地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我理解,总书记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的重要论述,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考量:第一,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事关经济发展又关系民生改善。如果说普教是为社会“输血”,那么职教就是为产业“补钙”。研究表明,职业教育招生数占比每上升1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吸纳就业比重就上升约0.5个百分点。职业教育通过工艺革新降低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通过技术进步促进原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或分化,通过技术扩散使新技术为更多企业所采用,最终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职业教育“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这就是最大的民生改善。尤其是职业院校很多学生来自低收入家庭,如果这些学生有一技之长,往往可以使整个家庭摆脱贫困。第二,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关乎农村又涉及城市。在农村,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要求,亟须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培育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特别是全省职业院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这部分学生如能稳定就业,不仅有利于缓解技术技能人才紧缺矛盾,而且能够带动农村建设发展。在城市,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可以从国外引进一流的技术设备和部分高级技术人才,但大批与之相适应的高技能、专业化劳动大军必须依靠本土职业教育。对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来说,也必须依靠职业教育加强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培训。第三,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说是当务之急,是因为在当前就业形势仍然较紧的情况下,职业教育成为破解“就业难”与“招工难”两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初级工人人均拥有1.4个就业机会,高级技师则有2.6个就业机会。说是长远之计,是因为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而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只有提升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把“人口红利”变为“人才红利”,才能从根本上打造经济升级版。当今世界,很多发达国家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战略,作为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如德国、瑞士等就是成功典范,以职教优势支撑创新优势、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我们一定要把握大势,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保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主攻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服务发展为宗旨、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各级各类职业教育上下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沟通,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工作中,要重点构建“四个体系”。
一、构建贯通培养体系。拓宽职业院校学生成长空间,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是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出发点。一要优化布局结构。以省辖市为单位,统筹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根据社会需求、招生情况等实际推进中职规模化集约化办学,积极发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充分发挥高职在区域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骨干作用。省辖市要合理安排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协调发展普通高中教育与中职教育。省级层面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出台政策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二要加强普职沟通。允许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学生根据学籍管理规定相互转学升学,实行相同课程学分互认。引导职业院校向普通中小学开放实训基地,探索在普通中小学以选修课、实践活动课等形式增加职业教育内容,从小培养学生职业兴趣。鼓励本科高校与职业院校联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能人才,支持本科生选修职业院校课程、掌握更多专业技能。三要注重内部衔接。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推进中职、高职、应用技术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考核评价等方面相衔接。普遍推开现代职教体系项目试点,由试点院校自主选择合作院校、自主确定衔接专业、自主实施衔接课程,推动中职高职“3+3”、中职本科“3+4”、高职本科“3+2”等培养模式常态化制度化。四要服务终身发展。支持职业院校开发继续教育资源,承担城乡社区教育机构职能,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养等。坚持面向人人,对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残疾人、失业待业人员等群体广泛开展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帮助进城务工人员、一线职工、转业军人和新型农民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发挥开放大学优势,开展人才培养衔接试点,建设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步伐。
二、构建产教融合体系。这是职业教育体现就业导向特色、保持生命力的必然要求。一要建立适应产业发展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启动实施职业教育品牌特色专业建设计划,遴选一批具有区域或行业优势,有特色、实力强、声誉高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下大决心压缩一批供过于求的专业、与经济发展关联性不强的专业、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改造一批办学层次质量与市场需求对接不紧的专业,加快形成面向市场、优胜劣汰的专业调整机制。引导职业院校重点围绕新兴产业设置新型专业、针对区域支柱产业建设骨干专业,努力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二要打造与行业发展同步的实训平台。行业企业是职业教育最大的受益者,也应是办学主体之一。要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机制,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将最新技术和设备投到校企共建的实训平台,使其既服务产业链企业又服务同类职业院校。创新实训基地投入方式,对行业企业投到实训平台的技术和设备给予适当经费奖励。三要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将工学结合贯穿于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相应的实践动手课程,并根据培养目标同步加强文化和技能学习训练。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切实做到真项目、真环境、真操作。突出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四要深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抓紧制定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支持政策,积极开展多元投资主体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试点,大力引导省内营业收入超百亿企业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集团,并与企业大学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机制,扩大各类职业院校包括技工院校的参与率,实现职业院校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全覆盖。
三、构建质量保障体系。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是职业院校的立校之本。一要推进职业院校标准化办学。制定完善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建设标准、专业建设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逐步使所有职业院校、专业、实训基地均达到相应标准要求。各县(市、区)要重点建好1所省现代化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省、市要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国家和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二要强化职业院校质量监测评价。以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为核心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开展以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发展贡献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院校绩效考核,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引导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构与行业需求的匹配度。三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学历文凭、职业技能、职业资格并重,健全“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根据职业教育特点,积极稳妥解决好职业院校教师编制,建立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的机制,使生师比保持在合理水平。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依托高水平职业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一批“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鼓励职业院校面向企业和社会公开招聘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术技能人才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四要加快智慧学校建设进程。在职业教育领域率先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大力开发应用与专业课程相配套的数字学习平台及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积极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信息技术促进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四、构建政策支撑体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抓紧制定完善各类专项政策,确保现代职教体系建设顺利进行。一要建立符合职教特点的考试招生制度。将职业教育考试招生纳入新一轮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整体规划,打通中职、高职、本科到研究生的立交上升通道,打破制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瓶颈。制定高职院校招收有实践经验人员的考试招生办法,逐步扩大招收比例,不断拓宽在职人员再学习和再提升的通道。建立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选择、互联互通。二要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建立与职业院校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落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标准、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整合现有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入。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建立职业院校助学金覆盖面和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三要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民办职业教育准入审批制度,稳步扩大优质民办职业教育规模。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对办学规范、管理严格、品牌优秀的民办职业院校,逐步做到自主确定招生范围,并在核定的招生规模内自主确定年度招生计划,鼓励与其他公办和民办职业院校进行托管、兼并、合作办学。完善财政贴息贷款等政策,健全民办职业院校融资机制。四要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尽早启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条例制定工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本着简化程序、减轻负担的原则完善相关办法,支持在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站),方便合格毕业生及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创造平等就业环境,研究解决就业准入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引导企业优先录用具有学历证书和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就业观,扭转以学历文凭为导向的用人观念,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
(本文为曹卫星副省长在全省推进教育现代化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会议上的讲话内容节选)